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森严宫禁,未央宫的白石玉阶赫然呈现于眼前。飞檐斗拱在宫灯映照下流淌着冷硬的辉光,玉砌雕栏依旧,与他记忆中别无二致。只是他当时是被迫踏入此地的皇孙,如今已是珝王了。
不仅如此,朝中司徒职位一直空悬。前几日,秦溪常当廷又授他司徒一权。这原本让那些对他有异议的人,更加不满。也因此他愈发如履薄冰,非是关乎天兆那般动摇根基的要务,他绝不肯踏入这权力漩涡的中心半步。
秦允显刚至殿门,里头几名老声已传来。王清正欲上前通禀,却被他一个手势止住。
王清愣了愣,深知这位珝王在国君心中的分量,当即垂首屏息,泥塑般定在原地。
殿内,一个苍老的声音正竭力陈词:“主上留其在朝,委以司徒之权,纵使其目下谦退,少涉政务,然古往今来,诸侯坐大而祸起萧墙者,岂在少数?老臣斗胆请主上速收珝王兵权,褫夺其司徒之权。遴选忠谨之人,以‘侍奉’之名行近身监察之实。如此,一则可窥其心迹,防患未然。二则纵留其于伏阳城,一介无爪无牙之囚虎,难以起什么大浪。”
殿内陈词者,正是太常贺世南,还是两朝老臣。
烈帝在位时,殿内的这几名大臣,及至秦诸梁篡鼎,他们抵死不肯附逆,因而被剥去官袍玉带,贬归田亩饲猪牧牛,受尽折辱。秦溪常登基后,为显仁德、收旧心,特降恩旨召还这批老臣,重列朝班。
贺世南话音方落,殿中一片死寂。
秦允显立在门外阴影里,并未感到意外。
他如今在朝野间的名声,恰似冰炭同炉。
一部分百姓念他除游怪之功,视若神明,而另一部分依旧因“救治黄如骛”而怀恨在心。这几日,坊间暗传,说秦溪常冷面寡恩、纵亲包庇。不谈身份,单说元霁野所造出的“不死大军”除秦允显之外,谁能除去。更何况,秦允显此人还是个持心至公,勇担重责之人。
这国君之位他来坐更为合适。
秦允显也不知到底是谁故意这样大肆散布这些,反正此等流言,无异于将他架在烈火上炙烤。
也难怪这些老臣忌惮。
“贺太常所虑,乃我天兆国事,主上圣心自有裁夺。”另一道苍劲声音打破沉寂,他叫周群玉,同样是两朝老臣,是秦溪常新任的大鸿胪:“然当务之急,乃是铁骑怪肆虐诸国!大江竟敢遣使诘责,索偿巨万,勒令我朝即刻剿灭铁骑怪,其辞倨傲,其态猖狂,简直视我天兆如无物!臣请命,当以雷霆手段震慑宵小,以扬我天兆国威!”
“周大人此言,老夫不敢苟同。”司空薛严霍然出列,声若洪钟。
此人在烈帝在位时,素以持正务实闻名。他听了秦允显的所作所为,对其人之才颇为激赏,主张“人尽其用”。可也深忌亲王权柄过重,而一直犹豫是否要向国君劝谏。
“今我天兆,仓廪所存不足三季之需,更兼内战方息,疮痍遍地!大江虽蕞尔小邦,然府库充盈,甲兵犀利,岂可轻启战端?”薛严义正言辞地道:“况铁骑怪确是我朝所出之祸,大国担当,责无旁贷。赔偿可议,然燃眉之急,当倾举国之力,剿绝铁骑怪,以安邻邦!”
贺世南眼见话题尽被铁骑怪占去,自己再提珝王之事,显得太过不妥。然而这也难不倒他,浑浊的老眼精光一闪后,顺势将话头扳回:“薛司空所言极是。放眼寰宇,能诛此等怪者,除珝王殿下还有何人?”
他说着,躬身向御座一礼,话锋陡转,“主上,何不遣珝王为特使,亲赴诸国剿灭铁骑怪?此一举有四得:其一,可暂息朝野对主上‘偏私亲王’之非议。其二,珝王离京,其麾下兵权自当由主上收回。其三,离开伏阳城后,朝堂政务不便远决。其四,珝王身份尊贵,亲除铁骑怪于他国境内,足显我天兆诚意。”
他笑了笑,胡须也跟着抖了抖:“到时诸邦怨怼,自当冰释。”
殿门之外,秦允显的身影静立如渊。他听着里面的对话,面上无波无澜,心底却似被投入一块巨石。
他并非惊悸于这些老臣绵里藏针的算计,而是,这些时日他处处避嫌,只道列国使臣纷至,是为恭贺新君登基。岂料,竟是因那铁骑怪祸乱四方,问罪之师已逼至国门。
他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不再迟疑,连忙朝王清颔首。
王清这才命人推开门,自己躬身上前,尖细的嗓音划破殿中争论:
“主上——珝王殿下奉召觐见!”
阶下几位老臣悚然一惊,目光如电般交错。
国君为了怕惹起更多人不满,这些日子也随珝王逃避朝政,现下竟召了珝王来,这要传出去,岂非又要惹人非议?
然而他们惊疑只在瞬息,毕竟已伴君数十载,又怎能不知国君在想什么。
深夜召珝王入此局,只怕国君心中早有乾坤。
御座之上,秦溪常以指节抵着突突跳动的额角,眉宇间尽是挥之不去的倦色。然“珝王”二字入耳,仿佛一剂提神散,他倏然抬首,眼底乍破一丝清明,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急切:
“快宣!”
几名老臣纷纷退到一旁,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珝王让出通路。
秦允显行至殿心,对几人各异的目光视若无睹,只向御座方向深深叩首:“微臣叩见主上。”
秦溪常端坐于上,唇角难得牵起一丝真切的弧度,抬手虚扶:“你我之间不必拘礼。”
秦允显依言起身,却仍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躬身,姿态恭谨无懈可击,“谢主上。”
秦溪常眼中的笑意淡去,浮上一层难以言喻的复杂。他指尖无意识地在冰冷的龙椅扶手上划过,目光却像黏在了阶下那人身上。片刻的沉默后,他终于开口:“秦诸梁伏诛后,铁骑怪到处流窜,已祸及邻邦。毕竟脱逃于我天兆境内,朕若坐视不理,恐失天下人心,引来列国诘难。令则,”
他刻意顿了顿,似乎有些犹豫:“依你之见,当遣何人前去清剿,方能解此燃眉之急?”
秦允显唇瓣微启,话语未说,老臣贺世南已抢先一步出列,声音带着刻意的沉重:“主上,臣闻那六只铁骑怪,乃魔头元霁野以冥灯造就,体内缠绕不灭邪气,寻常修士难伤分毫,普天之下,恐唯有净解术,方可除之。”
言外之意,此事非秦允显莫属。
“朕在问珝王!”秦溪常眉峰骤然一拧,在案上重重一拍,金石之音在殿内炸响,吓得贺世南浑身一颤。他慌忙扑跪在地,额头触地:“老臣失仪,请主上恕罪!”
秦溪常对伏地的贺世南置若罔闻,目光沉沉落在秦允显身上。那眼神复杂难辨,像是在等待一个应声,又像是在无声地等待他的抉择。
秦允显面上无波无澜。
此事于他,并无半分勉强。纵使兄长明言相遣,他也会慨然赴险。更何况他在伏阳城流言如沸,离开伏阳城,既能让他暂避风涛,还同时替天兆除去忧患。
他求之不得。
秦允显略一沉吟,撩袍屈膝,声音清朗:“铁骑怪为祸列国,臣愿往清剿,还诸邦以太平。”
秦溪常眼底掠过一丝忧虑:“不妥。剿灭铁骑怪之路艰辛且凶险,朕实难安心。况且元......”他话语卡在喉间,没继续说了。
秦允显心如明镜。
秦溪常所担心的,无非是怕他体内的三阳珏,引来元霁野那魔头的加害。虽说他有指环与从寅合作,然从寅毕竟是太子,身份尊贵,岂是随叫随到的?
尤其是上次,他当着秦溪常的面呼唤从寅,然连人影子都没现身,更让秦溪常认为这所谓的“合作”,根本就不靠谱。
只是,秦允显既然能主动请缨,也自然有法子应对元霁野。他迎上秦溪常的目光,语气斩钉截铁:“主上,当今天下,唯有臣身负净解术。欲除铁骑怪,也非净解术不可。臣责无旁贷,恳请主上允准!”
跪伏在地的贺世南闻言,立刻高声附和:“主上,珝王所言极是!珝王净解术威震天下,成群的游怪尚不足惧,区区几只铁骑怪,于珝王不过反掌之易。此事舍珝王其谁?万望主上明断,允珝王成此不世之功!”
“够了!”秦溪常勃然作色,目光冰冷地刺向贺世南:“此事朕自有圣裁!尔等即刻退下吧。”
众臣慌忙交换眼色,国君之意,非珝王亲自清灭铁骑怪此事已定。于是躬身急速退出了大殿。
沉重的殿门缓缓合拢。
空无一人的殿内,只余下座上的秦溪常,与阶下仍跪着的秦允显。
秦溪常缓缓起身,目光沉沉落在阶下那道身影上,心头仿佛压着千钧。他下了玉阶,走到秦允显面前,从宽大的衣袍里探出一只手,稳稳托住了秦允显的手臂,亲自将他扶起:“令则。”
他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既无旁人,你我之间,何须拘礼?一声声‘主上’倒显得生分了。”
秦允显借力起身,抬眼便撞进那双深不见底的黑眸里。那眸色依旧如往昔般深邃,却似蒙上了一层他看不透的薄雾。
他顿了顿,现下无人,又是秦溪常亲自开口,他理应遵从:“皇兄。”
秦溪常唇边终于漾开一抹笑意,指尖竟顺势抬起,极其自然地拂开了秦允显鬓边一缕微乱的发丝,动作轻柔。
他的声音也放得极低,像怕惊扰了什么:“朕这些时日被朝务缠身,少见你。其间又生出诸多风波,流言如刀,朕不愿你因此与我生了嫌隙。”
秦允显领会其意,心中微暖,神情也松弛了几分:“皇兄如今承继大统,君临天下,自不比往昔。臣弟身为亲王,礼法规矩,不可轻废。然无论如何,血脉相连,兄长终是兄长。此情此心,永世不移。”
“令则......”秦溪常喉间滚动,似有千言万语奔涌,最终却只化作一声低唤。他冰凉的手指下滑,轻轻握住了秦允显温热的手掌,就如儿时牵着他走过宫墙深巷那般自然。
他转身牵着他向殿后书房走去:“随朕来。”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