讲座结束后几天,叶亭的生活似乎恢复了惯常的节奏。律所、公寓、案卷、法律文书,四点一线,规律得近乎刻板。她强迫自己专注于手头的工作,为那份精心准备的留学申请材料做最后的润色——英国顶尖法学院,那是她早已规划好的人生阶梯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理性如同最严苛的监工,督促着她沿着既定轨道稳步前行,不容许任何分心和差池。
然而,有些东西一旦裂开缝隙,便再难恢复原状。
那份由校方发出的、邀请她以优秀校友身份(虽然她尚未正式毕业),为低年级学生再做一场更专题化讲座的邮件,静静地躺在她的收件箱里。若在以往,她会权衡时间成本,大概率会以实习繁忙、准备留学为由礼貌推脱。
但这一次,她的手指在键盘上悬停了很久。
脑海里不受控制地浮现出报告厅里,许安那双写满了震惊、委屈和疑问的眼睛,以及她被那个咋咋呼呼的闺蜜急匆匆拉走时,转身没入人群的最后一个背影。
她看到,许安的马尾辫用的是最普通的黑色橡皮筋,而不是她给的那根深蓝色头绳。
这个发现像一根细小的刺,扎在她心上,不深,却持续地带来一种隐秘的、令人烦躁的钝痛。
是被扔掉了?还是……根本就没当回事?
她努力压下这个念头,试图用理性分析:一根头绳而已,能代表什么?许安或许只是没找到,或许觉得不合适,或许……有无数种合理的解释。
可她发现自己做不到往常的冷静客观。那种急于想知道答案,想确认什么的心情,陌生而强烈。
她想见许安一面。
这个念头一旦升起,就如同藤蔓般疯狂滋长,缠绕着她的理智。
她想问清楚,那晚在出租车上的事,许安到底记得多少?那句“生日快乐”,她到底听没听见?那个意外的触碰,她是否……在意?
更想弄清楚的是,她们之间,这一连串从撞车开始的、充满火药味又夹杂着微妙悸动的互动,到底算什么?是学姐学妹之间偶然的、过界的交集?还是……别的什么?
连她自己都没完全意识到,那次短暂的对视,以及许安被拉走时她心底涌起的那股近乎失落的空茫,对她的影响有多大。她只是模糊地感觉到,有些事情,如果不去面对,不去说清楚,那个莽撞又别扭的小学妹,可能会像那天在报告厅一样,再次从她的视野里被拉走,留下更多理不清的乱麻。
“做讲座,见一面。”她对自己说。
这似乎是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利用讲座的机会,“顺便”见一面,把话说清楚。即使她还没想好,到底要“说清楚”什么。是划清界限?还是……探寻另一种可能?
她想起自己买下那辆重型摩托车时的心情。那是她成年后,第一次明确地、带着些许叛逆地,违背父母“安全第一”、“淑女风度”的期望,为自己做出的选择。那是她给自己枯燥规整的人生,第一次任性的机会,投向风与自由的怀抱。
而现在,她看着那封讲座邀请邮件,感觉自己正站在另一个选择的关口。
去英国读法硕,进入顶尖律所,沿着父母和她自己共同铺设的精英道路走下去——这是规划好的、理性的、安全的未来。
而许安,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变数。她莽撞、天真、情绪化,与她所处的世界格格不入。如果放任这个变数继续发展,如果……如果真的走向某种更亲密的关系,势必会打乱她所有的计划,带来无数不可预知的麻烦和……风险。
理性在疯狂地拉响警报,提醒她代价。
可是,心底那个被摩托车引擎唤醒的、渴望挣脱束缚的部分,却在蠢蠢欲动。
许安是变数,是麻烦,是可能偏离轨道的风险。
但……也是心动。
是那个会在她毒舌时气得跳脚,却会偷偷看她;是那个在法律上被她碾压,却会笨拙反击;是那个喝醉后毫无防备枕在她腿上,嘴唇擦过她脸颊时,让她心跳彻底失控的……存在。
她想要一次机会。
不是给许安,而是给她自己。
给她自己一次机会,去确认这份心动是否值得她为之冒险,去面对那个可能让既定轨道偏离的变数。
就像那辆摩托车一样,给自己第二次任性的机会。只不过第一次是物,是奔向自由的工具;第二次...却是人,是可能将她引入未知情感领域的……许安。
深吸一口气,叶亭不再犹豫。她回复了校方的邮件,接受了讲座邀请,并迅速敲定了时间——就在下周。
关掉邮件界面,她靠在椅背上,感觉心脏在胸腔里沉稳而有力地跳动着,带着一种做出决定后的、奇异的平静,以及一丝连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隐秘的期待。
她拿起手机,点开那个深蓝色的微信头像。聊天界面依旧空白。
这次,她没有再感到烦躁或不安。
她不需要现在发信息。
她会给彼此一个正式的、面对面的场合。
她会去见她。
至于见面之后会怎样……叶亭的目光落在窗外繁华的都市夜景上,眼神深处闪过一丝她自己都未曾完全明了的光芒。
那就……到时候再说吧。
这一次,她允许自己,暂时抛开过于长远的理性规划,只专注于眼前这个——因许安而起的、偏离轨道的决心
我可以是任何人,做任何事。在这里,我只是纯粹的小说家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0章 偏离轨道的决心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