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正了的顾平安,在考虑在城里买房的事。
他如今有钱,有不少的钱,之前在黑市收的钱,他几乎都捐了出去,但他还有之前赢来的钱,以及签到得到的现金。
这些是真正属于他的钱。
第二天是休息日,顾平安却一早就起床了。他答应教小春燕和小春芬识字,这是昨晚饭桌上说好的。
两个小姑娘兴奋地拿出老叔用过的旧课本,认真听讲。顾平安不仅教识字,还讲了些简单的数学知识和科学常识,引得其他孩子也围过来听。
教完课,他又出去在生产大队转了转。
他骑着自行车在村里转悠,思考着如何进一步改善家人的生活。直接给钱给物固然好,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他看到村里有不少妇女在做针线活,灵机一动:或许可以弄几台缝纫机,组织她们加工些东西去卖?但这年头私人买卖风险太大,得想个稳妥的办法。
一个个想法在脑海中闪过,又一个个被否定。在这个特殊的年代,做事必须谨慎,不能太过冒进。
傍晚,顾平安坐在院里的老槐树下,看着夕阳西下。炊烟袅袅,鸡犬相闻,一派宁静的乡村景象。
他知道,这种宁静背后是普遍的贫困和匮乏。而他,有了改变这一切的能力和机会。
“一步一步来吧。”他自言自语道,“先站稳脚跟,再图发展。”
周一回到钢厂,顾平安发现自己的地位明显提升了。工友们主动打招呼,年轻学徒恭敬地叫“顾师傅”,就连王科长见了他也点头微笑。
厂里给他分配了更重要的任务——参与新设备的安装调试。这是苏联援建的一条轧钢生产线,技术先进,但也复杂得多。
顾平安如鱼得水,在新工作中大显身手。他不仅能快速理解图纸,还能发现设计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有次甚至纠正了一个苏联专家图纸上的错误,让所有人刮目相看。
“小顾,你这水平,当个技术员绰绰有余了。”李师傅感叹道,“要不要考虑去考个工程师?”
顾平安心中一动。工程师在这个时代地位崇高,不仅待遇好,社会地位也高。若是能成为工程师,对他和家人都大有好处。
但他只有初中学历(原主的),考工程师需要足够的工作年限和推荐机会。
“我还年轻,得多学习。”顾平安谦虚地说,心里却开始盘算如何提升学历和能力。
下班后,他不再直接回家,而是去厂里的技术图书馆学习,或者向老师傅请教问题。周末则进城逛书店,寻找技术书籍。
一个月后,顾平安领到了一个月的正式工资。
他给家里添置了不少东西,还买了一台收音机——这在那时的农村可是稀罕物。
每天晚上,顾家院子里都坐满了听收音机的邻居。新闻、戏曲、革命歌曲......小小的收音机打开了村民们通向外界的一扇窗。
顾平安坐在人群中,看着父母脸上自豪的笑容,心中充满成就感。
但他知道,这只是开始。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他有着更大的使命和更多的可能性。
他看向窗外,月光下的钢厂轮廓隐约可见。
那里有挑战,也有机遇。
第二天一早,顾平安特意穿了身整洁的工装,提前半小时来到厂里。他先去了那台老轧机前,再次检查运行状态,确认一切正常。
“小顾,紧张不?”李师傅走过来,拍拍他的肩膀,“今天来的可是工业局的陈副局长,管技术的行家。”
顾平安笑笑:“有点紧张,但更多的是兴奋。”
八点整,几辆吉普车驶入厂区。王科长带着厂领导急忙迎上去,顾平安和李师傅跟在后面。从车上下来几位干部模样的人,为首的是个五十多岁、精神矍铄的男子,戴着一副黑框眼镜,这就是工业局陈副局长。
厂领导简单汇报后,直接带着考察组来到轧钢车间。车间里机器轰鸣,热浪扑面,但每个人都精神抖擞,操作规范。
当来到那台老轧机前时,王科长示意顾平安上前讲解。
顾平安深吸一口气,走上前去,不卑不亢地向领导问好,然后开始讲解改造过程。他语言简洁明了,重点突出,不仅讲了技术改造的内容,还详细说明了改造后带来的效益——能耗降低百分之十五,维修间隔延长三倍,每年可节约成本近万元。
陈副局长听得十分专注,不时提出问题:“这个迷宫密封的设计很巧妙,你是怎么想到的?”
“主要是受到水车轴密封的启发。”顾平安回答,“咱们农村的水车轴密封就是类似的原理,我做了些改进。”
“有意思。”陈副局长点头,“将传统智慧与现代机械结合,很有创意。”
接着他又问了几处技术细节,顾平安都对答如流,甚至还随手画了简图说明。周围的人都暗暗称奇,这个年轻人不仅技术好,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也相当出色。
考察结束后,陈副局长特意与顾平安握了握手:“小顾同志,你很优秀。有这么好的技术能力,又有创新思维,很难得。好好干,国家建设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谢谢领导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顾平安诚恳地说。
送走考察组后,厂里顿时沸腾了。王科长高兴得合不拢嘴:“小顾,今天你可给咱们厂争光了!陈副局长很少这么夸奖人!”
李师傅也竖起大拇指:“小子,真有你的!面对那么大领导都不怯场!”
这件事很快在厂里传开,顾平安的名声更响了。不少车间都来找他请教技术问题,厂技术科甚至想调他过去,但被王科长坚决留在了设备科。
几天后,厂里下发通知,决定在全厂推广顾平安的润滑系统改造方案,并给予他两百元特别奖励。
更让顾平安惊喜的是,王科长告诉他,厂里决定推荐他参加市里组织的业余工业大学学习!
“业余工业大学?”顾平安第一次听说这个。
“是啊,”王科长解释,“这是市里新搞的,让有实践经验的工人系统学习理论知识,半工半读,三年毕业相当于大专学历。厂里就一个推荐名额,我给你争取来了!”
顾平安激动不已。这正是他需要的!有了系统的理论知识,再加上他的实践经验和系统帮助,将来发展空间就大了。
周末回家,他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家人。顾父激动得直搓手:“上大学?咱们老顾家也要出大学生了?”
“是业余大学,爹,一边工作一边学习。”顾平安解释道。 “那也是大学!”顾父斩钉截铁,“光宗耀祖啊!”
顾母更是高兴得直抹眼泪,当即决定包饺子庆祝。那天晚上,顾家院子里又飘出了久违的饺子香。
然而,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顾平安的快速崛起也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和不满。
一天下午,顾平安正在车间维修一台冲床,忽然听到两个工人在不远处窃窃私语:
“就是他?那个被吹上天的农村小子?”
“可不是嘛,听说都要去上业余大学了。”
“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走了狗屎运,改了个破机器吗?”
“我听说他背景不简单,有亲戚在工业局呢......”
顾平安摇摇头,继续工作。这种闲言碎语他早有预料,并不在意。
但很快,更实际的挑战来了。
周一上班,王科长面色凝重地把他叫到办公室:“小顾,出问题了。二车间那台龙门刨床,按照你的方案改造后,才运行一周就出了故障,主轴抱死了。”
顾平安一愣:“不可能,那台设备我亲自盯的,所有参数都核对过。”
“但现在确实出了问题。”王科长叹气,“更麻烦的是,那台刨床正在加工一批紧急订单,耽误了生产,上面很生气。杨副厂长已经发话了,要追究责任。”
顾平安立即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杨副厂长主管生产,一向与王科长不和,这次很可能借题发挥。
“我去看看。”顾平安冷静地说。
来到二车间,那台龙门刨床前围了一群人。杨副厂长果然在场,正严厉地批评着车间主任。看到顾平安来了,他冷哼一声:“顾大工程师来了?看看你的‘杰作’吧!”
顾平安不理会讽刺,仔细检查设备。很快,他发现了问题所在:有人擅自调整了滴油装置的供油量,几乎关闭了润滑油供应!
“这不是改造方案的问题。”顾平安直起身,“是有人调了供油量,导致润滑不足。” “胡说!”一个声音突然响起。顾平安转头,看到是二车间的维修工赵大强,“我根本没动过那个装置!明明是你的设计有缺陷!”
顾平安记得这个人。上次改造时,赵大强就对他的方案提出过质疑,认为一个年轻人不可能比老师傅强。看来,这次是他暗中做了手脚。
但没有证据,顾平安无法直接指责。他沉思片刻,突然问道:“设备出故障前,谁最后操作的?”
求预收:接档文,完结即开
《意难平[快穿]》by传山
《炮灰长命百岁[快穿]》by传山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章 六零赌鬼(06)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