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退做空机构的进攻,如同经历了一场高强度的免疫接种,让“电子商情港”在资本市场的肌体变得更加健壮。但张钰深知,防御性的胜利只能确保生存,要谋求长远发展,必须在资本策略上转为主动。他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财务融资,而是将目光投向了能带来尖端技术、全球市场通道和战略协同效应的产业资本。
2007年夏天,一个关键的机会窗口出现。全球半导体材料和设备领域的巨头,日本“泷川精工”,因其自身业务转型和看好中国市场的长期潜力,正在寻求与中国领先的电子产业平台建立深度合作。消息传出,引来了无数觊觎者。
张钰立刻意识到,这是为“星火实验室”和整个平台技术升级引入“源头活水”的绝佳时机。他亲自组建了谈判团队,成员包括周嘉颖、新任CTO以及“星火实验室”的负责人迈克·陈(通过视频接入)。
谈判在东京和深圳两地交替进行。与之前和财务投资机构或并购巨头的谈判不同,这次的对手是同样以技术立身、作风严谨甚至有些保守的日本百年企业。泷川方面的谈判代表,是一位鬓角微白、举止一丝不苟的常务董事,田中先生。
谈判的焦点,集中在三个层面:
第一,技术授权的深度与范围。泷川精工愿意开放部分非最核心的半导体前道工艺相关专利和技术文档,但要求“星火实验室”的研发成果,在特定领域内需与泷川共享,并接受其技术委员会的定期评审。
第二,市场协同的排他性。泷川希望“电子商情港”能成为其部分高端材料在中国市场的优先推广渠道,并限制与泷川直接竞争对手的同级别合作。
第三,董事会席位与战略影响力。作为战略投资方,泷川要求获得一个董事会观察员席位,并对涉及重大技术投资和合作的方向拥有建议权乃至一票否决权。
这些条款,每一条都触及公司运营的深层逻辑。内部讨论时,迈克·陈在视频那头激动地表示:“如果能获得泷川的工艺技术和材料支持,我们下一代功率器件的研发周期至少能缩短一年!但共享研发成果和接受评审,可能会限制我们的创新自由度。”
周嘉颖则从风控和商业角度分析:“市场排他性是把双刃剑,能带来短期利益,但也可能让我们错过其他机会。董事会席位的问题,关键在于‘否决权’的边界定义。”
张钰在倾听各方意见后,做出了清晰的决断:“合作必须达成,但核心原则不能退让。我们的目标是‘借力’,而非‘依附’。”
在后续的谈判中,他展现了高超的博弈技巧:
·针对技术共享,他提出构建一个“专利池”,双方按贡献度共享池内专利的授权收益,并将评审定位为“技术交流”,而非单向审核。
·对于市场排他,他争取将范围限定在“特定几种高端材料”,并设定了合作期限和业绩考核目标,保留了未来的灵活性。
·关于董事会席位,他同意给予观察员席位和重大决策的“建议权”,但坚决守住了最终决策权的底线。
最关键的一次会谈在深圳进行。当晚,张钰安排了一场特别的晚宴,地点不在豪华酒店,而是在“星火实验室”的洁净车间旁的一个小型展示厅。那里陈列着“星火”自成立以来的所有芯片样品、技术路线图,以及团队攻坚克难的影像记录。
张钰没有过多谈论商业条款,而是如数家珍般地向田中先生介绍每一颗芯片背后的故事,讲述团队如何从零开始,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迈克·陈也通过实时视频,用流利的日语激动地阐述着未来的技术构想。
看着这些充满激情与才华的年轻面孔,以及他们实实在在的技术积累,田中先生一贯严肃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动容的神色。
“张桑,”他感慨道,“我看到了技术的火种,和真正的企业家精神。这与我们泷川精工创立之初的信念,是相通的。”他举起酒杯,“我相信,我们的合作,不仅仅是商业,更是为了推动技术的进步。”
最终,协议顺利签署。泷川精工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入股,带来了宝贵的专利授权、顶尖的检测设备和资深的技术专家资源。这笔交易,被业界誉为“技术与市场的完美联姻”。
“看,这才是我们需要的资本。”协议签署后,张钰对团队说,“它不是来催促我们快速收割的镰刀,而是来帮助我们深耕技术沃土的犁铧。寻找这样的‘同道中人’,比拒绝那些‘掠夺者’,需要更多的智慧和耐心。”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