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秋生休息了会,也没卖关子,把他查出来的都说了。
年无尽是年家的孩子,但不是明帝的孩子。
明帝多疑且爱权,为了世家的支持,明帝后宫能排上号的后妃,都是各个世家的女儿。
皇后贤良端庄,出自元洲,在李周王朝就是顶级世家。在皇后生下嫡长子,也就是年无尽的皇兄后,明帝以为自己跟太傅的关系更加亲密,可以在朝堂大展拳脚的时候,发现太傅更看重皇长子,以太傅为首的朝臣,都隐隐在等着明帝驾崩,换皇长子继位。
这个发现让明帝寝食难安,就算有其他妃子生下皇子,也只是让太傅坚定扶持皇长子的决心。
渐渐的,明帝又发现,平时与世家不对付的清流一派,都对皇长子另眼相看,那怕这种对待,只是因为皇长子是嫡是长,不关乎其他。
这份心思被其他有皇子的后妃察觉到,与娘家的人一合谋。让他们安插在太傅一派的人,上书请立太子,直接踩了明帝的逆鳞。
他自己都才做皇帝几年,权利的滋味刚刚享受,怎么可能现在就立太子。
而且一旦立了太子,谁知道太傅那群人会不会疯起来,让他退位!怀着各种猜疑,就算皇后在怎么解释这是陷害,国丈和她从来没有这么想过。
明帝也不会相信,婚前最看重的皇后背景,现在成了皇后身上最大的污点,连带对皇长子越看越不顺眼,对其他的皇子更好,这种区别对待,直接引起了皇后的不满。
皇后在温顺,骨子里也有世家女的傲气。帝后二人因为明帝的态度,从相敬如宾到相敬如冰。
后面,皇后只是去了趟御花园采花,回来皇长子就没了,皇后直接崩溃。那是她唯一的孩子,也是她在深宫最大的慰籍。
明明她出门前,还叫她娘亲,回来就冷冰冰的躺在床上,在也不会挣着小鹿眼叫她娘亲!
明帝还假惺惺哭着安慰皇后,要求下面人严查。皇后信了,以为明帝也跟她一样丧子之痛。直到,她有次无意中听到明帝对着太后的排位自言自语。
皇长子的死是明帝安排的,就算是他的儿子,就算是幼儿,明帝也不容许有人动摇他的皇位!
就那一天,皇后不知道怎么回的房,但是她知道她要报复。夫妻多年,皇后是知道明帝的忌讳。
既然要报复,就要报复在明帝最痛的地方!
明帝母妃出身不高,也就是一个嫔位,娘家也不显。就算文帝对待孩子没有区别,但后宫是什么地方,后宫又是文帝的皇后在管理,明帝的其他兄弟也不是省油的灯,私下的明帝没少受欺负。
也就是后面明帝通过跟盛元帅搞好关系,在一起了,有了盛元帅这张大旗,才有了喘息的空间。
做了皇帝后的文帝,一恨自己的出身,二恨当初为了存活跟盛元帅的关系,三恨皇权被架空。
所以皇后要在生个儿子,架空明帝,让他没了皇位,登基的还不是他的儿子!是他最恨的年家其他人的孩子!
皇后本来打算找年鹤的,但是有盛家军守着闲王府,皇后不想惊动盛元帅,就转换了目标。
皇后管着后宫,又加上世家的势力,还真让她找个更合适的人。
贵妃有两个孩子,年鹤是第二个孩子,皇后找到了第一孩子。
说到这里,盛秋生停顿了一下,喝了口水,也给娘亲大嫂一个缓冲的时间。
盛不销握着年无尽的手,紧张的看着对方。心里默默松了口气,这个结果,比想象的好太多。
年鹤震惊,他有过一个皇兄,但是皇兄还没满月就没了,为此,母妃有了他后,看得特别紧。
因为这个他还跟父皇抱怨过,父皇提及了没了的皇兄,年鹤不想母妃伤心,能不出门就不出门。
现在,盛秋生说他皇兄还活着,并且还是年无尽的亲生父亲。年鹤一时间有点接受不了,抓着盛秋生的手,急切的问道。
“皇兄在那里,你是不是见到他了,他还活着为什么不来京都看看母妃!”让母妃死前都觉得对不起长子,自己没有保护好他。
“先冷静下来,等秋生慢慢说。”盛元帅抱着年鹤的肩,安抚对方。
年无尽经过几天的心理建设,反而比年鹤镇定,只要他是年家人就好,现在年无尽更担心皇叔。
“娘亲,你先别急,听孩儿慢慢说。伯父还活着,孩儿出宫就是为了把伯父接进宫,等孩儿说完,你就在见伯父比较好。”盛秋生就是在查的过程中,发现皇伯父的存在,才什么都不说,想等着事情查清楚了,回来在说。
“好,你先说。”年鹤试着冷静下来,盛元帅把人抱在怀里,把盛秋生的手掀开,自己握着年鹤的手。
盛秋生不服,父子互相瞪,盛不销咳了一声,盛元帅和盛秋生才移开目光。
盛秋生没跟亲爹计较,接着往下说。要说皇伯父,就要先说到两个人,文帝的皇后李后和嫡长子年稷。
李后生有嫡长子和嫡长女,与文帝又是少年夫妻,本来李后的生活很圆满。
可一次文帝例行南巡,带回了年鹤的母亲,绝世的容颜,豆蔻的年华,让李后都如鲠在喉。
尤其第二年就生下了皇子年祥,这种压抑的不满达到了顶峰。
文帝对每个孩子出生都很高兴,但是看在李后眼里,就是特殊的。
年稷注意到了,也劝过李后,让她放宽心。她是皇后,儿子是太子,有他在,没人能动摇她的位置。
但李后不信,觉得天下男人那有不爱美色的,那个狐狸精又有了皇子,吹吹枕头风,男人一昏头,换个人当太子也是一句话的事。
怀着这个想法,李后跟嬷嬷一合计,趁文帝春猎,直接对年祥下手。
年稷在春猎路上才知道李后的愚蠢做法,让自己的人赶紧把年祥救下来。
年稷不能回去,一旦他回去,就算理由充分,都会惊动父皇。
一个春猎下来,年稷表面镇定的跟在文帝身边,心恨不得回到宫里。万一他的人没有拦住,后果不堪设想。
直到回宫,手下的人也没有传来消息,宫里也没消息传给文帝,太子怀着忐忑的心回到宫里。
得到一个不知好坏的消息,年祥没有死,皇后亲自上,年稷手下根本不敢硬碰硬。这时候得到外甥消息的国舅进宫,面对亲妹妹的坚持,最后折衷一下,把年祥带出宫交给百姓养,找个死婴代替,就说死了。
年祥被太子的人带出宫,在国舅的监督下,离开了京都。
国舅只想完成外甥的嘱托,又不得罪皇后妹妹。
可怜贵妃还没出月子,年祥多半由嬷嬷照顾,贵妃才见过几面,说不是自己的孩子都没人信。
贵妃哭得肝肠寸断,李后依旧觉得不解气,狐狸精活该,后悔当时没有弄死那个年祥。
要不是年祥那个扫把星,年稷怎么会跟她争执,生她的气!李后越想越气,最后,让嬷嬷给国舅传信,让他把年祥带回京!她要亲手杀了年祥解气!
年稷看木已成舟,只是让手下的人找个庄子,把年祥照顾好,他寻个理由,过去看年祥。
怀着愧疚之心,陪了年祥几天,出门办公,就得到年祥被带走的消息。往回赶,跟国舅的人对上,争执中,载有年祥的马车受惊,年稷为了救年祥一起掉下了悬崖。
国舅的人一边给国舅传消息,一边在悬崖下找。年稷不想闹大,过来抢人的时候就带着两个侍卫,被国舅的人一不做二不休杀了。
悬崖下是一条河,等国舅赶过来的时候都没找到人。国舅又暗暗找了好久,还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不能在拖下去,时间过长就要惊动文帝。
国舅也不敢跟皇后妹妹说实话,太子是因为他的手下才掉下悬崖,心一狠,直接制造了一场天灾,抹平了太子的死因。
太子跟年祥命大没有死,连马都只是受了点轻伤,年祥被太子保护得很好,只是受到一点惊吓。
太子伤势就比较严重,抱着年祥,挣扎着上了马,得赶紧离开这里,想去最近的城镇,年祥需要奶妈,他需要治疗。
但因为伤势过重,晕倒在马上,被马带着上路,路过个偏远的乡村,被村里的大夫所救。
等年稷养好伤,勉强可以下床走动,年稷抱着年祥逗弄。等他伤好,要带年祥带回宫。
当时为了保护母后,他一念之差,默认了年祥生活在宫外,反而把事情搞复杂,错不能一错再错。
父皇如果震怒,他会一肩承担下来。
乡村消息闭塞,等年稷养好伤,抱着弟弟告别了大夫,留下个玉佩作为报答,带着点羊奶就离开了。
外面等待年稷的是当朝太子和皇后接连崩的消息,年稷不敢相信。
快马往京都赶,在关口,遇到了还在寻找他的国舅的人马。
皇后妹妹没了,国舅不能让太子活着回到京都!不然他们一家都活不下来!
国舅的命令是直接劫杀。
太子带着个还要喝奶的年祥,根本不是对手,只能逃跑。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