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妈、封夫人、宝钗、香菱已经去了宁国府,薛文起来不及歇息,胡乱吃了几口早饭,沐浴更衣,换了身素净的衣服,也去了宁国府。
一到了宁国府,只见大门洞开,两侧挂满白布白灯笼,乱哄哄人来人往,只在门口就能听见里边的哭声。
负责接待客人的是贾蓉、贾蔷,还有几个面生的贾家子弟,薛文起也叫不上名儿。只跟着人进了灵堂,上了香。
贾珍哭的泪人一般,眼泪鼻涕一大把,逢人就说“谁不知我这媳妇比儿子还强十倍[1]。”
这话听着耳熟,他春天的时候给“方二也”办丧事就借鉴的贾珍,没想到竟然是这么个没眼看的样子。往事不堪回想,越看贾珍薛文起越觉得尴尬,只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太丢人了。
唯一比贾珍强的一点,虽然是演戏,但他哭的真是自己媳妇,这贾珍……儿媳妇少了一个“儿”字。
薛文起瞥了一眼角落里的贾蓉。
不哭不闹,没有贾珍十分之一的悲情。不用乍眼一看,凭你看几眼,也瞧不出没了媳妇的是他。
原著里,秦可卿过世的这场戏,贾珍也是完完全全抢了贾蓉的风头。
忽有小厮传秦业、秦钟并尤氏姐妹过来了,薛文起等几个外男宾客被贾蔷、贾琼引去了别的院落。
这尤氏姐妹指的就是尤二姐、尤三姐,此时贾琏陪着黛玉南下未归,暂时和贾琏扯不上关系,倒是贾珍贾蓉父子,是什么时候开始和尤二姐、尤三姐勾搭上的。
薛文起一边喝着茶,吃着点心,他早上几乎没吃饭,饿了一晚上并半上午了,一边盘算尤二姐尤三姐的事,就听停灵的那边院子里一声高过一声的哀嚎,间或还有下人找东西,幺五喝六的杂闹声,乱哄哄的。
忽又听贾珍呵斥下人找来的棺材板不够好。
又似乎是贾政的声音,苦心劝道,这已是上等的杉木,足够了。
贾珍如何肯听,但贾政比他长一辈,也不敢高声呛贾政,只嘟嘟囔囔的让人再去寻。
原著里是薛蟠拿出义忠亲王未用上的那副棺材板,贾珍这才满意了。现下是不能了,那棺材板已被他用给“方二也”了。也不知道贾珍能寻个什么样的。
贾敬不管事,贾珍猴子当大王,这是要上天啊。
那副棺材板是义忠亲王给自己准备的,非常人能用。贾家用是僭越,给四品中校尉的方二也用也是僭越。
但方二也因公殉职,年纪轻轻死在任上,本就得了朝廷嘉奖,更兼方二也这个身份下,他一死,家里更没有别人了,这一户就绝了。他作为“朋友”,又是个商户,自家店里的东西,给方二也用也就用了,自然不会有人往其他方面想。
但贾家就不行了。一大家子的人呢,祖上跟着太祖皇帝打天下,世代为官,在京城里盘根错节,又有个衔玉而生的祥瑞公子哥儿。朝廷上有人,后宫里有人。这样的人家,大张旗鼓,突然用上那僭越的东西,心再大的皇帝都得琢磨两回吧。
薛文起吃瓜吃的饱饱的,忽又听有管事婆子喊先大少奶奶秦可卿的丫鬟瑞珠撞了柱子了,听声音又是乱糟糟一团。
这还真是一样样的都按部就班的照着剧情走呢。
尤氏病了,宁国府没有个理内务的人,这个时候贾珍还没有想到可以把王熙凤请过来。
这么大一家子,几百号人,不乱才怪呢。
傍晚,日落西山,前来吊唁的宾客逐渐散去,薛文起也随着薛妈回了自己家。
薛家只是亲戚,家里又有生意忙,往后便是缝头七、三七、五七这样的正经日子才去。
从宣州回来,薛文起歇了两日,终于腾出时间,又开始去城东南的园子监工。
园子已经建到后半程,加把劲儿,不出意外,今年秋冬就能开业。
这一日,薛文起正看人砌湖边凉亭,三七急忙忙跑着过来把他拉回屋里。
西州又来信了。
这次只有施兰亭的。
薛文起对开头的“妻文起”已经免疫,见怪不怪了,只淡淡地瞅了一眼,停留了半秒,便开始往下看。除了施兰亭的恨相思,全是好消息。
茶马生意十分顺利,接连开了三个铺子了。但银子一分没拿回来,几宗大生意被施兰亭作主,以物换物,换战马了。
为了弥补薛文起,施兰亭一起寄回来的还有京城里几个铺子的房契、手续,以及郊外一个温泉庄子。
影二十一给他回信,上次送陶窑,薛文起就很高兴。这次干脆借着弥补的名义,铺子、庄子一起送了。
看到温泉庄子,薛文起眼睛都亮了。京城这边寸土寸金,不要说温泉庄子,就是普通的庄子也很难买到。去年冬天让管事的在周边买一个庄子种做蛋糕的低筋面粉小麦,但无论多少钱,根本没有。最后只好去附近的州县买,挑最近的,骑马也需要两日才能跑到。
他家京郊罐头厂买的是山地丘陵,能种桃树,但没有像样的田地。
施兰亭这块温泉庄子的位置他知道,骑马只需要一个多时辰,土地肥沃,距离京城又近,十分有名。能在那里买庄子的,既贵又富。
这庄子虽好,但有些棘手。特别是知道了施兰亭是永宁侯府的施家,还憋了那么大一个“大业”,他想不低调,想不心虚都不行。
薛文起自己没去温泉庄子,只派了三七领人过去查看,画了附近的布局图回来。
庄子周围有三百多亩的良田,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明年就可以种上低筋面粉的小麦。
等过个几年,能做出大块玻璃了,甚至可以在这边盖上温室大棚,直接引温泉水取暖。
薛文起正拿着布局图高兴着,就听小厮来传话,“明个儿是东府大少奶奶五七正五日,太太让您早些睡,明儿起早过去呢。”
翌日。
薛文起和薛妈等人一起到宁国府,薛妈、宝钗等直接去后院见贾家的女眷,薛文起先去前院见凤姐儿。
不巧,他去的时候,宝玉和秦钟也在。
秦钟依旧一副娇滴滴的样子,含羞带俏的花朵儿一样,腼腆羞怯,坐在一边,脸上带着随和柔软的笑意,风流婉转,目光随着宝玉转,哪有一点儿姐姐过世的悲伤样子,怪不得会在馒头庵里和智能做出那等事。
另一边,贾宝玉缠在凤姐身边,左一个好姐姐右一个好姐姐的叫。
“好姐姐,我巴不得他们赶紧把书房收拾出来呢,你把那牌子给我一给,好让他们拿东西去。赶明儿书房收拾好了,我只专心读书,再不来烦你的。”宝玉央道。
凤姐笑着推了把宝玉,“放心吧,已经差人去了。他们早上来领牌子的时候,你还在梦里呢,怎么就赖我没差人去呢。”
王熙凤一转头,就见着小厮带着薛文起进来,又笑着问薛文起,“薛表弟来了。来的这般早,可用早饭了。”她前些日子才听二太太说,开丧送讣文那日,薛文起一早才从外地回京,早饭都没吃就来了府里。那时东府这边也没个管事的,乱哄哄的,不像个样子,也没人仔细招待,今日今时,这边请了她来管理,自然要问一问。
薛文起笑道,“劳表姐惦记,今儿起得早,仔细用过饭才来的。倒是表姐,看着消瘦许多,要注意休息。”
两人又客套几句,薛文起借着秦可卿过世的话茬儿,说到当今陛下最重孝道,以孝治天下,祖茔附近的田产房舍,即便有那不孝的子孙犯了错,祭祀的产业也是不入官的。这是原著里秦可卿托梦给王熙凤的话,他故意提这些,是还之前王熙凤帮忙处理红眼病茶馆的。
王熙凤神思有些恍惚,不觉想起那日秦可卿托梦时的嘱咐,只低声念道,“物极必反,登高必跌重,如此甚好,荣盛时筹划下衰时家业,即便有那一两代人落难的时候,也能凭着这份家业东山再起。”
两人正说着,忽有人传话,“跟着二爷去南边的昭儿回来了。”
凤姐眼里一亮,面上端庄,但眉眼间尽是难掩的喜意,忙让人把昭儿唤进来。
薛文起眼色一沉,跟着贾琏的昭儿回来了,那就是林如海已经去世了。
下一刻,果见进来的小厮噗通跪在地上回话,“林姑老爷没了。”
堂屋里突的便没了动静。
秦可卿过世,林如海又没了。喜事不见,丧事倒是一件接着一件。
秦可卿虽是贾府的人,但是东府这边的,到底隔着一层,林如海却是荣府实打实的女婿,又实权在手,官拜二品,可以说是荣府在朝廷上唯一说的上话的人。这样的人,却说没就没了。王熙凤只觉得周身一股冷飕飕的感觉。过了半响,才收敛了神色,简单问了昭儿几句,便让人退下了。
她还想问些贾琏的事,但在林如海的死面前,他们夫妻间的事也算不得什么了。而且堂屋里人来人往,并非说话的地方。
王熙凤心里百转千回,再看宝玉,却已恢复了往日的神色,笑着调侃宝玉,“如此一来,你大可放心了,你林妹妹算是在咱们家住下了。”
只是那笑意未达眼底,宝玉天真不知事务,她却不天真。宝玉二房次子,袭不了爵,不喜读书科举,厌恶经济仕途,空有老太太的宠爱,再对女儿温柔小意又能如何?林如海不死,宝玉根本娶不上黛玉。林如海突然一死,黛玉无依无靠,全凭老太太做主,倒成全了宝玉。
只是这么个成全法,未免让人心酸。
[1]红楼原文。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7章 秦可卿过世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