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七点多,太阳已经下山,落日的余光渐渐消失,叶子上最后一抹灿金也随着月亮升起慢慢褪去。
小摊贩们也陆陆续续抵达菜市场摊位,有一种和白天不一样的热闹,路边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
卖鸡蛋灌饼的胡大姐生意已经开张,刚做完一个送走顾客,她又忍不住打量身边的生面孔——一个看起来很年轻的小姑娘,皮肤很白,眼睛圆圆的,脸也圆圆的,很是秀气可爱。
胡大姐刚把摊位固定不久,就看到她骑了一辆三轮车、戴着一顶白沿遮阳帽。倒车的技术贼溜,看到她旁边的空位,调转车把,一气呵成、丝滑无比。
停好车后她就拿出一个招牌挂在车身,招牌上整齐的列着四个大字:江记包子。三轮车里放着两个大大的泡沫保温箱,旁边还塞了一个银色的保温桶,旁边竖着白板,上面用黑色油性笔写着种类和价钱。下车后她从车座下掏出一个喇叭,开始了长达五分钟的调试。
“咔啦咔啦——”,江皖手中的喇叭发出杂音,她皱了皱眉头,怎么回事,在家放的时候还好好的,怎么到这边就不出声音了呢!忍不住用手拍了拍喇叭。
旁边的胡大姐是个热心肠,她终于看不下去了,用围裙擦了擦手,跑到江皖身边,接着用手指了指喇叭后侧的一个位置,“小姑娘,你没按这个键。”,说着胡大姐顺手按了一下。
不得不说,新买的喇叭声音就是亮,两人瞬间被一股音浪扫射。
“包子~包子~,好吃的包子~,不好吃不要钱~”。这个仿佛带着波浪线的声音让胡大姐面色古怪,欲言又止,“你录的声音真有特色哈...”。
江皖尴尬一笑,这是张芳芳女士一意孤行,非要给她录的叫卖声音。
谢过胡大姐后,江皖把喇叭挂在车头,听了一会儿,倒是有点适应这个声音了,听久了还挺魔性的。
据她说年轻的时候也是跟爸爸出去摆了几年小炒摊,当年就靠她的叫卖声才引来无数顾客呢!张芳芳录完声音后扬着头,非常得意。江皖转头怀疑的看向爸爸,江建国扭头看电视一句话都不说,江皖只得“含泪”接受了妈妈这份好意。
叫卖声似乎有点作用,吸引来几个顾客,但看到她年轻的脸,心里有点犯嘀咕,又一看价格,好家伙。豆腐粉丝包和素三鲜包一个两块五;猪肉三鲜包一个四元。后面还跟了一个酸梅汤,也是四元一杯。这个价格可不便宜啊!很多人过来看了两眼就走了。
旁边的胡大姐已经卖出去五六个煎饼果子了,自己这里空无一人,江皖看到她不停的招待客人,也只能苦中作乐的安慰自己,这个摊位点客流量挺多。
其实定价格时江皖也有点犹豫,自然明白客人的顾虑,但定这个价格绝不是虚高。她仔细计算过成本,因为用的都是好食材,都是她亲自到市场上用系统精心挑选的,而且她的包子比市面上的包子大一圈。如果按照一元一个、两元一个的价钱叫卖,绝对会亏本。
就算刚开始用较低的价格打开市场,但后面一定是会涨价的,到时候顾客一定会更不满意。所以江皖也是经过深思熟虑才定下这个价格。
心里虽然有主意,但迟迟不开张真是让人焦虑,她不停在车旁踱步,眼巴巴的看着面前经过的人们,恨不得下一个顾客的脚步就是走向自己的。
也许是老天爷听到了她的祈祷,一个牵着一个男孩的老太太走到附近,环绕一圈小摊,似乎看她的摊位比较顺眼,直直走到她面前。
“老板,你这包子干净吧。”老太太一双三角眼让江皖幻视高中老师,她上下打量着眼前的三轮车。
“绝对干净,每天都清洗消毒!”,江皖差点吓的一哆嗦,就差没指天发誓了。
也许是看出江皖真诚的态度,又或者整齐干净的小摊确实看不出什么不妥,她终于开口:“给我来一个素三鲜包,一个猪肉三鲜包。”
“好嘞,这就给您拿。”江皖麻利的带上餐饮专用口罩,一只手带上塑胶手套,另一只手掀开保温桶上面盖的白被,热气腾腾的包子整整齐齐的排列在箱子里。她拿起夹子,把两个包子装进防油纸袋里,顺便问到,“请问需要塑料袋吗?”。
“不用了,我们直接吃。”,拿上包子后老太太直接递给旁边的男孩。他应该是饿了,看上去刚放学,身上校服还脏兮兮的,拿起包子就大口咬了起来。老太太不喜欢用电子支付,慢吞吞的从手挎包里拿出一沓纸币,一张一张数着,数了六张一元,又从包里摸出了一个五元硬币递个江皖。
“谢谢惠顾!”江皖笑眯眯的说。两人寒暄两句,老太太正要带着孙子走。然后她发现,拽不动。
小男孩手里的两个包子已经全部被他吃光,但他还在眼巴巴的看着保温箱。似乎还想吃,但又不好意思讲,羞涩的待在原地。
张浩鑫今年上三年级了,下午刚上完体育课,跟同学打闹了一下午,下午奶奶接他放学时已经饿了,但张奶奶不喜欢孙子吃路边的“垃圾食品”奶奶给他买了自己认为比较健康的包子时,其实他还眼巴巴的看着一家炸鸡,但当他不情不愿的吃到包子后,香喷喷的炸鸡瞬间被他抛到九霄云外。
这个包子也太好吃了,词汇量匮乏的他想不出什么形容词,只觉得吃完后还想吃。他有点不好意思的拽了拽奶奶的衣角,看着江皖好奇的目光:“我没吃饱,还想吃...”小声的说出了要求。
张浩鑫从小就是乖孩子,想多吃几个包子,自然要满足他,张奶奶问他:“浩浩,你还想吃几个?”
“八个!”他扭捏着说出了对小孩而言惊人的数字。
这个数字吓了张奶奶一跳,但江皖毫不惊奇,前几天□□期间,自己在家有空就做包子,家里人一顿能吃五六个,而且到现在都没吃腻。
看老人有点犹豫,江皖放出大招:“我家包子确实好吃,您回去尝尝就知道了。”,接着拿出一个素三鲜,掰了一般递给她:“您尝尝,不好吃不要钱。”
张淑芬接过递来的包子,咬了一口。嗬——果然好吃,其实江皖把包子递来的时候她已经隐约闻到被面皮包裹下馅料的香味,放入口中,木耳的脆嫩、胡萝卜的香甜、鸡蛋和香菇的嫩滑口感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仔细的嚼两下,她发现包子的面皮在嘴里迸发出麦香和与舌头和牙齿接触时的拉扯感,比市面上没有嚼劲的馒头好吃多了。
品尝过江皖的包子后,张奶奶毫不犹豫的把三种馅每种都挑了几个,买了八个,准备回去给家里人尝尝。
第一笔生意终于做成,送走张奶奶后好运气似乎来了,没过几分钟旁边就来了一对小情侣,牵着手停在她面前,两人研究了一下菜单,问道:“老板,你的包子辣么?”。女生似乎不太能吃辣。江皖开口:“豆腐粉条的有一点辣味,其他的都不辣!”。
男生似乎比较能吃辣,两人商量了一下,买了两个豆腐粉丝包,两个素三鲜包,还顺便买了一杯酸梅汤。
打开盛放酸梅汤的保温桶,一股冷气带着酸甜的气息趁人不注意狡猾的钻入鼻腔。江皖拿起勺子,舀起一勺乌黑透紫的液体放入杯中,杨雪闻到香味,好奇的走到桶边往里看,不戴眼睛有点看不清楚,于是把手伸到小包里把眼镜拿了出来“老板,你们家酸梅汤颜色好深噢。”
江皖装杯后合上盖子递给杨雪,神秘的眨了眨眼:“这可是用我的独门秘方制作的酸梅汤,保管你喝了不后悔!”
杨雪接过饮料,迫不及待的尝了一口。
天呐,也太好喝了吧!她中午和男朋友去了一家很有名的连锁火锅店,还点了一杯好评第一的酸梅汤,喝着确实不错,就是太贵了,她中午只喝了一杯还意犹未尽。没想到这个平平无奇小摊上的酸梅汤比火锅店的还好喝。
杨雪咕嘟咕嘟喝了好半杯终于过瘾,把剩下半杯塞到男朋友嘴边。
章放不爱喝这种酸酸甜甜的饮品,但拗不过女朋友,尝了一口。立刻被冰凉爽口的味道和细腻柔滑的口感征服,整个味蕾也被激活。
杨雪竖起大拇指,“小老板,你的酸梅汤是我喝过的第一了!”,章放在一旁连连点头。两人当机立断又打包了两杯。
江皖从做出系统秘制酸梅汤后,因为保质期只有一天,江建国和张芳芳为了喝到酸梅汤,每天主动去清洗材料,眼巴巴的等着江皖做。
江皖把系统给的原料配比及熬制时间都告诉爸爸了,但神奇的是同样的材料、同样的锅、同样的时间,江建国做出来就是没有江皖的好喝。
于是江爸爸不得不酸溜溜的承认江皖在厨艺上更有天赋。
两人付过钱转身准备回学校,江皖担心包子凉了后口感不好,在后面提醒两人:“包子要趁热吃啊,放凉了口感就没那么好了!”。
杨雪和章放一人拿着一杯酸梅汤,回头比了个OK的手势,然后挎着胳膊就走了。
送走两位顾客没一会儿,天已经全黑了,晚上八点,道路两旁的路灯也亮了,两旁炒菜卖烧烤的摊位也开始支桌子、架炉火。人们吃过饭也出来散步,街道两旁愈发热闹。
从来这里开始,江皖已经站了快一个小时了,她实在站不下去,就把踏板上小板凳拿下来,蹲坐在上面,双手撑着下巴,百无聊赖的看着路灯下飞舞的小虫,心里正忧愁包子卖不出去。
说曹操曹操到。
“叮叮——叮叮——”一阵车铃声响起,四五个年轻学生骑着自行车东张西望,远远看到江皖的小摊,立刻冲了过来。
”就是这里,红色三轮车!“一个男生猛然按下刹车,气喘吁吁的说。
”没错,章放说的就是这个老板,是一个年轻姑娘。“另一个染着红发的男生很兴奋,四个男生团团围住江皖的小摊,目光炯炯的盯着她。
江皖蹲坐的时间长,脚有点麻,看到四个男生团团围住,更站不起来了,她咽了咽口水,一脸忐忑的问”你们有事吗?“
扶着三轮车架,她慢慢站起来,心里还在犯嘀咕,都现代社会了,难道还有收保护费的?正要发问,他们说话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