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视诸位藩王也算是师出有名。
随着大明王朝的延续,宗室藩王的繁衍生育水平是真的惊人,现如今每年供京师粮食四百万石,而各处王府禄米多达八百五十三万石,超过供京师之粮一倍以上。
而朱元璋是穷苦出身,为了让自己的子孙后代不再受穷,规定了亲王和郡王都是世袭罔替制。
亲王除世子以外的儿子全都是郡王,郡王除世子以外的儿子全都是镇国将军,镇国将军诸子不分嫡庶,不再世袭罔替,全部降为辅国将军,后代也是以此降等,直至降至奉国中尉,以用来区分平民百姓。
也不知道朱棣这支是怎么了,子嗣繁衍一直成问题,而且每朝每代的皇帝都活不长久。
可是朱棣兄弟们的后代可就异常能生,甚至有的郡王在没有控制妻妾的情况下生了上百个子女。
也就是因为这代郡王,朝廷对所有宗室妾室有了严格的控制。
说白了,庞大的宗室已经成了朝廷的负担,这次不仅是为了查找出有不臣之心的藩王,也打算看看现如今宗室人口究竟多少。
为此朱瑞璇的队伍里还有一位朝廷御史林润,便是来专门查看此事的。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真的是吓了一跳。
光一个河南就已经有周王、赵王、郑王、崇王、徽王、秀王等等亲王,这还不算那些郡王及以下宗室。
朱瑞璇和林润是看在眼里惊在心里。
亲王、郡王的福利待遇自然是不用说,即便是朝廷拖欠俸禄,可是祖上日积月累的财富也够他们花销了。
最惨的还是那些将军和中尉,一个行省宗室的岁禄往往是存粮的一倍多,这就会造成养不过来的现象,他们这些人就是优先被拖欠的对象,欠个十年八年也是有的。
正是在嘉靖时朝,山西大同代府朱元璋儿子朱桂的后代,奉国将军朱充浸就给嘉靖帝嗷嗷哭穷。
说自己“数日之中,曾不一食,老幼嗷嗷,艰难万状”。也就是“吃上顿没下顿”是常态。
而且就这惨状,还不算最惨的。有的人年过三十岁娶不上老婆,有的人死了十年没地方埋。为求糊口,好些“龙子龙孙”还“行乞市井”,毫无压力当了乞丐。
这也都源于朱棣“靖难”成功后,更从此对藩王宗室严格监管。
朱高炽也学着他爹造反,没成功不说,宣德年间之后,明朝明令禁止藩王及其宗室家人,只能在当地活动,甚至就连“种田纳税,商贩营利”都是违法。
哪怕遇到“丧葬”这类大事,没有朝廷允许,“出城”都是违制,这些人就是这样被乖乖养了起来。
林润不知朱瑞璇的身份,看到河南种种情形,只是在那不停的唉声叹气。
他也不是傻的,知道同他随行的这位也姓朱,自然有些话不好与她讲。
“朱大人,下官即刻要上奏皇上,不知大人可要一同上书?”
这晚林润思来想去打算问问朱瑞璇的想法,他准备把在河南的所见所闻陈奏嘉靖,不知道这位会不会阻拦他。
“林御史想法是好的,只是现在有些操之过急,不如多看看几府再做打算。”
朱瑞璇明白他想做什么,可是现在仅凭一个河南是无法让嘉靖做出改变的。
林润沉默了,想了想又告退了。
朱瑞璇知道他是听进去了,便没再操心这件事,毕竟另一件事情才是她此行的目的。
与此同时,慕容梓的那句话也引得方墨一阵沉思。
她看方墨没有言语,以为是在绞尽脑汁想那个问题,哪料到方墨突然蹦出来一句,
“能对你不利,那这个人还是有些本事的,说说看,这个人是谁,能难得住咱们锦衣卫!”
慕容梓见他还有心思开玩笑,就知道他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也是,总不能告诉他这个人的家族将来会灭了大明。
等等,他刚才说了什么?
“你再说一遍刚才的话?”慕容梓急切的转过身去,面对着方墨。
这下轮到方墨傻眼了,他刚才好像也没说什么很重要的话啊。
试探着说道,“这个人是谁,难得......”
“不对,是前一句。”慕容梓皱起眉头,急忙打断方墨的话。
方墨差点没吓一跳,不知道慕容梓为何这么激动,回忆了片刻说,“能对你不利,那这个人还是有些本事的?”
这话刚说完,就看见慕容梓拍着木船的围栏大笑,“没错,就是这句,子书,这下大明有救了!”
边说便朝着辽阳人那边跑去,留下一脸莫名其妙的方墨。
他环顾了下四周,心想幸好没人,要不然慕容梓那句大逆不道的话被人听去可就不好了。
慕容梓到了跟前也不管他们一群人正说得开心,直接问道,“你可知道塔克世有没有一个叫努尔哈赤的儿子?”
那人为难起来,半天不见张嘴。
慕容梓心下了然这是不知道了,虽然有些失望可不知道也属正常,“知道什么就说什么,不必为难。”
“回大人,塔克世有儿子,可叫不叫努尔哈赤小的就不清楚了。”
辽阳人不解,怎么一个建州右卫的首领能让这位大人如此看重也是件怪事。
“他今年多大了?”
想了想回道,“约莫有两三岁的样子。”
如同服下一剂定心丸,随后慕容梓冥思苦想熬了一个晚上,终于写成了一个方案。
顶头便是几个大字,“腐化之法”。
这还真要感谢方墨,毕竟有后世之人的记忆,慕容梓想的便是如何才能防范努尔哈赤,怎么才能把他除掉,这思想难免就十分固化。
在听了那个辽阳人的一番话之后,除掉他也显得不是那么好办,防范自己的权利又够不到边关。
若是朱瑞璇在这里,肯定会告诉她要想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暴毙,简直是一件不能再容易的事情的,而且谁都看不出来有任何问题。
在方墨的提醒下,慕容梓听到‘有些本事’这四个字时便茅塞顿开。
对啊,既然努尔哈赤是个有本事的,那就从现在开始让他变成没本事的不就好了!
现在他才两三岁,一个小屁孩能懂什么,估计和范玉春一样只知道问家里人要糖吃罢了。
慕容梓带着莫名的自信,把手里的纸张递给方墨。
方墨不解这是什么,等打开一看,抬头几个大字便印入眼帘,再向下看去,直接惊呼,“阿良,你这是为谁准备的,要真按这个法子去引导,说句大不敬的话,怕是圣人也要被带歪了。”
“能得到你的认可还真不容易,怎么,哪里还需要修改吗?”
也难怪,通篇没有一个字是教导学习的,上边真是吃喝嫖赌样样都囊括了进去。
什么以人取乐、如何攀比、如何吃吃喝喝等等罗列了许多。
“还真有,不过我一时半会想不到名字,等我回京再给你好好研究研究。”
方墨不知道她要干什么,便实话实说了。
说到这里慕容梓又想到一个人,或许他能完成自己设想的事情。
还别说,什么人都有自己的用处,与其把人关在牢房里,不如让他们发挥最大的作用。
九月底赶在十月之前,慕容梓她们终于踏上了辽东半岛的地面上。
近二十天没有踩实过了,众人多多少少刚下船时都有些不习惯。
走海路快是快,可是一路上没有补给点,吃的全都是易储藏的干粮,就是有些苦了张文莹。
“可算是下船了,本世子还没有受过这罪,慕容大人要不然咱们先去吃点新鲜瓜果蔬菜?”
虽是询问,可说着徐文璧就已经开迈了步子。
这些小事慕容梓不想和他计较,也就依着他了。
这次出来可没了朱瑞璇和邓峰,万事都需要她亲自来操持,还要照顾这么多人的衣食住行,对于她而言还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此次出行,杨俊早早便开始准备,在南司里边优中选优,给慕容梓选了二十名亲卫,每一人都可以以一当十,这也是为什么慕容梓有此底气的原因。
杨俊已经成功晋升百户,现在基本是贴身跟着慕容梓。
慕容梓便指定了比试第一的一名校尉,不仅把他从校尉升至小旗,还让他管理这另外十九名校尉。
“周荣,你去当地锦衣卫通报一声,让他们备好马匹。”
这一次临走前慕容梓不仅安顿好了之前讲到的赵士祯,还从孙喜民那里要来一辆马车,她坐不坐无所谓,最主要的是给张文莹准备的。
说起来这赵士祯果真同戚继光讲的那样,是个痴迷于火器的天才。
慕容梓才让王城把做好的燧发木仓木莫型给他看了一遍,他便立马想到可以复制在火炮上,这举一反三的本领可把慕容梓乐坏了。
随后又拿出早早准备好的枪炮图纸,还有一本厚厚的枪械理论,这些理论都很粗糙,是慕容梓基于后世自己使用过的枪支写的,看的看不懂就全靠赵士祯自己的领悟了。
赵士祯在看到后膛定装枪弹、线膛枪、子弹等等原理后再也淡定不了了,直接就跑到兵部王恭厂开始研究起来了。
王恭厂本就是被锦衣卫南镇抚司和武功三位共同管理,慕容梓安排个人进来那是再便利不过了。
慕容梓非常期待等她回来,或者在不久的将来,赵士祯等人能带给她惊喜。
而东厂那边朱瑞璇可是亲自去打了招呼,东厂厂公在知道那是公主的产业后,立马便收起了觊觎之心。
安顿好这些慕容梓才带着这些人踏上的北上之行。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