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名著世界大逃亡 > 第17章 第 17 章

第17章 第 17 章

番外一 红楼梦

“中了!宝二爷中了!乡试第三名!”喜讯从金陵一路传到神京,贾府上下齐欢喜。

“我儿生来不凡!”王夫人笑得面上如一朵绽开的菊花,她冲贾母道,“宝玉如今也中举了,亲是也该议起来了。当选个于他仕途有所助力的人家。”

“你啊!糊涂!”贾母不留情面,将事情摊开来讲,“你道宝玉为何突然勤勉奋进了?当真是因为被他老子打了一顿,就此醒悟了?”

“你是真不知道,还是装不知道?”贾母直接点王夫人,“两个玉儿,谁也离不开谁!”

见王夫人一脸不服气,贾母懒得与她言语,便道,“那你就试试看吧!你自己与宝玉讲,要为他择选个什么模样的妻子。”

王夫人哪敢,自己生出来的孽畜是个什么脾性,自己还不知道吗?有林黛玉在,他眼里就瞧不见任何一个旁的女子。

要是林黛玉不在了呢?一个念头在王夫人脑子升起,唬得她身体一僵,禁不住握紧了手中的佛珠。

见王夫人的神情,贾母立刻敲打她,“门生故吏懂不懂?不谈林女婿往日在官场上的人脉。只说他是死在位上的,为圣上、为国祚而亡,陛下心里会记不得他?倘若宝玉成了他的女婿,遗泽自然就落在了宝玉的身上。”

“你莫要糊涂!为了宝玉,你莫要糊涂!”贾母焦急,心道,不能这般拖着了,趁着自己身子骨还硬着,还能当家做主,需得将两个玉儿的事情定下了。

往日贾母还有所顾虑,毕竟外孙女的身子是出了名的不好,恐有碍寿数。但从去岁夏天起,玉儿的身体便一日好过一日的有了起色,到如今,打眼一瞧就是个气血充足的健康孩子。

如此,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

贾宝玉过了乡试本该即刻启程进京应考,然而,他只去信一封家中,只说要先成家再立业,请老祖宗为自己做主。将信件的内容翻译过来就是:不娶林妹妹,他就不回家,也不进京赶考,随便在千里之外谋个八品县令。

王夫人一肚子算计,全都抵不过贾宝玉的牛脾气。

“姑娘,恭喜了!”潇湘馆内喜气洋洋,就连晴雯也叹道,“我是真没想到宝二爷能这般争气的,去年这时候,他还像个孩子,怎么说开窍就开窍了呢!”

紫鹃压低声音悄声道,“说来也怪,自打宝二爷丢了那通灵宝玉,脑子就清明起来了呢。”

“阿弥陀佛!”雪雁作揖念佛,“我家姑娘盼星星、盼月亮总算是盼到头了,自此有了依靠。”

闻得喜讯,林黛玉也高兴,可心里却有一处空落落的——难道只有嫁人一条路才能让女子在人世间安身立命吗?明明.....明明宝玉破题做文章什么的,还经常要请教自己来着。

想到一半,林黛玉打消了自己妄念,只道如今已经是不错的结局了,莫要贪心不足了。

宝黛大婚,虽然操办得匆忙,却极其热闹喜庆。婚后,贾宝玉又一举过了春闱,就在贾府上下喜不自禁,谋算着要为贾宝玉谋个既要清贵,又要有权柄的职位时。贾宝玉自己上书,请求远去云南做一地父母官。

“云南!那可是三千里发配之地!”阖府震惊,只觉贾宝玉不是疯了就是傻了。

贾宝玉只一句话:“为君分忧,为国解难。”用君臣之道来压孝道。

“宝玉,你不为自己想想,也为你林妹妹着想!云南蛮荒地,她那娇弱的身子,如何去得!”贾母只觉自己的心都要碎了。本以为从宝玉起,贾府当否极泰来,谁知宝玉竟成了国家的宝玉,再也不是贾府的宝玉了。

贾宝玉冷酷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我去云南赴任,我的夫人自该是一起去的。”

私下,贾宝玉却对林黛玉道,“妹妹莫怕,云南虽远,却是个好地界,那昆明县四季如春,没有冽冽寒冬,没有炎炎夏日,可舒服了。那里一年四季开花,妹妹定然会喜欢的。”

“再有。那边的风俗与咱们这儿亦不相同。”贾宝玉选择云南,不仅仅是为了远离贾府,更是多方考虑的,“那边女孩儿金贵,不似咱们这边。”

“哦?”林黛玉这才来了兴趣,原本她对要随贾宝玉去哪里赴任并无多大感触——在哪儿不是四方小院儿关起门来过日子呢。

“在云南,女子还能当头人呢!就是族长。”贾宝玉为林黛玉描绘未来美好的生活,“到了云南,妹妹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你再与我细细说说。”林黛玉来了兴趣。

贾宝玉上辈子出家当了和尚,踏遍山河,寻遍神州,见过茫茫草原,去过苍山洱海,此时将自己一路所见所闻细细道来,只让林黛玉听得入了魂。

“好妹妹!”贾宝玉说得口干舌燥,喝了一碗茶,笑道,“光阴无限,咱们的日子长着呢。你且赶紧收拢行装,咱们早早启程去!”

“你就不怕我不跟你走?”林黛玉娇嗔道。这年岁,男人一辈子在外头做官,妻子一辈子在家守活寡的例子太多了。

贾宝玉笑道,“你会不跟吗?”

两人相视一笑,只觉心胸一阔,至此江湖路远,携手共进,海阔天空凭鱼跃。

赴任的圣旨已经下了,贾府众人便是千不甘、万不愿,也只能低头认了,为宝黛夫妇收拾行礼。

“那地方离京城千里之远,这一去恐怕就再也回不来了。”林黛玉问院子里的丫鬟们,“你们有没有什么想法去处,我定为你们办到。”

“姑娘去哪儿,我就不哪儿。”紫鹃和晴雯一心要跟着林黛玉走,她们都不想留在贾府。其余的丫鬟都还犹豫不决——那可是云南,自古以来的流放之地。

最终,林黛玉只带了晴雯、紫鹃两人一道奔赴云南。

路上,贾宝玉与林黛玉商量,“不若将她们收做义妹,等到了云南为她们风光大嫁了。”

这话被晴雯听了去,暴跳如雷道,“如今我又不是你的丫鬟,你又不是我的主子,我也不是个物件,嫁什么嫁?!和卖了有什么差别!”

紫鹃也道,“我一辈子要跟着姑娘,哪里也不去,赶也不走。”

林黛玉也不同意,“我自当如姐姐妹妹一般对待她们,只是未来如何,该由她们自己决定。”

“你不是说云南风俗不同,女子日常能出门上街,还能做生意,当头人。晴雯、紫鹃难道还不如她们了?”林黛玉只觉的自家的姑娘都是最好的。

三对一,贾宝玉完败。

“行行行!都听你们的!我就当个面人儿老爷。”

贾宝玉一语成谶,到了云南后,他不仅是个面人老爷,还是个面人知府。

朝廷官员大多视赴任云南如猛虎,一来云南偏远,与其说是去当官的,不如说是去流放的。二来,云南山头林立,蛮族众多,当地早就形成了一套自我运行管理的体系,朝廷派来的官儿在此根本插不上手。准确说,好事轮不到,背锅第一名。

但贾宝玉本就不是个好争权揽事儿的,他乐得权利被架空,万事不管,否则哪有时间和林妹妹红袖添香、画眉取乐?

然而,贾宝玉很闲,林黛玉却很忙。

“宝玉果然没有骗咱们。”林黛玉带着晴雯、紫鹃并六个人高马大的嬷嬷,就这么上街闲逛了——这可是往日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那里有个丝绸铺子,不知卖不卖绣品。”晴雯心下痒痒,心道,也不知这南边的绣技如何。

“咱们去看看。”

铺子里却是个女掌柜,她一边拨打着算盘一边招呼来客,道,“咱们店里收生丝,也卖成品,客人们有什么需要的,先随意看,有要的喊我就成。”

三人在店里看了一圈,却只有成匹的绢布丝绸,并无刺绣作品。

“看来咱们来错地儿了。”三人低语。

女掌柜虽然在算账,可耳朵却注意着客人的动静,闻言问道,“客人们是要找什么,为给你们指个路。”

“绣品有吗?香囊、扇子什么的?”晴雯问。

女掌柜抬头笑道,“听你们的口音,是异乡来客吧。你们不知道,咱们这地界,只养蚕产丝,对外的大宗买卖是生丝,还有少量成匹布料,但也是简单的纱、绢、绡。”

女掌柜打量了一下林黛玉三人的衣着打扮,又道,“如夫人身上所穿的绫罗、锦缎之类的,咱们这边是没有的。”

“为何呢?”林黛玉好奇询问。

女掌柜耐心解释,“一来呢,咱们这边没这个技术,什么云锦、羽锻、花萝,纺织起来可不容易的,更别说要两人共同操作的楼机,那更不成的。”

“二来呢,咱们这边纺织出来的花纹,外头人不喜欢的。”都是一些比较具有民族特色的纹样,在中原地区没什么市场。

林黛玉又打量一圈店铺,道,“你家店里的料子虽然一般,可色彩极为丰富,放到上京也是难得的。”

女掌柜骄傲道,“那是。咱们这儿四季暖和,花儿草儿的长得好,榨作出的染料也就好。”

“我要那边几匹银红、桃粉、翠绿的料子。”林黛玉不好意思空手,拉着人家女掌柜说了好一会儿话,都耽误人家做生意了。

待结账的时候,林黛玉几个都是一惊——真是太便宜了!

“掌柜的,您这些货运到京城去,翻个五六倍不成问题的。”林黛玉忍不住提醒。

女掌柜笑道,“我如何不知。只是山高路远,行路艰难,我们便是手里有货,也运不出去的。”

后来林黛玉回去问过贾宝玉,才知地方上的丝绸生意都被几个大家族给垄断了。平民老百姓辛苦养蚕纺织,获得的利润却极低。

“虽然利润不高,但是也不错了,只要手脚勤快些,温饱不成问题的。”贾宝玉道,“且此地气候温暖,粮食也长得好,一般人家都饿不着肚子的。”在贾宝玉看来,此处已经算是人间乐土了。百姓无需遭受饥寒之苦,女儿们也能凭一技之长安身立命,多好。

“你身为一方父母官,或许可以做些什么。”林黛玉心里有个念头,但还模糊,一时没有想明白。

贾宝玉劝道,“我当个吉祥物,咱们一家平平安安,比什么都重要。”世间万物都是此消彼长的,令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了,必然会侵袭到世家豪族的利益。贾宝玉不想当出头橼子,重活一世,他只想和林妹妹和和美美一辈子。

林黛玉心里存了想头,也不与贾宝玉多言,蹙着眉回了房,就碰见了也在拧眉沉思的晴雯。

“我有一个念头。”晴雯怔愣着,目光落在虚空处,“我想开个绣坊,将一身的本事都交给此间女子,好教她们有更多本事傍身。”

“真正是与我想到一处去了!”林黛玉激动,她上前握住晴雯的手,直道,“咱们一道!”

一家免费教授女子刺绣手艺的绣坊在温暖如春的云南悄然开张。

起先,谁也没把它当回事儿,只当是知府夫人的消遣玩意。为了表示对知府大人的支持,不少人家都将家中的女孩子送去学艺——据说教习师傅是上京最厉害的绣娘,白大的便宜不捡起是傻子。

然而,那绣坊竟是有教无类,只要想学,无论是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更有甚者,哪怕是赤贫光脚的贫家女,只要想学、肯学,这绣坊竟是照收不误。

不到一年的光景,当地竟是出了不少技艺高超的绣娘。又过了两三年,当地对外贸易商品的结构也在悄然变化。从以生丝原材料为主的商品交易,渐渐向丝织加工品转变。这种转变无疑让手握刺绣技艺的女子们拥有了更多的社会话语权。

“没想到你们在南边竟然干下了这番大事业!”经年未见,薛宝钗激动地看着成熟干练许多的林黛玉,“大观园里的日日夜夜竟好似上辈子的事情一般!”

“宝姐姐还是一样笑话人,咱们这小打小闹的,如何与你相比。”林黛玉捂嘴笑道,“您手指头缝里漏出点来,就够咱们昆明县吃撑啦!”

当年,香菱被母亲寻回后不久,贾宝玉又搬出了园子,薛家人自觉在贾府继续住着也没什么意思,开过年转春打暖便搬出了贾府。

到了下半年,薛宝钗就说了亲,却不是谁家的公子,而是一个寒门子弟,家境微寒,但肯读书上进,相当于半入赘到了薛家。

成亲后的薛宝钗梳起了妇人发髻,全权接管了薛家的生意,两三年功夫竟是扭转乾坤,硬生生将日薄西山的薛家给盘活了。

此次薛宝钗来云南却是接了林黛玉的邀请,为得便是那丝绸生意。

绣娘们虽然手握技术,可贸易通道还掌握在当地豪族手里。一旦豪族们培养起了自己的绣娘团队,一手抓渠道,一手握技术,市场价格又必然被他们所掌控。

林黛玉便想到了皇商薛家——原本已久丢了皇商的帽子,在薛宝钗的经营运作之下又得回来了。

“颦儿,你可别又怪罪我充大说教。”薛宝钗道出担忧,“你绕过当地富商豪族直接与我交易,相当于虎口夺食。”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薛宝钗压低声音道,“每年死在位上的外官还少么?”当年林黛玉的父亲可就死得蹊跷。

“我如何不知。”林黛玉轻叹一声,“只是人生在世,怕这怕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总要搏一搏的。”

“你这是傻话!”薛宝钗道,“这一回,你且听我安排。”

薛宝钗抵达云南府,各家邀约的帖子如雪花一般递到案前。薛宝钗一一接了,只道自己与知府夫人乃是幼年旧相识,不日知府夫人为自己办接风宴,届时必一道宴请各位当家的一道赴宴。

“宝姐姐这是唱什么大戏?”林黛玉有些看不明白,似是狐假虎威要借知府衙门的势,可又不像。

薛宝钗笑道,“你要抢豺狼嘴里的肉,就得放一块更肥的肉去引他们,否则他们如何松口?不仅不松口,还要去咬你害你的!”

“如今,我来了,就是给他们一块更肥的肉。”

接风宴如期举行,云南当地有头有脸的人物,世家族长、蛮族头人、女土司等等都在应邀之列。

宴会上,贾宝玉作为当地父母官,说了两句客气话,喝了一杯酒,便退下了,将主场留给了林黛玉和薛宝钗。

薛宝钗也不绕弯子,开门见山道,“我千里迢迢而来,却是受我家妹妹所托,有一项大买卖要与大家。”

众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薛宝钗使了个眼色,一个丫鬟端着漆盒下位,给诸人都发了一方帕子。

“这....”众人正疑惑,却在帕子到手的一瞬间愣住了——软糯厚实不输棉布,光泽耀彩不下绸缎,这到底是什么面料?!

“我等真是井底之蛙。”一个满头银发的女土司站起来,扬声道,“老身白活这么多年岁,竟从未见过这样的布料。”

薛宝钗笑道,“这是我薛家独家研发的新面料,专供皇家,兼具皮草的保暖、绸缎的华美、袄衣的软和。”

“生产这样的面料需要大量生丝。”

此言一出,全场还有谁不明白的呢。皇商薛家这是送钱给他们来啦!

在当地豪族眼中,生丝生意约么等于无本生意:桑树是山上长的,蚕宝宝也便宜得很,缫丝工更是便宜得离谱。唯一的成本就是运输成本。

如今好了,运输成本也省了,皇商薛家直接来产地收生丝,价格还给得高,简直是天上掉馅儿饼的大好事。

“颦儿,你看我这事儿办得如何?是不是解了你的危机?”薛宝钗笑嘻嘻道,“你该如何谢我?”

“多谢宝姐姐!”林黛玉朝她福身一拜,“姐姐就是宋公明,及时雨!”

“那你可知这新面料是什么做成的?”薛宝钗有意卖弄。

林黛玉已然看出那新面料是羊毛混着桑蚕丝织成的,但并不点破,只道,“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你们皇商薛家,南来北往的稀奇物件,无所不有。”

闻言,薛宝钗听出林黛玉已然猜出新面料是怎么回事儿,笑道,“做生意也无甚难的,不过是将南边的东西卖去北边,又把北边的东西运到南边,就像河流一样,流来流去就成财了。”

“回忆往昔,咱们被困在一方小院儿,不识乾坤之大,丁点的小事落在心头就成了天大的事儿。再回头,不过如此。”薛宝钗感慨。

林黛玉亦叹,“可不是么。”昔日在贾府,父母具无,身似浮萍,只觉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咱们....都跨过了那一道槛。”说着,两人相视一笑。

有了薛宝钗的大宗生丝买卖在前,林黛玉和晴雯的小绣坊生意便也不起眼了,就这么悄悄地发展起来了,很快就有了固定的销售渠道,收益渐长。

产业稳定后,晴雯提出了去旁的县城再开绣坊分店。她道,“天底下的女儿那么多,如我这般命苦的亦不少,我只盼着她们除了卖身为奴为婢之外,还能又另外一条路可以选。”倘若能够凭着自己一双手养活自己,谁又愿意去做那生死由人的奴婢呢。

林黛玉自是支持晴雯的选择,“你尽管去吧,我敢保证,便是青史之上没有留下你的名字,千千万万个女儿却都会永远记得你。”

晴雯离开了昆明县,林黛玉也没有闲着,她打算建一家女子书院。

“妹妹!你这一整日忙得!咱们都三天没能说上话啦!”贾宝玉抱怨道。

林黛玉道,“往日里,你最是怜惜女孩子了,恨不得下辈子托生成干净女儿家。如今你坐在这个位置,有了这个能力,为何不能有所作为呢?”

贾宝玉不解,“建绣坊我还能明白。开书院又是为何?那些贫苦女儿家,学了文、识了字,又能如何呢!?”她们光是活着就是竭尽全力了,那还有精力去读书学习?

“不如何!”林黛玉气道,“只是仓颉造字之时也没说,这天底下的字只能男儿学,不能女儿碰!你们男人读了书,满嘴之乎者也,全天下的道理就全在你们嘴里。女儿家吃了不会写字记史的亏,有冤没处申,有苦没处说!”

贾宝玉大呼冤枉,“妹妹,我哪是那样的人了!”立马举手举脚全力支持林黛玉开办女子书院。

书院建成,林黛玉便是第一任山长,望着鱼贯而入的女学生们,她想到了多年前的神奇经历——那位来自百年之后的神奇女孩儿。

“司司,谢谢你。”谢谢你让我看到了另一个世界,知道了另一种可能。当年你播下的火种与希望,将在我的手中传承下去,支撑着千千万万的女儿家抵达百年之后的新世界。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7章 第 17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歌剧魅影]

狩心游戏

别那么野

顶A校草的阴郁beta室友

豪门小爸也想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