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白瓷碎冰 > 第23章 物化

第23章 物化

当屏幕上的数字跳跃到9:00时,秋吟拿起桌上的资料,离开办公室。

初春的日光犹带着丝寒意,薄薄一线金色攀上墙壁,秋吟侧头望了眼天空,一片蔚蓝澄澈。

抱着书本的双臂微微收紧,她暗自做了个深呼吸,然后向9班走去。

教室里很安静。

秋吟透过纤尘不染的玻璃窗,看到一手撑在课桌上,正弯着腰给学生讲解题目的左衾迩。

忽而,那人似有所感地抬眸,朝这边望来,目光仅仅停留一瞬,旋即又低头,薄唇追赶时间般加快了张合的速度。

左衾迩走到门外,视线从秋吟身上轻轻扫过。

她今日穿着很正式,剪裁精细的西装外套将身姿衬得挺拔,笔直的西裤经过熨烫不显丝毫褶皱,再搭配打底的藏蓝色衬衫,整个人看上去干练而不失优雅。

“下节公开课,我提前几分钟过来做下准备工作。”

“嗯,我知道。”左衾迩脸上漾起一抹淡笑,“加油。”

她瞧着秋吟走上讲台,将课件打开后,招了招手把楚西晏叫到跟前,与其低声交谈。

许是年龄差距的缘故,秋吟在自己面前总是略显拘谨,这会儿面对学生十分自如的风范倒是……

有一丝丝新奇。

“好好上课,该说该做的时候都自觉一点。”倚在门口的左衾迩叮嘱道。

听课大部队即将抵达,她没有多留就回办公室了,学生们却老实依旧。

教室里的摄像头不是白装的,班主任一旦计较起来,手段多的是,她们上学期就领教过了。

当卢睿娜走进班级时,秋吟不可避免地紧张了下,但她很快就调整好心态,镇定开场。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青蒿素的发现使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奖,那为什么这项成果能得到世人的普遍认可呢?”

杲翀踊跃举手:“因为青蒿素对治疗疟疾产生了极大的帮助。”

“没错,疟疾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青蒿素的发现促进了疟疾的治疗。其实人类历史上对抗传染病的事迹不在少数,大家还了解过哪些?”

“欧洲中世纪的黑死病,还有前几年爆发的新冠。”薄晓答。

“对。每一次传染病的暴虐都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生命威胁,而在不断攻克疾病的道路上,不乏我们中国女性的伟岸身影。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看看屠呦呦是如何迈出‘人类的一小步’的。”

……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不久之前,屠呦呦女士让世界看到了一株小草的力量,老师相信,此时此刻如屠呦呦一样的生命正在野蛮生长,而在遥远的未来,她们也终将遍及四方。”

下课铃响,秋吟卡着点完成收尾。

学生们仍在认真记笔记,直到旁边的几个班都从窗外掠过,才捞起各种掌中知识宝典飞奔下楼跑操。

秋吟则留在走廊聆听诸位老教师的课堂评价。结束长达六分钟的“批斗大会”后,她独自前往卫生间。

挤了一点儿洗手液出来,秋吟用力搓掉指尖残留的粉笔灰。水声哗哗,思绪慢慢纷杂。

本以为公开课上完就能如释重负,可这会儿心情也并没有多轻松。

她不由叩问自己:是不是太过在意她人的评价了?

“小秋,洗手呢。”

秋吟回神,看到镜中一脸笑意的王红梅。

“王老师。”

“刚才的课上得挺好。”

“是吗?”秋吟嗓音微涩,笑容有些勉强,“听了组长提的建议之后,我感觉还有很多不足。”

“公开课本来就是给人挑刺的,专家来也少不了挨一顿批,你已经做得很好了。”王红梅轻拍对方的肩膀,稍稍压低声音,“而且卢校对你评价不错。”

这种校内的赛课,刚上岗没多久的新手教师大多是炮灰。比起名次,博得校长的青睐更为重要。

秋吟读懂了弦外之音,心中的阴霾散去,唇畔的笑终于有了实心。

其实抽中这篇课文时,秋吟是有点担忧的。

在高中语文教材里,古诗文地位本就是遥遥领先的高,必修下册的古文又占据了相当多的篇幅,因此第三单元这几篇现代文的命运往往都是被一带而过,可供参考借鉴的优秀设计也寥寥无几。

不过,说不定正是因为她抽中的是一篇讲述科学发现、逻辑格外清晰的知识性读物,才能戳中数学老师的心坎。

☆☆☆

“明天下午一点阶梯教室有日语讲座,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听。记得在通讯本上报备,否则算作缺勤。”

说完,左衾迩扫视一圈班级,见有人蠢蠢欲动,便又提醒:“先说好,除非对英语恨之入骨,我不建议任何人跑去学日语。”

底下的学生一听,立马噤若寒蝉。

9班学生整体的英语水平很亮眼,在这种情况下,起心动念想投入日语怀抱的原因无非是热爱二字。

可一旦将爱好与分数直接挂钩,把兴趣变成专业去学习,就只会产生两种结果:一是爱上加爱,二是日渐祛魅。

“日语难度再低,也是一门要从头学起的必考科目,用两年半的时间来追赶你过去六七年的努力,究竟是否值得?上了大学以后,四六级、考研能够允许用日语替代的院校也相对有限。”

“希望你们能想清楚这两件事,然后再做决定。”

要学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左衾迩默默在心中补了一句。

待班主任离开,薄晓一下子就揭穿校领导的心思:“专门挑午休时间开讲座,看得出来学校是真的不怎么想让人选日语。”

“上一届总共就两个日语班,一个物地生,一个史地生。”张纯宁说。

“原来地生这么抢手吗?”

“高二物地生班是最多的,其次是物化地、物化生,还有政史地。”

作为班长,张纯宁人脉广泛,又借由国庆合唱与高二的学姐搭上了线,可谓各方消息尽在掌握,是当之无愧的“一中百事通”。

“看来物化生一起学压力还是太大了,大家都倾向于配个小科调剂一下。”正转着笔钻研物理题的梁飞颖笑了笑。

顺便一提,她的理想组合就是物化地。

“可理工农医很多专业不都是捆绑物化吗?如果求轻松,感觉还不如学政史地。”

在薄晓看来,选物地生更像是一种垂死挣扎——既想尽可能扩大未来的就业面,还想学得不那么累。

就在她们热火朝天地讨论选科意向时,后头传来一阵小声的呼唤。

“飞颖,江湖救急!”

几人回头,发现了杵在后门,一脸焦急的许思毓。

“新概念带了没?借我用一下,我们班下节课要讲。”

梁飞颖在书包和桌洞里翻找一通,没找到。9班好久没讲新概念了,她估计是觉得占地方就扔家里吃灰了。

见状,薄晓直接把自己的书递出去:“用我的吧。”

“太感谢了!”许思毓头顶“噌”地亮起小灯泡。

转身欲走时,她又刹住脚步,歪头扒住门框:“对了,我刚刚在一楼看见广场上有人摆摊,好像是书店要搞促销,你们中午吃完饭可以去凑个热闹。”

薄晓听完,不禁沉思:摆摊的话,不知道能不能刷校园卡……

她现在掏遍全身口袋,挖空书包寻完宝大概率也凑不出五个钢镚来。

还讨论选物化呢,我看是人先被“物化”了。薄晓叹气。

出门在外是用手机不停扫一扫,置身校园是拿一卡通到处刷一刷。时代在发展,付款的方式从现金发展到刷卡再进化到扫码,人反而一步步退化成扫帚和刷子,这不活见鬼吗?

生在21世纪,好端端的人却被科技改造成了古老的清洁工具,真是堪称世界第八大奇迹。

☆☆☆

“XX收款:5元。”

坐在收银台里边的秋月玲正捣鼓手机,就听到超市门帘被掀开的动静,抬头望去,眼睛顿时一亮。

“喏,快递给你拿来了。”秋吟把几个快递盒放到桌上,顺口问道,“买的什么?还怪大。”

“三脚架。”

秋吟蹙眉:“买这个做什么?”

“我看现在都流行直播带货,想研究一下。”

秋月玲盒子还没拆开,女儿的冷水就一瓢接着一瓢劈头盖脸地泼过来:“妈,你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那些做直播的有人气基础,会搞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吸引眼球和流量,你有什么?再说了,咱家开的是超市,你带的哪门子货?”

“你这人就会扫兴。”秋月玲不理,自顾自拿小刀把一摞快递给拆了。

这年头实体店生意不好做,五步一小店,十步一超市的,大商场倒闭都是家常便饭,何况小蚂蚁?她们家能坚持到现在实属不易。

只是秋月玲心里头还有个压抑多年始终扑不灭的发财梦。

守着这家店这么多年虽然饿不死,但手里积蓄也几乎没有。眼看着年过半百,她再不想法子拼一把,以后哪还有精力折腾?

秋吟知道母亲是个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从来不把别人说的话听进心里的人,便不再白费口舌,打算回家。

“哎,吟吟,先别走。”秋月玲冲女儿喊道,“你手机给我用一下。”

“干嘛?”秋吟警觉。

“我投个保单。”

以保险名义搞传销的案例不在少数,秋吟干脆地拒绝。

秋月玲连忙解释,又搜了保险公司的网页给她看,秋吟见是有名气的大企业,才松口。

尽管如此,她还是不大高兴地嘟囔:“没事买什么保险?浪费钱。”

“你这傻丫头,保险保险,就是以防万一。平时你觉得没必要,真有事了它才顶用呢。”秋月玲笑骂貔貅转世的女儿,片刻后又叹了口气,“我也是想趁还没老年痴呆,多给你些保障……”

秋吟对煽情话的抵抗力向来极低,为避免发达的泪腺出来刷一波存在感,她主动打断母亲的话:“我都工作了,能挣钱养活自己,您照顾好自个儿就行了,别搞些乱七八糟的。”

教师工资谈不上多高,却足够保证温饱,这对于秋吟来说已然足够。

“我回去了。”

看着她离开的背影,秋月玲摇了摇头。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和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半辈子的中年人,观念肯定不同。

秋月玲无心去评价女儿想法的对与错,只想尽自己的努力为其日后的生活铺好路。

这是她最大的心愿。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出自《感动中国》颁奖词。

语文教科书还是太有“含金量”了,码这章时翻了一遍必修下册目录,愣是只找到一篇女作者的文章,还是整合演讲词与论文内容才形成的。

出于好奇,我把高中五本教材的目录都查了一下,总共只出现过四位女作者,分别是:茹志鹃、□□、李清照、屠呦呦。

不过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女性被看见的。

另外,似乎终于看见吟迩合体的曙光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3章 物化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狩心游戏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道姑小王妃

我寄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