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没说这是吃烧鹅的地方。”
“咦?我没说吗?”
乔子维十分豪迈地点了一大桌子招牌菜,居中放着一大盘喷香油亮的烧鹅。乔子维此刻饿的两眼放光,便十分不注意形象地撕下一大块肉送进嘴里。
“建邺城的烧鹅乃是一绝,金脍坊的烧鹅除了味道好,鹅皮更是做的金黄酥脆,‘金脍’二字也因此得名。如此美味,你不尝尝?“
他扯下一根鹅腿,送到阿离碗中。
阿离十分嫌弃地瞥了眼那根鹅腿,把碗往外推了推:“我不吃飞禽。”
“这种不算飞禽吧。” 乔子维嘴里塞得鼓鼓囊囊,含糊不清地说道,“都是农户养肥了的,翅膀就是摆设,根本不会飞。”
“有的会飞。”
“这种不会。”
阿离懒得再与他争辩,拿起筷子去夹旁边的菜。
“这道菜叫清炖雪孚,是将鸡肉剁成蓉,与猪肉糜混合后裹在猪肉薄片上清炖而成。”
阿离手一顿,换了一道。
“鸡肉也不行?鸡总不会飞了吧?”
“带翅膀的都不行。”
乔子维突然玩性大起,眼看阿离筷子要探到旁边的菜上,便报菜名般捉弄起她来。
“美人肝,是鸭胰脏和鸡脯肉、冬菇、冬笋等急火快炒而成。”
“茭儿菜,和鸡蛋一起炒的。鸡生的蛋哦。”
“盐水鸭,顾名思义,鸭子做的。”
“……”
阿离“啪”地一声放下筷子,怒道:“你们建邺人不吃鸡鸭鹅会死吗?!”
乔子维见一直冷静淡漠的人现在因为吃不上饭而发脾气,深觉有趣,哈哈大笑起来:“会啊!无鸭不成席,无鸡不宴客,这可是建邺城的规矩!”他得意地晃了晃脑袋,指着满桌的菜,“你看这一桌,要是少了鸡鸭鹅,那还能叫席面吗?”
“那你还请个鬼的客!”阿离狠狠剜了他一眼,站起身就要走。
“哎哎别走啊,我开玩笑的!”乔子维见好就收,生怕真把她惹毛了,赶紧劝她坐下,又将自己面前的一盘菜推到她面前。
“炖生敲,是用鳝鱼做的,这个你愿意吃吗?”
阿离看他一脸讨好,又低头瞧见色香俱全的菜肴,终于又重新坐下,夹起一筷子尝了尝。
肉质酥烂入味,汤汁醇厚,确实不错。
阿离也终于放下心,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乔子维见她吃的开心的模样,忽觉的面前这位终于也有了些市井烟火气,便又将一道菜递过去。
“芦蒿炒香干。这是时令野菜,马上就是夏季了,再不吃就吃不到了。“
“你才是这家店的店小二吧。”阿离吐槽道。
乔子维嘿嘿一笑:“我不是说了吗,降妖伏魔的本事我没有,但是吃喝玩乐我在行啊。改天我带你去东市的会仙楼,他们家的松鼠鳜鱼和文思豆腐羹才是建邺一绝呢。”
“不过你不也是建邺人吗?在这样一个地方却不吃飞禽,难道是是跟鹅兄鹤弟有什么过命的交情?”
“谁说我是建邺人了?”
乔子维被这话一噎,随即反应过来,“也对,你从未说过。那你的故乡是哪啊?”
阿离夹菜的手一滞,香干掉回盘中,“啪嗒”一声。
她转头看向窗外,目光掠过熙攘的街景,仿佛在看,又仿佛什么都没入眼。
许久,她才开口。
“我不知道。”
天下之大,她不知道哪里才是她的故乡。
乔子维看她这模样,便知道自己是问了个不该问的问题。眼珠子转了两转,想要岔开这个话题。
“小二!”
他招呼小二过来,指了指桌上没动的菜吩咐道:“拿食盒来,把这几个打包了,去找我的车夫,就说我让他送去给我家二公子,他就知道了。”
乔子维说完,顺手塞给了小二一锭银子,小二就乐呵呵地去办了。阿离没在意,乔子维却主动解释道:“反正这些你不吃,我也吃不完,干脆送去给冬哥儿他们,免得他们大晚上还要啃冷的咯牙的窝窝头。”
“你还真是心疼弟弟的好兄长。”阿离心不在焉的接道。
“其实冬哥儿倒是无所谓。他平日养尊处优的,山珍海味吃了不少,啃啃窝窝头也算改善伙食了。”
阿离托着腮,看着一个人快把一整只烧鹅吃完了的乔子维。
该改善伙食的人是你吧,阿离心道。
“我要是直接送给那祖孙俩,人家心里负担更重,要是把这菜供起来不吃,岂不浪费?不如说是给冬哥儿的,反正他一个人也吃不完,肯定会邀那祖孙俩一起吃,这样大家面子上都过得去。”
“何必如此,他们又不是没饭吃。”阿离拿起茶杯抿了一口。
“人家已经落魄到如此境地了,那孩子也需要补身子,不过一顿饭的事,又何必在让人家去吃那不知放了多久的窝窝头呢。”
他看向阿离,发现对方正用不赞同的眼光看着自己。
“你能管得了他们一顿饭,却管不了他们一辈子的饭。一时片刻的施舍根本改变不了他们贫穷的本质,甚至会起反效果。”
“反效果?”
阿离放下茶杯,杯底与桌面发出轻微的磕碰声。
“人在没见过山珍海味前,也会觉得窝头野菜也是世间珍馐,因为对许多人来说能填饱肚子就是万幸了。可一旦尝过了山珍海味,再回头看窝头野菜,即便饥肠辘辘,也会觉得它们难以下咽了。”
阿离看向乔子维:“你让他们尝过了轻易得不到的好,见识了与他们无关的繁华,然后呢?难不成你要养他们一辈子?”
于是他耸耸肩,用玩世不恭的态度说道:“只要我想,养他们一辈子也不是不可以。我们乔家又不是没有这个实力。”
阿离冷笑一声,摇摇头。
乔子维算是看出来了,阿离待人处事有一套自己的逻辑,这逻辑似乎和她那暂且不为人知的过去有关。这套逻辑有其合理之处,但说出来就会让人觉得十分冷漠。毕竟在医者父母心的杨天冬看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十分不可取的,这也是她会和杨天冬起争执的原因。
但是乔子维不是杨天冬。他并不觉得各家自扫门前雪有什么错,毕竟如今的世道,人人能求一个自保就不错了,哪还有闲工夫去管别人呢。
“可我不想养他们一辈子。毕竟我和他们只是萍水相逢,出手相助可以,但没道理要让我一直躬着他们。更何况,白给的一顿饭都能给人造成负担,白养他们一辈子更是容易让大恩成大仇。所以我不想,也不能。”
“那你还……”
“可是阿离姑娘,人与人之间,不是只有怜悯和施舍,还有雪中送炭的互相帮助。”
乔子维矛盾的很,他见了很多人情冷暖,习惯了,也接受了。可他也读过两天圣贤书,也曾对“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有过幻想。可现实没有真正的“天下为公”。他不反对,却不代表心里没有渴望和失望。
“一时的帮助不能改变他们贫穷的本质,这顿饭之后他们还是要回去吃窝窝头。但也许能让他们在啃下一个冷窝头的时候,还记得今晚这顿饭的滋味,记得这世上并非全然冰冷。那么这点记忆,这点温暖,或许就能支撑他们在暂且看不到头的苦日子里,再多走一段路。”
“阿离姑娘神通广大,可以降妖伏魔,救人于水火。但时间久了,大概会感到疲惫,我能理解。” 他的声音很轻,却掷地有声,“可我只是个普通人。我帮不了别人什么,也救不了谁的命。但既然碰上了,递过去一块炭,总好过假装没看见那双冻僵的手。”
“至于这块炭是燃烧一会儿就熄灭,还是掀起燎原的野火,不该由递炭的人来决定。”
“阿离姑娘觉得呢?”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