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周谒起了大早,一身玄色圆领暗纹锦袍穿雪而过,似一点墨痕在敞开的细白熟宣上拖曳。
刚到中堂,见多莲揣着一把纸伞递去,一个身着暗青的男子携伞而出,他的头发不如在姑苏时绑的随意,被玉冠银箍束的极为高挑利落,整个人如雪中细竹一般英气勃发。
“沈仑,起得好早。”
沈仑这样的装束周谒已好久不见,今日猛一看,心里不仅有些发热:“这是要去哪里?”
沈仑哗啦一声将伞撑起:“进宫述职。”
“这么急吗?我们可是半夜才返京的。”
沈仑本就肤白,连夜赶路过后又加上徐无量这么一拦,一夜都没睡好,眼角下泛起的青痕愈发明显。
“姑苏之事未了,本应该漏夜入宫的。”
周谒恍然,他应该指的是单时蓬坠离火楼一事,记得那句“怀安王”甫一出口,沈仑当时烈火烧身似的就扑了上去。
周谒看着他握着伞被雪映的青白骨节,关切道:“我和你同去吧,毕竟我当时也在场。”
沈仑抬起伞,看了看天色:“不必,你且安心养伤。多莲早点也准备好了,得空去吃,顺便把我那份也用了吧。”
聊天的功夫月色已经在二人头顶挪了又挪,周谒也不便坚持,只是说了声,等你回来,沈仑点了点头便握伞疾步而走了。
沈仑一路入宫,径直去了云德殿,大老远便见韦谙冲他迎面而来,沈仑心中暗叹了口气,虽不情愿还是顶着灼灼目光迎头上去。
“沈大人!”
韦谙走两步歇几步,融雪方消,正是青石路最打滑的时候,几个小内监也是提着十分的小心跟在韦谙身后。
“内监,许久未见了……”沈仑还未假模假式寒暄完,便被韦谙一把抓住手腕:
“沈大人,您一进长安陛下就知道了,您再不来,我便要到府上找您了,正巧宫门侍卫派人来说您进宫了,怕您扑了个空,赶紧随奴才走吧。”
沈仑蹙眉,今日是大朝会,按理说此时皇帝刚上朝,他神经一动,心口被一丝不妙的疑云缠绕。
“出什么事了。”
“苏州刺史孔长林弹劾怀安王曾意图造反!”
沈仑始料未及,这消息怎么传得如此之快,“什么时候。”
“就在此刻大殿之上,赵玉汀、冯凭两位大人直接把陛下架住了,现在还在朝上干瞪眼呢。”
沈仑干脆利落道,“立刻带我进殿。”
沈仑只是个户部的小吏,按理没有资格上殿,可事急从权,李守成已然愣在当场,一言不发,脸色铁青,恨不得与那几个大臣面对面耗死在殿中。
韦谙带沈仑一路从含元殿侧廊径直而入,从偏门一望,台下众大臣跪地不起,谁也不敢抬头望去。
那封加急而来的奏疏早被哗啦扔在了地上,摆在大臣触地的额前。沈仑躲在暗处,一一览过殿上殿下众人面色。
韦谙刚一赶到便回到李守成身侧站好,此时又有人顶风而上,拿着姑苏的事要处置怀安王。
“先皇一共只留下我们两兄弟,怀安王镇守边关数余年,从未出过乱子,无凭无据的,岂可捕了他!”
“怀安王并未谋反,臣当时就在姑苏灼莲阁。”
此时,一个声音如冰块碰杯,在空旷的大殿泠然响起,李守成从余怒中惊醒,转头看向那个从阴影中挑帘而进的男人。
话音一落,场面骤然热闹了起来,刚沉寂下的朝堂开始火星四射,一触即发,韦谙即使心里有准备,也不禁倒吸一口凉气,他没想到沈仑竟这么横冲直撞地站了出来。
“你是何人!竟敢擅闯朝堂!”
一深绯官袍佩冠男人上前半步竖眉而视,此人虽满面虬髯,真的打量起来似乎也未有多大年纪。
沈仑撩开帷帘,踱步上前,在云阶与众臣之间站定。
“臣是先皇殡天之前最后所召之人。”
——换句话来说,就是托孤大臣。
“胡说八道!先皇殡天已多少年,你又年纪几何,竟敢如此放肆于朝堂之上!来人!——”
虬髯男子怒急,抬手就招呼守卫上殿。此时,一位在前排角落老者突然咳嗽一声,细细打量起离他并不甚太远的青年。
“你是——沈仑。”
话音缓慢,语调却十分笃定,还夹杂了一丝难以察觉的惊异。
“吴,吴老……”
虬髯男子闻言,与其他大臣一时愣住,老者乃是当今的二品太保——吴韧。他平时在朝堂中从不发话,能告病假就告病假,但有一点,他是先帝早年的宠臣之一,眼下虽无实权却位置极高,此时他却石破天惊地将这青年的名字点了出来。
沈仑站起,回礼抱拳:“正是微臣。”
吴韧未曾和沈仑有过交往,只是深深地看了他一眼,并不再说什么,默默地退回了原位。
李守成此时见缝插针,正色道:“沈仑是朕派去姑苏的监察史,沈仑,姑苏究竟出了何事?你说”
“回禀圣上,数月前,臣听闻尚书府有人谋逆,一路追查到姑苏,发现贼人也跋涉到此,可对方却发现了我,便纵火烧了灼莲阁,销毁物证,又冒充怀安王手下,是以姑苏流言纷扰,传到长安。”
沈仑说得十分清晰迅速,眼睛都不眨一下。李守成只是随口一问,却未料到姑苏竟然出了如此多的事,一时竟忘了自己正发着怒气,愣在当场。
回过神之时,朝堂一片沉寂,李守成此时如梦方醒,才发现沈仑黝黑的瞳孔正盯着自己,心领神会地暴怒而起:
“这么重要的大事竟此时才报!差点错杀了怀安王!滚下去!朕一会治你的罪!”
李守成重重地拍着案台,差点将手边的砚台甩了出去。
“陛下,可此事非同小可,还是要当心,臣请还是先暂扣怀安王,否则难以服众!”
一身着青纱御史跨步而出,说的亦是有理有据,沈仑背对着他,一言不发,似乎没将他放在眼中。
御史说完竟将官帽一摘直接放在大殿之上,深俯下身,五体投地朗声道:“皇上!”
生有一种不办了怀安王就不罢休的样子。
此时,一名小太监脚步急促地从廊道进殿,朝御台下的另一名内侍附耳说了什么,那内侍又赶忙跑到韦谙身边。
这几个人传来传去,终于将话递到了李守成的耳中,李守成有些迟疑,不过想着反正朝堂都乱成一锅粥了,于是摁着太阳穴点了点头,面色复杂地看了一眼沈仑。
“宣灼莲阁弟子上殿!”
内监得到韦谙示意,提起胸膛高喝一声,众人登时面色各异,纷纷四下低头相觑起来。
不过片刻,一个身影出现在门外,她全身都被一顶帘纱极长的帷帽遮住,不过远远望去便知道这是一位年岁不大的女子。
女子缓步上殿,身后还跟随一个捧着木匣的小太监,沈仑的目光几乎寸步不移地跟着女子,直到她走到自己身边,跪在一旁道:
“姑苏灼莲阁弟子代阁主参拜吾皇,吾皇万岁。”
此话一出,沈仑脸色登时就落了下来。
李守成抬手:“灼莲阁多礼,起来吧。”
女子起身,同沈仑保持了一个较为疏远的距离,孑然站在大殿前端。
李守成轻轻扣了下案边,余光扫了一扫脸色愈发不好的沈仑:“这……这位弟子不远道而来,是阁主有什么话要对朕说吗?”
见女子整个面容都覆在帽帷下,李守成又道:“可将帷帽摘下说话,朝堂之上,无甚可避。”
女子顿了下,轻轻将手抚在帘上,还未掀开,只听身边猝然响起一句:
“陛下!”
李守成怔住望向沈仑,沈仑面不改色,硬生生打断了女子要掀开薄纱的手。
被这么一惊,李守成也不追究女子遮住的面貌了,女子将帽帷重新掖好,道:“想必陛下听闻灼莲阁在不久前被贼人火烧,随即又传出怀安王要造反的消息。”
沈仑站在一旁并未吭声,屏息而立,身旁女子继续说道:“怀安王确实冤枉,乃是有人冒充所为,具体是谁冒充……”
女子低眉,朝身后携抱木匣的太监一递手,太监膝行两步将木匣举过头顶。
一只素手轻盖在木匣上:“阁主托我将那逆反之人所遗留的证据都带了上来,虽说其他东西无法判断,但确有几封公文言语之间提到了怀安王,言语之间却是怀安王的动向,仿佛生怕他出了雁鸣,会碰上自己似的——”
“除此以外,还发现了从怀安王府所在州域的通关文牒,若是人真的来自怀安王府,何必开这么一沓文书呢?”
李守环视群臣,和颜悦色地连连称好,韦谙连忙跑下御台,将东西接过,盛放在案台之上,李守成打开,随意看了几眼,便将它推到了一边。
“大理寺,东西给你了,在水落石出之前,谁也不准再提怀安王!众卿家都平身吧。”
韦谙深知皇帝陛下此时心中所想,等他话音一落,便直接喊了下朝,朝堂熙熙攘攘的声音终于落下,最终只剩沈仑与女子二人一言不发站在原地。
“沈大人,还有这位姑娘。”韦谙从殿后匆匆而来,见二人还未走,松了一口气,“陛下说辛苦二位了,请同留早膳。”
沈仑摆手道多谢皇帝美意,便不留了,韦谙对此司空见惯也未多相留,转头问道女子有无住处。
“她随我住。”沈仑一反常态,将女子往后一拦,“多谢韦内侍了,她不日便会回灼莲阁,住在我那里方便些。”
韦谙一愣,恭敬道:“那便麻烦沈大人了,奴才去回陛下了。”
沈仑点头,目送韦谙离去,一副累极的样子,身子晃了一下。
“你还没好就一路赶回来!”那人从帽帷中伸手扶住沈仑,“不过也亏你日夜兼程,要不然还真的救不了怀安王。”
沈仑站定,语气却未多有轻松,两道目光几乎要把那两道薄纱看穿,良久,叹了一口气:
“伽蓝,你的胆子是越来越大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