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平安决定去碰碰运气。他回家换了身最体面的衣服(虽然依旧洗得发白),又对着水缸照了照。十七岁的少年,瘦高个,五官清秀,眼神里多了几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沉稳和……一丝不易察觉的锐气。
“系统,签到。”出门前,他照例签到。
【滴,已签到,奖励:初级机械原理精通(时效24小时)。】
顾平安一愣,随即大喜!真是想睡觉就送枕头!这系统太智能了!一股关于机械传动、齿轮咬合、常见故障排查的知识瞬间涌入脑海。
他信心倍增,直奔钢铁厂外面的招工点,钢厂在城市的边缘,但不在十里生产大队的附近,离家还是有一定距离。
钢厂外面人山人海。
负责招工的是几个厂领导和技术员,面色严肃。大多数报名者都是冲着普工去的,那个“特殊人才”报名点前反而人不多,但要求显然更高。
轮到顾平安,一个戴眼镜的中年技术员抬头看他:“姓名,年龄,户口,有什么特殊技艺?”
“顾平安,十七,十里村户口。”顾平安平静回答,“对机械维修懂一些。”
技术员推推眼镜,显然不太相信一个农村小子能懂多少:“哦?哪学的?会什么?”
“跟村里懂这个的老人学了些加上老人去世后自己瞎琢磨的。”顾平安道,“比如,咱们厂里轧钢车间的那台老式轧机,主轴齿轮是不是每隔一段时间就有异响,需要频繁停机加油?”
技术员猛地坐直身体,眼神变得惊讶:“你怎么知道?”这事是厂里的老大难问题,专家来看过几次都没彻底解决。
顾平安微微一笑(借助系统灌输的知识和神识感知):“猜的。
那齿轮的材质和热处理可能有点问题,磨损比正常快。或许可以试试调整一下润滑油的型号,或者加个简单的滴油装置,保证持续润滑,能缓解不少。”
他又随口说了几个常见机械故障的判断和应急处理方法,听得技术员连连点头,旁边一位领导模样的人也投来感兴趣的目光。
“小伙子,有点意思。”领导开口了,“光是嘴上说可不行,敢不敢现场去看看?”
“当然。”顾平安自信满满。
于是,在一群报名者羡慕惊讶的目光中,顾平安被带进了北春钢铁厂。
在生产车间,他顶着嘈杂的噪音和高温,指着那台老轧机,更详细地分析了问题,并提出了几个可行的改进建议(在初级机械原理精通的支撑下,说得头头是道)。
厂里的老师傅和技术员围着他讨论,最后发现他的建议虽然看似简单,却直指要害,极具操作性。
厂领导当场拍板:“顾平安同志,你被破格录用了!先到设备科做学徒工,三个月试用期,表现好直接转正!月工资二十七块五,粮票布票按正式工标准发!”
消息传回十里村,顾家炸开了锅。
顾父顾母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那个一向不务正业的小儿子,居然进了人人羡慕的钢铁厂,还是技术岗?
村里人也议论纷纷,有羡慕的,有嫉妒的,也有说顾平安走了狗屎运的。
顾平安却知道,这只是开始。钢厂里人际关系复杂,技术竞争激烈,他一个“农村来的关系户”,想要立足,并不容易。
而且,他进厂的目的,可不仅仅是当一个好工人。利用工厂的资源和系统的帮助,或许他能做的事情,更多……
顾父正在院子里编筐,听到邻居报信,手一抖,没有处理好的荆条直接划破了手指:“啥?平安被钢厂录用了?还是技术岗?您没听错吧?”
顾母从灶房冲出来,围裙都忘了摘:“真的假的?那孩子昨天还说去城里转转,怎么就......”
老大顾胜利和老三顾胜勇也从田里被喊了回来,一家人围着报信的邻居,又惊又疑,直到村支书亲自来道喜,这才敢相信。
“平安这回可真是出息了!”村支书拍着顾父的肩膀,“钢厂啊!多少人挤破头都进不去!你们老顾家祖坟冒青烟了!”
顾父激动得手直哆嗦,半天说不出话。顾母则已经开始抹眼泪,是喜悦的泪。
村里人议论纷纷,有羡慕的,有嫉妒的,也有说顾平安走了狗屎运的。
“肯定是碰巧蒙对了什么吧?”
“钢厂领导是不是眼瞎了,招那么个二流子?”
“听说是什么‘特殊人才’,平安有啥特殊的?特别懒算不算?”
“......”
但这些闲言碎语都掩盖不了一个事实——顾家小儿子端上铁饭碗了,吃商品粮了!
傍晚,顾平安回到村里,还没进家门就被一群孩子围住了。
“老叔老叔,你真成工人了?”小春燕眼睛亮晶晶的。
“听说城里工人天天能吃白面膜?”小春芬咽着口水问。
顾平安笑着摸摸两个侄女的头,从兜里掏出几颗大白兔飞给她们。
走进院子,全家人都坐在那里,表情严肃得像要开批斗会。
顾父清清嗓子,试图保持一家之主的威严:“平安,听说你进钢厂了?”
“嗯,设备科学徒工。”顾平安平静地回答。
“怎么进去的?你没......”顾母欲言又止,显然担心儿子又走了什么歪路。
顾平安知道家人的顾虑,解释道:“我就是帮厂里解决了点技术问题。你们知道我平时就爱瞎琢磨这些机器玩意儿,以前跟叶爷爷也学了点。”
这话半真半假。
原主确实爱琢磨这个,村里以前确实有位懂机械的老爷子,在路边看到一台拖拉机都能看半天。
好在家人对此了解不多,也不知道原主到底有没有跟那位老爷子学习过,但勉强接受了这个说法。
“好!好!”顾父终于绷不住,露出笑容,“总算走上正道了!明天就去买肉,庆祝庆祝!”
当晚,顾家难得地点了油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听顾平安讲进厂的经过——当然是经过删减的版本。肉香弥漫在院子里,虽然每人只能分到几小块,但气氛比过年还热闹。
夜里,顾平安躺在床上,意识进入空间。今天签到获得的机械知识正在慢慢消化吸收,他拿出从三哥那里顺来的几本机械手册对照学习,发现自己的理解能力大幅提升。
“系统,这机械精通技能24小时后会消失吗?”他问道。
【宿主通过技能获得的知识不会消失,但超出技能范围的深入理解和应用需要宿主自行学习。】系统回答。
顾平安松了口气,这就够了。有了这些基础知识,加上他的神识辅助,在钢厂立足应该不成问题。
但他也清楚,进厂只是第一步。钢厂人际关系复杂,技术竞争激烈,他一个“农村来的关系户”,想要真正立足并不容易。设备科那些老师傅和技术员,今天虽然认可了他的能力,但眼神中的怀疑和审视也不少。
“得尽快拿出点真本事来。”顾平安自言自语道。
他想起今天在车间看到的那些老旧设备,许多都有改进空间。若是能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系统帮助,做一些小改小革,不仅能提高地位,也许还能真正为这个时代的工业发展做点贡献。
更重要的是,有了工人这层身份,他以后从系统拿出东西来补贴家用,也就有了合理解释。慢慢来,不能急,得让变化显得自然。
第二天一早,顾平安穿上那身蓝色工装,准备去钢厂报到。顾母特意给他煮了两个鸡蛋塞进兜里,顾父则默默递过来一个旧帆布包,里面装着饭盒和水壶。
“在厂里好好干,别偷懒。”顾父板着脸嘱咐,但眼中的骄傲藏不住。 “知道了,爹。”顾平安接过包,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走出村子时,不少村民跟他打招呼,态度明显比以前热情多了。小春燕和小春芬一直送他到村口,骄傲地挺着小胸脯,仿佛老叔当了工人,她们也跟着光荣起来。
到达钢厂,人事科给他办了入职手续,发了工作证和劳保用品。然后他被带到设备科,科长是个五十多岁的老技术员,姓王,表情严肃,打量他的眼神充满审视。
“小顾是吧?听说你有点本事。”王科长语气平淡,“但设备科不是耍小聪明的地方,要的是真才实学和踏实肯干。你先跟着李师傅熟悉熟悉厂里的设备。”
李师傅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面相憨厚,但眼神犀利。他带着顾平安在厂区转悠,介绍各种设备,同时也在暗中观察这个传说中的“天才少年”。
顾平安表现得不卑不亢,既不过分张扬,也不过分谦卑,问的问题都在点子上,偶尔还能提出一两个令人眼前一亮的见解。
一天下来,李师傅对他的态度明显缓和了许多:“小子,确实有点东西。明天开始,跟我学维修那台老轧机,就是你指出问题的那台。”
顾平安心中一喜,机会来了。
下班后,他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在厂区图书馆借了几本机械书籍,又去废料堆转了一圈,捡了些废弃零件。他有個想法,想做一个简单的自动滴油装置,解决老轧机齿轮润滑的问题。
回到村里时,天已经擦黑。顾家又围上来问长问短,顾平安简单说了说第一天的情况,然后钻进自己的小屋,开始研究那些零件和书籍。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六零赌鬼(04)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