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脏尊黄中》系列,一共七本书,分别为《贯纤》、《虚觉》、《诚源》、《结灵》、《栖神》、《命物》和《心主》,每本各由三部分组成,代表天、地、人。“天”,蕴含“灵魂”,“内在”,“思想(精神)”,“头(脑)”,“脑能(智慧)”等意思;“地”,蕴含“形体(躯壳)”,“外在”,“行为”,“躯体(躯干 四肢,内脏器官位于躯干内)”,“体能”等意思;“人”,蕴含“魂合形”,“内合外”,“思合行”,“胸腔(心脏等器官位于胸腔内)”,“选择,坚守,执着”等意思。
作者的写作构思:(1)人从身体结构上,可以分为头和躯体两部分,头内生长着脑,躯体由躯干和四肢组成,躯干由胸腔和腹腔组成,胸腔内生长着心脏等内脏器官,腹腔内生长着肠等内脏器官,头(脑)掌管思想(精神),躯体(躯干 四肢)掌管行为,行为从属于思想(精神),思想(精神)控制行为。心脏,从位置上来说包含于躯体(躯干)中,从意识上来说包含于头(脑)中。基于此,作者采用了把一个原型分成几个角色的写作手法来写作。主要分法有五种:第一种,把一个人的整体,上部分(头),中部分(胸腔,包含手)和下部分(脚)分别塑造成不同的角色;第二种,把一个人的整体,灵魂(内在,思想即精神,脑能即智慧),形体即躯壳(外在,行为,躯体=躯干 四肢,体能),和魂合形(内合外,思合行,胸腔即心脏,选择、坚守、执着)分别塑造成不同的角色;第三种,受《西游记》的启发,把一个人的整体(唐僧),善良真挚(唐僧),聪明能干(孙悟空),懒惰愚笨(猪八戒)和愤怒冲动(沙僧)分别塑造成不同的角色;第四种,把一个人的不同年龄段分别塑造成不同的角色;第五种,把一个人身处人生中紧要关头,遇到人生的重大转折,或者面对重要事情的时刻塑造成一个角色。还有其他分法,不一一赘述。(2)人,为动物,犹如植物。第一,脚为树根或草根,躯干 手犹如树干或草茎,头犹如树冠或草冠,头发犹如枝 叶 花 果。第二,脚为树根或草根,躯干犹如树干或草茎,头 手犹如树冠或草冠,手犹如枝桠,全身毛发犹如叶 花 果。基于此,在作者的作品中,常常出现拟物的情况。
由于作者比较喜欢研究四大名著,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西游记》虽然有一百回但是其实只讲了一个关于心的故事,深受其影响,作者的所有故事写的也都是同一个主题——心。
本书的“天”部分,开笔于2016年10月04号,完成于2016年10月19号,原名为《役梦永夜》,在写作的时候,作者经常听Art Of Empathy的《Good Morning Sick World》;“地”部分,开笔于2016年11月04日,完成于2017年07月20日,原名为《居中山上的居中山》,作者于2021年09月09日修改为《秋叶静美》,在写作的时候,作者经常听Karunesh的《Moon Temple》和《A Journey Of The Heart》;“人”部分,是从《醉太平》中拆分出来的,并进行了补充,在写作的时候,作者经常听John Dreamer的《End of My Journey》,Ivan Torrent的《Human Legacy》和Crystal Ball的《Walk Through Time》。《役梦永夜》、《居中山上的居中山》(《秋叶静美》)和《醉太平》,原本为独立的三篇,作者于2025年07月18日开笔《命物》,并取英文名为《Yu's Heart》,将《役梦永夜》修改为《火匨》,将《居中山上的居中山》(《秋叶静美》)修改为《水匨》,将从《醉太平》拆分出来并进行了补充部分修改为《土匨》,于2025年07月19日为《命物》取中文别名为《脏尊黄中之命物》,取英文别名为《The Heart·Yu's Heart》,并将《火匨》、《水匨》和《土匨》的内容都搬到《命物》中,使三篇合成一篇,形成三部分。由于,已经发表在网络上的不能合并成一本,因此,在晋江文学城上,《火匨》、《水匨》和《土匨》依然是三篇,分别名为《命物之火匨》、《命物之水匨》和《命物之土匨》。
附
书名含义
1、脏尊(zàng zūn):源自“心者脏之尊号”,指心,心脏。《华佗·中藏经》:“心者脏之尊号,帝王之称也,与小肠为表里,神之所舍,又主血,属于火,旺于夏,手少阴是其经也。凡夏脉钩来盛去衰,故曰钩。”
2、黄中(huáng zhōng):指心,心脏。古代以五色配五行五方,土居中,故为黄为中央正色。心居五脏之中,故称黄中。汉·蔡邕《司空杨秉碑》:“非黄中纯白,穷达一致,其恶能立功立事。” 《南史·沉约传》:“汝并黄中英爽,终成奇器。” 《魏书·高允传》:“高子黄中内润,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
3、脏尊黄中(zàng zūn huáng zhōng):指心,心脏。
4、命物(mìng wù):源自“此心也然则所谓心者为一耶,为二耶,为主耶,为客耶,为命物者耶”,指心,心脏。《朱子大全集·观心说》:“或问佛者有观心说然乎。曰:夫心者人之所以主乎身者也,一而不二者也,为主而不为客者也,命物而不命于物者也,故以心观物则物之理得,今复有物以反观乎,心则是此心之外,复有一心而能管乎,此心也然则所谓心者为一耶,为二耶,为主耶,为客耶,为命物者耶,为命于物者耶,此亦不待教而审其言之谬矣。”
5、the heart[英]:指心,心脏;内心。
6、Yu[英]:(姓氏)余。
7、heart[英]:指心,心脏;核心,中心。
8、Yu's Heart:余之心。
各部分含义
1、脏(zàng):内脏,主要指五脏: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正字通》:“五脏也。” 《字汇》:“脏者,藏也。精藏於肾,神藏於心,魂获於肺,志藏於脾。”
2、藏(zàng):内藏,即内脏,主要指五藏:心藏、肝藏、脾藏、肺藏、肾藏。《白虎通》:“人有五藏六府,何法,法五行**也。”
3、臧(zàng):内臧,即内脏,主要指五臧:心臧、肝臧、脾臧、肺臧、肾臧。《前汉·王吉传》:“吸新吐故,以练五臧。” 《康熙字典》:“《前汉·艺文志》:‘五臧六府。’◎按臧、藏、臟一字。後人加艸,又加肉。”
4、蔵(zàng):(1)“蔵”是“臧”的异体字。《說文》:“《漢書》通用臧。”(2)“蔵”是“藏”的异体字。《龍龕手鑑·草部》:“蔵,藏莨,莨尾草也。”在本书中,指内蔵,即内脏,主要指五蔵:心蔵、肝蔵、脾蔵、肺蔵、肾蔵。
5、臟(zàng):“臟”是“臧”、“藏”的异体字。《康熙字典》:“《正字通》:‘五臟也。’《字彙》:‘臟者,藏也。精藏於腎,神藏於心,魂獲於肺,志藏於脾。’”在本书中,指内臟,即内脏,主要指五臟:心臟、肝臟、脾臟、肺臟、肾臟。
6、仓(zàng):“仓”通“臟”。《康熙字典》:“與臟通。五倉,五臟也。《前漢·谷永傳》:‘成帝 曰:化色五倉之術,皆左道以欺妄。’” 《通雅》:“五仓,卽五藏也。”在本书中,指内仓,即内脏,主要指五仓:心仓、肝仓、脾仓、肺仓、肾仓。
7、匨(zàng):“匨”是“藏”的异体字。《集韵》:“??古文藏字。注详艸部十四画。”在本书中,指内匨,即内脏,主要指五匨:心匨、肝匨、脾匨、肺匨、肾匨。
8、??(zàng):是《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规定的“藏”的二简字。在本书中,指内??,即内脏,主要指五??:心??、肝??、脾??、肺??、肾??。
9、心(xīn):(1)心是火,为火脏。清·唐宗海《血证论》:“心为火脏,烛照万物。” 隋·萧吉《五行大义》卷三:“心是火藏,大腸是金府,故以配焉。” 《说文解字·卷十·心部》:“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说以为火藏。徐曰:心为大火,然则心属火也。”(2)心是水,为水脏。《荀子·解蔽篇》:“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虚一而静。心未尝不臧也,然而有所谓虚;心未尝不满也,然而有所谓一;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 《荀子·解蔽篇》:“人心譬如槃水,正错而勿动,则湛浊在下,而清明在上,则足以见须眉而察理矣。微风过之,湛浊动乎下,清明乱于上,则不可以得大形之正也。心亦如是矣。导之以理,养之以清,物莫之倾,则足以定是非决嫌疑矣。小物引之,则其正外易,其心内倾,则不足以决粗理也。” 《华严经·入法界品》:“菩萨心水现其影,声闻星宿无光色!” 南宋·朱熹《语类》:“心如水,性犹水之静,情则水之流。” 明·高攀龙《枕石》:“心同流水净,身与白云轻。”(3)心是土,为土脏。《尚书》:“心,土也。” 《说文解字》:“人心,土藏,在身之中。” 《说文解字注》:“人心,土臧也。”
10、火匨(huǒ zàng):指心,心脏。
11、火匨号(huǒ zàng hào):一艘星舰。
12、core[英]:指心,心脏;核心,中心。在本书中,指火匨。
13、Core:科尔号,即火匨号。
14、水匨(shuǐ zàng):指心,心脏。
15、cor[英]:指心,心脏;惊叹。在本书中,指水匨。
16、土匨(tǔ zàng):指心,心脏。
17、heart[英]:心,心脏;核心,中心。在本书中,指土匨。
——2025年07月21日18:32于四川省攀枝花市炳三区菩提苑13栋22-3
“各部分含义”中的“8”,字形是上下结构,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上”字,这个字读“zàng”,是“藏”的简化字。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第 2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