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错位星光[二战] > 第23章 抵达战场

第23章 抵达战场

1943年12月14日,凌晨,车厢暖气供应恢复正常,列车再次启动。

星光没有在意库尔特莫名其妙的消失,反而开始思考自己对学长的“一见钟情”到底是什么样的感情。

她安静地坐在床上,凑近车窗,出神地望向外面。

月光如水,辰星闪烁,荒野连绵,山丘静默;既有枯草瑟瑟、寒鸦惊索,自是躲不开长风掠过,卷起一片霜林萧落。

这般寂静凄凉,让少女的心绪愈发纷乱。

“库尔特,快熄灯睡吧,这灯太晃眼了。”施耐德打着哈欠抱怨道。

“啊,不好意思。”星光回过神来,见对方困意十足,而自己又刚清醒,并无多少疲倦,便说道,“我出去一下。”

“干嘛去?”随口问一句。

“去找阿尔伯特。”她提起马灯,手里拿着那两本书,“睡不着,就不在这里打扰你了。”

士兵车厢与军官包厢相隔一段距离,途经餐车时,还能看到三个尉官正坐着聊天。星光向他们打声招呼,继续前行,一个车厢一个车厢地找人。

“长官,您怎么过来了?”在她快要放弃时,身后传出熟悉的声音。

“睡醒了,想找你聊天。”她转身,朝他走去,举着马灯压低音量,“我们去餐车那边坐坐吧,这边不方便聊天。”

他点头,任由她把自己拉到餐车,靠着窗户坐下。

马灯被放置在餐桌前,她摆出近日不曾离手的册子和笔记本,又从口袋掏出一只笔,“阿尔伯特,我仔细想过了,即便再差劲也要努努力。所以,你能教我一些必要的知识点吗?”

阿尔伯特摇头,“笔记上的知识已经很全面了,您缺的是经验积累。”

言下之意,再怎么教,也不可能在这几天有所突破。

但话锋一转,“不过,您或许可以试着成为填装手,这个职位可以突击学习。”

“真的?”灰蓝色的眸子闪闪发亮。

“嗯。重新调整职位,我担任车长,埃里希是炮手,您是填装手。”他摸摸下巴,认真思考可行性,想了想,总归不太理想,眉毛越拧越紧,“遗憾的是埃里希的实战经验不多,还是难以胜任。”

闪闪发亮的眸子,又暗了下去。

“没关系的,多往好处想想。”阿尔伯特勉强挤出一个笑容,宽慰,“长官,别想这些了,我们开始学习吧。”

星光看出了他的勉强,但还是要赶鸭子上架才行。

于是,接下来的三天里,她几乎和上士先生形影不离,还顺带拉上埃里希做突击训练。

·

1943年12月16日夜,列车在黑暗中疾驰,即将驶出白俄罗斯,进入乌克兰境内。

17日下午,运输路段被炸毁,坦克部队择路而去,穿越普里皮亚季河继续南下,横跨边境向科罗斯坚进发。

抵达目的地前夕,海瑟尔少校召集全营军官,详细介绍了现今第聂伯河会战的状况。

此前,苏军已成功夺取基辅,防御被突破后,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之间的联系就此切断。

在基辅以南,苏军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已经强渡了第聂伯河,并在右岸建立了桥头堡;而在基辅以北地区,苏军的乌克兰第2方面军也在积极准备渡河,继续向西推进,试图对剩余部队进行围困。

海瑟尔少校面色凝重,“先生们,当前第聂伯河沿岸的战局非常严峻。尽管我们在前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付出巨大的代价。继基辅失利后,我军又在日托米尔遭遇沉重打击。我们身为精锐,绝无退缩之理!元首有令,务必坚守战线,继续进击,为帝国的荣耀而战!”

少校先生的声音铿锵有力,但微微颤抖的双手以及紧蹙的眉头,还是将他内心的焦虑展露无遗。

“现在,我们的任务是尽快赶到科罗斯坚,支援那里的部队,阻止苏联人的进一步推进。我们既要做好战斗准备、随时应对苏军的进攻,也要注意与其他部队的协同作战、确保防线稳固。”

军官们神色坚定,彼此对视,立誓奉献自己的忠诚——为了国家和荣誉,必须全力以赴!

战争机器之下,所有人都只是微不足道的零件,只能随着它的运转而前进,哪怕前方是万丈深渊。

会议落幕,部队继续前行。坦克纵队整齐排列,钢铁的履带碾压着破碎的土地,在滚滚硝烟中穿梭,茫然地驶向未知的命运。

然而,在全营还未与前线部队汇合时,便遭遇了苏军的小规模空袭。

飞机的轰鸣声划破长空,炸弹似流星坠落,眨眼间尘烟四起,刺鼻的硝烟弥漫天地。

士兵们纷纷寻找掩体躲避,顿时陷入一片混乱。

“保持镇定!”阿尔伯特冷静如故,通过无线电发出指令,“这里是131号冯·伯泽拉格尔少尉的坦克车。一连一排所有人注意,保持镇定!129号,133号,135号,140号,队形散开,向山林分散!所有炮手和填装手准备,释放烟雾弹!”

未等长官下令,驾驶员维克多便凭直觉迅速行动,埃里希则装填弹药,操作炮管,投出烟雾弹。

几乎在同一时刻,传出海瑟尔少校的命令:“坦克兵释放烟雾弹,高射炮手准备对空作战!”

滚滚烟雾里,各连队有序组织反击,护卫队架起高射炮,配合坦克火力,朝着天空猛烈射击。

轰!

炮声震耳欲聋。

“防空装甲车就位——炮口对准低空飞行的战斗机——开火!”

就在这时,一架敌机突破了德军的防空火力,向一辆坦克俯冲而来。

轰!

140号坦克不幸被两颗炮弹击中,车身剧烈震颤,在一瞬之间彻底丧失机动性。

“报告,装甲面击塌,车辆无法移动,驾驶室的过滤桶遭受损坏!”

“弃车,迅速撤离!”

“收……收到!”

海瑟尔少校一边呼叫科罗斯坚的防空支援,一边继续指挥护卫队射击。

阿尔伯特下令:“129号、135号进行掩护。奥托少尉,你们赶快出来,找地方隐蔽!”

140号坦克的车组人员带着武器迅速撤离,在枪林弹雨中朝着附近的掩体跑去。

战斗持续,德军构建的火力网显威,一架苏军战机被击中,拖着黑烟坠毁在远方的大地上。

战斗打响十几分钟,星光身为长官毫无作为,反倒是阿尔伯特临危不乱,凭借果断决策和出色指挥,率部顽强抵御苏军空袭。

混乱的战场上,时间仿若被无限拉长。

轰!

又是一声巨响,炮弹在旁侧不远处落下,炸开一个大坑。

“该死!”维克多吓出冷汗,“如果俄国佬准头好些,我们刚才就该和上帝喝下午茶去了!”

星光身体颤抖,极力克制惧意,死死咬唇,不让自己尖叫。可四周炮火不断,血腥气弥漫,刺激着神经。

耳朵嗡嗡响,思绪混乱,眼前模糊,胃酸翻涌,难受欲吐。

她不知还能坚持多久,只觉每一秒都是煎熬,每一刻都可能是终点。

不知过了多久,一只温暖的大手放在她的肩头,“别害怕,已经没事了。”

女孩抬起头,看到阿尔伯特温柔的目光,带着一种抚慰人心的力量,心底的恐惧稍稍减轻些许。

131号坦克小组,已经躲入掩体。

“维克多,干得漂亮!”埃里希雀跃。

维克多回赞:“你小子也不赖!”

两人开始商业互吹,你一言我一语。

路德维希继续和其他坦克组进行联系,在得知140号全体安全以后,大家又一次爆发出激烈的欢呼。

与此同时,天空中传来了熟悉的轰鸣声。斯图卡支援及时赶到,数架轰炸机冲入战场,与苏军战机展开激烈空战。

短暂的交锋结束,伊尔战机被驱逐,全营结束战斗。

伤亡数十人,七辆虎式陷入故障,三辆损毁。

·

“长官,我有一个想法。”坦克内,阿尔伯特举起不知道哪里拿的扳手,目光幽幽。

星光(后退、摇头、摆手,三连拒):不,阿尔伯特,你不想!!!

南北小年连更,宝子们的情绪价值给得好足~[比心][爆哭]各位,顺便说一下,由于我的是三手甚至四手资料,所以不一定保证全对,只能说是相对正确。另外,文中出现的所有人都是虚构,非虚构又值得说的我会以小知识形式写出来的。

【小知识 · 苏德战斗机&军工生产力】

省流:苏军伊尔-2表现较好;战时德国民众小日子过得比苏联民众滋润。

1、苏联伊尔-2攻击机

①设计特点:装甲防护出色,座舱前部有57毫米厚的防弹玻璃,驾驶舱和发动机舱有额外金属装甲,武器系统包括两门23毫米机炮、两挺7.62毫米机枪、4枚82毫米和132毫米□□,弹舱和翼下可挂载400600千克炸弹。

②战场表现:在卫国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被誉为“飞行坦克”,德军士兵惧怕其强大威力,称其为“黑色死神”,但损失比例接近80%。

2、德国斯图卡俯冲轰炸机(Ju 87)

①设计特点:具备独特的俯冲轰炸战术,标志性的鸥翼布局,安装了“耶利哥号角”声音装置,载弹量从最初的250公斤提升到1800公斤甚至更高。

②战场表现:在支援地面部队、打击敌方防线和心理战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在不列颠空战中暴露出速度缓慢、缺乏装甲防护、自卫火力太弱等弱点,后期主要执行反坦克任务。

3、对比

伊尔-2:在发动机、油箱和飞行员座舱安装有装甲,具备强大的对地攻击能力和较高的生存率,但其载弹量相对较小,主要用于对付有生力量和后方仓库等目标,反装甲能力不足。

斯图卡:更加侧重于精确打击地面目标,俯冲轰炸能力出色,但在面对强大的防空火力和敌方战斗机时,其防御能力较弱,速度缓慢,机动性差。

总体来看,伊尔-2在防护和对地攻击能力上更胜一筹,而斯图卡在俯冲轰炸精度上表现出色,但防御能力较弱。

看了苏德武器对比,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苏军往往以数量取胜,而德军更加注重质量优势。战争前期,德军因质量遥遥领先;但后来者居上,苏军硬是以动员全国的力量在数量上弥补了质量的不足。

以下是一组有趣的数据对比。

4、战争后期苏德军工生产的调动力比较。

(1)苏联

①动员措施:苏联采取极端动员,工人每天工作14小时以上,假期取消,资源集中用于军工。

②产量:1941年生产6000辆坦克,1942年24700辆,1944年29000辆;1943年生产30000架飞机,1944年32200架。

③成本控制:T-34坦克成本从26.95万卢布降至19.3万卢布,工时从8000小时降至3700小时。

(2)德国

①动员措施:1942年90%军工厂一班制,工人周平均工作49.5小时,每人每天约工作7.07个小时。(希特勒宣扬女人的去处是教堂、厨房和孩子,因而工厂往往缺人手干活。)

②产量:1943年起坦克和自行炮总产量超过苏联。

③成本控制:高精尖武器开发导致产能分散,零件不通用,生产线多,产量提升缓慢。

(3)总体比较

①苏联:高效动员,资源集中,产量高,成本低,工业潜能大。

②德国:动员不足,产能分散,产量提升慢,成本高,工业潜能发挥不足。

(4)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距?

①政策方面:希特勒基于一战教训,避免全面动员引发国内压力和反抗,类似于一战末期的“十一月革命”,因此迟迟不实施全面动员。

②体制方面:纳粹德国体制下各部门各自为政,如野战陆军、空军后勤和陆军后备军等,导致动员效率低下,人力浪费严重。

补充(来自Ⅹ度):德国十一月革命,通称“德国革命”,是德国在1918年与1919年发生的一连串事件,致使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二世政权被推翻以及魏玛共和国的建立。

[爆哭]嘤嘤嘤,我写的陆月故事就这么没意思嘛……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3章 抵达战场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经年烈酒

别那么野

池南春水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歌剧魅影]

陷落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