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天。
七点的闹钟还没响,林久提前醒了。
她简单清点了一下被褥物品,确认没有遗漏后,推开卧室门洗漱。
二十分钟后。
林久和杨冰合力把装有被子的蛇皮袋和行李箱固定到小电驴的车后座。
杨冰走了几步坐上车,插入钥匙,等林久坐到身后。她问:“录取通知书和身份证都带上了吗?”
林久戴上安全头盔,正想回复,话到嘴边又停了。尽管她已经确认过了,以防万一,还是把后背的书包拿到身前,拉开拉链往里面看了一眼,才回:“都带好了。”
车辆启动,踏着晨曦,被雾蒙蒙地水汽环绕着,前往未知的目的地——
桂城四中。
杨冰开车前往学校的路上,并不顺利。
她大部分时间在农村呆着,对于青山区的各个学校路线并不清楚。村里人的小孩没有考上四中的,对于学校的位置也一知半解。
所以,到达市中心的街区后,她开一段停一段,问问街上的行人或商铺老板,才大致知道四中的方向。
快要抵达四中时,杨冰的小电驴堵在了最近的十字路口。
开学时间,学校周边车流量大,绝大部分是私家车和公交车,基本没有通过间隙。
林久坐在后座,没有任何办法。百无聊赖之下,她只好四处张望,寻找标志性物件,记记路。
环顾一圈,发现只有路边那块高高耸立的广告牌更好记。
广告简单粗暴,通俗易懂。
不孕不育去哪里?来桂城正规男科手术医院。
整个十字路口,没有特色建筑物,全都是低矮小商铺,属它最显眼......
很高,牌面大。
林久在心里默默地记下这个标志。
没几分钟,在交警的指挥下,拥堵的车流总算通了。
杨冰的车也开始移动。
车子路过身着统一莹绿色制服的交警们时,林久心里一紧,低头侧脸不敢看他。
交警们只看了她们一眼便分散开来,迈着大步指挥其他车辆去了。
这一年,桂城对于小电驴的管控还不严,没有明确的政策,他们只管疏通交通,不查电动车超载。
林久回头看交警们的身影逐渐变远,高悬着的心彻底放松下来。
她坐正了身体,挺直了脖子望向前方,猝不及防间,看到了四中的校门。
桂城四中有两个校门。一个外校门,一个内校门。
外校门没有门卫,竖了一块长方形样式的灰白色石头,笔锋有力勾勒出“四中”二字。
它像是在提醒——
到学校了,减速慢行。
小电驴的两个黑色轮胎碾过沥青路,朝着内校门靠近。
沥青路的两边是一排香樟树,树干很粗,足有一人粗。树枝繁茂,留下了点点阴影。
再旁边,便是有序排列的居民楼。□□层楼高,外观看着像是刚翻新过的。
居民楼边有一块很大的地方,全是停车位。
然而,私家车占得满满当当。
路程太短,杨冰左看右看,都没找到空余的停车位。她开着车直行想进学校,却被广播给阻拦了。
门卫用喇叭大声循环播放着——
车辆不能进学校,请广大学生家长步行。
没有办法。
杨冰降低车速,开着车慢慢挪动,寻找居民楼前的停车位空隙。
林久见车一直无法停下,着急地伸着脑袋远眺,发现了一个空位。离校门最近的一栋居民楼前,停车密密麻麻的电动车。
她给杨冰指了指大概位置。
凭借精湛的车技,杨冰抢到了空位,停稳当了。
车刚停。
林久便斜了身子,一只脚碰地支撑,利落地一个扫腿下了车。她迫不及待地摘了安全头盔,挂在车头的钩子上,并快速远离小电驴,隔着几步远的距离。
她的动作过于迅速,像是极力摆脱与那辆小电驴之间的干系。
进外校门前,林久没觉得私家车有多高大上。无非是,防风防晒速度快,空间储存面积大。
进了门后,车子一股脑拥挤在沥青路上,多是开着私家车的学生家长。
电动车和私家车并排行驶,像是蚂蚁对大象。
对比过于惨烈。
她忽然意识到她与别人家庭之间的差距,蓦然生出了一些自卑感,这种自卑感促使她立刻下车。
林久的想法很简单。
下了车,她和所有人一样站在一片土地上,没有外来辅助工具,单纯凭借双脚。
所有人都是一样的。
只有这样,她才能淡化交通工具给她带来的那些自卑。
杨冰看了林久一眼,却没察觉到她的异常,只是沉默地朝着校门走去。
林久见状,想要跟上,却没移动。
她看着车上的行李箱踌躇几秒,担心被偷。看见车边的其他小电驴上都有大包小包的物品,又放下了心。
她小跑几步,在茫茫人群中找到了杨冰的背影,跟在身边。
杨冰瞟了她几眼,便自顾自地看周围环境。
林久见杨冰不急着进校,也放慢了速度,边走边观察学校。
校门很宽,约九米。自动伸缩栅栏是一道分界线,区分校里校外,现在栅栏正紧紧的缩着,让广大学生家长自由进出。
校门右侧是门卫室,有前后门,里面坐着两个穿着灰色制服的保安。
左侧是老旧的围墙,墙边竖着一块铁牌,金黄色的字迹写得是“桂城第四中学”。不少学生家长排队正在其面前笑眯眯地拍照留念。
校内最打眼的是两栋建筑,前后离得有些距离。
靠左边的那一栋具有艺术气息,目测三层楼高。靠右后边的是一栋半圆弧型的教学楼,说是一栋,实则三栋,长廊将三栋砖红色楼贯连相通,整体看上去恢弘大气。
林久目光炯炯望着教学楼,连连点头。
真不愧是重点中学!
林久还没回过神,杨冰拍了拍她,脚步迈得更大了,像是示意她往里走。
林久收了目光,紧着在她身后。
进了门没几步,林久和杨冰几乎同一时间看到了右侧聚集了一群人,他们全都围着公告栏。
公告栏旁边竖了个牌子,红纸黑字写着:在此查看分班情况。
公告栏有三个,前面都有人。
林久一边走近人群,一边跟身边人提议:“妈妈,我们分开看,节省时间。”
“嗯。”杨冰点头,朝着中间的公告栏走去。
林久观察几秒,发现右边公告栏人少,走过去插缝一挤,没多久就到了前排。
幸运的是,她顺着一溜的名字,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1402班。
很靠前的班级。
前面还有个1401班。
照理来说,她不应该分在这么前面,毕竟她的成绩只是过了线。
林久知道自己被录取的时候,就做好在被分在普通班的准备了。
毕竟,四中每年的分班都是按照成绩分的。
分班等级明确。
优等生和优等生。
差生和差生。
分数决定一切。
但是现在这样......林久看不懂这个分班安排。
原地思考几秒,她不再多想,想再多也不会有答案。
林久让出位置出了人群,废了点时间找到杨冰,并把她拉到安静的地方。
“我在1402班,明德楼报道。”
杨冰看了旁边的教学楼,自言自语:“明德楼。”
林久从书包里拿出了那张录取通知书里特意放的Q版地图,指着明德楼对杨冰说:“这栋楼。”
三栋教学楼,从左往右数分别是明德楼、明智楼、明礼楼。只要沿着教学楼走廊,一路往左就能到。
按照惯例,杨冰走前面,林久走后面。
林久沿着走廊慢慢走,从明智楼往明德楼方向去时,遇到了不少返程的学生和家长。他们偶尔用桂城方言交流几句,并不是她想象中的清一色的普通话。
这个想法刚过脑,前方迎面走来学生模样的一男一女。
他们讲的是标准的普通话。
光是听说话,林久就已经格外注意他们了,更别提他们还颜值出众。
男生穿了件白T,背了个黑色书包。五官端正,眉目冷淡,给人一种生人勿进的感觉。
女生穿着一身淡黄色的连衣裙。漂亮的鹅蛋脸上带着笑容,看上去明媚耀眼。
男帅女靓,他们站在一起给人的冲击感很强。
林久没见过这类耀眼的人,不禁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两人身上。
女生没有背包,两手空空,看上去像是来闲逛的。
不过,林久觉得她是来报道的,猜测入学资料在男生包里。
兄妹?
长相不像。
那是什么关系?
林久思考片刻,又将注意力放在两人身上。
女生是个话多的,边走边和男生说话。男生虽面无表情,但也耐心地听她说话,偶尔点头回应。
学校很吵,既有其他学生家长的交谈声,又有鸣笛声,广播声。
林久不清楚他们具体再说什么,直到和两人错身时,她才勉强听清楚。
“班主任看着很好相处唉,以后班级氛围肯定不错。”声音欢快。
“嗯,走快点。”语气冷淡。
“从校门到教室,再从教室到食堂,然后又走过来,这么远......我的脚好累,你慢点......”声音渐小直至消失。
林久边走边往后看了几眼。
女生停在原地不走了,叉腰生气地看着前方男生的背影。
男生发现身边少了个人,原路返回站到她面前,开口说了什么。
女生气消了大半,勉强迈开脚步继续走。
这一次,男生特意放慢了速度。
两人并肩而行。
林久看两人走远,回头收了心,继续紧跟在杨冰身后。
杨冰刚刚已经注意到了她的频频回头,见她走近,问:“认识他们?”
林久摇了摇头,“我不认识他们。”
“那就走快点吧,耽误很多时间了。”杨冰加快了脚步。
“好。”林久小跑跟上。
......
1402班在二楼,靠楼梯。
杨冰和林久看前门有人围着看,就舍弃开着的后门,在走廊走了十几步,到了前门。
门上贴了班级成员的姓名,以及报道流程。
报道流程第一步,找班主任办手续。
班主任很好找。
教室里,一群学生家长围着某个桌前,一眼就能看到。
林久没急着报道,凑过去看了几眼。
班主任一个剃着寸头的中年人,面容和善,看着好相处。他一边给学生们办理报道手续,一边耐心回答家长们七嘴八舌的问题。
说话费嘴但不分神,班主任手上动作没停,做事极有条理。五分钟就能办好一个。
没一会儿,办好手续的学生家长纷纷散了。
桌前围着的人没那么多了。
见状,林久放下书包,把材料都拿出来,排队候着。杨冰找了个位置坐着,只等交钱。
林久队伍前方是一个漂亮的女生,披着长发,穿着白色长裙。
刚进教室,林久一眼就看到了她。
当时,她拎着包站在教室后面和两个女生聊天,看交谈的熟络样,几人是同学。
教室里不少男生都在看她。她似乎习惯了这种视线,没有任何拘谨或不自然,眼神都没给一个,压根看不上他们。
此时,她爸陪她一块站着,办理入学。她爸看着其貌不扬,但穿戴很讲究,像是个体面人。他讲话接地气,用一口桂城话和班主任交流,听上去很亲切。
从两人的交谈中,林久也知道了班主任的名字,袁辉。
林久对袁辉很有好感,认为他是个接地气的老师。
家长说普通话,他就说普通话,家长说方言,那他说方言。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家长,他都有一副让人放松的聊天方式。
填完资料后,女生径直出了门。
林久填写资料的时候,特意留意了一下前面填好的资料,知道了她的名字——
卓玲。
林久需要办理住宿,所以比走读生多……填一份资料,多停了一会儿。
写完资料后,正要走时,袁辉叫住了她:“晚上七点记得过来上晚自习。”
寄宿生要上晚自习,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儿。
林久对此习以为常,点头说:“我记住了,袁老师。”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