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夏浩还要返校,待到两点多就跟奶奶一起回去了。
走的时候夏英给祖孙俩装了点肉食和小凉菜,放进包装袋里让他们带回去吃。
让爸妈回去休息,夏英留在店里切肉腌制,准备晚上售卖的菜品。下午不到五点就有好几位顾客在外头等着,有要炸肉的,也有拿着宣传单来买卤味品的。
等忙活到七点多打烊的时候,夏英粗略算了一下,单今天晚上的营业额就有九百多,比昨天晚上卖的好。
“这炸肉确实好吃。”炸肉最后还剩了点儿,端上了夏家的饭桌,夏国顺尝了一筷子,道,“外酥里嫩,挂的糊薄厚均匀,不粘牙,酥酥脆脆的,肉嚼着也不散,还带点肉汁,难怪卖的好。”
夏英笑道:“腌好了可以锁住肉里的水分,吃起来不柴。还有就是,以往咱家过年时炸肉就只挂面粉。店里做的这个我加了淀粉和蛋清,还有其他的调味品,口感比光挂面糊要酥脆一点。回头我把配方和制作方法整理出来,再慢慢调整精进,争取做成招牌。”
“嗯。”夏国顺点点头,夹起一块炸肉看了看,跟着做总结,“刀工上也不能马虎,切的太细炸出来容易发干,也得注意注意。”
夏英记了下来。
崔秀兰清点今天的收益,夏国顺父女俩就今日菜品的口感展开讨论,记录下一条条心得和接下来尝试调整的调味品比例。
忙则忙,却异常充实。
“中午卖了1936,今天下午卖了962,扣除三百块底钱,有2598,就算2600……”崔秀兰有点激动,“净利润得接近两千吧。”
“没那么多。”夏英笑道,“妈,还得算上房租、水电、人工啥的。回头我去买个账本,每一笔支出都得记明白,一条条的列出来,月底总结。”
夏英接着道:“必须得严谨起来,以后咱的店面肯定不止这一家,店铺开多了光指望咱仨也看不过来,肯定得招人,有些规矩咱们从一开始就立好,自己养成习惯,将来管理员工的时候也不至于没头绪。”
“行,都听你的,我跟你爸也不懂。”崔秀兰不太懂这些,丈夫跟闺女怎么说怎么是。
“听英英的!”夏国顺连连点头。
店铺从一开始就要求统一着装,在店里必须佩戴围裙、帽子和口罩,老两口起初还有些不解,但是这两天下来,他不止一次听外面等候的顾客称赞他们店里卫生做的好,卖的东西让人放心,感觉还挺欣慰的。
熟食店慢慢步入正轨。
过了开业那几日客流量慢慢降了下来,但是一天下来也能有个千元左右的进账,周末的时候能上一千五六,平日里七八百、一千冒头,总的来说算是比较稳定。
夏记熟食的名声也渐渐打了出去。
这期间夏英还接到过订单,给糖酒站那边送了五六百块钱的货。
还有些小单子就是之前的老顾客,只要店里不忙,距离又不是很远,夏英接到电话都会跑一趟,往商铺街那边送送货。
卫佳佳、夏娇她们几个偶尔会过来待会儿,走的时候顺便帮厂里同事带点熟食回去。
夏玉莲已经从厂里辞职了。
如前世一样,夏娇也在计划着辞职,说要去亲戚在外地开的店里打工,就是还没定好干到啥时候走。
除了夏娇,卫佳佳的表姐方敏也回了老家……
有些事依旧沿着前世的轨迹缓慢推进着。
唯独夏英自己,迈出了与前世完全不同的一步。
店铺在开到第二个月的时候招了个女店员,姓刘,跟崔秀兰差不多的年龄,手脚很麻利,主要负责店里的卫生,帮着打打下手。
同时,夏英又将隔壁一家面馆租了下来。
面馆老板是外地的,儿子年底结婚,他们打算回老家忙活儿子的婚礼,这一回去就不准备再回来了,这一间专门用来加工。
还有两三个月就是春节,夏英提前联系厂家定制食品袋、包装盒,购买了一台真空包装机,制作年节礼盒。
这段时间赚的钱陆陆续续又投进去不少。
忙不过来,又雇了两个员工,负责肉类的清理打杂工作,主要部分还是由夏国顺盯着,尤其爷俩不断改进的卤味配方,是店铺的根本,不能交给他人。
夏英开始带着样品出去跑订单。
夏记熟食的名声扩展的很不错,楼平周边的镇子上都有人专门跑来买熟食,光小订单就预接了不少,都是店里的回头客。
跟糖酒站那边签了二十多个礼盒。
新飞那边主要是车间里的散单,接了不少。
有预订了元旦来拿货的,也有年底的单子。
特别是不少外地同事,因为离家远,平日里本就很少回去,都想着过年的时候从楼平买上点东西给家里人带回去,知道夏英推出了礼盒装,携带也方便,有订一盒的,有订两三盒的。
除了之前夏英所在的车间,还有盛燕、卫佳佳他们,也帮着接了不少单子。
对于这几个帮她接单的小伙伴,夏英也惦记着,给几人各备了一个熟食礼盒。
至于厂里,夏英本想找找厂领导,看能不能合作年货礼盒,结果韩姐跟她说厂里没发过年货,只有车间主任以上级别的会发点奖金,不发实物。
夏英知道厂里职工是不发的,管理层发不发她前世真没注意过,既然确定了管理层也不发,那就不用考虑了。
钢厂那边如是。
夏英印了一批宣传单让店员在钢厂门口和新飞北厂以及附近的居民区发了几天,做了下宣传,还真接到不少散单。
至于定金,有的交,有的不交,但是愿意提前支付定金的,会额外送半斤炸肉。
接下来,一家人就开始为年节做准备,香肠、肉干之类的得提前做。
其他的卤味品在元旦前十来天就开始忙活。
夏国顺还抽空回了趟家,把家里养的几头猪送到屠宰场做检疫,检疫合格,办完手续就地宰了,供给自家的熟食铺子。
一家人起早贪黑,制作、称重、包装……
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马虎,对于卫生和口感盯的很严,以保证食品的安全与质量。
元旦前三四天,人呼啦一下就多了起来。
除了早就定好的单子,还有没预定直接过来购买的回头客,店里忙的热火朝天,回应顾客询价喊的嗓子都哑了。
市场上也考虑到过节,这几天延长了关门时间,夏英的熟食店每天都得忙到晚上十点左右才打烊。
盛燕几人跟他们车间的同事趁着中午休息的空档来拿货,都没顾上说几句话。拿上礼盒从人群中挤出来后,盛燕的一位同事震惊道:“你朋友的店这么忙啊?”
盛燕也有点惊讶,道:“我知道她家店生意一直都不错,但没想到这么火。”
旁边有个大娘过来问她们:“姑娘,你们都是提前订好的啊?”
“是啊大娘,提前预定的。”
那大娘遗憾的道:“唉哟,我没想到人家这么忙,没提前订,也不知道能不能买上……”
盛燕笑着叮嘱她:“过年的时候提前订点,到时候肯定还忙。”
“是啊是啊,这回知道了。”大娘连连点头,“过两天让我儿子来订点年货。”
几人把礼盒分好,卫婷她们转身想跟夏英挥手告个别,但是看着玻璃柜台前头拥挤的顾客,遂作罢,拎着回了厂里。
元旦前一天是高峰期,放了假的夏浩过来帮忙,上手就是熟练工,都不用刻意培训。
饭点的时候跟店里的员工轮番着腾出空来匆匆吃上一口,又转身去忙。
“酱肘子还有没有?能买上吗?”
“老板,能不能照顾一下外地的,我赶最后一班车回去啊……”
“你们礼盒怎么卖?里头都有什么?能自己搭配吗?”
“别着急,都能买上,下一个就是您了。”夏浩声音爽朗的说完,转头吆喝一句,“吕哥,酱肘子补货,猪蹄也快没了……”
“来了!”
夏浩喊完继续回应外面的顾客:“礼盒有两种,固定搭配,两个猪耳朵,分开包装的,两个猪蹄儿,一斤半猪头肉。另一种礼盒是……”
回应完接着又道:“大娘,自己搭配需要提前预定,眼下里腾不出手给您包装。”
旁边的店铺里,夏国顺把刚出锅的卤味品捞出来,放在旁边控着。
小吕进来道:“夏叔,猪蹄出锅了吗?”
“刚出,稍微放放凉端过去。”夏国顺守着炉子,热的满头汗,抓起毛巾擦了一把,转身洗了手,把旁边清洗干净等着下锅的猪蹄、猪尾巴、猪头肉等放进去,继续忙活。
夏英负责炸肉,刘婶儿在旁边给她打下手,往外端刚出锅的炸肉。
“诶,婶儿,不是这盆,这盆还没复炸,是旁边那盆……”
“我忙糊涂了。”刘婶儿笑着,端起另外一盆,递给另一个店员小张。
整个市场上就属他们家最忙。
菜摊子上的老板看着,跟旁边的摊子老板道:“完了,估计我买不上了。”
“你没提前打声招呼啊?”另一个摊子老板道,“我昨天就跟老夏说了,让他给我留点猪蹄和猪头肉。”
“我定的肥肠跟猪头肉,定的不多。本来我儿说不回来过元旦,就我们两口子也吃不了多少。结果儿子突然回来了,我想着买点炸肉,还有他家的猪肉冻,上回儿子没吃够,这够呛能买上了啊。”
“哈哈哈,那够呛了。”另一个老板边给买菜的顾客称重,边笑道。
夏英他们元旦没放假,虽然没有昨天那么忙,但一天下来也很少有歇口气的时候,忙到晚上七点多,货柜里制作好的卤味全部清空,夏英给店里员工每人发了个熟食礼盒,给他们放了一天假,元月三日上班。
一家人收拾停当,回到租的楼房,奶奶还没睡,在客厅里等着。
昨天刚好周末,今天又是元旦,夏浩学校里放了两天假,他昨天早上带着奶奶过来,忙了两天,明日一早返校。
进了门,一家人累的谁也不想动弹,做卤味做的也没啥胃口。
但是这一波劳累,也换来了不菲的收入,销售额突破四万大关。
不过投入也多。
奶奶去煮了点清汤挂面,一家人挣扎着从沙发上、躺椅上坐起来,就着口咸菜吃的香甜。
“今天晚上先不收拾了,夏浩去洗澡睡觉,整理好你自己的东西,明天起来回学校。”夏英道,“奶奶再在这儿住两天。”
家里养的猪这会儿已经在不少人家的饭桌上了,养的鸡自己炖了吃了,没啥惦记的,奶奶在这儿也待的住。
一家人洗洗刷刷,回房歇下不提。
预收文《我不知道我爸也重生了》求戳专栏收藏支持~ 么么哒~
骆栋把四大名著、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摆在闺女面前,语重心长的道:“酒酒,从今天开始爸爸教你认字!”
文霞抱着才出生不久的奶娃子骆言,惊恐的看着自己的丈夫:“你疯了,听雨才三岁!”
骆栋严肃的道:“读书识字要从娃娃抓起,三岁不小了,今年开始学识字,明年让她练书法,五岁送她去学武术、古琴和戏曲,耽误不了六岁上一年级。”
骆听雨瞠着一双大大的眼睛,小脑瓜一时有些宕机。
奇怪,上一世弟弟不叫骆言,而是叫骆国栋;她也不叫骆听雨,更没有小名,只有一个名字,叫骆萍萍。
怎么一觉醒来回到幼时,一切都变了呢?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4章 14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