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车驶出村庄,快到城门时已近辰时。城门刚开,路上行人已经多了起来,车夫只能小心翼翼地赶着车,慢慢往下走。
福华终于有机会好好看看镇上的热闹——家家户户、商铺店面都挤满了人,小姑娘兴奋得眼睛都亮了,心里感激辉柳让她有这样的机会,又多了一段新经历。快到铁匠铺那家食铺时,正好遇到四姐在卖猎来的野猪。
负责收购山货的西尧热情地跟福庆打招呼:“小哥,今天来卖什么呀?”他看到货车上的东西,惊讶地睁大了眼,“哟!你这是弄了多少东西回来?”毕竟不是谁都能烧出这么多炭来卖,难怪他这么吃惊。
“我爹猎到了野鸡和大野猪,这些炭是请叔叔帮忙运过来的。”福庆岔开了话题,还特意叮嘱,“辉柳说,这事除了铁匠师傅,不能跟别人说。”
车夫叔叔也早就跟西尧打过招呼,说这些东西的主人是铁匠铺的人,让他别多问。
西尧先称了野猪和野鸡的重量,然后让福庆去收银处领钱。“今天这野猪可真够大的!”西尧说,“这头猪有三斤重,给九两六钱;五只野鸡,给一百个铜钱。”他一边付钱,一边问起四姐带来的调料和茶。
“听四姐说都是那位姑娘自己做的,”食铺的人接着说到,“味道挺好,我还挺感兴趣的。”他本打算近期去村里找辉柳聊聊,只是这阵太忙,正好福家人来卖山货,便想先通过福庆问问。
因为福家一直给食铺送山货,算是老主顾了,他觉得通过他们跟辉柳谈生意,应该会顺利些。
“这事恐怕得看辉柳的意思,我不太清楚。”福庆打定主意,“我回去会跟她说的,请放心。”福庆没有直接拒绝,却也没立刻应承。
“你可别忘了问她啊,让她托四姐捎个信也行。”食铺的人又叮嘱了福庆一句。
货车载着福家人继续赶路,去办其他事。福庆跟食铺的人和家人们打了招呼,大家都为卖野猪赚了不少钱而高兴,这下又能多给辉柳一些钱了。
离开食铺后,他们顺路去了学堂,想把辉柳做的炸饺子交给那里的福贝。福贝从学堂的学长那里得知家人来了,便向老师请了假,到学堂的会客室去见他们。
一见面,福贝脸上满是惊讶,先依次问候了祖父母、父母,稳住情绪后问道:“今天大家怎么都来了?是不是出什么事了?”他的妹妹(福华)正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东西,随后把带来的食物递给了哥哥。福庆搓了搓手,满心疼爱——儿子因为上学,都没能回家。
“能有什么事,就是想你了。”母亲说,“正好来城里办事,就顺便过来了。这是你辉柳阿姨托我们带给你的,你收下吧。”福贝接过盒子,刚打开,扑鼻的香味就让他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盒子里是金黄饱满的炸饺子,配着蘸料;还有雪白诱人的沙拉,搭配两种酱料。食物的分量很足,足够好几个人吃,尤其是那炸得双层金黄的饺子,格外馋人。
“怎么带了这么多呀?”福贝惊讶地睁大了眼睛,心想若是被老师看见,肯定要受罚。
“你辉柳阿姨特意做的,让你分给同学和老师,算是感谢他们平时照顾你。”父亲解释道,“她说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就做了些自己拿手的。现在她住在咱们家,每天都忙着做事呢。”父亲还把家里的近况和即将发生的变化,一一讲给福贝听。
大家又聊了一会儿,约定两天后让福贝从学堂请两天假,回来接大家回村——那天正是辉柳搬新家的日子。
福贝在学堂门口送别家人,把长辈给的钱收好,转身进去把食物分了分:一部分给了同屋的同学,另一部分拿去送给了老师。
“这是家母特意做的,托家人带来的,请您收下。”福贝把餐盘放下,退后几步站好。
“这是你家做的?”一位穿干净白衫的年轻男子(唐先生)望着餐盘,眼神里带着几分书卷气的羞涩,举止文雅得体,符合读书人模样。他手指修长白皙,轻轻拿起面前那枚金黄色的饺子,尝了一口。
“哇……”年轻男子(唐先生)眼睛睁大了——饺皮格外酥脆,带着油脂的香气,咬到馅料时,却有汁水爆出,口感弹牙,软嫩的猪肉混着香料的芬芳扑鼻而来。再蘸了点酱料,味道更是翻倍地好,让他立刻想再吃一个。
“唐先生,很好吃吗?”旁边一位正在喝茶的同事问道,因为从没见他吃得这么投入。
“嗯……”年轻男子(唐先生)喉咙里含糊应着,手里的筷子已经又夹了一个。
另一位同事(彭坤英)见他这样,也没多问,拿起筷子蘸了点酱料,夹起饺子尝了尝。“哦!”他低呼一声,饺子馅料的味道和这甜辣蘸料竟如此相配,简直是场小小的味觉惊喜。
福贝看着眼前这一幕,先躬身行礼,说:“老师,学生先回教室了。”他慢慢退出房间,自己都有些吃惊——这真的是那位向来严谨的唐老师吗?他松了口气,抬手摸了摸自己的脸。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