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的丰收喜讯传遍了各镇,十里八乡的村长们闻讯赶来,将贾家庄园围得水泄不通,个个眼巴巴地望着所剩无几的种子。
周允将大半土豆装车后,转身望向正在清点剩余数量的贾环:“环弟,要不我留些种子给你?”
贾环拍了拍手上的泥土,咧嘴一笑:“允哥尽管带回去,剩下的我自有办法。”
周允目光深沉地凝视着他,忽然压低声音:“你如今风头太盛,需得谨慎些。”他修长的手指轻轻拂过贾环肩头的一片落叶,“这般显眼,难免惹人猜疑。”
贾环手上动作一顿,对上周允深邃的目光,他忽然觉得有些不对劲,困惑地眨了眨眼:“允哥此话···”
“傻小子。”周允无奈地捏了捏他肉嘟嘟的脸颊,指尖传来柔软触感,“我的话还不够明白么?”
他俯身在贾环耳边轻语,温热的气息拂过耳畔:“环弟,人心难测。便是连我自己,也不敢说永远可信。”
贾环眼睛微微瞪大,“你···!”
他心头一震,这才惊觉自己平日太过大意。那些凭空出现的良种、农具,竟都未曾刻意避开周允。思及此,他不由攥紧了拳头,指节微微发白。
周允替他整了整有些歪斜的衣领,叮嘱道:“你记住,在我回来前,或是圣旨未到之时,你就在书院好生读书。”他目光扫过院外几个新来的仆役,“这些人都是精挑细选的好手,有他们在,我也能放心些。”
贾环重重点头:“允哥放心,我省得的。”
周允望着他天真烂漫的模样,心中五味杂陈。这个看似懵懂的少年,手中却握着能改变天下农事的至宝。他终是忍不住揉了揉贾环的发顶,心中愁苦不已。
他根本没法放心,只想把贾环打包揣走,这就是个宝,人人都觊觎,他不得放身边护着?“乖乖的,我很快就回来。”
“嗯,允哥,路上注意安全。”贾环认识周允这么久了,第一次见他脸上露出那么复杂的神色。
“保重。”周允翻身上马,黑色披风在风中猎猎作响。马蹄扬起尘土,渐渐远去的身影在夕阳下拖出长长的影子。
贾环目送他离开,转身回到书院山脚下的小院。
如今这里已大不相同。张裕先生派来的两位儒士正在书房候着,一位从宫中退下来的嬷嬷正在整理着衣物。周允留下的护卫在院中来回巡视,腰间佩刀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天气渐冷,贾环除了读书一时间也没有别的事情做,他大部分赚来的银两都给了周允,让他帮忙买京郊的地儿,到时候要搭暖棚,过年也能赚上一笔。
地里的农肥方子,他已经交给了县令,赵大民也被县令叫走了,负责教授农肥制作,贾环曾想着要放契书,但是被周允劝住了。
周允说:“环弟心善,处处都为他人考虑。但是人心不可控,你既然答应了周娘子和石头,便罢了。但日后这样的事情还得看情况。你当我奔波多年,为圣上做了那么多事情,暗卫的人宁死都不曾放过,是为何?”
贾环明白周允的意思,这才和县令说了借人,回头他还要用的。赵大民可是他几个奴仆中种地的好手,万一他被叫回京城,赵大民是一定要带走的。
贾环不可避免地想到了周允,若是有机会,他一定帮周允脱身。
冬日将至,贾环裹着新做的棉袍,望着窗外飘落的雪花出神。忽然灵机一动,唤来小厮:“去把石头叫来,咱们在三合城开个火锅铺子。”想到热腾腾的锅子,他不由搓了搓冻得发红的小手。
与此同时,风尘仆仆的周允已抵达京城。他顾不得更衣洗漱,径直入宫面圣。
养心殿内,皇帝正在批阅奏章,听闻周允求见,皇帝眉头一皱,搁下朱笔:“这个时辰?宣。”
殿门开合,周允一身风尘,黑衣劲装尚带着夜露的湿气。他单膝跪地,声音沉稳却隐含急切:“属下周允,叩见圣上。”
皇帝目光锐利地扫过他:“西北出事了?”
周允摇头,从怀中取出一封火漆封存的密折,双手呈上:“陛下,西北发现祥瑞,可解天下饥馑。”
皇帝眼中闪过一丝讶异,接过密折,拆开细看。奏折是西北知府岳牧风亲笔所写,字迹工整,却难掩激动——“臣岳牧风谨奏:贾氏子贾环,偶得异域作物,名曰'土豆',经试种,亩产竟达二十石有余……”
“二十石?!”皇帝猛地抬头,眼中精光暴涨,声音都微微提高,“周允,此事可当真?”
周允沉声道:“属下亲眼所见,西北大儒张裕、青松书院的唐山长,青山镇县令及数十位里正具结作保,绝无虚言。“说着,又从怀中取出几本册子,“此乃种植记录,自播种至收获,每日生长情形皆有记载,请圣上过目。”
皇帝接过,指尖微微发紧,快速翻阅。册子上墨迹清晰,甚至还有炭笔勾勒的植株形态,旁边标注着生长变化。翻到最后一页,赫然写着“实测亩产二十三石”,下方密密麻麻按着数十个鲜红指印。
皇帝呼吸微滞,豁然起身,龙袍袖口在案上扫过,带倒了一盏茶盏也浑然不觉:“东西呢?”
周允叩首:“已在殿外候旨。”
皇帝心中急切,吩咐大监:“快!抬进来!”
殿门打开,四名侍卫抬着两个大袋子入内,轻轻放下。周允上前,亲自解开袋口,里面堆满了沾着泥土的土豆,个个饱满圆润。
皇帝大步走来,弯腰拾起一个,也不在意上头有的沾染的尘土,指腹摩挲着粗糙的表皮,眼中光芒闪烁:“此物···真能亩产二十石?”
周允回道:“回陛下,不止,属下询问过不少老农,若是土地肥沃,精心照料,甚至可达二十二石。”
皇帝和一旁的首领、太监皆是一脸震惊。
周允又打开第二个袋子,拿起金黄的玉米,在皇帝疑惑的目光下介绍了玉米:“此物叫玉米,又叫棒子,产量亦远超寻常谷物。至于旁边这个稻穗,陛下请看,颗颗饱满,此乃是用了贾环改良的农肥所播种,产量多了一石。这还是因为干旱的缘故,若是在南边,水源充足,还能更多。”
皇帝上手摸着这些稻子,轻轻一捻,果然是颗颗饱满。
一旁的大监早年就是因为家乡干旱,没了活路才进了宫,此时听到这番话,不由大呼:“圣上,天佑我大周啊!”
皇帝脸上满是震撼,他很明白这些东西对大周的重要性,他缓缓直起身,目光如炬:“贾环···此人在何处?”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