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吧!”徐建华见方爱红气得不行,拉了拉她,“肖青翠的事情,大队里管不了太多的,还是要她自己强硬起来才成。”
方爱红知道,想到肖青翠和她三个女儿,气愤道:“只看曹国良他老娘,就知道肖青翠和孩子们的日子过得多难。曹二婆这样子的恶婆婆,等肖青翠离开了,再来个新厉害媳妇治治她!”
方爱红想起上辈子的曹家事情,肖青翠寻了短见后,很快就娶了一个寡妇进了门。那寡妇是个厉害的,将曹国良收得服服帖帖的,曹二婆更是家里家外都要做事,稍慢了一点,就被新儿媳打骂得厉害。
现在肖青翠没死,却要和曹国良离婚,说不得上辈子那个寡妇这次依旧会进曹家门呢,到时候有得曹二婆哭的,好儿媳不珍惜,碰上硬茬了后悔却也迟了。
第二天鸡才打鸣,徐宝发就起床了,他特地穿上自己最新的白色衬衣和绿色军装裤。见徐建华和方爱红都露出赞许的神色,他这才略带着点忐忑地骑着自行车出了门。
过了公社之后的大路上,往县城去的人明显变多了。只要是个穿得正式的年轻人,徐宝发就下会下意识地看一眼,总觉得这些人和他一样,是跑去县里邮政局参加招工考试的。
“不要慌,不要慌!”徐宝发一路给自己打着气,一路来到了邮政局所在的那条街上。
县城里摆摊卖早点的明显比公社多,徐宝发找了家人多的摊子,买了两只素包子,就着自己带的水,三两下就把包子给吃下去了。等他再到邮局旁边的大铁门前,就看见等待的人群边上,大堂哥徐启发的身影。
“大哥!你怎么来了?”徐宝发赶紧迎了上去,相对徐金发这个亲大哥,徐启发这个堂哥可是要合格许多。
“我怕你来晚了,就来看看。对了,吃了没有?”徐启发说着,将手里装着包子的纸袋子塞到徐宝发的手中。
“大哥,我才吃了两个大包子的。”徐宝发推辞半天。
徐启发见状,只得自己收好包子。他看了眼外头等着考试的人,拉徐宝发走远十来步,低声说道:“我一个老同学在邮局里头是个小领导,我昨天和他说了你是我弟弟,好好表现,不要紧张。”
兄弟俩这边说话的时候,人群中有个二十岁左右的青年人正在四处张望,看见徐宝发和徐启发兄弟俩,居然朝两人跑了过来。
“你们是徐家兄弟对吧?”青年确认了他们的身份,肩膀用力将徐宝发给挤开了,凑到徐启发面前:“徐家大哥,我是胜利公社肖方大队的人,我叫肖鹏飞。大哥你肯定不认识我,但是以后说不定我们就是亲戚了呢,我姐姐是方湾大队陈家湾里陈菊香的嫂子。”
“陈菊香和徐金发在谈对象,你总知道的。所以现在相信我们是亲戚了吧?大哥,我听说您在县里政府里头工作,肯定认识邮局的人。咱们是亲戚,你可得帮帮我啊。”
肖鹏飞一开口就是这么一大段话,不但徐宝发被弄懵了,就是徐启发都有点无语了。他看神经病一样看了眼肖鹏飞,“你认错了人,我不知道你说的人和事。”
说完就扯着徐宝发远远地避开了,才低声问道:“那个肖鹏飞说的陈菊香,就是金发正在谈的对象?今天来这里参加招工的,多数都是有亲戚朋友在县里上班才知道消息的,那个肖鹏飞是怎么知道的?算了,不想这个了。你离他远点,我瞧着他那自说自话的样子,脑子有点不正常都。”
徐宝发暗想不会是老大徐金发透出去的吧?可若真是他投出去的,那也是告诉陈家人知道啊,怎么来的人是陈家大嫂的娘家兄弟?难道不是老大透消息出去的?
徐启发又嘱咐了徐宝发几句,知道自己留在这儿除了引人注目就没啥帮助,这才离开赶去上班。
徐宝发前后看了看,一同来参加招工的大约有四十来个男青年。他知道全县一共有十八个公社,一个公社需要至少一名下乡邮递员,也是至少就要招18个人。
三十几个人里选至少17个人,自己能被招上的机会就很大了。
徐宝发这么一算,心里就有了底。眼看那个郭鹏飞还想插队到他这来,他赶紧缩起脑袋,将自己藏起来。幸好大家伙都不能容忍有人插队,大家一看郭鹏飞上跳下窜想往前挤的样子,一致声讨起来。郭鹏飞只得灰溜溜地站到了队伍的最后面。
八点钟的时候,所有人都被一个自称是负责此次招工的姓李的主任过来了,他没多说什么就领着大家进了旁边一个小学的空教室里。
大家在一间空教室里坐好了,李主任才开口说道:“此次招工本着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的,一会儿大家先写一张试卷,用时一个小时。十点的时候,考试结果会张贴出来,前二十名的人今天下午两点可以参加面谈。通过面谈的同志,就被我们邮局正是录用了。”
李主任说完了,见大家都神色紧张起来,点了点头,不一会儿就有个剪着齐耳短发的女青年抱着一摞油印试卷进来了,她手里还拎着一个布袋子。
等试卷下发了,徐宝发才知道布袋子里头装的是长短不一削的铅笔和大小不一的橡皮擦。
见人家邮局的准备这么充分,就知道对这次招工是真的看重了!徐宝发暗暗给自己鼓励:一定要好好答试卷!
招工的考试试卷当然和学校里头的考试试卷不一样,本来还很紧张的郭鹏飞一看试卷,就高兴起来。除了要写明自己的籍贯年龄和父母信息外,多是他都能答的题目。
方湾大队那边,方爱红在家里吃了早饭,就和徐桂兰一起结伴去大队部。
“桂兰,今天上午你上完课就回家,中午我们吃完饭,就和你爸一道去县里。”
徐桂兰用力地点了点头,“我一定好好学习!笔记本和笔我都准备好了,也给您和爸爸准备了呢。”
方爱红看了眼徐桂兰准备的笔记本,是小学生作业本。应该是学校多出来的本子。
“你也别太大的压力了。赶紧去学校吧,我也忙去了。”方爱红拍了下女儿的肩膀说,反正她对自己四十出头还去上学没觉得不不好意思,学得不好就多花点心思嘛。
方爱红到了大队部,大队的几个干部都在。
“今天开始,我们大队的主要工作是承包到户的前期事情——将大队的田亩理清楚,将大队的人口理清楚。说到大队人口的问题,咱们大队好多人家里两口子孩子都老大了,都没有结婚证,孩子也没上户口,正好,这次就一次性都给办妥了。”
周书记才说完,方爱红就提出问题了,“咱们村里的女孩子不少,他们也一样分田地,只怕村里人有意见。”
上辈子可不就因为给姑娘家分责任田闹出了不少事嘛。
周书记道:“有意见也给憋着!人家姑娘是能分责任田,但是嫁出去了,这田也带不走。”
于炎明道:“照这么分,那新嫁进来的小媳妇,和之后出生的孩子,岂不是都分不到责任田了?这家里人口多田地少,那粮食不够吃是肯定的。这样的人家肯定是意见老大的。”
方爱红补充道:“周书记,这些事情我们大队干部药提前想好才成啊,不然咱们大队这个包干到户要搞完肯定要老长的时间。”
方爱红想起上辈子方湾大队是到83年才真正地把包干到户彻底落定,这其中可不知道闹出多少事情来呢,整个大队干部,就没有一个人没被骂的。
周书记却说:“社员们可能反对的情况我们要想,但是前提的工作也要做。先把前头的工作做好了,后面再去想法子解决各种情况。”
徐田元从头到尾就没出声,心里却想着他大伯给他说的事情“”生产大队承包到户后,公社也将改为镇政府或者乡政府机构,要从基层抽调优秀的村干部上去。这是自己离开方湾大队的好机会,何况还有大伯在公社为自己说话。
自己都要走了,方湾大队这里头的破烂事,谁爱管谁管去,反正他是不会多管的。
就说肖青翠和她那三个丫头的事儿,如果女儿和儿子一样也能分得责任田,那么曹国良铁定是不会离婚的。哪怕真离婚了,肖青翠和丫头们留在了方湾大队,村里肯定许多人有意见,多一个人分责任田,自己就少分一点了。
方爱红还真以为能一言堂呢,等社员们一个个呛声反对就好看了。
方爱红不知道徐田元心里这些心思,她只是觉得村里的工作要搞好,还真不容易。
“书记,到底怎么分后面再说。既然要清咱们大队的人口,那我们几个分工吧,一人负责两个小队。正好咱们大队有十个小队。三小队和四小队我来负责,也正好把肖青翠的事儿给处理好了。”
周书记觉得分工好,忙同意地和其他人各自负责了两个小队,就算是不想干活的徐田元,也不得不负责清查两个小队人口的清查工作。
趁着大家散场前,方爱红又和周书记、大队长于炎明说了她和徐爱华也要去读函授夜校的事儿,“一个星期往县里去上两回学,学费也不贵,我和建华都挺高兴的。你们要是也有兴趣,也可以去问问,到时候大家一起去上学呀!”
“反正我总是觉着我自己的知识不够,得多学习才能有进步,后面的工作也能干得更好了。”
哪怕是侄儿方志武,也很不理解,这都要老大年纪的人了,再学东西有啥用啊?
就是徐田元,也只在心里头嘲笑了两声。其他三个人不理解归不理解,却也没有泼她的冷水,说些打击人的话。
方爱红摇了摇头,“如今全国都在提出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我觉着就该从捧起书本学习做起。你们啊,落伍罗!”
方爱红笑着就出了大队部,心里已经在思考着肖青翠回了村的落脚点,一些必备的生活用品才怎么弄。
“……春风吹拂着大地,树木一片葱绿,鸟儿在自由地歌唱……”
孩子们稚嫩的读书声随着风声传入耳中,方爱红看向大队部隔壁的学校,顿时就有了主意了。
不幸流感了,嗓子难受,人脑袋也昏沉沉的,码字速度好受影响~~~希望快点好起来,能多码点儿··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9章 琐事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