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初识的坏印象
转眼就是一个春秋。到了年底,二妮拿了凤姨发的一百多块钱工资,满怀憧憬的回老家了。她要把一整年的见闻和思念都赶紧回家告诉母亲。一年多的闯荡让二妮不再青涩、内向,而是逐渐成熟和开朗,过去订亲的事,也逐渐像过眼云烟一样,不再萦绕在二妮心头,她现在走起路来,脚下生风,充满力量。
母亲早早地准备好了二妮爱吃的手擀面,父亲刚从地里回来,一边抽着烟,一边到骡子棚里给牲口填了填草料,听见二妮回来了,人还没到屋,就听见他说:“二妮回来喽?”二妮瞬间化身小时候的样子,“爹!”地喊了一声,急忙跑到父亲身边,紧紧抱住他那被晒黑的肩膀,父亲的怀抱又大又结实,这是自从订亲风波后,父女俩第一次笑的这么爽朗。听着一年来二妮的成长,如何练习和面,如何跟“花花肠子”的城里人打太极,如何见识了城里人逛商场、看电影的摩登生活……母亲惊奇地说着:“是奥?”父亲吐着烟圈,点着头。二妮不在家的日子里,母亲一直惦记着她,在外边习不习惯?吃不吃得饱?有没有受委屈?逢人就念叨几句,跟我们家二闺女再找个婆家,在出生于民国时期的母亲心里,女孩再能干,找个地地道道的婆家才是最重要的事。二妮呢,正处于对民赫去魅的阶段,对相亲并不感冒。
马上快过年了,亲朋好友开始走动串门。这天跟着远房亲戚赵大强伯伯来了个小伙子,说是跟二妮年岁相仿,让二妮瞧瞧。小伙子瘦瘦的,中等身材,烫着当时时兴的大波浪头,直鼻梁,一说话,露出两排小白牙,眼里含笑。“多大岁数了?”二妮父亲问。“23了。”“属什么的啊?”“属马。”等小伙子走了,父亲对二妮说:“这小伙子思路敏捷,口齿伶俐,不错!”二妮却不这么觉得,她只记得小伙子面黄肌瘦,“脸上没有二两肉。”二妮的姐姐说:“你看那人下巴颏长长的,以后指定有后运。”二妮哈哈笑了起来,捂着嘴回怼姐姐:“谁觉得好谁要,反正我不要。”说着,从桌上拿起一个刚出锅的烙饼,回屋吃去了。
后来听母亲说,这个小伙子从小没妈,一直是老父亲独自抚养成人,家里还有6个兄弟姐妹,他是老幺。学历挺高,念到高中毕业,现在在省城跟别人合伙开了一家店。前边的经历和条件,二妮都没往心里去,可一听说人现在在省城,这俩字儿一下子戳中了二妮敏感的神经。她并非虚荣羡慕省城的光环,而是阿山服役的部队正是在省城附近,兴许她就能借此机会去看一眼阿山……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