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古人直播周游世界 > 第4章 第 4 章

第4章 第 4 章

大明景泰位面。

今日,朱祁钰召于谦进宫,商议一件国事。

朝鲜那边来报,幼主李弘暐准备让位给叔父李瑈,请求明朝册封。

朱祁钰翻着公文,眉头一蹙。

这朝鲜上下,端的是丧心病狂,真把他当东边的日本人骗啊。

景泰三年,李瑈曾做过使者,前来大明觐见。

他当时就觉得,此人长了一副虎狼之相,绝非什么简单角色。

反观小国王李弘暐,自童稚得疾,气质孱柔,今年只有十三岁,哪能斗得过老谋深算的亲叔。

若换别的皇帝,可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默许李瑈这样蒙混过去了。

只要朝鲜能照常给本朝进贡,管它什么人当君主呢。

但很可惜,他遇见的是朱祁钰。

虽然一路走来颇为艰难,经历了世事动荡,杀机四伏。

但心中依旧有着最朴素的正义观,和一种纵然高坐明堂、仍愿垂眸眷顾守护万千众生的温情。

所以,朱祁钰决定敲打李瑈一下。

不仅拒绝了册封,还给小国王李弘暐写了一封鼓励信。

若遇上什么难题,当“即驰奏来,朕更为王处置,毋受惑于奸谀,堕其诈计,致有不靖。王其慎之。”

写完诏书,递给对面的于谦过目:“廷益看看。”

于谦逐字看过,觉得没什么问题。

金光一闪,桌上瞬间出现了一张节目邀请函。

朱祁钰好奇地凑过去:“《环球旅行记》:节目组带你一起上山下海,周游全球各国……”

这本来是一件好事。

然而,可能是因为直播镜头里,他们正在处理朝鲜的事务。

评论区,竟有一名观众突发奇想地说:“既然是游万邦,会不会也包括朝鲜王朝?”

朱祁钰大为震惊。

谁这么没文化?

都说了“各国”,去朝鲜能叫出国旅行吗?

区区高丽,蕞尔小邦,自古以来就是我华夏的藩属地盘。

他们的祖先箕子,被周武王亲自封于朝鲜而不臣。

这朝鲜李朝,就连国号都是我大明给他取的,李朝太祖李成桂,当年更是对我太.祖皇帝唯马首是瞻。

去那里,就等于一脚从家里的厅堂,走到犄角旮旯的后院。

算哪门子出国?

朱祁钰心念一动,对于谦说:“廷益若是真去朝鲜游览,当作为大明上国使者,视察一下忠诚的国土。”

于谦不由莞尔。

朱祁钰更是拿出一块如朕亲临的牌子,塞到他手中。

“朝鲜国王见朕,应当按照上国礼法,五拜三叩首。”

“奈何他们生性奸滑,总是找借口赖掉……你这次若去,一定要拿着牌子,监督朝鲜国王,完完整整行完大礼。”

于谦十动然拒。

真的不必,他对朝鲜观光毫无兴趣!

既然是旅行,世人都喜欢去风光如画的人间仙境,而不是去穷乡僻壤体验扶贫。

……

评论区。

一群好事者受到朱祁钰的启发,凑了波热闹。

嘿嘿,就这么说定了!

朝鲜也是本朝属国,我们也要给节目里的嘉宾封官!

【唐宪宗李纯:景帝说的对,区区高丽,安西都护府渤海国卢龙节度使,世为我大唐之地。】

【乐天,微之,梦得,朕给你们三位嘉宾都封个钦差大臣的名号,记得见高丽国王的时候,让他给你们磕几个。】

东晋位面,太后褚蒜子刚刚开始临朝执政,还很年轻,只有双十年华。

她是谢安的外甥女,小谢道韫的表姐。

略一思忖,也立即跟进:

【康献太后褚蒜子:高丽王是我朝藩臣,多次遣使朝贡,册封其为使持节、都督营州诸军事、征东将军、高丽王、乐浪公。】

【安石舅舅,还有令姜表妹,朕现在封你们为朝廷使者,直接去接受高丽王的叩拜便是了。】

北魏位面,太武帝拓跋焘正在战场上,暴打柔然人。

百忙之中,抽空瞄了一眼评论区,噼里啪啦一通输入:

【魏太武帝拓跋焘:前些天,高句丽收容叛贼北燕冯氏,已经被朕锤成了死狗,那劳什子高丽王,如今正在朕的御辇前跪着。】

【元好问,元稹,你们二位既然是我大魏宗室后裔,朕正好为你们加上尊号,也去受他一礼。】

被点名的几人:“……”

陛下/祖宗/外甥女,你们是否太过热情了一些?

……

梁朝天监位面。

萧衍与其他君主不同,并没有立即行动。

他望向天幕,冕旒后的眸光轻轻垂落,似乎发出了一声叹息。

该给刘令娴什么封号好呢?

每次看到刘令娴,就会想起她舅舅王融,那一位故人。

一位曾倾心相对,携手同游,指着他笑说“宰制天下,必在此人”;

后来,却因为各自的野心分道扬镳,生死相向,对峙于宫门前,“我为帝,而君为帝座前白骨”的……

挚友。

与死敌。

“江山千万里,终究是朕笑到了最后”,萧衍修长的指尖握着玉玺,语气淡淡地说。

人性都是复杂的。

虽然再来一次,他还是会毫不迟疑地和对方决裂,递出那把刀。

但如今,他已经得到了帝位,自然就忍不住缅怀自己失去的东西。

比如,友情。

王融是他的第一个知音,也是第一个赞赏他、带他进入竟陵西邸之人。

与对方的交往,几乎贯穿了他整个春风得意马蹄疾的青年岁月。

偏偏又死得那么早,那么决绝。

二十六岁,正是最好的时候。

生命轨迹在最鲜烈处戛然而止,好似一篇锦绣文章,刚写到少年银鞍白马,流华满地,就在此处绝笔迟滞。

如果他多活几岁,萧衍或许根本不会这么惦记他。

但现在就不一样了。

惊才绝艳的故人永远长眠在了记忆最深处,每一次想起,都会不断加滤镜,疯狂美化。

萧衍这个人,放在历朝历代的皇帝里边,都属于特别念旧情的那一档。

不仅给两个姐姐的孩子全部封了侯,照顾有加,就连亲属造反叛逃,他都毫不介怀,待之如初。

更何况,王融本来就是他好友。

别说是那些本就在一起同游赋诗的好时光了,就连后来的决裂,萧衍都能在心里主动给他找借口填补过去——

元长只是太过执著,坚守对竟陵王的承诺而已,不是故意要站在我的对立阵营的!

假如他能活到现在,我好好解释一番,他一定会理解我的!

他其实也没犯什么错!

这怎么能怪他呢!

萧衍一通脑补猛如虎,紧接着,便是对王融追思备至。

王融的碑文找人写了,诗集也修订了。

他并未成亲,也没有孩子,唯一关系最亲近之人,就是刘令娴这个外甥女。

自幼丧亲,养在舅舅身边,悉心教导,尤其在文学一道给予了诸多启蒙。

此刻,萧衍凝视着天幕,眸光深邃。

别的嘉宾都有封号,刘令娴怎么能没有呢?

沉思许久,终是输入道:

【梁武帝萧衍:令娴,你舅舅是朕在竟陵西邸的旧交,你呢,也算朕家中的半个晚辈。】

【惟尔天资颖慧,识艺通经,笔下有风云之气,胸中涵江海之思。幼而好学,长而擅文,诗成锦绣,词动朝堂,实为闺阁之翘楚,艺苑之芳华……】

夸了一堆,而后话锋一转:

【可为我大梁南山县主,永昭褒赏。】

梁制无郡主,天子之女封公主,诸王之女封县主,殆为定例。

这也算是一声迟到多年的、给昔日故人的平反。

南山。

刘令娴一怔,转瞬却想起了舅舅曾写过的一句诗:“长为南山固,永与朝日明。”

她的年纪还太小了,对当年的恩怨纠缠不甚明白,眨了眨眼,很坦然地谢过:“多谢陛下。”

昭明太子萧统立即发了一串消息,祝贺自己的朋友。

刘令娴问萧衍:“陛下,奈高句丽如何?”

萧衍无语。

这憨孩子,都封县主了,还愣着作甚,赶快让他们拜你啊!

“高句丽乃本朝藩国,一向执臣礼,多次入台城朝贡。如今,又到朝贡之时,你正好去接受高句丽王的跪拜,顺道把贡品带回来。”

顷刻之间。

嘉宾们便各自喜提了一个新尊号。

成了高丽的上国使者,也就是高丽王需要叩拜的对象。

……

白朴冷眼旁观,觉得这一切都跟他毫无干系。

自己既没有政治阵营,也没给蒙古朝廷效命,肯定不会有人给他封号。

但金世宗却不乐意了。

天幕前边都说了,白朴是他的曾外孙。

凭什么别人都有,单我们家孩子没有?

【金世宗完颜雍:高丽小邦乃本国蕃属,武臣政变方休,王氏使臣近日正在来朝,求朕给他册封。孩子,朕现在给你加封号,你拿出宗主国的气度来,高丽王理当对你行叩拜之礼。】

白朴一怔。

他和这位名义上的曾外祖父,隔了好几十年,根本就没见过面,自然谈不上什么亲情。

可是,这么多年来。

在战火中沦亡摧折、家破人亡的中原百姓,回望从前那个平和安定、国富民丰的大定时代,总怀着一种深深的向往。

金世宗是一位仁君,被治下百姓称为“小尧舜”

《金史》更是说他,“天命人心之所归,虽古圣贤之君,亦不能辞也。”

他开创的大定之治,是中原地区,百年间的最后一个盛世,在位期间北方人口翻了整整5倍。

也是蒙古入侵之前,最后一个金瓯无缺、没有纷飞战火的好时代……

“好”,白朴沉默良久,轻声道,“谢谢外祖爷爷。”

观众们:笑死!

高丽王这下惨了!

满满一趟旅行团的人,他全都要跪拜行礼,身份这块拿捏得死死的!

这等场合,大家全在乐呵呵地凑热闹。

谁没有,谁尴尬……

宋神宗赵顼始终保持了沉默。

别人都具备大义名分,是高丽的宗主上国。

而本朝就不一样了。

高丽因为惧怕辽国的威胁,竟然选择一藩事二主,还继续奉辽国为正朔,使用辽国年号,甚至给辽国称臣纳贡。

丢人,真丢人呐。

此时,天幕继续给出预报:

【不知道该取什么名字组:于谦,郑成功】

哇,观众们一下子睁大了眼,充满好奇。

这人谁啊,名字一听就非常成功!

景帝和朝鲜的史料,见《朝鲜王朝实录.世祖实录.元年》。

《明实录》里面也有同样的记载。

但是,景泰朝的实录全部都是附在堡宗卷里面的,对于景帝的记载那是一口一个“废帝”,十分的影响观感,所以这里就先不贴明实录的资料了。

《朝鲜王朝实录.世祖实录》记载,景帝颁布诏书给年幼的朝鲜端宗李弘暐,帮他主持公道:“其(景帝)敕曰:得奏王自童稚得疾,承袭父爵以来,气质孱柔,罔知攸措,凡百政务,委诸臣僚,遂致奸谋用生变故,赖尔叔父得弭祸机,尚惧人心未宁,无以镇安邦土,让尔叔权署国事具悉。朕念为政在人,得人而后国安,王既难理,国事使让,或未得人,则为王国之累非细。今姑允王让叔李讳权署国事,复敕谕王,王须审察,讳果平日为人行事,合宜国人所信服,是实即驰来。朕更为王处置,毋受惑于奸谀,堕其诈计,致有不靖,王其慎之,王其慎之。”

但这个可怜的小朋友最终还是死了,他的叔叔、后来的世祖大王李瑈发动了靖难之役(Judy:?嗯?等会,什么玩意?!),夺了小侄子的王位,朝鲜文献称癸酉靖难(gyeyu jeongnan)。

后来朝鲜使者去北京觐见的时候,把换了一个王的事情上报过来,请求明廷册封。大明的礼部官员就追问他们,退位的李弘暐到哪里去了?

朝鲜使者微笑着说:“为寻建文皇帝,乘彼白云而去。”

礼部官员:“……”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第 4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狩心游戏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朕真的不会开机甲

三号风球

空中孤岛[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