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惊雷乍响
“北境紧急军情”六个字,如同冰水泼入滚油,瞬间打破了潇王府刚刚建立起来的短暂平静。
姜寅严甚至来不及换下赴宴的衣物,只朝邱莹莹投去一个凝重的眼神,便随兵部来人匆匆离去。那眼神里有军人的职责,有对突发情况的警惕,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连他自己都未明确意识的交代。
邱莹莹站在王府门前,看着马车消失在暮色笼罩的街角,秋夜的凉意顺着衣领钻进肌肤。她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骤然涌起的不安,转身回府,脸上已恢复了惯常的冷静。
“青黛,让厨房备着宵夜,要易克化的。通知门房,将军回来,无论多晚,立刻报我知道。”她有条不紊地吩咐着,脚步不停地走向书房。
她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份军情,更是一个信号。她这个刚刚解禁、初露头角的潇王女,能否在真正的危机面前站稳脚跟,今夜,或许就是一个开端。
书房里,烛火通明。邱莹莹没有去看那些地理志或典籍,而是铺开了一张巨大的凤翎全国舆图,目光紧紧锁定在北境沿线。狄戎部落的异常调动,她早已从姜寅严那里知晓,但“紧急”二字,意味着情况可能已经恶化。
时间在寂静中缓慢流逝,每一刻都显得格外漫长。邱莹莹强迫自己冷静分析:如果狄戎大举进犯,首当其冲的是镇北王府的防线。姜寅严虽隶属镇北王麾下,但因其骁勇和女帝的刻意提拔,已独领一军,驻守相对独立的朔风城。朔风城地势险要,是遏制狄戎南下的一道关键屏障,但若敌军势大,也可能陷入重围。
粮草、军械、援兵、天气……无数个念头在她脑海中飞速运转。她发现,自己竟然在真切地担心前线的局势,担心那个冷面将军的安危。这种担忧,超出了政治盟友的范畴,更像是一种……下意识的牵挂。
兵部衙门,灯火彻夜未熄。
气氛凝重得能滴出水来。兵部尚书、几位侍郎、以及被紧急召来的数位高级将领,包括姜寅严,齐聚一堂。巨大的沙盘上,代表狄戎骑兵的黑色小旗,已经越过了边境线,插在了几个边境要塞的位置上。
“据镇北王八百里加急军报,狄戎王庭此次集结了五大部落,兵力超过十万,由狄戎太子阿史那隼亲自率领,三日前突然发动进攻!鹰嘴隘、落马坡两处要塞已失守!敌军兵分两路,一路主力直扑镇北王所在的北凛城,另一路偏师约两万人,正在猛攻朔风城!”兵部尚书声音沙哑,带着难以置信的惊怒。
十万大军!这几乎是狄戎能动用的全部兵力!这是决一死战的架势!
“朔风城情况如何?”一位老将军急声问道。
负责传递军情的信使单膝跪地,声音带着悲愤:“姜将军麾下副将周岩将军让卑职禀报:朔风城守军仅八千!姜将军赴京前已加固城防,囤积粮草,但敌军势大,日夜猛攻!周将军率众死守,伤亡惨重,箭矢滚木消耗极巨!若五日内援军不至,恐……恐城破!”
五日内!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姜寅严身上。他是朔风城守将,没有人比他更了解那里的情况。
姜寅严脸色铁青,拳头紧握,指甲深深掐入掌心。八千对两万,而且是狄戎最精锐的王庭骑兵!朔风城是他一手经营起来的,那里的每一个士兵,都如同他的兄弟!周岩是他最信任的副手!
“陛下到——”内侍尖细的唱喏声响起。
女帝邱凌玥一身常服,面色冷峻地大步走入,显然也是刚从寝宫被惊醒。她扫过沙盘,目光最后落在姜寅严身上:“姜爱卿,情况你都知道了。有何对策?”
姜寅严出列,单膝跪地,声音斩钉截铁:“陛下!末将请旨,即刻率京畿骁骑营驰援朔风城!骁骑营皆是骑兵,昼夜兼程,四日内必可抵达!”
兵部尚书皱眉:“姜将军,京畿防务亦至关重要!骁骑营是拱卫京师的重要力量,岂可轻动?是否应从邻近州府调兵?”
“来不及了!”姜寅严猛地抬头,眼中布满血丝,“周边州府兵集结、开拔,至少需十日!朔风城等不了那么久!一旦朔风城破,狄戎偏师便可长驱直入,威胁北凛城侧翼,甚至可绕道南下,劫掠腹地!届时局面将不可收拾!”
“可是京师安危……”
“陛下!”姜寅严重重叩首,“末将以性命担保,必击溃敌军,守住朔风城!若城破,末将愿与朔风城共存亡!但请陛下速发援兵!”
御书房内争论不休,主要分歧在于援兵从何处调派,以及是否要冒险动用京畿力量。女帝面沉如水,目光在激动的将领和谨慎的文官之间扫视,最终,她的目光定格在姜寅严身上。
“姜爱卿,”女帝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朕准你所奏。京畿骁骑营一万骑兵,归你节制,即刻开拔,驰援朔风城!”
“陛下圣明!”姜寅严眼中爆发出惊人的光彩。
“但是,”女帝话锋一转,“朕要的不是你与城池共存亡。朕要你,给朕把朔风城守住,把狄戎人打回去!你可能做到?”
“末将……万死不辞!”姜寅严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
“好!”女帝站起身,目光锐利地扫过全场,“兵部即刻拟旨,八百里加急传令沿途州县,为骁骑营提供一切便利!同时,命河西、陇右两道节度使,各派兵一万,火速北上,策应北境战事!户部统筹粮草,不得有误!”
一道道命令迅速下达,整个国家机器开始为战争运转起来。
潇王府书房,邱莹莹接到宫中间接传来的消息时,已是子夜时分。消息是青黛通过宫内相熟的小黄门打听到的零星片段拼凑而成:狄戎十万大军犯边,朔风城被两万精锐围攻,危在旦夕,姜将军已请旨率骁骑营连夜驰援……
尽管已有心理准备,但听到“两万精锐围攻”、“危在旦夕”这些字眼时,邱莹莹的心还是猛地一沉。八千对两万,守城虽占优势,但狄戎骑兵的悍勇她是知道的。
她走到窗边,推开窗户,深秋的寒风扑面而来,让她打了个寒颤。夜空漆黑,不见星月,如同此刻北境的战局,迷雾重重。
她想起下午在德馨郡君府,姜寅严那沉默却坚实的陪伴;想起这些日子在书房,两人并肩研究军械舆图的情景;想起他讲解边境风物时,那双偶尔会流露出对麾下将士牵挂的眼睛……
不行,不能就这样干等着!
邱莹莹猛地转身,快步走回书案前,铺开纸张,磨墨蘸笔。她不能随军出征,但她必须做点什么。
首先,她迅速写了一封简短的信,用火漆封好,交给青黛:“立刻想办法,以最快的速度,秘密送往游野坤公子处。” 信上只有寥寥数语:北境急,粮草、药材、御寒之物,市价收购,隐秘运往朔风城方向,以备不时之需。费用从我私库支取,不足部分,算我借的。
游家的商业网络遍布北方,甚至可能延伸至狄戎境内。在官方渠道之外,她需要这条暗线,为朔风城提供多一重保障,尤其是药品和御寒物资,在酷寒的北境冬天,有时比刀剑更重要。
接着,她开始梳理自己名下的产业和能动用的现银。捐出两个田庄后,她的财力缩水不少,但必须挤出每一分钱,投入到这场与她休戚相关的战争中去。
然后,她坐在舆图前,开始疯狂地回忆所有与守城战、冷兵器战争相关的知识。陷阱布置、守城器械的改进、心理战、情报战……哪怕只是一个微小的点子,或许都能在关键时刻起到作用。她要将这些想法整理出来,或许……或许能通过某种渠道,送到姜寅严手中。
这一夜,潇王府书房的烛火,也亮到了天明。
京城北门外,黎明时分,寒露凝重。
一万骁骑营骑兵已集结完毕,人衔枚,马裹蹄,肃杀之气直冲云霄。姜寅严一身玄甲,猩红披风在晨风中猎猎作响,他端坐于马上,面容冷峻如铁,目光扫过即将随他奔赴血火战场的儿郎。
就在他即将下令开拔之际,一骑快马从城内疾驰而来,马上骑士是潇王府的侍卫。
“将军!”侍卫滚鞍下马,双手呈上一个密封的竹筒,“殿下命卑职务必亲手交予将军!”
姜寅严微微一怔,接过竹筒。入手微沉,显然里面不止有信笺。他打开竹筒,倒出里面的东西:一封信,还有一个小巧精致的白玉瓷瓶。
他先打开信,信上字迹清秀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道,只有短短数行:
“寅严:此去凶险,万望珍重。瓶中药丸,乃根据古方配制的急救止血散,效力或强于寻常金疮药。另,已嘱游家商队暗中筹措物资北上,或可稍解燃眉。府中一切安好,勿念。盼捷报。莹莹字”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儿女情长的牵绊,只有冷静的交代、实在的支持和简洁的祝福。但那句“万望珍重”和“盼捷报”,却像一股暖流,瞬间涌遍姜寅严的四肢百骸。
他紧紧攥着信纸和那个还带着她指尖温度的药瓶,抬头望向京城方向,厚重的城墙阻隔了视线,但他仿佛能看到那个站在高处目送他离去的身影。
这一刻,所有的犹豫、试探、演戏的成分都烟消云散。一种强烈的、前所未有的决心充斥着他的胸膛——他必须守住朔风城,必须活着回来!不仅为了国士,为了麾下将士,也为了……那个在京城等他捷报的人。
他将药瓶小心翼翼收入贴身的衣袋,将信笺折好放入怀中,猛地一拉缰绳,战马人立而起。
“出发!”他举起长枪,声音如同金石交击,响彻黎明前的天空。
铁流滚滚,向着北方,向着血与火的战场,奔腾而去。
而京城之内,邱莹莹站在王府最高的阁楼上,望着北方扬起的尘烟,轻轻握紧了拳头。
战争开始了。她的战场,也才刚刚拉开序幕。
------
(第七章完)
------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