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归长安见闻录 > 第24章 第 24 章

第24章 第 24 章

“道长,今日娘子送来的东西奴已收拾好。”腊儿在书房外轻声禀告。

陶融将手上的书卷放到书架最上面:“知道了,你来。”

小童走到面前,陶融考问起昨日给他讲的论语,看他都记得哪些,腊儿很顺利的将昨日被教着读过的内容都背了一遍,陶融又随机抽问了其中的意思,小童也应答如常。

“果是适合读书的。”陶融满意的点点头,将论语重新放到腊儿面前展开,这一次他将剩下的内容,都领读了一遍,又给他讲了大致释意。

之后陶融便立刻考问起腊儿的学习进度,今天学的东西太多,腊儿回答得有些磕绊,但依旧能答上七成,能看出他的学习能力不凡。

陶融忍不住为他是奴仆之后而可惜,若是生在耕读之家或是寒门,他会早早就是远近闻名的天才。

昨日见第一面时,他就看出若有机会勤勉学习,他往后必有出息,没想到资质这样好。

他决定接下来在陶家的这段时间继续为他开蒙,之后让他跟着陶家的小辈读书。有了良好的资质,日后奇遇便能多几成胜算。

陶融鼓励的夸了腊儿几句。

小童脸上肉眼可见的开心,见道长好说话,便趁机道:“道长,如今我还不会写字,整理好的礼单,可否道长亲自来记?”

他说话时有些忐忑,担忧自己做不好会有其他奴仆来顶替,他就不能继续跟着道长了。

陶融一愣,没想到腊儿看起来小,却知道那么多,他在门中收了师父跟师哥、师姐的礼后从来没记过的,但俗世家中,又与门中简单的关系不同。

他让腊儿带着他去看整理好的礼物。

腊儿只负责整理前堂,今日礼品送来后也都归拢在半边茶房中,有十几卷丝帛,一个装着铜钱的大箱,剩下的便是瓷器、笔墨与摆件等等。

满满当当的东西,看得人愣住。

“这些东西都谁送的?”陶融问。

腊儿清脆的一一指着物品说出来处,这些是陶家各处主人送来的,大致组合都是送一样平日用得上的东西再加一卷布匹。

装着铜钱的大箱,则是黄灵飞所说的他从小到大的例钱,这整个院子都是亲娘布置的,所以这次她只送了钱来。

陶融默默听了,计较起他要怎么回礼。

修道之人不能与凡俗牵扯太过,虽说他是按师父要求回了长安的家中,但他若是一味只接受,日后他便会欠着他人,遇到什么事,他便不得不出手相助。

陶融不是任由事情牵着他走的人,来到长安后,事事都由自己作主,没有了师父的托底,但他并不慌张。

他在心中计算一番,决定尽快将师父给的飞钱兑换出来,买些药材制作些香粉作回礼,接下来在长安之中也要找到合适的缘主赚银钱,若是一直花着师父跟家中给的银钱,他何谈历练?

陶融心里有了想法,口头上安排腊儿将收到的摆件瓷器都用上,不必一直放着,免得放坏了。

放在外面,也激励他用自己的本事赚银钱回来。

他跟小童一起布置起屋子,将收到的东西摆开,又将笔墨纸砚分成两分,一份给小童,一边留给吴窈娘学习用。

时间很快到傍晚。

今日家中郎君下值的时间早了些,林管家派人过来请陶融到前堂,陶阿翁跟他阿耶、叔父几人,正在外书房等他过去。

陶融没说什么,让来人带路。

昨日夕食,若不是发生了一些小意外,他认为陶家的郎君并不会如阿婆与阿娘一样单纯的,只将他看作归家的儿孙,只谈些无关紧要的事。

今日大概就是来说昨日准备好的话。

穿过前花园与前堂,到达外书房,陶融走进去向众人微微作揖,陶家一众男儿安坐在榻上,见他来,陶汇指着下首的位置让他坐。

陶融撩起衣摆坐下,很快他身前放下一盏茶。

“是今年的好茶饼,你阿兄亲自煎的茶,你尝尝。”陶冶轻轻捋须,有几分长者威严。

“多谢阿兄。”陶融微微颔首,拿起茶盏礼貌性的喝了一小口,浓茶微苦回甘,并不是他爱的味道。

陶仁安自这小孙儿进来,便一直观察着他,见他确实并不像家中其余小郞一样,看到他们有晚辈对长者的孺慕之情,便知当年他与那位仙长离开,这个孙儿,再不能完全单纯的做个陶家儿郎。

“今日叫你来,是想与你讲讲如今长安中的形势,明筠先生让你到长安中历练,必不是让你去碰壁的。”陶仁安话音落下,扫了一眼长子,陶冶原本想接口说些阿耶关心小儿的话就说不出了。

陶融点点头:“多谢阿翁特意提点。”

“算不得提点,如今新皇登基不过一月,我们陶家在朝中不算什么,只怕不能给你有助力,还会让你在京中多了些坎坷。”陶仁安说到这,觉得自己的老脸都有些挂不住。

陶冶与陶净听着老父这样讲,心里更不好意思,特别是陶净,若不是父母还在,如今还不能住在这郡公府中,他如今正五品的成均监博士,走出去,在京城之中实在不算什么。

陶仁安没管两个到了中年,还不成器的儿子,老陶家在当官这事上,都多亏了他祖父武国公当了开国国公。

他直接讲起了如今国事。

高宗在时,当今就与高宗二圣临朝,共同管理国事,之后高宗驾崩,当今废立两帝,在其后用太后身份管理朝政,直至今年终于登上帝位。

皇帝登基,权力已经彻底落定,李唐宗室与关陇贵州势力被大幅度削弱,该站位表态的时机早已过去。

如今朝堂决策、官员任免、军事调度皆归于皇帝之手。

要在新朝立足,便要遵循当今之法。

今年起,洛阳陪都的官员世家便陆续迁回长安,九月初九,皇帝举办登基大典,重新确立长安的帝都的位置,又于当日调整了部门职能,强化中书省,设立匦使院,提拔寒门与亲信将领。

如今皇帝在做的,便是直面关陇贵族与世家,若被抓住把柄,便毫不留情一削再削。

皇帝对国家的管控,比之玄宗时更甚。

陶家没被卷入其中,是因为陶家没出现什么高才,家中郎君工作勤恳为君效力,但又没走到被拉帮结派的位置。

这才能安安稳稳的又从洛阳回到长安。

陶仁安简略的说了说国家形势,然后便提起今日之事。

“今日上朝,司刑寺便与鸾台合奏,弹劾卢家直系子孙僭越礼制,任用巫蛊邪术祸乱民间安定。”陶仁安看向陶融:“你猜结果如何?”

陶融不懂朝政之事,他微一思考,答道:“卢家后辈仗势欺人,陛下自然该如何判罚便如何罚。”

陶汇只是一个校书郞,许多朝政他都不曾听闻,刚才他也听得很是认真,听见陶融的回答之后,他看了一眼小弟,又看看阿翁的神情,猜测陶融答得对不对。

“朝中卢氏官员皆被罚俸,责令管好后辈,卢相公自请离朝,不过陛下并未允。”陶仁安未令孙儿多猜,直接将结果讲出。

陶汇认真思索陛下的用意,陶融脸上却并未有什么变化。

陶仁安看着陶融的神色,心中有数,他端着茶杯轻啜一口,又对陶融道:“昨日你刚回来,便并未与你深谈,你承师之志到长安历练,是打算在民间还是入朝办事?”

见陶融表情疑惑,陶冶便开口解释,民间只知道陛下厌恶巫蛊,但陛下今年七月下令在全国建造佛寺,这两年时常请高僧讲经,她又常年前往宫观祈福,请道士炼丹,若有真本事,是能被招揽去办事的。

不过这事带着神异色彩,陶家与那些高僧道人并无实际接触,不清楚其中门路,可若是陶融有想法,陶家还有二品郡公在身,只是打听一番,很是便捷。

陶融有些意外,阿翁与阿耶说的话颠覆了他的印象,他以为陛下极恶邪门歪道,若想入朝至少要出身名寺宫观,是有出身的道派才成。

他所属元清派虽有真本事,但师祖却在隐于深山,并无名声,他从未想过要入朝堂。

“阿翁,我并未深想。”陶融才刚到长安,遇到最厉害的就是卢家换命那僧人,他还未想到日后要如何做。

“你参与到了卢家之事,今日之后,必会有不少人查这事,便会查到你身上。”陶冶叹气:“昨日家中便商谈过,家中并不能给你什么助力,只望能将朝中之事与你讲清楚,日后你在长安之中行事,也需谨慎。”

陶融答道:“阿耶,我虽是回了家中,但依旧是方外之人,到长安历练寻道,仍要靠自身之能,便是家中有助力,我亦是不能全靠你们,况且家中人对我已经够好,今日回去我才知家中人送了许多礼物到我院中,相比苦修的僧道,如今我住在家中,已是少了许多磨砺。”

陶汇不赞同的皱眉:“各人出身不同,难不成全要舍弃了,才是修道?”

“阿兄放心,我并不是那样左性的。”陶融笑“只是家中亦不必想助力不助力的,只当家中多了一个学偏门的子弟,理应靠我自己的能为罢。”

一直没出声的陶净,忍不住认真的打量了一番这个侄子,这样豁达的心情,果然是修道之人,虽然未到二十,心中却自有一番行事标杆。

陶融说完,见阿翁并其他亲人都在思索他所说的,微一笑,建议道:“不若家中平日便当我是个普通凡人吧,不必想太多。”

他平时沟通鬼神妖邪与陶家一家普通人来说,本就没什么关系,他只当他们是回家住的普通凡人便是。

“家中既不用考虑如何为我助力,我也尽量不像那卢家小辈般,给家中引来麻烦。”陶融越说便越觉得自己说的话是个好主意。

外书房中的其余人面面相觑。

“若我的身份给家中带来太多烦扰,那我还是早日搬出为好。”陶融说着就认真起来。

陶冶皱眉开口:“不可,你是我陶家儿郎,哪有同在长安,还要你去外面住的道理,若让你阿娘知道了,岂非觉得我这当阿耶的故意将你赶出家门?”

到时他还能在府中住?

陶仁安垂眸抚须的动作一顿,也想起老妻。

陶净继续不出声,他在成均监当博士,没父兄考虑那么多,且还是因为这侄子他两个儿子才早早诊出病症,他还有能力给他们治病,挽救他们这一房的子嗣,无论这道士侄子怎么做,他这当叔父的,都会支持他的。

陶汇也开口道:“融儿,让你到书房商议,是想知道日后如何帮你,并非如你所想的给你助力,只是你要历练,就如医术,肯定是要多救治病人,还有你说的相面,也是要许多人,家中有许多亲友,他们不定便有需要你出手的,这便也是助力,并非要牵扯到生死,你日后也不要再说这些像是要与家中划分界限的话。”

陶融听得一愣,他方才确实是想偏了,书房中这几人都是朝廷中人,会考虑利弊,但他们的行止中并未要完全舍弃亲情。

他有些愧疚,他从小未有年纪相仿的亲友,随师父等出山门历练,所见之人有各种凄惨身世,见多了那些决绝的处事方式,如今回到家中,与亲人相处,他便自然而然的使出来了。

陶冶听大儿这样讲,再看陶融的神情,还真是要跟他们划分界限?他忍不住有些气,他这亲父还没什么,这小崽子便想弃父了?

不过想到毕竟入道修行,与跟在身边养育的儿女不同,他若想继续维系亲情,还是得放弃端着阿耶的架子,免得这小崽子真的对他有意见,他阿娘先料理掉他。

陶冶率先在心中言败。

“但是阿兄……。”陶融叹气:“介绍亲友便不用了,有缘便会相遇。”感觉很奇怪。

陶仁安摇头:“我听说修道本是逆天而行,虽然你会的东西很厉害,可诺大长安如今汇聚了许多僧道,想陌生的事主信任选择你看事,难!”

陶净突然想到一事:“今日融儿在成均监给陶满治病的事,已被传遍监内,门房的事他们没有大声讨论,但有意的也都知道的,日后有类似的事肯定会找你,你便看哪个与你有缘,便出手相帮,这也是缘啊。”

陶融眼睛忍不住睁大了一些,没想到缘分还能这样解。

他心中豁然开朗,之前是他对‘缘’之解法太过狭隘。

想法有了改变,陶融身上的气势也发生细微变化,原本有些缥缈在空中的感觉落到了地上。

融儿是个没在家长身边,但是家庭幸福的小孩,好难得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4章 第 24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六十二年冬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我寄长风

狩心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