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待宴席后,过了七日,温禧拿到了新的户帖,去行会登记交费,又去商税务办了税引。
温禧还以为有了上次那件事,食饭行会会对她刁难一番,没想到去了后出面办手续的是个小娘子,对她还挺客气,办事效率也快,温禧疑虑,难道之前那个三角眼真是冒充行会的人?她没想出个所以然,既然手续都办得齐全了,她就得张罗着开铺面了。
开铺面卖什么,这是个问题。趁着房子修缮好了到等待拿户帖的这段时间,温禧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最终她想到了前世的国民夜宵——烧烤!
哦,这时候叫炙肉。
自从温禧摆了食摊,她也摸清楚了显州城人民的餐桌常见吃食——这显州城跟大晟其他地区差不多,虽然喜食羊肉和鱼肉,但都以口味清淡的汤羹为主,比如热销的宋嫂鱼羹、羊肉汤、汤饼等,缺少“麻辣鲜香”、“浓油赤酱”的吃食。而根据加了炸肉排和自制酱的灌馅饼,以及乔迁宴上麻婆豆腐、水煮肉片的受欢迎的情况来看,显州人民的味蕾仿佛早就等待着一场重口味的盛宴了,此时拿出一手烧烤岂不是美哉?
再说大晟的炙肉,核心食材是肉类和水产,肉类则是以畜禽为主,比如炙羊肉、炙鸭、炙鹅、炙鱼,还有贵族宴席上的炙金肠、炙獐肉等,且大多都是整只来炙,用的调料无非是炙完后撒点盐、胡椒、花椒、丁香、茴香,吃的时候用刀子往下片肉。并且炙肉这大多数是富裕显贵家庭的硬菜,平民少有吃的——谁家老百姓能有钱吃一整头羊呢?也就只有手头宽裕些的买只炙鸡和炙鸭来吃。
反观现代烧烤大多是肉串,不仅用的肉少,还更加入味、易熟。并且食材十分丰富,除了肉类,还有大量的素食,比如烤茄子、烤豆腐、烤韭菜、烤香菇、烤大蒜……这在整个大晟都是闻所未闻的。
而且前几日温禧去香药铺补充香料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一味名为“安息茴香”的药材像极了现代的孜然,她主动要了一捏“望闻”了一番,十分确定这就是烧烤的好搭子孜然!要知道现在的炙肉只讲究食材本身的鲜味,若是加上现代的调味料,搭配大晟纯天然无激素的肉、菜,那口味岂不是更上一层楼?
有了想法,温禧马上张罗起来,先是找吴老汉定做了木签子,再去买肉,肉自然是要猪肉,虽然显州临近草原,羊肉的价格比南方低,但是还是比猪肉贵啊,自己刚开始尝试,自然要从物美价廉的烤五花肉做起。而最后一步的找人试菜也简单,就是在自家摆摊的时候现烤现卖,看看成效。
吴老汉效率快,一日便做好了两百只木签子,他笑呵呵地将木签子送来,没要钱,先是说木签子不值几个钱,又忐忑地询问:“温小娘子,之前你订做的那个什么,‘顶天立地’衣柜,不知是否能让俺们师徒拿去做范式……当然,这法子是温小娘子你的,每成交一次,俺给温小娘子一成的费用如何?”
这吴老汉从餐车到衣柜,已经对温禧这个木作匠的女儿深信不疑,而且对金陵那边的木作铺子敬佩不已,认为金陵果然是富庶之地,各种花样层出不穷,随便拿出一样儿来,就是显州人没见过的。他此番问询,就是想主动示好,这样日后温禧再有什么新鲜样子,首先考虑的也是自家铺子,而自己又能凭着这些新鲜样子赚银钱。
温禧自然也明白吴老汉心中所想,而吴老汉能说出这些话,足以证明自己没看错他,不仅用料扎实、要价实在,而且不贪不占,于是她也笑眯眯道:“如此也好,吴师傅,实不相瞒,这衣柜在金陵那边儿也是没有的,是我阿爹生前构思,全貌不止如此,还带有女子的梳妆台等,只是还未曾制作,阿爹便意外身亡。我身为阿爹的长女,自然是不忍阿爹的设计蒙尘,可一并画给吴师傅,且日后若是我再记起什么样式,也只找吴师傅合作便是。不过,口说无凭,吴师傅,咱们可立个字据,我这算是‘知识’入股,之前的餐车便当做投石问路了,自这衣柜开始,咱们就按您说的,一九分成如何?”
吴老汉见目的达到,自然应好。
于是温禧找祐哥儿回屋拿了纸笔,找着隔壁杂货铺的钱掌柜当了见证人,立了字据按了手印,一份“合同”就成了。上面不仅写明了如何盘账、分利,还写明了每推出一款便要去手工艺行会登记防止抄袭等。
这大晟自然是没有知识产权保护法的,只能依靠手工业行会的自治机制、舆论谴责、作品标记、以技制技等方式维护技艺的独特性,虽然不能杜绝被抄袭,但是也聊胜于无。
谈完此事吴师傅和钱掌柜便告辞了,祐哥儿憋着话,等二人走了,才问温禧:“阿姊,阿爹真的画出了这些图纸吗?”
温禧怕日后露馅,只说:“阿爹生前只做盖屋和平常家俱的活儿都忙不过来,哪儿有心情想这些?是我之前觉得盛放衣物的箱笼不方便,普通的衣橱又太小,便自己想出来的,只是……阿爹听我说过一次后,还说日后要给阿娘跟我都做一个,如今也是……”说着,她掏出帕子捂在脸上,心里念叨:祐哥儿,别怪阿姊骗你啊,只是不这么说,等温祈回来阿姊要露馅了!
祐哥儿听到这,急着安慰阿姊:“阿姊莫伤心,阿爹见到阿姊如今有了这衣柜,也是会开心的。”
温禧用帕子掖了掖眼角,勉强道:“嗯,阿爹阿娘一定在天上看着咱们的。不说这些了,阿姊今儿要做道新菜,祐哥儿跟阿姊一块儿,先去肉铺再买些肉来。”
祐哥儿点头,又道:“禔姐儿中午歇下了,还没醒。”
“让她歇会吧,先别叫醒她。”
禔姐儿还是个七岁的孩子,非要跟着他们的作息,起大早摆食摊,晚上也坚持一起出晚摊,前日突然有点头晕和腹泻,温禧怀疑是中暑了,翻出之前从食药所买的藿香正气散让她喝下,病去如抽丝,禔姐儿茶饭不思,两日下来竟然将好不容易养得圆润的小脸瘦了一圈,把温禧和祐哥儿疼得不行,坚持不让她跟着出摊,好好在家休息。
兰娘现在虽然已经习惯了温禧的奇思妙想,但听到温禧想要订一些“五花肉”时,还是疑问出声:“什么是五花肉?”
温禧愣住,随即意识到现在的猪肉没有五花肉这个称呼,左看右看,找到一扇肉指了指,解释道:“五花肉位于猪的肋骨下方、腹部内侧,有肥瘦相间、层次分明的特点,这里的肉加热后口感软嫩不柴、香而不腻。”
她顿了顿,补充道:“在我老家,都这么叫。”
张屠夫悟了:“怪不得说南方读书人多,连猪肉都叫的这么文雅。”他自动把温禧口中的“老家”当做了金陵。
温禧讪笑:“呵呵……是这么说的。”
兰娘靠着藤编椅坐下,笑道:“之前倒是不知此事,温小娘子,日后是否可借用你这套说辞,我们将这部位单独剔出来卖?”
温禧连忙说:“行倒是行,只不过得优先供给我才行。”
兰娘看温禧这幅样子,“噗嗤”一下笑出了声:“那是自然,温掌柜!”
……
祐哥儿已经将卤肉那一套流程学会了,今日温禧让他先做着,自己制作肉串。
因着肉新鲜,所以不需要怎么腌制,只需要调制出配比完美的烧烤料,并且炙的时候注意火候即可。
她将五花肉洗净,切成拇指大小的块儿,加上粗盐、葱丝、姜丝、酱油腌制半个时辰,在去除猪肉腥味的同时还能增加底味。腌制好后,温禧将肉穿串儿,一根签子上串五块肉,一斤肉能串十五串,猪肉跟兰娘签合同后,自己拿货十文一斤,加上腌制、调料、炭火、人力的成本,温禧打算将肉串定价为三文一串,买十串送一串。
等待腌制的时候,温禧又起身调制炙肉料,她前世跟着某音学了一种既简单又好吃的烧烤料,这会子可用上了。先将孜然、小茴香、茱萸分别放入石臼里捣成碎粒,一是因为这样容易激发香味,二是防止他人发现“安息茴香”这一秘密武器。孜然和小茴香捣好后倒入陶盘,加入芝麻粒、细盐混合均匀,放入陶罐里备用,而茱萸碎则是单独放一个陶罐,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吃辣。
准备好炙肉料后,便开始串肉串,温禧今儿买了十五斤肉,串完了两百支木签子后,还能剩下点。准备自己先炙点吃,自家吃得不馋了,再拿去卖。等肉串串完后,温禧便起身准备炭火。
要想炙肉好吃,这炭火上必须要下功夫,温禧先将木炭围着陶炉底部一圈放好,中间留一小空,用草纸蘸豆油引燃放入此空中,又拿木炭盖在明火之上,中间留小孔过氧气。等明火燃尽后,木炭烧至红热、表面有白灰时便将木炭铺开,把大块木炭敲成小块,拿着蒲扇微微扇火助燃。最后再在炭上撒盐,这样引着的木炭在炙肉时不会滴油起火,将肉燎黑烧糊。
炭火好了,温禧拿了十串开始炙,陶炉小,勉强只能放下十串,等成功了,再去铁匠铺定一个大的烧烤炉来。
将肉串平铺在陶炉上,油脂便迫不及待从肥肉部分渗出滴落,而这时候需要耐心,不可随意翻动,一直等到底下一面的油脂炙出油酥子,表皮产生美拉德效应——成金黄色、冒小泡后,温禧手腕翻转,肉串随之翻面。等两面都炙到滋滋冒油后,温禧拿起装炙肉料的小罐,捏起一撮均匀洒在两面,撒好后继续在陶炉上熏几秒激发料香,她将炙好的肉串放到一旁干净的陶盘上,那肉串色泽红亮油润,油脂仍在微微跳动,散发着霸道的香味,令人垂涎欲滴。
不仅祐哥儿频频望来,连禔姐儿都揉着眼睛从屋里出来:“阿姊,做了什么这么香啊?”
温禧笑说:“炙五花,快来尝尝。”
她说完,率先拿起一串,祐哥儿和禔姐儿也一人拿起一串,迫不及待地对着那肥瘦相间、油润红亮的炙五花一口咬下,刹那间,焦香的外壳、嫩滑的油脂、辛香的调料一起在嘴里旋转起舞,层次丰富、香味霸道,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一串很快下肚,唇齿间却依然留着浓郁的肉香和丝缕的料香,让人回味无穷。
“阿姊!好好吃!”禔姐儿边说边将木签子上残留的肉丝嗦干净,“比卤肉还好吃,太香了!”
“阿姊今晚要卖这个吗?”祐哥儿问。
“没错,”温禧又拿了十串炙,“不过摆摊之前,咱们自己要先吃好才行啊。”
1.孜然是唐朝时通过路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当时被成为“安息茴香”,《唐本草》记载其可入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和胃寒。本书设定现在还没有被当做调料入菜,是女主开了先例。
2.花生约在明代传入中国,前几章出现的“花生”,大家默认是本书设定,那时候已经有了花生了吧~
3.行会自治这个设定算是比较理想主义,不能完全防止其他的木匠抄他们的家俱。
感谢大家的支持!从今天起恢复更新啦![红心]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7章 吃烧烤喽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