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哟,是个小姑娘
— 1 —
“老公,你煲的山药排骨汤真好喝!”李梅擦了擦嘴,心满意足地说。婚后每天大卫给李梅做晚饭,用美味的家常菜投喂她,也让她感受到小家的温馨。
大卫高兴得嘴角都快咧到耳朵了,宠溺地对李梅说:“你喜欢这道汤啊?以后多给你煮。我还计划了其它几款适合准妈妈的汤,确保你和宝宝健健康康的。”
李梅脸红了一红,用手抚摸了一下肚子,其实,外表看上去跟以前无异。上周她刚刚在医院里确认了她妊娠5周了。大卫知道了要做爸爸了,心里特别高兴,然后就调整了汤品,不再给李梅做她喜欢的偏寒性的荔枝老鸭汤、桂圆当归黄芪鸡汤,而改做莲藕排骨汤、山药排骨汤、番茄金针菇豆腐汤、鲫鱼豆腐汤,为李梅补充优质蛋白、维生素和矿物质,同时也能避免加重李梅的肠胃负担。
李梅抬头看了一眼墙上的挂钟,说:“哎呀!我又要迟到了。老公,都是你的错!”李梅放下碗筷,背起一只大布袋,快步走出去了。
“老婆,慢点走。路上小心啊!”大卫话音未落,李梅已经跑得不见影子了。大卫微笑着摇了摇头,自言自语道: “这丫头,都怀孕了,还这么风风火火。真是个大忙人呐!”
大卫收拾好桌子、洗好碗筷后,就坐在书桌前读起《肘后救卒方》,这本书是东晋时期(公元283~343)的葛洪编著的。这套书共有八卷70篇,是中医方学名著。大学时期,大卫和班上同学刘英和华生去苏州旅行时曾经看到过葛洪的雕像,大卫还记忆犹新。
大卫想起了华生这位小同窗,他已经很久没有跟他联系了。不知他近况如何了。想到这里,大卫立刻拿出纸和笔,开始写信。
“华生,你好!
好久没联系了。你近况如何?
还记得几年前我们在苏州玄妙观看到的三位古代医生的雕像吗?他们是葛洪、陶弘景和孙思邈。现在,我正在读葛洪编写的《肘后救卒方》。他是那天我们见到的三位古代中医中最年长的。葛洪在《肘后救卒方》中收集了 101 种药方。后来,陶弘景又收集了一些药方,也编进了书里。这本书特别有研究价值!
毕业后这一年多,我忙于中医院的工作,读书的时间少之又少,也没有精力测试《汤头歌诀》里面的经典药方。我思考了很久,决定再考一次研究生,很快就要开始备考了。我打算研究生毕业之后,争取留校教书,这样,我可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专心做科研,继续研究《汤头歌诀》。
顺便说一句,我和李梅结婚了,她目前妊娠快俩月了。她是我当实习医生期间的导师。其实,她比我小8岁,但多几年工作经验。
希望你学习顺利、生活安康。
祝好!
大卫
1983.11.15“
写到这里,大卫的脑海里浮现出刘英和华生的朝气蓬勃的样子。他俩就像自己家的弟弟妹妹。这会儿想起他俩来,有种手足亲情油然而生。他的眼睛都有些湿润了。
大卫放下笔,望向窗外,外面正下着雨,风也很大。他突然想起李梅急急忙忙去参加“编织之夜”的社区活动,没带伞。他很快戴上刘英织的毛线帽和厚毛衣,拿了两把伞,赶紧出门了。
街道办公室在离他家不远的一栋平房里,临街的窗口飘出阵阵欢声笑语。大卫看到李梅边织毛线边跟一群姐妹说说笑笑,很开心的样子。
看了李梅几眼,大卫眸子显出愉悦的光芒,心跳也有些加速,仿佛还在跟李梅谈恋爱时的甜蜜。
“李医生,看看谁来了?”有人对着李梅说。
“哦?”李梅转头,看见了大卫,说:“老公,你怎么来了?也想来织毛线?”
在这么多双好奇目光的注视下,大卫显得有点不好意思,说:“老婆,外面下雨了。我来给你送伞。”
李梅听了莞尔一笑,说:“哦,既然来了,就坐下来织几针呗。老公,过来拿针和毛线。”
大卫挠了挠头,有些尴尬地说:“埃,被老婆圈套了!”
李梅不容置疑地说:“你先学织平针吧。我给你起头。”李梅拿起针,起了20针。“老公,你仔细学啊。这样织下针:进门。转身。出门。上楼梯。”李梅一边念着口诀,一边演示下针的织法。
大卫看得眼花缭乱,不好意思地说:“老婆,你织得这么快。我都没看清楚。”
李梅一看大卫沮丧的样子,心里有点好笑,但是,又不想打击大卫,毕竟他之前完全没有碰过毛线针,就耐心地给大卫解释道:“那好吧,我再示范一遍。第一步:把针从前到后插进针眼里。第二步:把毛线缠在针上。第三步:把缠着毛线的针拔出来。第四步:把左手针上的毛线圈滑下来。看清了吗?”
“行,我来试试。”大卫拿起针和毛线,双手笨拙地织起来。“这样对吗?”
“老公,不错耶!”李梅评价道。“继续织!”
“王医生,你太棒了!”屋里的织女们都拍手为大卫加油打气。
“会织毛线的小伙子真棒!”另一位织女点评道。大卫脸红了,坐在角落里安静地学织毛线。
一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大卫小心翼翼地牵着李梅的手走出门来,一手打伞,一手搀扶着她慢慢往家走。“老婆慢点。”大卫轻声说,心里充满了期待。
上床后,大卫跟李梅聊起他今天给华生写信的事情,说想回学校继续读书。李梅听了,很支持大卫的想法。这一年多以来,李梅观察大卫其实更擅长做科研,临床对他而言早就不具有太大的挑战了。李梅看大卫终于定好了下一个目标,很为他感到高兴。她困了,打了个呵欠,侧身面对大卫,就轻轻地打起了呼噜。
大卫给李梅拉上被子,盖好肩头,用手轻轻抚摸了李梅的脸,心想:“这丫头,怎么就长的这么好看。如果宝宝长的像她,应该也是这么标致吧?”
大卫闭上眼,反思今天悟到的东西,这已经成为他的日常习惯。“回到大学读研究生又要当学生了,又要有挑战了,想想还是很兴奋。但我喜欢这种感觉。华生一直在学习,我也不能落后。不过,还是要等宝宝出生之后再考。”大卫想着想着,也睡着了。
— 2 —
李梅怀孕的头三个月妊娠反应很大。每天早上一睁眼她就想呕吐,下床急急跑去厕所。眼见着李梅这么不舒服,大卫很心疼。
他想起几个月前回老家王村的时候,父亲送的两本育儿书。他赶紧拿过来读。书是英文版,1920年 Langton Hewer 写的”Baby From Bud to Blossom” ,《宝贝:从萌芽到绽放》(兰顿·休厄尔 著)。大卫边查《英汉字典》边读里面关于怎样减轻孕吐的方法。
他查到书中介绍了一个简单的办法:孕妇早晨一睁开眼睛,必须躺着不动,赶紧往嘴里塞几块原味饼干,就能止住呕吐的感觉。他让李梅试用了几回,还真管用。
大卫看这本书还挺全面的,就决定认真通读一遍,了解生育的全过程,还可以顺便扩大英语词汇量,备考研究生英语,真是一举两得。
大卫看到书扉页右下角的签名,是Sarah Wang, Oct. 1934. 大卫这次看清楚了签名,是姓王的女士,那就是跟他家相关了啰?那为什么是英文名字呢?签名的日期是1934年10月,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大卫心里疑团重重,他决定下次回老家一定要问问父亲,这位Sarah是不是他家的亲戚?
十点钟一到,大卫准时结束他的复习,拿了他的毛线活儿,在饭桌边坐下,织起毛线来。李梅也在织毛线。李梅真没有想到,大卫也喜欢上了织毛线。“近朱者赤了!哈哈!”李梅很得意地看着大卫织。
每周三晚餐后,李梅都会带着毛线活儿去居委会,跟姐妹们一起织毛线、拉家常。她观察到,编织姐妹们来这里一起织毛线都很开心。几位姐妹不止一次地聊起编织起来感到很疗愈。她们每周来这里专心编织一两个小时,跟姐妹们说说心里话,能把日常生活里的烦心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最近,大卫计划返校攻读研究生学位,有空就复习大学课本。李梅当然全力支持大卫的学术追求。他们俩都在医院工作,现在李梅怀孕了,她明白这也给大卫带来更大的压力。大卫责任心强,心事重。李梅想毛线编织应该是一个帮助大卫减压的办法,还可以出成果。
大卫刚学织毛线,只会织平针。李梅就设计一些简单实用的衣物教大卫织,可以提高他织毛线的积极性。于是,李梅设计了一顶简单的婴儿帽,教大卫编织。
李梅选了柔软的浅黄色毛线,混合了 72% 的美利奴羊毛和 25% 的羊绒。这样织出的帽子手感很软和,适合初生婴儿戴。他们宝宝的预产期在八月份,出生时天气太热,用不上绒线帽。所以,李梅特意把帽子设计得大些,让宝宝在秋冬时戴。
每晚大卫忙完了复习,会织一会儿毛线。他很快喜欢上了织平针这种重复的、无需动脑子的针法,他把注意力聚焦到手上的活儿,一针一针地织,精神很放松。看到织好了几圈,他心里也很有成就感,时不时就向李梅邀功要赏。
“老婆,给。织好了。”一天晚上,大卫自豪地将一顶婴儿帽递给李梅。
“哇!软软呼呼的小帽子。好可爱呀!”李梅满脸高兴地表扬着大卫,眼里满是赞赏。
大卫满脸都是得意的神情,说:“我都等不及要把帽子戴在我们宝宝的头上了!”
前几日,李梅收到了她妈妈寄来的包裹,都是给宝宝的礼物:一条婴儿被子和好多件婴儿衣服。
李梅拿给大卫看:“老公,我好喜欢这些漂亮被子呀、宝宝衣服呀。”
大卫爱屋及乌,笑眯眯地说:“宝宝妈,你喜欢的我都喜欢。”
李梅脸红了红,睨了大卫一眼,娇嗔道:“宝宝爸。宝宝爸。”
大卫笑弯了眉眼,捏了捏李梅的脸,宠溺地说:“宝宝爸妈。”
李梅与大卫对视一笑,乐了。
— 3 —
转眼,春节来临了。所幸,大卫和李梅都请到了假,准备回杭州跟李梅父母一起过年。
大年三十清早6点钟不到,他俩就出门奔火车站去了。在售票处排了一会儿队,大卫就买到了上午十点发出的普通列车,预计从上海到杭州要花3个多小时。
下午不到2点大卫和李梅就到达了李梅父母家。大卫一到家,就扶李梅去小屋里休息,他很心疼李梅这一路上坐硬座,前后颠簸了将近八个小时。
然后,大卫脱了棉袄,卷起毛衣袖子,就跟了李梅父母一起准备年夜饭。到了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之前,他们就做好了一桌菜。有酱鸭、凉拌木耳、冬笋鸡汤、红烧肉、元宝鱼、八宝菜、蒜苔炒腊肉、蛋饺汤、细砂春卷、猪油八宝饭。大卫一数,有十碗。大卫说:“好丰盛啊!”
李梅这时也被美味吸引到厅里,看着满桌的菜流口水。
李教授解开围裙,走到桌边,给大卫介绍说:“我们今天做的年菜都有讲究的,为的是讨彩头、讲团圆。你看这碗元宝鱼,鱼头鱼尾翘起来,形似元宝,杭州老传统是年三十只看着元宝鱼不吃,留到正月再动筷,取年年有余(鱼),象征全年有结余。”
李梅插话道:“我今天可不可以先尝尝元宝鱼啊?”
李教授微哂,看了一眼李梅,宠溺地说:“我说的是老杭州人要等到正月里才吃元宝鱼。我家某只馋猫那肯等那么久?以前我们家过年,不知哪知馋猫在年三十就把元宝鱼啃得只剩一副骨架子。”
大卫也笑着看了李梅一眼,丝毫没有意外的神情,暗自腹诽道:“这只馋猫从小就如此劣迹斑斑啊。”从桌上的纸巾盒里抽了一张纸巾,递给李梅,低声说:“小馋猫,快擦擦口水。都快滴到菜里面了。”
李梅脸一红,接过纸巾,头转过来,看着大卫说:“哪有。你污蔑。”
李教授微笑着看小两口嬉闹,接着说:“蛋饺汤里的蛋饺像金元宝,寓意招财进宝。素菜八宝菜用了八种食材,寓意八方来财、团团圆圆。八百菜里面有冬腌菜,也就是咸白菜,寓意百财;油豆腐的形状圆润,象征金元宝,寓意吉祥。”
这时,李梅妈妈也过来了,喊大家坐下吃饭。她拍了拍李教授的胳膊,舀了一碗冬笋鸡汤,递给李教授,柔声说:”李老师,您说累了吧?来,快趁热喝汤。“
大家吃了一半年夜饭,春节联欢晚会就开始了。于是,他们边吃年夜饭,边看电视。
大卫第一次在李梅家里吃年夜饭,心里很温暖。
— 4 —
大年初一,大卫和李梅在鞭炮声中醒来。大卫和李梅赶紧洗漱,来到厅里给李梅父母拜年。李教授给大卫和李梅发了红包,弄得大卫红了脸,不好意思起来。他赶紧说:“我也有红包拿吗?我好多好多年没有拿过红包了。”
李教授慈祥地看着大卫,说:“大卫啊,你跟小梅一样,都是我们的孩子。过年如果没给小梅红包,她会噘嘴不高兴一整年的。所以,她有红包,你也得拿。哈哈!”
大卫脸更红了,接过红包,说:“谢谢爸、妈。”
早餐之后,大卫去灵隐寺求平安符。他没让李梅去,因为李梅已经怀孕3个多月了,在人多的地方容易被人撞到,不安全。
大卫是第一次来灵隐寺。等大卫到达灵隐寺的时候,来庙里抢头香的人已经慢慢散去。
出门之前,李教授提醒过大卫要注意初一烧头香的人会很多。他告诉大卫:“烧头香的习俗可以追溯到宋代。民间俗信认为,烧香要烧得早,越早越能表示心诚,得福也越多。灵隐寺作为中国佛教禅宗十大古刹之一,历史悠久,声名远扬,一直以来都是香火鼎盛之地,吸引着众多善男信女前往烧香祈福。有不少人会在大年三十夜里赶到灵隐寺,等待子时一过,便点燃新年里的第一支香烛,以表示对神佛的虔诚,希望能在新的一年里得到好运和福气。
在传统十二时辰中,子时对应的是现代时间的23:00至次日1:00,子时时刻就是23:00起。代表一天中夜色最深、阳气开始萌发的时段,因此民间常以“子时”或者子时时刻作为新旧一天交替的关键节点,比如春节“守岁到子时”“子时烧头香”等习俗,都是来源于此。”
大卫在庙门口买了一毛钱的门票之后,就走进了灵隐寺。他先到法务流通处请了三个平安符,再到大雄宝殿拜释迦牟尼佛。
大雄宝殿是灵隐寺的主殿,门口贴了介绍:
灵隐寺大雄宝殿内的释迦牟尼像是在1956年建成的。
该佛像在1953年重修寺宇时开始建造,由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邓白教授以唐代禅宗著名雕塑为蓝本构思设计,华东分院雕塑系教师和东阳木雕厂民间艺人合作创作,用24块香樟木雕成。佛像高19.6米,加上须弥座石基总高24.8米,是中国目前最大的香樟木雕坐像之一。
释迦牟尼佛是佛教的创始人,象征着智慧与慈悲。大卫是医生,他拜释迦牟尼佛,祈求获得智慧的启迪,保佑自己在复杂的医学问题面前能够做出更准确的判断和决策,同时也能让自己在行医过程中始终保持慈悲为怀的心态,关爱患者。
大卫走到药师殿,拜药师佛,祈求药师佛保佑自己在医学领域能够更好地帮助患者,提升自己的医术和医德。
药师佛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被称为“大医王佛”,他曾发十二大愿,其中一愿为除一切众生病,令身心得安无疾无苦。药师佛主掌医药和健康,象征着能够消除众生的病痛,给予人们身心的安宁。
药师殿里的两侧有十二药叉神将。这十二药叉大将属于佛教里的八种神道怪物,也称天龙八部中的“夜叉”类,是佛教的十二生肖保护神。
大卫属鸡,他就去拜了迷企罗大将。
李梅属蛇,大卫就去拜了因达罗大将。
他俩的宝宝属鼠,大卫就去拜了毗羯罗大将。
大卫拜了药师殿之后,看了看外墙上贴的各个生肖最佳婚配,挑了属相为“鸡”的那条仔细看了几遍:
蛇(三合之配):巳蛇与酉鸡为三合,是智慧与执行力的相辅相成的组合。蛇深思熟虑,能够平衡鸡的急躁,彼此之间信任感强。而且两人都追求高品质生活,在生活中注重品味与格调,能互相理解对方的追求。
大卫微哂,满意地点点头,就一步一跳地回家了。
— 5 —
7月初的上海,骄阳似火,天气越来越热。医院里人多,内科走廊尽头的诊室也如烤箱般闷热。
李梅的妊娠已经进入了第九个月,身体越来越沉,上则所也越来越频繁。她的眸光很憔悴,眼底却满是温柔,似乎母爱的光芒遮盖了她身体的疲惫。
在大卫眼里,李梅更美了,一颦一笑添风韵,粉靥恰似桃花面。
大卫寻思着,他们的怕不是在等待一个女宝宝吧?听周围的同事说,准妈妈们的面容是由肚里的宝宝性别决定的,所谓丑男美女。大卫虽然生长在乡下,但是父亲倒是没有给他灌输重男轻女的老思想。比较起来,大卫更喜爱女孩些。
整整一上午,李梅每看完一个病人,就出去一下。坐在对面的大卫总是看看李梅,眸子里充满爱怜,又有些无可奈何,不可察觉的摇了摇头。
大卫在午休做的头一件事情,是搀扶李梅去上厕所。李梅出来的时候,看到站在走廊窗前的大卫的背影,他身材硕长,头顶接近窗框的顶部,正好遮住了正午的阳光。李梅感到自己的心脏忽然有几秒的停滞。
生活里的爱往往没有那么张扬,就是有一瞬间,他让你的心脏停滞了几下。
离预产期还有一周的检查结果,是李梅的血压偏高,血糖值已到临界点。李梅的双腿也浮肿了,夜里只能侧身睡,每隔一个小时都必须起来上厕所。妇产科大夫建议李梅居家休息,要经常把脚高高地翘起来,高于心脏的高度。
李梅难得在家清净清净,心情放松下来。她慢慢开始整理婴儿衣服,还动手把之前买的棉纱布剪小,折叠成几层尿布。她让大卫到布店买了几块黑白图案的棉布,剪成圆的、方的、长条型的、三角形的、六边形的布块,两两缝起来,翻到正面,塞入棉花,再用藏针法缝起来封口。这是她从大卫父亲送的育儿书里读到的方法:黑白是对撞色,强烈的色彩对比能训练新生儿的眼睛对焦。
这本书此时就摊开在小茶几上,里面夹着不同颜色的纸条。粉红的纸条是李梅夹的,标注了她感兴趣的内容。大卫用蓝色的纸条夹在很多页中,不少纸条上写满了英语单词。
这是大卫父亲送给李梅的两本书之一,“The Mothercraft Manual or The Expectant and Nursing Mother - and Baby's First Two Years“ Written by Mabel Liddiard. Published by J. A. Churchill in 1926.
大卫翻译了书名和简介,写在一张纸上,夹在书的扉页:
《育儿手册:准妈妈、哺乳期妈妈及1岁到2岁的宝宝》
该书由梅布尔·利迪亚特撰写,1926年由J.A.丘吉尔出版社出版。它为准妈妈和哺乳期妈妈提供了全面指导,内容涵盖多个方面,包括宝宝照料、喂养,以及1岁到2岁宝宝的身心发展。
看着纸条上大卫刚劲的字体,李梅被大卫的反差萌弄笑了,心里柔软得一塌糊涂。
大卫去上班前,把新买的电风扇搬到小厅里,调整成轻柔的摇摆模式。李梅在风扇低沉的嗡嗡声中打起顿来。
— 6 —
上海的夏天一如既往的热烘烘,30多度的高温烤得路面上的沥青都溶化了。这年的中伏天格外长,有20天,因为从夏至到立秋之间有5个庚日。
李梅的宫缩就是在中伏最后一天的夜里开始的。起先,她还能忍受一阵阵的腹部轻微胀痛。后来,每隔7~8分钟腹部下方就出现间歇性的明显疼痛,李梅嘴里不由自主地发出了轻轻的呻吟声,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滚落下来了。
大卫本来在浅眠,他心里在担心李梅随时会生产。听到李梅的声音,大卫很快就醒了过来,喊醒在厅里临时住下的李梅妈妈,两人一起用自行车推着李梅到妇产科。
等他们到达医院的时候,李梅的疼痛已经从腹部扩散到腰髋部。值班的护士立刻把李梅送进产房待产。
大卫焦虑地在产房门外走来走去,听到李梅在产房里哇啦哇啦大叫,心疼得他坐立不安。
李梅妈妈坐在产房外的椅子上,看上去很淡定,但是眸子里流露出来的眼神还是暴露了她作为母亲的担忧。老话说,女人生孩子就是过鬼门关。虽然她也是过来人,但是,她依然为女儿生孩子担惊受怕。只是,她不想给即将为人父的大卫增添更多的压力。
也不知过了多久,产房的门打开了,护士走了出来,对大卫和李梅妈妈说:“恭喜啊,生了一个女孩。”
大卫立即走进屋,看到李梅满头大汗地靠在床头,一脸的疲惫。大卫用毛巾给李梅擦了擦脸上的汗,牵起李梅的手,在唇边吻了一下,愧疚地对李梅说:“老婆,对不起。让你受苦了。”
李梅还是很虚弱,对大卫说:“老公,我要宝宝。”
大卫从床边框里抱起一个粉雕玉琢的婴儿,递给李梅。
李梅接过孩子,仔细看了看,又转过头看了看大卫,说:“这么小啊!”
大卫微哂,说:“她的个头其实不小了,有7斤重。之前产科医生预计你只能生出6斤左右的宝宝。你已经超额完成任务了。老婆,你好能干的。”
站在一旁的李梅妈妈说:“好漂亮的小丫头。她看起来和小梅出生时一模一样。”
看到女儿平安出生,大卫和李梅都松了一口气。李梅的妊娠过程并不像她想象的那么顺利。在妊娠中期,她还少量出血。那时,她的妇科医生建议她减少工作时间,多静养。
大卫全面管理李梅的饮食,他还查阅了《汤头歌诀》里几个经典安胎药方,为李梅做安胎汤。李梅也是医生,她仔细研究了大卫的药方,并根据自己的知识提出过一些建议。
每天一早一晚,大卫都会给李梅把脉,根据她的身体状况,调整第二天汤药的药材和用量。李梅喝了几个疗程大卫开的汤药后,精神体力都有改善。
李梅抱在手中的婴儿正在睡觉,她的眼线很长,鼻子翘翘的,在她那张小脸上是个显著的特点。大卫对李梅说“老婆,她的小脸蛋好漂亮。”
“老公,我看她像你多些。”李梅微笑着说。她想象这么个小可人儿会带来多大的快乐。
大卫伸手拨开落在李梅脸上的几根发丝,说:”老婆,我喜欢她像你,漂亮。”
大卫给他们的女儿取名为“和梅”,小名“梅梅”。“和”是大卫家谱上的辈份字,“梅”是李梅的名字,也是夏日里一种甜甜酸酸的果子。
“小梅梅!”李梅妈妈这么称呼她的外孙女,区别女儿李梅在家里的小名。
老婆和女儿的名字里都有“梅”字,听在大卫的耳朵里就像甜蜜的果子,很美好。 “梅梅”,大卫轻声地唤着宝贝女儿,心里感到很温暖,眸子里慢慢升起一片氤氲水汽。
一有空,他就抱起梅梅,唱歌给她听,背诵诗歌给她听,还讲童话故事给她听。梅梅听着听着,眼睛忽闪忽闪,过一会儿就安心地睡着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