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彩彻本来沉浸在工作里,但是林雨霁实在盯着他看了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
即使他工作时确实非常沉浸,但也不是完全察觉不到外界环境发生的变化。
何况是林雨霁这种毫无遮掩的视线,过于明显了。
飞船上的智能系统没有任何提示。
对于区彩彻来说,能够越过智能系统的警报、直接来到他面前的人,也就只剩下了一个林雨霁。
因此在他察觉到有人一直在盯着他的时候,就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全息眼镜脱了下来。
果不其然,他卸下眼镜之后,就和看着他的林雨霁对视了。
“我今天要做的事情已经完成了,你有什么要去的地方吗?”林雨霁见他不再工作,主动问道。
这几天区彩彻陪她去了好几个他没必要去的地方。
虽然是区彩彻本人的主动行为,林雨霁并没有要求他这么做,但他这么做了之后,她也希望能够陪着他做点事情。
毕竟她之后就要忙起来了,陪着区彩彻的时间又要变少,而今天刚好没有什么其他的事情需要完成。
区彩彻理解她的意思,稍微想了一下。
自从全息眼镜普及使用之后,除了像林雨霁那种本人必须到场做实验的工作以外,其实大多数人都更习惯居家开展工作。
这样直接将通勤的时间省去了,还不需要工作间。
对于打工人和老板都各有各的好处。
之前宁艺和林雨霁两个人约定地点当面商谈,其实这种事情现在已经很少发生了。
很多人直接约一个全息房间,再约定一个时间,就能够解决这种问题。
在网络上商谈,省时省力。
不过宁艺和林雨霁两个人采取这种复古的方式交流,也有她们的原因。
区彩彻工作的时候,自然不像她们那样有特殊原因,他可以直接在全息眼镜中完成。
所以林雨霁这么一问起来,他一时间还真的想不到要去的地方。
区彩彻没有回复林雨霁的这个问题。
林雨霁看他这个样子,也明白他没有什么想去的地方了。
他们俩好像总是这样,只要两个人待在一块就行,并不一定要做什么,只要待在一个空间里就可以了。
于是她说道:“要是你没有什么地方想和我一起去的话,我们就在这里一起工作一会好了。”
区彩彻点了点头,先握住了林雨霁的手,再戴上了自己的全息眼镜。
他一直没有松开。
林雨霁也没有打扰区彩彻工作的意思。
因为知道他今天绝对有工作计划,所以即使林雨霁首先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也没有和区彩彻继续聊下去。
林雨霁自己看起了论文。
她想要从这些年新发表的论文里面获得一些新的灵感。
引用率高的、认识的人写的,她都看了一遍。
有些论据充分、理论先进的,更是被林雨霁下载下来反复看了好几遍。
人总是不能故步自封的。
这个社会虽然很多人选择自我放逐,同样也有很多人想要扭转现在的风气。
还是得往前看。
.
雨帘星。
出版社,宁艺办公室。
宁艺自从和林雨霁签约决定出版这本书之后,就一直在为这本书的排版、美工等等出力。
尤其是这是一本专业性很强的书籍。
像这种书出版,里面的每一张照片都需要溯源,获得照片主人的版权之后才能出版。
里面写出来的每种理论最好也要确定它的正确性,起码确保它拥有时效正确性。
即使林雨霁在把这本书投出版社的时候,就附带了书籍内部图片的版权说明,她作为书籍主编也不能盲目地相信作者的宣称,而是应该具体地进行统一确定。
毕竟如果书籍出版之后出现版权之类的问题,不仅败坏的是作者的口碑,还会连出版社的口碑一起连坐。
作为出版社的主编和这本书的主编,宁艺必须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
尤其是这本书的出版时间其实非常宽松,准备时间很长。
林雨霁并没有催促出版的意思,它的题材又是不缺热度的类型。
宁艺有预感,这本书出版之后绝对会经久不衰,成为出版社的又一热门书籍。
抱持以这样的期望,她的工作也变得格外上心。
还有很多东西需要确定,宁艺决定一项一项地完成。
她这几天首先在确定这本书里的理论都有具体可查的来源。
这本书里的理论必须真实可信,每一条最好都能够溯源。
要完成这一点,她必然也要了解每一章后面引用的论文资料。
看着全息眼镜内列出来的数百篇论文,宁艺忍不住苦笑了一声。
即使她很感谢林雨霁在投稿的时候首先选择了她所在的这个出版社,也不代表她在看到这么多论文的时候不会头痛。
林雨霁和区彩彻在星际航行的时候,宁艺在攻读晦涩难懂的论文。
林雨霁去往启明星上拜访老师的时候,宁艺还在攻读晦涩难懂的论文。
林雨霁去园区找阮青云的时候,宁艺依旧在攻读晦涩难懂的论文。
之前看到一个不太明白的理论的时候,宁艺对论文中提到的一个结论并不是很理解,决定发邮件给论文的作者了解一下具体内容。
她写邮件的时候越看那个接受邮件地址越眼熟,忽然发现这篇论文的作者和这本书籍的作者正是同一人。
宁艺:……
这不就巧了吗?
于是她的这封邮件最后也没有被发过去。
她需要联系林雨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到时候可以列个表写清楚,一次性发过去。
如果有什么小问题都要发一封邮件给林雨霁的话,可能两个人之间的交流时间比解决问题的时间还要长。
那样就一点效率都没有了。
因此在签订完合同之后,林雨霁这几天都没有收到宁艺的回复。
她知道这种专业书籍编辑看几个月都是常有的事,因此也不着急。
直到今天下午,宁艺将整篇邮件的内容又确认了一遍,确定目前还没有遗漏之后,把这封邮件发给了林雨霁。
刚巧这时候林雨霁很有时间。
除去两颗星球之间的通讯时间,几乎是宁艺刚发送这封邮件,她就收到了信息。
宁艺在邮件里这么写到:
“……关于您所写的有关西西弗斯综合征的发病机理,这里还有一些地方写得不够详细,可能会引起歧义……”
“除此之外,一代药物有效成分主要结构被阐明的时间节点与发表论文的节点有些差异……”
“……有一些图片的来源我们出版社尚且缺乏了解,可以请您补充一些版权授权证明吗?……”
看得出来宁艺对这本书也非常上心。
林雨霁认真读过她的回复之后,心情变得更好了一点。
这本书是她自己在这三年里编著的,一定程度上融合了林桑晚、江逸兴和她自己的研究内容,同时也获得了界内许多前辈的认可。
有些人对林雨霁的情况并不了解,还认为林雨霁这三年里编撰这本书,就是因为药物研究到达了瓶颈,需要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来寻找灵感。
这也是这三年内较少人找她的原因之一。
因此这本书虽然还没有出版,但是也已经在界内获得了一定的名气。
尤其是这本书的初版,除了发送给宁艺所在的出版社签出版约之外,林雨霁昨天还发给了一些业内前辈,希望得到修改或是编排方面的意见。
她对自己手上正在进行研究的、治疗西西弗斯综合征的二代药物很看重,对这本书同样也很看重。
这两者对她而言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林雨霁希望自己能尽自己所能,做到最好。
在这点上,区彩彻帮不了她,或者说任何人都帮不了她。
这是她自己认为必须要完成的事情。
因此她同样带上了全息眼镜,决定用全息眼镜来回复宁艺。
虽然林雨霁之前工作的时候比较喜欢使用光脑,实际上如果真的要进行工作的话,还是用全息眼镜更快一点。
使用光脑的优点在于,发送者能够有更多的修改时间,确保自己发送的消息没有错漏之处。
而用全息眼镜发送消息,因为是直接将脑内的思考刻印在发送栏,所以消息发送速度会很快。
即使以林雨霁大脑处理信息的速度,她利用全息眼镜发送信息,信息的错漏可能比一些人用光脑发送信息的错漏都要少,她也习惯了用光脑来发送信息。
这也是林桑晚生前耳提面命的结果。
她认为,像她和林雨霁这样做这一行的人,一个数据的变化都可能引起结果的极大波动。
尤其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数点变化,对最终结论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
所以她要求林雨霁的工作失误必须尽可能少。
既然选择使用光脑能稍微慢一点减少错漏的话,显然还是稍微慢一点比较好。
与之相反的是区彩彻。
他的工作相对应的要求没有林雨霁那么精确,要求的回复速度尽可能地快。
因此他使用全息眼镜相对于林雨霁多得多。
这时候林雨霁选择使用全息眼镜来回复宁艺的问题,也不代表她不在意自己可能的错漏;
而是她这三年里已经将编纂的这本书的内容牢牢地记在了自己的脑子里,就算用全息眼镜也不会出现什么错漏。
林雨霁对自己有这个信心。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