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红楼之林家女相 > 第4章 政治意识

第4章 政治意识

各位看官到这里可能要问了,江南盐商就这般目无法纪,连钦差都敢杀吗?

当然不敢。

但谁说贾敏母子是盐商杀的了?

林家小爷是冬日里落水死的,奶娘都畏罪自杀了!林太太是身子本来就弱,又死了独子,伤心得人都要碎了,着了风寒才没的!

至于说奶娘是被谁指使的,贾敏的药有没有人悄悄换过,甚至林大人身体渐渐弱了,没有真凭实据的事情,可不敢乱说哟。

黛玉想通了这一点之后,一直在琢磨为什么第一个死的不是自己。

因为母亲暂且不谈,在子女的行列里,杀人儿子,还是独子,那肯定是结了大仇了,杀个女儿反而显出了分寸感,只表达一下警告。

但这个事儿说不清楚。

或许,自己原本是该死的,但从小母亲就在培养自己管家理事的才能,身边的人都由着自己去挑去教去管去罚,反而让自己身边成了个铁桶,而那些人很需要立刻给巡盐御史一个教训,既杀不了更合适的女儿,也只能退而求其次去杀不太合适的儿子了。

也没准,死个儿子更能让林老爷明白事情的严重性,死个女儿不痛不痒的,要是激起了林老爷把妻子儿子都送京城,孤身和大家斗到死的斗志,反而大为不妙。

但不管是什么,总之弟弟死了,母亲也死了,到现在,只剩下爹爹和她了。

都到了这样的程度,让黛玉如何忍心抛却老父在这样危险的地方,自己图个平安进京呢?

所以,她的声音异常的坚定:“阿爹,我不怕的,无论前路如何,我都要和阿爹在一起。”

林如海心头大恸,但想了想心头的谋划,还是硬起了心肠,低声道:“玉儿既然已经都看出来了……应当也知道,你……你娘和弟弟,几乎算是爹害死的。”

深吸一口气,林如海涩然道:“玉儿,怪……怪阿爹么?”

“不怪。”林如海说得艰难异常,黛玉却回答得分外斩钉截铁。

“为什么?”林如海问。

黛玉真的想过这个问题,但也真的怪不下去。

一方面,血浓于水,女儿对父亲总归是有天生的孺慕之情,再是发生了什么事,也很难真的去怪罪去埋怨甚至去恨,另一方面,黛玉是被当做男孩子养大的,贾雨村纵使有些小心思,对一个清澈明透的小姑娘总不可能天天教厚黑学和官场政治,而是真教了她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于是,黛玉既然读四书五经,自然知礼义廉耻,她明白父亲做的事上对得起国家,下对得起百姓,有这两点在,纵使对家人有些亏欠,也不应该被怪罪。

所以,她吸了吸鼻子,声音有点哽咽,但最后说出来的话是坚定的:“因为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因为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黛玉纵使是个小女子,也是读圣贤书长大的,也知道做人的道理,阿爹从来没有错,为什么要怪阿爹?”

林如海含着异样的心思,硬起心肠问了女儿这一连串的话,得了这么个满分回答,心里早就痛得不行,揽住黛玉,哽咽连声:“好孩子,好孩子。”

你若是能有这份心思,那阿爹接下来该怎么做,心里总算是有数了。

————

七日后,北京,紫禁城。

元嘉帝正在看江南那边暗卫刚递回来的密报。

说起林如海……

元嘉帝承认,自己派林如海去巡盐确实动机不纯。

谁让林如海是荣国府的女婿又确实有点本事来着?国库亏空得厉害,确实很需要一个不贪不腐还能肃清盐政的官员,这么危险的位置不派他去试试水难道要派自己真正贴心的臣子吗?林如海死了不心疼,贴心的臣子可是死谁都是锥心之痛!

但真等林如海去了江南管了盐政,去年死了儿子,今年又死了老婆,而他补收的前几年税款竟到六百万之巨,直接解了户部的危局,看态势,盐税也会从常年不过一百五十万两稳定在三四百万两左右,元嘉帝开始觉得,其实,林如海要是死了,还是有点心疼的。

自己对林如海的亏欠也是真的,盐政在大多数时候是肥差不假,但林如海去的时候只能说临危受命了。

便难免起了弥补的心思,纵使还没想让林如海回京,但至少可以让他仅剩的女儿过来,也免得江南那起子小人害了他最后的骨血。

为此,皇帝宽大地给了林如海两个选择,愿意容忍林如海的挑挑拣拣,甚至觉得如果小丫头长得好,都预备好好挑个性格合适的皇族娶了她算了。

但这纯出于弥补林如海,和林黛玉一点关系都没有,也谈不上元嘉帝有多想关心这个小女孩。

不过,今日的密报,很有意思。

一般来讲,密报也不是什么事都写的,无非就是林如海见了什么人,做了什么事,去了什么局而已,最多就加上林夫人最近购置了什么家产,是否是市场均价,是否有受盐商贿赂的嫌疑,至于林如海后宅里的小事,除非秘卫觉得有必要,否则绝对呈不到皇帝面前。

而六岁的林黛玉,属于大多数时候没必要写,但偶尔提一提也不算跑题的人,只要篇幅不太长,过分占用了君王的时间就好。

今日密报里写的是林如海在纠结是否让女儿去荣国府,提及林大人并未向小姐告知还有进宫的可能,小姐因不知情,便以为只有留在父亲身边和去外祖母家这两个可能,便极力劝说父亲让自己留下。

若是只到这里,不过是小姑娘不愿意骨肉分离的人之常情,并无什么特别之处,就是元嘉帝自己当年送妹妹抚蒙,公主们不也是哭得要生要死,肝肠寸断?

但密报里还写了,林小姐并非以尽孝为名要留在老父身边,而是说她并不惧怕留在江南,林大人问,汝尚不知汝父于江南面对的是何种局面,便敢妄言不惧?

林小姐答,她知道。

这让元嘉帝眉毛都挑了起来。

元嘉帝还是想起了自己的妹妹。

公主抚蒙是国策,公主不够时郡主出嫁都很常见,但公主郡主及其母妃兄弟都会想尽办法避免这个命运也是客观事实,就是元嘉帝十七八岁那会儿,也在母妃的压迫下,为亲生的妹妹能不抚蒙四处奔走过。

当然,奔走是奔走,元嘉帝也没忘记劝说自家母妃,说的是:“儿子自会尽力而为,但母妃也要做最坏的打算。”

母妃自然要问:“什么最坏的打算?”

元嘉帝答曰,早早地趁着父皇喜欢,多讨几个师父,好好学一学骑射,多了解蒙古的风土人情,在妹妹的嫁妆里少要些供自己享受的绫罗绸缎,多带些实用的茶叶铁器,如果父皇愿意多给些僧侣工匠当然更好。

甚至,多向父兄讨教机宜,哪怕是学些政事也没关系,回头嫁过去了拿住了道理,背靠母国,拿捏夫家,若真能做草原上说一不二的明珠,他日归国时,自有一番道理,不比只知哭哭啼啼等君父开恩的小女子强?

然后元嘉帝被他母妃,当时的德妃娘娘打出去了,一边打一边骂:“老四你不愿意尽心就直说!少来这一套一套的!我就知道你是先佟皇后养大的和母妃离了心,你不努力拉倒本宫自己想办法!”

屋子里还传出妹妹嘤嘤嘤的哭泣。

元嘉帝当时年少,哪里受得起这样的重话,哪里听得了妹妹那肝肠寸断的哭声,回家在王妃的屋里难过了好久,想了三天三夜也不明白,我们说的是妹妹的前程,是实在没什么好办法之下的最后退路,学会的政治能力是自己的,就是不抚蒙,留在京中也有用处,怎么母妃又攀扯起她早年位分不高,子女只能送给别人抚养的旧事了?

到如今,元嘉帝已经成长了很多了。

至少已经基本放弃和气头上的母后讲道理了,他那个母后就是偏心,天王老子来了也得说她偏心╭(╯^╰)╮

但现在,林家这个小丫头。

啧。

元嘉帝突然觉得,如果是她的话,或许是能讲点道理的。

今日的密报到这里已经是有点长了,远超那个“不花费君父太长时间”的范畴,这自然是异常的,里头必然有着暗卫非出于公心的动机,但今日,元嘉帝愿意多给点耐心,饶有兴致地看了下去。

林如海果然是他肚子里的蛔虫,对小姑娘提的问题问在了皇帝心坎里,然后小姑娘答的是外行人看来风马牛不相及的“士子哭庙”。

这让元嘉帝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孩子,六岁?

这个对答是殿前奏对的水平啊!一定程度上可以比肩《战国策》里那些总是拿扁鹊治病,庖丁解牛来隐喻国事的小故事了!

并且,还不犯忌讳——倘若小姑娘直击内核地回答“盐政不是个好差事”,答案虽然是正确的,六岁的丫头能有这样的见识也算不错,可效果就不是这个效果了。

还没完,林如海还让小姑娘把话说得明白些,小姑娘回答了林如海还不罢休,甚至在问“你怪不怪阿爹”。

这既是问林黛玉怪不怪林如海,也是林如海在借着林黛玉的口表忠心啊!

君父可听到了么?

六岁小儿尚且在言“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臣林如海只要能为君父分忧,只要上对得起君王,下对得起百姓,就是在江南鞠躬尽瘁,也甘愿死而后已。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政治意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经年烈酒

别那么野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歌剧魅影]

婚后动人

豪门小爸也想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