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四年,七月。
桂城四中。
空旷的走廊上,一个中年男人拎着黑色办公包,迈着大步走向临时招生教室。
他刚走到门口,教室里一个稚气未脱的年轻老师眼尖,立马挥手朝他打招呼:“林主任,来啦。”
林主任朝他嗯了一声,回道:“小唐来的很早啊。”
林主任叫林爱国,招生负责人。
几天前,他从前期参与招生的人中,选了两男一女,负责后续录取工作。
他们的工作很简单,挨个打电话通知学生,他们被录取了,并询问他们是否会改变志愿意向。
正常情况下,报考四中的学生都会过来读书,但偶尔也有一些跑去一中读书的。
桂城一共有两所知名的重点高中,分别是桂城一中和桂城四中。
两所学校包揽了桂城所有的优质生源,每年本科上线率都能达到百分之八十五。
一中在青田区,老城区。四中在青山区,新城区。
原本是井水不犯河水。
然而,每年两所学校都会暗地里较劲,去各自的地盘抢学生。
这次四中的志愿录取人数,比一中多了不少。
林爱国想到自己的绩效,心情相当不错,径直走向室内唯一空着的吊扇下,拉开椅子坐下。
这个座位是其他三人特意给他留的。
靠窗有树,阴凉且无太阳直射,头顶的风扇风力最足。
林爱国从办公室赶来的,后背的白衫已湿,脸上红润发烫。
他拿起桌上的冰镇瓶装水,猛饮几口后,又仰头感受到风扇带来的凉意,才凉了下来。
他抬手看了一眼电子表——
8:13。
时间还早。
他缓缓从公文包里拿出一沓录取学生的联系方式和几台手机,“老师们,都过来一下。”
三人闻声而来,围在他桌前。
林爱国按照人数把桌面上的物品分成四份,分发给几人。
小唐拿到手后,立刻将小摞资料举到眼前,目测一眼,感慨说:“看来这次报咱们学校的人还挺多的。”
下一秒,旁边的女老师反问:“小唐,你这话说的,我们学校哪年报名的人数不多?”
小唐是名牌大学本硕毕业生,进学校没一年,就来参与招生。
他意识到自己言语不妥,笑着回:“我随口一说。我才来没多久,肯定没周老师您清楚。”
闻言,周老师皱了皱眉,手指拨了拨额间的碎发,“别用您,我有那么老吗。”
她三十六岁了,保养得不错。为了显年轻,今天还特意穿了件小清新碎花裙。
“周老师,我可没那意思。”小唐油嘴滑舌地说,“单看你这外貌,跟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不过,你比我资历老,称呼您更礼貌。既然你不愿意,那我就换称呼。”
周老师心里清楚小唐没其他意思,被他这样拍马屁,笑着摆手说:“好了好了,揭过了,不提这事儿了。”
小唐放下手里的东西,双手合十:“多谢周老师宽宏大量。”
一直没说话的秦老师笑着扫了小唐一眼,随后看着林爱国问:“林主任,今天有多少个电话要打?”
小唐和周老师也想知道,齐刷刷地看向林爱国,竖起耳朵听。
众人的视线下,林爱国说:“今年学校上线的人数有983名,平均每人打240个电话。”
小唐惊呼:“哇,这一天可有得忙了。”他平时都打不了十个电话,乍一听,觉得工作量很大。
“这算什么。”周老师说,“去年才三个老师,电话打的可比这多。”
看小唐一脸愁容,秦老师传授自己的心得,“电话不要打太长,信息传达到位就行了。通话时间控制在三分钟以内,说不定我们还能提前下班。”
林爱国安慰小唐说:“去年三个人,都掐点准时下班了。今年我多申请了一个名额,工作不会太累。”
小唐把心放肚子里了,立马问:“学校这么抠吗?”
每人三百一天的补贴,就这还抠抠搜搜。
闻言,周老师和秦老师面面相觑,没有说话。
林爱国看了小唐一眼,无奈笑了笑,“知足吧,你赶上好时候了。”
林爱国看着严肃,是个老古板。实际上,心思活络,不是那种唯学校至上的老顽固。
他在小唐身上看到了朝气,很像当年的自己,所以也没多说什么。
周老师瞟了一眼名单,看到了姓林的学生,忽然想到了什么,问:“林主任,我没记错的话,你儿子今年从京山中学毕业了?”
林爱国爽快地承认了:“是,他考得还不错,会来我们学校。”他的语气中流露出一丝自豪。
他家小孩在京山中学名列前茅,成绩稳定,进四中是意料之中的事。
“真好。”周老师一脸艳羡,“你儿子有出息,培养得好。”
林爱国想起周老师也有个女儿,问:“你女儿学习怎么样?”
周老师皱眉,一副恨铁不成刚的模样:“我女儿成绩太差,心思没在读书上。就现在这水平,能不能考上我们学校还是两说。”
林爱国宽慰说:“说不定后面赶上来了。”
“希望如此。”
周老师立马收拾心情,换了个话题,问:“今年中考第一名是谁啊?总听我女儿说起纪昕,是不是他?”
林爱国点头,“是他,会来我们学校,一中没抢过我们。”
小唐听两人聊小孩,一直不好插话。终于有个话题,他立马开口说:“那他保准进竞赛班。”
四中传统,按照中考成绩分班。其中,竞赛班是最好的班级,冲着保送去的。
听到小唐的话,林爱国反而叹气说:“今年这一届试点改革,不按照成绩分班。”
按照他儿子的成绩,能稳进竞赛班,接受最好的师资。
偏偏今年......
小唐压根不知道这件事儿,“啊?怎么忽然改革了?”
他侧头看向秦老师问:“你知道吗?”
秦老师回他:“听到了一点风声,更多的就不知道了。”
小唐看了看林爱国,又看了看周老师。
终于,周老师这个知情人士,出言解答:“上面很早就说,不允许分重点班,师资倾斜太严重了。今年管得严,盯着我们学校。而且,校长之前想尝试,阻力很大,推进不下去。现在有个合理的借口,就顺水推舟咯。”
小唐略微惊讶:“真的假的?周老师,你知道的挺多啊。”
周老师干笑一声,没多说了。她老公跟校长有点血缘关系,不足为外人道。
林爱国看了小唐一眼,说:“周老师说的大差不差,情况就是这样,这一届会特殊一点。”
小唐摸着下巴猜测道:“那这一届,大概率是电脑随即分班了。”
听到这话,周老师看向林爱国,笑着说:“林主任,运气好的话,你儿子说不定会分到你班上。”
今年,林爱国刚带完高三毕业班,这一次又得带高一。
林爱国沉默片刻,看向窗外庇护着树苗的大树,说:“希望如此。毕竟.....儿子在自己班更放心。”
随后,几人又围着校园绿化闲聊几句,纷纷准备回座。
林爱国翻了一下自己的名单,发现没看到自己要找的那张,连忙叫住他们:“等会儿。”
三人停下脚步,转头疑惑地看着他。
林爱国解释说:“为了统计人数,我把一个从金海过来的学生名字也弄上面了。分资料的时候,我忘记留了,你们找一下,叫陈邈。”
“陈邈。”小唐一边嘀咕一边找。
他拿的是资料的最后一沓,直接翻到最后找到。陈邈那一栏除了名字,其他什么信息都没有。
他把纸抽了出来,交给了林爱国,问:“是这这张吧?”
林爱国看了一眼,把纸放进抽屉里,“没事儿了,你们去工作吧。”
小唐转了转眼睛,终是按捺不住好奇,凑林爱国身边,小声地问:“怎么还有人从金海跑我们这读高中?”
金海市是一线城市,桂城撑死了算三线。简直是从简单模式到困难模式。
“可能人家不在乎吧。”周老师随口说。
小唐瞪大了眼睛,惊奇地看着周老师,高声道:“你又知道!”
周老师后退一步,错开小唐那夸张的眼神,“路过校长办公室,听到的。”
秦老师显然也来了兴趣,难得地问:“什么情况?”
周老师缓缓说:“前段时间,有人过来找校长说转校的事,说要给学校赞助一千万,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闻言,小唐捂着胸,“天啊,花钱来这,怎么想的?”他看上去比赞助者本人更心疼这笔钱。
小唐觉得林爱国应该知道一些事儿,亮晶晶地眼睛看着他:“是不是犯了什么事儿?其他学校都不要。”
林爱国摇头:“没有。”
“那他怎么......”
林爱国打断小唐的话,“那是人家的私事。”
拍了拍手,他赶紧叫停这个话题,“别八卦学生了,该工作了。”
.......
下午三点。
一部放在床边的黄色手机开始震动。
林久瞄了一眼屏幕,疑惑地皱了皱头。
除了她妈妈,谁都不知道她的电话。
拿起电话仔细看了几秒。
来电IP显示:桂城。
思索几秒,她想到一个可能,或许是四中的电话。
或许是她的录取通知。
中考前,填写纸质志愿。她怕杨冰漏掉电话,联系电话留了自己的。
一切都很合理。
林久拿起床头柜上的遥控器,立马将电视静音。
室内仍然很吵。
她从木制小板凳上起身,走了几步关了摇头风扇,解决了噪音来源。
她略微紧张地清了清嗓子,接通了电话——
“喂,你好。”
“你好,我是四中的老师,请问是林久的家长吗?”
电话那头传来一道清亮的男声,从声音上判断,很年轻。
“......不是,我是林久,我妈妈不在家。”
对方卡壳几秒,快速组织好语言:“这次给你打电话,是为了通知你被我们学校录取了......你这边会准时来报道吗?”
林久微愣,忍着激动说:“我会准时去报道的。”
听到大幅,对方快速说了一长串话:“好的,录取通知书将按照你留的地址寄送,预计在七月中旬到达,记得通知家里人去取。”
“谢谢,我知.......”
林久看着跳出来的桌面屏,慢慢吐出没说完的两个字:“道了。”
点开来电显示。
她迅速找到通话记录——
1分35秒。
快得像是一场梦。
短暂的交谈,林久的脑门溢出了细汗。
她走去将风扇打开,干燥的热风直扑脸上,稍微有了点凉意。
又把电视声音恢复正常。
一切如常。
得到被四中通知的结果后,她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
她查过分,九百出头的分数,不确定能不能上四中。
这些天。
想起中考分数,她总会懊悔初中怎么不多努点力。
尽管......她拼尽全力拿到了体考的满分,一百分。
她依然觉得不够努力。
幸好......
进了四中。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