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上山的是一条人为走出来的小路,路两边的映山红已经开得如火如荼,热烈奔放。
林越山学着罗阳,拿着手机跟在他屁股后面拍拍拍,试图把美景都拍全,可以回去剪一个惊艳大众的视频。
等他们爬到山顶时,入目的就是绵延不绝如赤霞的景色,那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在微风吹拂下似红浪翻涌,又如火焰般燃烧了整片山脊。
罗阳看着面前景色,兴奋地拿出了无人机,准备航拍。
“好漂亮啊!”李佳佳在一旁兴奋地感叹,“不枉我们爬得这么辛苦!”
“那是当然。”林越山一脸自豪,“这片映山红已经开了好多年了,从我小时有记忆起就有,那时候我发小经常拉我来玩。”
罗阳拿着遥控走到他的身边,给他看遥控器中的画面,“真美,这趟值!有这么好看的美景,也不早点邀请我来。”
映山红花海在屏幕中随风而动,带来让人震撼窒息的美。这花没有浓郁的花香,却让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仙境。
“我从小看到大的,早就看惯了,自然不会觉得有什么稀奇。”近几年旅游业大兴,很多城市中的人们都开始追求自然的美,他才想到自家的这片天然不需要雕饰的花海。林越山看着探到身边的红花,心思一动,揪下一朵,喊道:“阳仔。”
“啊?唔!”
红色的花朵整个被塞进了罗阳的嘴里,他的表情一滞,想吐,又想到这是林越山塞的,到底没好意思吐出来。
林越山大笑几声,说道:“这花没毒,你尝尝。”
罗阳这才皱着眉头,上下牙一咬合——
“……好酸。”
他也同样摘下一朵,塞进自己嘴里,同样被酸得一个激灵,“嘶……是很酸,这花我们从小吃到大,就是太酸了,是能当个尝鲜的。”
山顶风景独好,他们找了个较为平坦的位置,拿出各种准备好的道具,开始认真的拍摄。林越山跟在一旁,认真地学着他们的拍摄技巧。
李佳佳是个长相清秀的小姑娘,她摆弄着各种姿势,让林越山给她拍照。
“出片胜地。”李佳佳看着手机上的照片说道,“小山哥,你可以把拍我的这些照片放到社交媒体上去,肯定会有很多爱拍照的人过来。”
红艳艳的花把人衬得比花娇,李佳佳又是拍照达人,虽然林越山没什么经验,但是在她的指导下拍摄出的照片色彩鲜艳,构图独特,再调一个简单的滤镜,一张风格鲜明的照片就在她手下出炉了。
罗阳凑上来看了一眼,“这照片拍的不错,佳佳摄影可是很厉害的,调色构图动作都好,你到时候发到网上去,买点流量,应该能吸引一些游客过来。”
林越山心底一喜,他也是这么打算的。映山红的花期不算长,他决定晚上就把这些事完成,又让李佳佳帮忙给他自己拍了些照片。
到时候可以洗出来,挂在院子里,也算是一种宣传手段了。
作为网络达人,罗阳和李佳佳都深谙网络运营之道,下山把拍得出色的照片又精修了下,把最美的那张放在了首页,又起了个吸睛的标题写上了优美的文案。
第二天林越山醒来的时候,后台的点赞和回复直接99 ,把他都吓了一跳。
——虽然他也买了点推广,但是抠门的他只买了三十块啊!
他颤抖着手点开,评论区都是问景点在哪的,各个地方的ip都有。他只好一个个回复过去。
罗阳也凑了过来,看到数据一喜,说道:“这数据不错,你把帖子编辑一下,把地址和定位编辑在主帖子上。”
“哦哦,好。”林越山忙不迭的应道,点开编辑开始打字,几百个回复,他确实没办法一条条回过去,“这么多人来,我们这可住不起啊。”
“你想什么呢?”罗阳瞥了他一眼,“看的人多,来的人没几个,现在先把名头打出去,有人来了再拍拍照发发帖子,那知道的人会更多,明年就会有更多的游客过来。”
林越山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是我想多了。”
把拍摄好的照片洗出来之后,林越山找村里的木匠打了块小黑板,仿照着照片墙的样子,把一张张的美景照钉了上去。
“小山哥,你这钉的太糙了。”一旁的李佳佳看不下去了,跑过来接过了他手中的活,把照片重新排列组合,又在黑板上用各色粉笔画了些图案,结束之后拍了拍手里的灰,“照片墙也要排的有美感,可以弄得复古点,最近比较流行复古和千禧年的风格,我看村里老东西很多,可以收集点,打扮一下。”
林越山听得连连点头。
他的院子就差最后一点就彻底装修完了,趁着游客不怎么多的时候,他喊上了亲戚,把院子彻底修整完毕。
除了他自己住的屋子,别的地方都打算开放给游客拍照打卡用。他家的房子在修缮的过程中,也保留了相当一部分老房子,那是他和爷爷的记忆。那些地方也是游客最喜欢打卡的地方。
罗阳和李佳佳在周五离开了。
周六时,村里突然迎来了一波游客潮。
谁都没料到会来这么多人,村委更是始料未及,急匆匆的喊人叫上村里几个壮劳力开始维持秩序。
很多看了帖子想要爬山拍照的人很多,那山路崎岖,不得不又派出好些村民,领着要登山的游客,在他们的带领下有序的上山。否则万一出个意外,谁都不好过。
“小山啊,辛苦你了。”刘卫华擦着一额头的汗,气喘吁吁地站在林越山身边,说道。
“我也没做什么,都是村里的大家辛苦了。”林越山笑了笑。
他做的很多事都和村委通了气,早在村里有点客流量的时候,村支书就找上了他,对他做的一切事都表示大力支持。
村里没有饭店,他就找了几户人家,在门口摆了个指示牌——正宗农家菜。
菜是地里现摘的,猪也是刚杀的,散养的鸡鸭鹅也没有逃脱魔手,现宰现烧。农村户头的院子都大,可以摆上好几桌,只是地方够大,桌椅餐具又不够了,又匆匆从没有指定为厨房的人家借。
于是那天,游客们吃饭用的筷子碗碟桌子都是各种样子都有,倒是别有一番趣味。农家菜新鲜健康,土灶炒出来的肉香浓郁,也有刚从水里钓上来的野生甲鱼,能鲜掉人的眉毛。
周末的两天虽然忙碌但充实。
闲下来时,村里人算了算周末赚的钱,一个个都兴奋不已。村里除了种地,没有别的生计来源,年轻人大部分都出去打工,还留在村里的人每年能赚到手的钱不过寥寥。
勉强能养活自己。如今有了额外收入,怎么能不叫人兴奋,就算一年只有几天,也是比种地赚得多。
林越山同样为他们开心。
大山村穷了太久了,就算如今过得比当初好很多,但是在很多老人心底,贫穷的概念已经根植于心。他们不舍得吃不舍得穿,也不舍得改善自己的居住环境,很多老房子都贴上了危房的标签。
旅游发展起来之后,政府开始重视村里的危房改造,也算是带了另一种好处。
林越山的小院子客人依旧多。他一天烧几桌菜限量供应,又进了点零食水果,卖给路过拍照歇脚的人,也算是失业以来的第一笔收入。
杏花在一场细雨后开始凋谢,小小的青色的果子在花心中孕育。
有热情的游客已经开始预定他这一树杏子。这杏他不打算卖钱,年年都长年年还都长满一树,他早就吃腻了这个味道,他打算在消费过的顾客中挑选离得近的客人,每人送一点。
杏子这种果子外皮很酸,果肉也是甜中带酸,还坏得极快,没有办法快递。他只能送给离得近还有功夫自己来取顾客,这样一刷选下来,就没剩几个能拿到的了。
有人表示不满,林越山只得表示会留一下杏,酿点果酒,留在院子里给免费品尝。
一树果子的去处一下子都有了着落。
村里人家家户户都喜欢在院子里种些各式果树,吃不到新鲜果子的游客开始把目标放在了别家的果树上。林越山见机喊来村支书,把村里的各色土特产拿出来,在村口的大树下,整整齐齐的摆放好,俨然像一个小型集市。
他喊了几个在家的年轻人,先定好了价格,又打印了几张付款码,一个个搬出自家的小桌子,把各种货物一一展示出来。
果然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
有吃的也有竹编藤编的小玩意,这些东西在村里都卖不上什么价格,所以定价都不算高,不一会就被哄抢一空。
刘卫华一看这景象,猛地一拍大腿:“哎呀,东西准备少了!”
野货土货产品本来就少,都是村里人亲手做的,没办法量产,山上出多少货,他们就只能做多少。
不少没抢到的游客遗憾离开,走之前还要叮嘱村支书,让他下次多备点货。
刘卫华只能苦笑着答应,他哪里去弄这么多土特产呦!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