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火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将清的影子拉长,投在背后的书架上,与那些厚重的竹简阴影交织在一起。那个来自咸阳的青铜匣子静静地躺在书案中央,仿佛一个沉睡的凶兽,散发着冰冷而神秘的气息。
清没有立刻尝试打开它。她的指尖在匣盖上缓缓移动,感受着那冰凉的触感和繁复的云雷纹路。火漆上的龙形印记在烛光下显得愈发狰狞,带着一种不属于凡俗的威压。姚贾的话言犹在耳——“陛下对你这个人,很好奇。”
这份“好奇”,化作了这个实实在在的、充满未知的铜匣,压在她的心头,比那沉重的青铜本身更甚。
她不是鲁莽之人。这匣子来自深宫,代表着那位雄才大略又疑心深重的帝王。轻易开启,谁知道里面是机遇,还是催命符?亦或,开启本身,就是一种考验?
她将铜匣拿起,凑到灯下仔细端详。铸造工艺极其精湛,严丝合缝,除了那方火漆,竟看不出任何明显的开启之处。她尝试着用指甲嵌入可能的缝隙,纹丝不动。轻轻摇晃,里面有轻微的、被固定住的物体移动感,但无法判断具体是何物。
这更像一个谜题。一个来自九五之尊的谜题。
清蹙起眉头,将铜匣放回原处。她走到窗边,推开一条缝隙,夜风裹挟着湿冷的雨气涌入,让她因紧张思索而有些发热的头脑清醒了些。
姚贾今夜之举,软硬兼施,最后留下这个匣子,用意深远。他点明了皇帝的猜忌,也抛出了“青云之路”的诱饵。这匣子,或许就是通往那条“路”的第一道关卡,也可能是将她推向深渊的陷阱。
她不能被动等待。
“怀瑾。”她对着门外低唤。
几乎在她话音落下的瞬间,怀瑾便推门而入,显然一直守在附近,未曾远离。“夫人。”他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担忧。
“两件事,”清转过身,目光锐利,“第一,挑选两个最机警、擅长追踪和打探的影卫,你亲自带队,想办法查清这个印记的来历。”她指向书案上的铜匣,“不要惊动姚贾的人,目标放在咸阳来的商队、游方术士,甚至……那些被迁至巴蜀的六国旧贵身上。记住,宁可无功,不可暴露。”
怀瑾神色一凛,目光扫过那诡异的龙形火漆,重重点头:“明白。”
“第二,”清的声音压得更低,几乎融入了窗外的雨声,“给我们那些‘老朋友’递个消息,用三号密语。内容只有八个字——‘山雨欲来,各自珍重’。”
三号密语,是他们与那些仍有隐秘往来的六国旧贵族之间,最高级别的警示信号。这八个字,足以让他们明白局势的严峻,立刻蛰伏,切断所有不必要的联系。
怀瑾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同时也有一丝痛惜。这意味着,夫人决定暂时放弃这部分苦心经营多年的关系和财路,以换取绝对的安全。“是,小人即刻去办。”
“小心行事,姚贾的眼睛,此刻恐怕正盯着丹曦阁的每一个角落。”
怀瑾肃然点头,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融入外面的黑暗中。
书房内再次只剩下清一人。她关好窗户,回到书案前,重新审视那个铜匣。这一次,她没有再尝试暴力开启,而是取来了笔墨和一块素帛。
她开始临摹那个龙形火漆印记。一笔一画,极其认真,试图通过这种方式,理解其背后的含义。这龙形与她常见的秦宫龙纹有所不同,更加古朴,甚至带着几分巫蛊的神秘气息,线条扭曲,龙首回望,眼神竟有几分悲悯,这与秦始皇横扫**的霸道形象似乎格格不入。
难道这并非直接来自始皇?而是通过方士,或者后宫某位重要人物之手?
这个念头让她心中一动。始皇追求长生,身边聚集了大量方士,如卢生、侯生之流,这些人装神弄鬼,影响力不容小觑。若这匣子与他们有关,那其含义就更加复杂难测了。
她放下笔,看着素帛上那个孤零零的龙形印记,仿佛看到了一张无形的大网,正从咸阳宫深处缓缓向她罩来。
她知道,从接到入京诏令的那一刻起,她就已不再是那个只需经营好巴郡一亩三分地的丹砂女王了。她被迫卷入了一个更大、更危险的棋局,对手是这天下最有权势的男人,而她手中的筹码,除了丹砂和财富,似乎只剩下自己的智慧和决心。
指尖无意识地划过眉间那颗小小的朱砂痣,冰凉的触感让她纷乱的思绪稍稍沉淀。
无论如何,她必须走下去。
为了巴家百年基业,为了那些依靠她生存的僮客工匠,也为了……证明她这个寡妇,并非可以任人拿捏的弱者。
她将临摹好的素帛小心收起,与那沉重的铜匣并排放在一起。
烛火噼啪一声,爆开一个灯花。
夜还很长,而通往咸阳的路,注定布满荆棘。她拿起一旁记录矿脉分布的竹简,强迫自己将注意力重新投入到贡品的筹备中。
无论前方有多少迷雾,眼前该走的路,一步也不能乱。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