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奶奶
我的奶奶,一位慈祥而温暖的存在,陪伴我走过了二十八年的光阴。这段时光,如同一幅幅细腻的画卷,深深镌刻在我的心中。2008年,当我结束海外的求学之旅,满怀激动之情踏上归国的路途时,却未曾料到,这竟是我与奶奶共度的最后一年。当我再次回望那段岁月,心中虽有遗憾,但更多的是感激——感激命运让我有幸在奶奶离世前,得以再见她最后一面,亲自为她送行,这份心灵的慰藉,是我此生难以言喻的宝贵财富。
第8个故事-奶奶是怎样的一个人?
奶奶是周边地区远近闻名的大美女。那些在她年轻时有幸见过她的人,在和我提起她时,都会异口同声地赞叹不已。我也曾有幸见过她珍藏的结婚照,那是一张黑白照片,却丝毫未能掩盖住她非凡的美丽。照片中的她,未施粉黛,却肌肤如玉,眉眼如画,那份自然流露的清新脱俗,真的让人由衷地感叹:她真的很漂亮,美得不加雕饰,却动人心魄。
奶奶的父亲,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一位技艺高超的铁路八级钳工,在那个时代,这样的技术人才如同稀世珍宝,备受尊敬。他的双手仿佛拥有魔力,能够将冰冷的钢铁连接成铁路变成河流。每当遇到危机时刻,铁路需要紧急维修,他都会冲到第一线,带领学徒们把铁路尽快修好,确保运输安全。每当提起他,奶奶的眼神中总是闪烁着自豪与敬仰,那是对父亲技艺的无限崇拜,也是对那段光辉岁月的深深怀念。
而奶奶的母亲,则来自山东的一个大地主家庭,是典型的大家闺秀。她气质温婉,举止端庄,言谈间透露出一股不凡的教养。小时候,我曾有幸见过太太,那时她已年迈,但那双纤细的小脚,却依然诉说着那个时代女性特有的姿态与无奈。奶奶告诉我,那些是为了迎合当时风气而不得不做出的牺牲。她说,有钱人家为了彰显身份,特意为家中的闺秀们裹的小脚,象征着她们的尊贵与矜持。
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奶奶的性格被塑造得既独立又富有见识。她继承了父亲的坚韧与母亲的温婉,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个性魅力。奶奶做事总是有条不紊,一旦决定了的事情,便会一以贯之,从不轻易改变。这种坚定的信念和顽强,让她的后半生在道路上走得有点困难和弯曲。
奶奶在爷爷去世后一个人生活,其实过得并不容易,她身上那股倔强劲头让人既心疼又佩服。这份坚韧或许是从她的父母那里继承下来的性格,她始终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掌握在自己手里,不愿轻易依赖别人,不愿成为任何人的负担。她常年独自住在北京,在爷爷留下的那间老屋里,房子虽然不大却满是回忆。以前太太还健在的时候,家里时常有说有笑,奶奶还能照顾她,两个人彼此陪伴,可后来太太也离开了,只剩下奶奶孤零零守着这所旧宅。
我每次想到她独自在北京时,总会忍不住担心。她一个人做饭确实很麻烦,经常为了省事或省钱而将就一顿。有时候甚至懒得多开一次火,干脆把剩菜加热随便吃掉,那些日子显得格外清冷。我回北京探望时,看见餐桌上摆着简单的饭菜,碗里总是盛着前一天剩下的青菜或是冷掉的馒头,那种节俭让我心里酸酸的。我小时候其实就已经注意到这些情况,上小学的时候,还曾偷偷攒下零花钱寄给她,希望能让她买点好吃的补补身体。我甚至鼓起勇气偷偷打长途电话问她有没有用我的钱改善伙食,她总是笑着哄我,说用了用了,还夸我懂事,其实我知道她怕让我担心。
奶奶的退休工资和医疗报销是够维持生活的,再加上父母每个月都会汇些钱给她,算起来日子可以过得不错,但并不能留下很多积蓄,可奇怪的是,我们发现她银行账户里的存款每年都有不少的增长,这说明她平时生活过得极其节省,把所有能省的钱都攒了下来,而对自己几乎没有什么额外花费。
随着年龄增加,她腿脚越来越不灵便,走路缓慢而且走不了远路。我一直想着要给她买个轮椅,希望能减轻一些出行负担,也劝父亲帮忙一起说服,但无论怎么劝,到我读中学的时候,她还是拒绝了。那时她说,如果真坐上轮椅,以后就一定会依赖它,再也站不起来,人会彻底废掉,所以宁可一步一步慢慢挪,也不要提前放弃行走。这种固执其实正是另一种形式的要强,是一种即使身体逐渐衰老仍然想要保持尊严和自主的坚持,让人既感动又揪心。
我们也曾试图几次把奶奶接到南方来住,和我们一起生活。然而,奶奶却总说不习惯这里的气候和生活方式。她觉得和我们一家子相处时,偶尔会有摩擦和分歧。她也看不惯我们的花钱习惯,觉得自己在这里没有归属感。于是,她坚持要回北京,继续守着那座老屋,过着属于自己的简单生活,回到她和爷爷的家,守着这个家。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