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吗可以吗学姐!”
现场是一片演出开始前特有的安静。
但我实在按耐不住兴奋,只好压低嗓音凑近你的右耳小声尖叫。
“嗯。可以的。”
你有些受不住我火热的视线,率先移开了眼,右耳在昏暗的氛围灯下微微泛粉。
“我就想要你来帮我才把发抓给你的。”
你配合着我放低的声音像是柔软的棉麻。
[学姐的发型,我来守护(*?︶?*)!]
但是因为你实在有点高,我这么扎不顺手,遂先把你按到旁边椅子上坐下。
站在你身后,在黑暗中慢慢抚摸梳理你的长发。
很好。今天洗头了。是干燥的触感。
身上没带梳子,只好随意拿手指凑活着先帮你理顺,接着顺着你发丝的卷曲方向,分成两股,缠绕着往上盘,到顶后顺手卡上你的发抓。做完这些后再绕至你身前帮你理理刘海。
奇妙的满足感随着这些动作的完成而满溢。
第一次帮你束发还不太习惯,所以前前后后尝试了几回才勉强满意。
在此期间你低头回消息间隙安静随我的指令抬头低头。
其实是奇迹学姐吧。
忍不住捏捏你的耳垂,嗯,触感不错。
捏捏。
再捏捏。
再捏捏。
诶?
咋没了。
你突然仰头看看我,在我表达疑问之前,侧身,将你自身一半的重量在我身上。
不是,学姐,都这情况了还记得侧过脑袋,尽量不弄乱我刚给你抓好的发型。
你别太溺爱我了,真的。
不对,重点不是发型。
现在。
一个温热的脑袋靠在我放松而软绵的肚子上。
一个会朝我的肚子呼出热气的脑袋。
一个跟随我的呼吸起伏而起伏的你。
奇妙的被依赖感让我有些无所适从。
心脏泵压因忘记呼吸的几秒而急剧增大。
悬在半空的手被你妥帖交叠放在你的手心里。
紧贴着你的左侧颈部。
噗通、噗通、噗噗通。
是掌心下感受到的你正在加快的心跳频率。
原来你和我一样。
原来你和我一样,会因为彼此的靠近而紧张欣喜。
原来你和我一样。
原来你和我一样,也是爱情这门课程里的初学者。
原来你和我一样。
那份未曾来得及浮出水面的、作为较为年幼者的不安,就这样悄无声息被你妥帖地抚平。
氛围灯从暗蓝色切换至暗红色到昏黄色再到暗绿色。我看着它们变换了三轮半,第一支乐队的乐手也已完成调试。左侧的电吉他手队长对着后方控灯的staff点点头,全场灯光于是全都熄灭。
在这漫长又短暂的三分半钟里,我们的心跳历经了能够互补填满整个时空的错拍,到同步稳定在一个拍号里。
再在剩余的几分钟里,因熟悉彼此的触碰而渐渐放缓至平稳但依然有力的跳动速率里。
心悸依然存在,但随着悸动而来的亲密感却更令彼此感到踏实和安宁。
心动就好比飞翔在空中的小鸟,振翅的体验虽爽然,但必然有疲累跌落的那天;而心安是小鸟找到了可以停留的树枝,因为有地方可以休憩,所以能够积蓄起下一次长途跋涉的能量,扇叭扇叭翅羽飞到更远的地方。
纯粹的黑暗里,观众们陆陆续续往前挪靠近舞台。我们也暂时按下其他心思,跟着朋友们走向大学中搭建出的livehouse场地里小小的舞台。
观众与乐手间指隔着一排椅子的距离。
是站在前排就能够看清彼此的表情的距离。
双方间情绪的互相影响也是整场演出能否顺利的关键。
但这只是个普通的大学生乐队live,大多数情况下大家都挺友善的,会善意地给彼此带气氛。
私下里,大家心里总归都有杆秤。
当然,这大多是本身就是乐手或是有一定音乐素养的观众选择听live方式。
他们一般会主听台上与其位置相对应的乐手的技术水平与情感表达力。交流彼此的看法。
更高级一点的会听整首歌的编排效果,融合程度以及歌曲完整度。这种人对全场掌控力非常强,通常是有过写歌经验的人或是各自乐队的主导者。
上次演出你就提醒我们,不要像现场的某emo原创乐队那样,单个技术力都很好,但写歌时彼此都不退让,没有主次于是也没有了重点,就变成了一锅复杂技术力大杂烩,单个线条听都很不戳,但拼在一起就是灾难。
我们若有所思。
主要是朗哥若有所思。
他才是为整个乐队把关的门把手。
我站在你和其他朋友们身边,看着舞台上的乐手们彼此点点头,随着鼓手敲了四下鼓棒,全场灯光伴随着激烈炸开的音乐一同亮起。
大学城巡演第一支乐队一般会选择经验丰富但技术力没那么出彩的老乐队或是有潜力的新人乐队来热场。
这场选了城南师大的混编乐队,大多是老人,有个新人萨克斯手。这次他们排了两首歌。爵士经典就我俩和她不美丽吗。由萨克斯担任主唱部分。还蛮有意思的!
这种技术力好的就不太费脑子,听着听着大家就懒得分析纯开始欣赏了。
我一开始真的超级困惑,完全不知道专业乐手们为啥这么严阵以待,只是单纯听音乐而已。
听个歌还要这么多讲究吗。
我可能以前只注意听主唱了,最多再加上吉他和键盘。
但你和朋友们都会在我身边分析每个音的质量如何,节奏准确否,还有音色如何等等。而如果是歌手还要加一项音准怎么样。
从乐手角度出发的奇妙听歌经验。
上次的三小时加上这次一小时的面对面如何听live教学也是算是让我速通了。
我已不是从前那只只会听主旋律的麻瓜了!
耶。
当然也有纯粹的观众,他们之中有能听懂而认真欣赏的,但也有纯粹借着这个音乐发疯,发泄情绪的。不论演出如何,反正就是拍手叫好。到了金属乐时再来个甩头俯卧撑撞墙小火车。现场乱中有序。
说到金属乐。第一次真的吓我一大跳。
不止乐手的妆容会偏向夸张,整个音乐氛围更重型,有时还会有宗教意味的妆容。
而且观众的反应更是让第一次听现场金属乐的我一头雾水。
当时人们突然开始乱撞旁边的人,突然开起小火车满场炮,突然找个空地儿就开始仰卧起坐,突然手搭大家肩上一起朝乐手甩头。
我反应不及只好加入。
后来他们结束了到换乐队的空档你们才告诉我,这就是听金属乐的礼仪。
好吧。
而这次,我也是个老手了,于是非常丝滑地加入了这份狂欢。
顺便和你碰碰碰趁机揩个油。
嘿嘿。
当然你也揩回来了。
哈哈。
就这样一个接着一个,上半场共四个乐队合计一个小时十五分钟。很快就过去了。经过审核的节目大都很不错,虽然大大小小总会有失误。有自己的调整失误,也有总控的失误,虽然作为大学生巡演失误几乎不可避免,但大都不影响总体体验。
总而言之如果乐手来听的话,很有让人继续学习而提升实力的危机感。
上半场氛围很好。第一个乐队开了个很好的头,后面的乐队也吃到了热场福利。
听众玩手机的少了认真听歌的也多了。
好吧,既算福利也算压力吧。
但大家都爽快地接住了。
中途休息有二十分钟,我们也开始全员准备了。
你借机又揉揉我的脑袋。
很温暖的触感,其实感觉还挺不错,我于是又蹭蹭你的手心表达喜欢。
你笑了下又摸了摸我的小脑瓜子然后目送我们去准备后整场社交去了。
台上台下都是一波人,都来自爱乐者联盟。
小众的圈子里出现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大家觉得新奇。
这份新奇很快变成了归属感。
大家很容易就能成为朋友。
连我都被你们带着加了至少二十个乐手的微信。有别人看到我们演出后主动加的也有你们带着我去社交时偶然加上的。
上周之后,再打开朋友圈都有种我的世界只剩下音乐的错觉。
现在去台上准备的十步路都要打六七个招呼。
我们各自拿好乐器上台开始调试,音准,音色,音量;阿飞哥也拿出自带的鼓棒敲敲打打,调整鼓至自己更熟悉的位置。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