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快马加鞭自西安门进皇城,为首者在皇城内院待了有一个多时辰,这才又直奔西苑而去。不多时便已来到宫门前,守卫刚看到打头之人的模样,就已经让开了道路,任由他们鱼贯而入。
此人正是刚才城外的锦衣少年,进了西苑之后凡事路过之处都是行礼下跪的人,看来他的身份必然不简单。
果然,当他来到一处看似道观的地方时,里边走出来一个人,声音尖细又阴柔,“五爷,您可算是回来了,陛下正叫奴婢过来看看,您这就到了。”没错这是个太监,还是个皇帝身边的太监。
“哦,父皇他身体可还康健?”少年皱了皱眉边走边问。
“好着呢好着呢,陛下要是知道五爷您时刻都惦念着他老人家,准说不定有多高兴呢!”太监自然是领着少年往里走去。
来到后殿之中,只见一位身披道袍的老人正坐在蒲团上,口中正在颂吟着什么。听见来人的脚步声便睁开了眼睛,作势想要站起来。太监正想上前,少年却是比他还快了一步把这道士搀扶了起来。
没错,这位道士正式现在大明帝国的实际统治者,嘉靖皇帝。历史上的嘉靖是为崇信道教之人,为了更好的完成自己的修道大业,更是从紫禁城搬到了西苑。真可算是一心修道,连早朝也不上了。不过嘉靖帝虽说是不上早朝,可人家毕竟聪慧过人。15岁登基做皇帝,早已能轻而易举的玩弄皇权,把手底下的大臣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瑞璇,你还知道回来?”等嘉靖帝坐好之后,这才开口说道,语气中透着丝责怪的意味。此时的嘉靖早已打发走了戚继光一行人等,又回到了他的道观。
“父皇,孩儿知错了,这不是一接到您的旨意就快马加鞭的回来了吗!”朱瑞璇向嘉靖连忙认错,态度诚恳。
“你说你一个女儿家在外面真是跑野了不知道回来,要不是朕得到太上真君的指示要把你当成皇子养,怎么会让你如此放肆!”
“父皇,女儿为了赶路今天可才吃了一顿饭,刚去看了母妃还未用膳,想着能在您这打打秋风,没成想您还怪我!”看到嘉靖又提到往事知道他不会怪罪自己,这才放心的撒娇着。
“罢了罢了,你个小贪吃鬼!小德子还不快去给公主传膳!”嘉靖顿时笑了起来又吩咐着刚才那个太监。
这位公主说来也怪,嘉靖二十四年七月初七在她出生的那天晚上,皇帝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活泼可爱的皇子。结果第二天早上就有太监来报,后宫端妃诞下公主一名。嘉靖皇帝就纳闷了,连忙召来陶仲文询问此事。
这位陶仲文那可是嘉靖朝中期有名的道士,原本嘉靖到了30岁才有了长子,没成想最后还是死了,第二个儿子也是早死。陶仲文就给嘉靖进言,二龙不相见,从此之后嘉靖再也没有见过自己剩下的两个儿子,这兄弟两还真的一直活了下来。
再说陶仲文,皇帝问话他当然要想出点什么应付,陶真人灵机一动,以陛下多年没有公主长大成人,这是太上真君显灵想为陛下天赐麟儿。(历史上嘉靖是有公主的,此时是为了剧情需要)于是乎公主变成了皇子,只不过是没有称号,没有封地的皇子,而这一直要持续到朱瑞璇二十岁。
嘉靖为了不得罪太上老君,按皇子排序就让众人都叫朱瑞璇五少爷。好在只有嘉靖亲近之人才知道这件事,对于他们这些奴才,皇帝的家事当然不敢多嘴,没有人说这就成了一件少数人知道的秘密。
也是因着二龙不相见这句话,嘉靖没有享受的天伦之乐全部在朱瑞璇身上实现了,当然从小就被嘉靖宠着长大。又因为是当做皇子养,嘉靖给了她极大的权利,经常在外边乱跑不说,女子应学的女红什么的通通不会。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因此嘉靖也丝毫不在意。
不多时,一群宫女在偏殿井然有序的端上来了各种精美菜色。看着朱瑞璇吃饱后又撤了剩菜残羹,坐在首位的嘉靖这才看了看小德子,后者会意招呼所有伺候的人都退了出去。
朱瑞璇见此知道嘉靖是要对自己说什么,也顾不得消化刚才的饭菜,端正的坐了下来。
“瑞璇,让你调查的事情办的怎么样了?”
嘉靖在自己的发小,锦衣卫指挥使陆炳死后,就让指挥同知顾景元暂代锦衣卫事务。但是顾景元毕竟不是嘉靖的亲信,而他又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就一直那么拖着了。
嘉靖三十九年二月,恰巧14岁的朱瑞璇在南京游玩,镇守南京的振武营突然发生兵变。朱瑞璇展现了她过人的天赋,立刻拿着皇家贴身玉牌去了南京锦衣卫同知处调兵。
身为皇家亲卫,这位指挥同知看到玉牌当然知道朱瑞璇是何身份,立刻召集部下,迅速包围了振武营驻地。经过问询原来是士兵粮草军饷时长供应不足,这才引发的哗变。
随后朱瑞璇为了控制失态发展,被士兵杀了的总督粮储侍郎黄懋官这件事不予追究,并且从南京府库里调出粮草军饷,分发给士卒,这才稳定了振武营。
事情一结束朱瑞璇就返回京城向嘉靖请罪,要知道现存的两个皇子到现在都还没有实权,她一个公主这样做确实越权了。
出乎意料嘉靖并没有治她的罪,反倒是夸奖了她,嘉靖心底里突然生出可以让朱瑞璇执掌锦衣卫的算谋。
朱瑞璇是嘉靖的女儿,从小聪明绝顶又十分听他的话,最重要的一点朱瑞璇是公主,给她权利是不可能威胁到自己的皇位的。而朱瑞璇也乐得如此,不仅能光明正大的玩,还有嘉靖公费报销。
就这样朱瑞璇对外摇身一变成了朱玉,经常明面上是去游山玩水,暗地里替嘉靖管理锦衣卫,偶尔也会解决一些棘手之事。
这次也是一样,本来在江西游玩的朱瑞璇接到嘉靖的暗旨立马飞奔浙江,调查完台州战役之事后原本还想在浙江多停留几日,又被嘉靖催回了京城。
“回父皇,不出您所料,此次台州之战牺牲的锦衣卫南镇抚司副千户慕容宏是被同为南镇抚司的副千户陈庭所害!陈庭外通倭寇,是他给倭寇报信说台州防守空虚。他本意是想连千户秦询一同害死,没想到慕容宏只身一人出城报信,秦询没有轻出,死守城池,这才保住了台州。”朱瑞璇口中说着,脑中却回想起了刚才在城外一身孝服的少年。
“好一个陈庭,竟敢陷害同僚,通敌叛国,真是有辱了朕的锦衣亲军。来人……”嘉靖之所以能以藩王世子承袭皇位,起初靠的就是锦衣卫。而且他生平最痛恨倭寇,为了平倭患嘉靖不知掏了多少银子。如今锦衣卫里居然出现了这么一个人物,如何不令他恼羞成怒。
“父皇请慢!”朱瑞璇看嘉靖大怒,准备叫人进来时,突然出口拦了下来。
“怎么,这其中难道还另有隐情?”怒意难平的嘉靖口中余怒未歇问道。
“回父皇,据我所知陈庭平日里一直人缘不错,不像是能做出这种事的人。另外南镇抚司的谢泽在陈庭他们去台州的头天夜里秘密去过陈府一次,他是否参与了这件事,女儿还正在调查之中!”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朱瑞璇又爆出了一个更大的消息。
“什么?谢泽也参合到这件事里去了?查!给朕好好的查!哼!要真是如此,锦衣卫可真要好好的换换血了!”嘉靖此时真是怒到了极点,反倒是坐了下来冷笑道。
“儿臣遵旨!”
第二天一早嘉靖连发几道圣旨,对此次的台州大捷有功之臣进行了封赏,戚继光也因此连升三级,官居都指挥使。
与此同时,慕容梓早早便起来准备今天慕容宏的下葬事宜。辰时一过,前来吊唁的宾客陆续多了起来。张元正这个时候也已经回来,在前厅帮着招待宾客,方绍和方墨也早早的过来,方绍还带了一些自己的亲兵,防止今天有人生乱。
“伯父,有劳了!”看到方绍来了慕容梓起身上前感谢。
“自家人不用客气,希纯你快去前厅守着吧!我和张兄去士章兄书房看看,外边让方墨去盯着,还有些亲兵有事尽管让他们去办。”方绍摆摆手面露伤感的说道,看见张元正在一旁向他使眼色,两人一同朝书房走去。
三人分开慕容梓又回到了前厅,今天她要做的就是跪在那里向前来吊唁之人答谢的。
京城里的大小官员是这波来了,那波又走。慕容宏因着是抗倭牺牲的,早上嘉靖在圣旨中又对此事着重赞赏。这不刚开始来的还是慕容宏一些身前好友,之后越来越多得到消息的人陆续向慕容家赶来,就连平时一些自诩为清流之士,认为和锦衣卫交往是自甘堕落的人也前来吊唁。
突然间,站在门外招呼客人的方墨跑进来,低声对慕容梓说,“阿良,谢泽来了。”
本身就对谢泽有所怀疑,也不知他此次前来是敌是友。这时得到消息的张元正、方绍两人也从书房走出来。
还是张元正先开口道,“希纯,不用担心,你方伯父出去迎迎,你就在这不用出去。”
像是商量好一般,方绍点点头,“就按张兄的意思办,我先出去。”说完给了慕容梓一个放心的眼神。
慕容梓一看他们都安排好了,那就不要操心了,做好自己的事就好。
说来慕容梓也苦了许久,一连跪了快两个时辰,而来的人丝毫不见减少。这会来的宾客也听见谢泽到了,很多胆小怕事之人都连忙告辞走人。
只见从门口站着几十号人马,有校尉准备进去给谢泽开道,方绍上前就是一耳光,“你这厮,也不看这是什么地方就敢乱闯?”
那校尉看了看谢泽准备说什么,没想到谢泽倒不生气,面带微笑冲他摆摆手,校尉见此便退到后边去了。“是下边人不懂事,望方千户莫见怪。不知本大人可否进去?”
正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况且今日又是慕容宏的入葬之日,不好多生事端。“谢镇抚哪里话,您请进!只是他们要留在这。”顿了顿又指了指谢泽身后的人说道。
“那是自然!你们都听到了,在这候着!”回了方绍,又对后边的亲卫厉声说道。
几十号人突然就像是事前演练好一般,齐声高喝道,“是,镇抚!”
里边的人不明所以,都被惊的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方墨怒气冲冲准备出去,被慕容梓拦下,“不要冲动,外边有方伯父,翻不起大浪。”
“那听你的,再等等。”方墨有些不甘心,但是听到父亲瞬间就泄了气,知道此时自己不能意气用事,要不然回家又有好受的。
外边的方绍见此,紧了紧拳头,却还是让谢泽进来。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