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功不唐捐 > 第7章 第 7 章

第7章 第 7 章

《富家穷路》节目组将本次录制地点定在江南一座古镇。

先到的几位嘉宾在等待时互相打过招呼,按个人喜好三三两两凑在一起随意聊天。

霍恬是第五位到达的嘉宾,又等了半个小时,其余三位嘉宾陆续到齐。

六男两女共八位嘉宾,两位女生中沈兴曾和霍恬有过短暂合作,其余六位男士霍恬只或多或少听过他们的名字,都是头次见面,更谈不上深交。

沈兴是第八位到达的嘉宾,简单地和大家打过招呼然后她跑凑到另一位女嘉宾方白婷身边。

霍恬见对方并没有要和自己多聊的意思,索性也没主动上前攀谈。

全员到齐后主持人钱禹出场向大家问好,宣布节目正式开始。

钱禹扮演导游兼任务发布者的身份,八位嘉宾跟在钱禹身后,边走边听他对这座古镇进行讲解。

他们一行人走走停停很快来到间寺院门前。

钱禹终于停下脚步转身宣布本次任务内容是:筹钱修缮眼前这座寺院。

众嘉宾们这才认真打量起眼前这座寺院。

很快他们便发现这寺院和传统意义上的寺院有着明显不同。

首先,这座寺院似乎没有名字,门楼前也没有悬挂能辨别其名字的牌匾。其次,寺院面也没有穿着袈裟的和尚或沙弥,如果不是院里正堂内端坐着尊佛像,在这座处处外观都是相似古建筑的镇子里,大概不会有人认得出这是间寺院。

钱禹在节目组安排下提做好了功课,他很称职地讲解着。

在钱禹解说中众人得知住在镇子里的老人们常来寺院洒扫院子、擦拭佛像,才让这座有着百年历史的寺院没有完全破败废弃,勉强维持住体面。

去年梅雨时节有老人洒扫寺院时发现正堂屋顶有几处位置漏雨,找人来看才知道这寺院里已经到了必须要动土大修的地步。

普通楼房或平房,房顶出现漏雨处理方式无非是找人来清理干净屋面铺防水卷材再砌层水泥砂浆,成本并不高。

可古建筑要在保护元建筑的基础上进行修缮和恢复,相比之下难度大,人工费和材料费也超出预期。

更重要的是老人们闲时出力来照料寺院其家人还能勉强接受,如今他们要从家里拿钱去修寺院,他们的孩子听后都极力反对。

他们年轻时赚钱供孩子上学读书,让孩子们受到了高等教育。现在有着良好教育的孩子劝他们说寺院是迷信的产物。

孩子们又从经济学上分析说这座寺院平时没什么香火,更不是古镇有名景点,不能为古镇创造任何价值,修它着实有没意义,还不如顺应时代发展,随他塌了倒了,没准空出来块地还能在其上建栋楼,开间文创店,给该本镇年轻人增加几个就业机会。

修与不修是老年人和年轻人的辩题,更反映了时代的变化。

双方博弈最后因古镇新颁布的规章而尘埃落地。

规章里明确古镇所在景区范围内禁止新建任何建筑,更禁止人为破坏原有建筑。

老人们虽保住了寺院,但修缮的钱依然凑不够。

他们其中有人爱看电视消磨时间,了解到《富家穷路》或许能帮助他们,便托人将事情原委写明提交到了节目组。

至于节目组怎么在成千上万个投稿里选中该项目,或许只能用缘分来解释了。

相比较破旧的院落,寺院里最引人注目的要数那棵香樟树。

最近南方进入梅雨季节,昨天刚下过雨,树叶被雨水洗刷成嫩绿色。葱翠的枝叶与周围破败的寺院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树大概寺院修建时就被人种在此处,经过百年雨露滋润,树干上长满青苔,大小足够两人合抱。

今日难得是个晴天,众人站在树下借着树荫,聚在一起听钱禹宣布比赛规则。

规则依旧和前两季一般无二:八位嘉宾分两队,每队各四人。

分队通过抽签决定,每人抽到签的颜色决定其隶属于哪个队。

比赛将持续三天,在这三天的录制时间里每位嘉宾都必须上交手机以及随身携带的现金。

节目组给每人五百元生活费,嘉宾们的吃穿住行都要自己解决,三天后上缴现金数最多的那队获胜。

两队上缴现金总和都将用来修缮这座寺院。

抽签先后顺序由嘉宾商议决定,霍恬排在第五位,他抽到一块底部涂着红颜料的竹签,还回签他走入红队队伍里。

最终由抽签组成的红队人员是:方白婷、霍恬、闫波和□□琦。对于这个结果除去因要与方白婷分开而显得有些不开心的沈兴幸外,其余几位嘉宾都没有任何异议。

分队完成,钱禹宣布大队伍解散,三日后中午12点仍在此处集合,宣布比赛结果。

闫波因在飞机上补觉错过了点餐,而□□琦乘坐的飞机不提供早餐。

刚刚钱禹带着大家在古镇里转,不经意经过几家饭店。临近晌午两人肚里馋虫被店里飘出的饭香勾起。

宣布解散后两人便打算先去大吃一顿。

方白婷在飞机上吃过早饭,霍恬霍表也表示也在家用过餐并不饿。

于是红队内部又分成两组:闫波和□□琦去吃早饭,方白婷和霍恬在节目组人员建议下决定搭伴在古镇里随意逛逛。

两组人约定11点整在之前经过的那座古桥上汇合。

这座古镇乍看之下和南方大多数古镇并没太大区别,符合农耕文明特色,古镇居民沿河两岸而居,河岸边的路由当地盛产的黑色石板铺成,镇子里很多建筑都保留着最初的韵味,青砖白瓦,镇子外围便是大片快要成熟的油菜地。

天气晴朗时鸟瞰这座小镇,由屋舍、道路、油菜田堆叠分割后形成的视觉冲击无论看多少次依然还是会让人感到惊叹。

可惜此时油菜花早已成熟,田里被居民们种上了花生、红薯等农作物。

霍恬在北方长大,来过几次南方,个人很是喜欢江南水乡。

他来到此处就在想或许有机会可以找一户当地人家借宿,晚上便可以体会“听取蛙声一片”。

古镇近几年才被开发用于旅游,因每年10月中旬上会举行丰收庆典,使其渐渐名声大噪,很快成为当地有名的旅游特色。

临街的民宅如今都被当地居民改成了店面招待外来游客。

茶点店,民宿、纪念品店、小吃店占满小镇整条主街。

摄像机跟随霍恬和方白婷的视野在古镇里走街串巷,快意非常。

走到街未,有家卖纪念品的店,方白婷在门前停下了脚步。

方白婷被店内摆放在货架上的一把折扇吸引,迈步走进,拿起折扇端详起来。

卖货的人是位中年男性老板,见到有人上门看货也不招呼,坐在收银台前忙着自己手里的活计。

“我之前有过这样一把折扇,是朋友送的。后来因为件小事闹矛盾我们大吵一架,她收回送给我的所有礼物,我也要回送她的全部东西。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还能在这里见到类似的折扇。”

说到这里方白婷像是想到了什么,嘴角的笑意不散,折扇更是被她拿在手中几开几合。

霍恬站在方白婷身边,听她这么说,忍不住笑着打趣。

“怎么听起来像小孩子吵架。收回互送的礼物,撂狠话说再也不见。”

“是啊,我们那时都像小孩子一样幼稚,以为朋友有的是,少一个不少,完全没有意识到对方的重要,也没好好珍惜那段友谊。”

店里没有其顾客也没有放任何音乐,中年老板听到两人的对话抬头扫了眼方白婷,低头又去摆弄手中的物件。

带着要弥补遗憾的目的,方白婷把折扇放在收银台上打算结账。

还没来得及询问价格,那位中年老板便开口。

“玳瑁折扇,一千一把,本店商品概不还价。”

他嗓音冰冷,然而比嗓音更加冰冷的是折扇的价格。

一千块钱在平时对于方白婷来说不算什么,可如今她兜里只有五百元,她还要用这钱在古镇生活三天。

方白婷踌躇半晌,手中的折扇摸了又摸,最终还是将它放回货架。

见两位客人要空手离开,老板也不主动降价阻拦,只懒懒地开口。

“这批玳瑁折扇是我找人定制的,总共三百把,卖了四年多,只剩这最后一把。做这扇子的手工艺人也因为折扇子不好卖,现在只做湘妃竹扇喽。”

言外之意这把扇子如果现在不买,以后即使想买也没得买了。

店主总有套路挽留犹豫不决的顾客,以求成功推销掉自家商品。

旁观者自然看的明白,当局者也未必不知晓。

可惜此时此刻拿在手里的是心头好,让谁马上割舍掉难度都颇大。

不出意外,方白婷离开的脚步被此话定住。

她只能不好意思地开口问能不能再便宜些。

“卖掉的那两百多把都一千成交,你这把如果便宜卖,你让其余两百九十九把扇子怎么看它?它们会瞧不起它,因为只有残次品才会被低价处理。”

霍恬站在方白婷身边将中年老板说的话一字不落地听在耳中。

他俩活了近三十年,第一次遇着店家把不愿意降价的理由说的如此清丽脱俗。

方白婷最后看了眼躺在货架上的玳瑁折扇,脸上勉强挂着笑,抿着唇摇了摇头。

这时霍恬突然拉住她衣角,示意让她等等。

方白婷不知道霍恬要做什么,她站在原地挑眉不解地看向霍恬。

霍恬此时却并没有将视线放在方白婷身上,他松开方白婷衣角,上前和中年老板攀谈起来。

“您这把琵琶看来像是件旧物。”

中年老板头没回复霍恬,他头不抬眼不转,依然专心擦拭着手中琵琶,好像再大的事也没有他面前这把旧琵琶重要。

霍恬被冷落也没生气,他索性搬来收银台一旁的椅子,坐在老板面前继续同他聊。

“四相十三品的琵琶可不多见,看您保养手法很专业,您会弹这把琴吗?”

他随手拿起中年老板刚用过还没来得及合收起的松香,凑到鼻尖嗅闻。

只看霍恬的行为便会觉得他只是好奇,听过他口中说的话却能分辨出他并不是外行。

“你认识这种琵琶?”

中年老板终于停手看向正伸出食指轻戳松香块的霍恬。

“略懂一点。”

霍恬咔地一声盖上松香盒盖,用食指和中指将它推回原位。

“这把琴是我妻子的遗物,我不会弹。”

中年老板说话时侧头过看着手中的琵琶,手指拂过长短不一的琴品。

他拇指停在较粗的那根弦上,轻轻拨弄两下。

不大的店面内顿时有声铮铮,脆而灵动。

宛若有妙龄女子突然开嗓唱唱了两句,依依不舍地将最后一个词拖着长音渐渐止息。

她唱之前,众人身处闹市并没有觉得四周有何不妥;她唱过后,空余下突兀兀的静。

店门外恰巧传来一道叫卖声,更是将这静推向了极致。

“好琴!”

霍恬没有想到这把其貌不扬的古旧琵琶音色竟能如此之好。

或许只有家里那把花重金托人定制的“鸣廊”堪堪能与其打个平手,其余几把琴音色与之相比都逊色颇多。

“我爱人说这把琵琶传自他师傅的师傅,算起来应该也有六十余年。琵琶是好琵琶,可惜懂它的人没了。”

中年老板沉默半晌,叹口气从地上拎起个木盒,准备把保养好的琴放进去。

“你能识得这把琵琶也算是位有缘人,那扇子算我送你朋友的,你们拿走吧。”

刚刚还分文不还的玳瑁折扇几句话后成为了零元购,不仅霍恬和方白婷觉得不可思议,就连在他们身后拍摄的摄像师也懵了。

两人谢过中年老板,方白婷心满意足地走出杂货店。

霍恬观察她小心翼翼摆弄折扇的模样竟同店里中年大叔拂拭琵琶时别无二致。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歌剧魅影]

狩心游戏

别那么野

春日陷落

顶A校草的阴郁beta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