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完菜,回到家,陈兰已经用灶灰把猪大肠等都给清洗干净了,就等李源回来煮。
李源出去摘了一把枸杞叶,这枸杞叶是用竹杆围着生长的,不然人还没吃就被鸡鸭给吃了,所以得围着。
把清洗干净的枸杞叶放着沥水,烧一锅水,水开后放猪杂,再次水开后撇出浮沫,再放枸杞叶搅拌一下,放入盐调味出锅,出锅再放十几粒枸杞,接着倒入适量花生油就可以了。
再配上蘸料就能开吃,蘸料是大蒜拍碎,然后再倒入豉油和花生油就成了。
李源:“阿兰,猪杂汤煮好了,你先吃早饭,这鱼等吃完早饭之后我再清理。”
陈兰:“好,你去喊小茹起床吃早饭。”
李源:“让她睡,醒了再给她吃,这样你吃早餐的时候也不用盯着她。”
陈兰:“好”
李源和陈兰吃过早饭之后,李源就去清理鱼,把清理出来的鱼内脏拿到外面去倒,鸡鸭一下子就给抢光了。
再把鱼清洗几遍,把鱼清洗好了,在瓦盘里先铺一层粗盐,再放一层鱼,依次类推,全部码好后,上面铺一层干稻秆,再用石块压一压。
这些杂鱼都不大,所以不用腌制很久,腌制上一天就行,明天一早再清洗一下鱼表面的盐分就能把腌制过的鱼摊出来晒了。
李源把这一盘鱼仔搞完后,小李茹也睡醒了,李源伺候小李茹洗漱好,就给小李茹装了一碗粥,再掀开猪杂汤锅锅盖,之前的调好的蘸料味道淡了,李源重新再给小李茹整了一碟蘸料。
“爸爸,这个好好吃呀,粉粉的,这个是什么?”
“是猪肝”
“爸爸,这个是什么,咬不动”
“是猪粉肠”
“你好好吃饭,不要说话了”
小李茹点了点头,默默的在干饭了。
小李茹吃过早饭之后,就回房间找妈妈告状,“妈妈,我刚刚在吃饭时候说话,爸爸不让我说话。”
“啊,我觉得你爸爸说的对耶,吃饭的时候要专心,不然可能会噎到,说话的时候也把空气吃进肚子里面。”
“吃空气进肚子里面会怎样?”
“会消化不好,就肚子涨涨的,会放臭屁屁。”
“好吧”
第二天一早,李源把昨天腌制的咸鱼清洗了一下,再把咸鱼摆在悬空的竹网上晾晒,到中午给翻一下面。
陈兰在家煮早饭,李源拉稻谷出去晒场去晒了,摊开稻谷后就回来吃早饭,吃过早饭之后又去忙了,辣椒昨天摘了第二批,又得给辣椒追一下肥料,但家里的农家肥用完了,所以李源赶着牛车去化肥站买了一些化肥回来,他老爹需要的量他也一起买回来了。
傍晚,稻谷收回来了,咸鱼也收回来了,咸鱼明天还得再晒,直到晒干为止,去给辣椒施肥的李源也回来了,吃过晚饭,收拾好,陈兰在给小李意和小李茹念书,小李茹跟着念,小李意默默的听着,时不时的反应“啊”一声。
稻谷今天再晒一天就是晒四天了,这几天的阳光不是很灿烂,所以今天还得再晒一天,中午的时候,李源用牙齿磕了一下稻粒,硬硬的了,可以收到缸里面储存了,但储存之前还得把瘪谷和沙砾搞出来。
下午三点多,陈兰在家看小孩,李源去晒场,用木耙把晒干的稻谷推成一堆,再站在顺风处,装满一簸箕,稻粒迎风扬起,瘪谷随风飘去,全部把瘪谷吹走了,但这还没完,还得再用筛网过筛,把沙子和碎米筛出来。
不管扬瘪谷,还是筛沙子,都是废臂力的活。
稻谷收回缸里了,那就是要吃新米了,每年不管是春稻收成,还是秋收,稻谷收回来了就得吃新米,吃新米要得拜祖宗和拜土地公的。
本来昨天就想吃新米的,米都碾好了,结果李江没空就换到今天。
昨天晚上李源他老爹就给钱他让他今天帮忙买两条猪肉。
今天一早李源就出门去买猪肉了,猪肉都是一早的比较好,等到中午可能就是别人挑剩的了,拜祖的猪肉,要买上较好的猪肉。
今天刚好是集市日,李源买完猪肉就去逛一下,给陈兰和小李茹带点好吃的。
买了几个炸薯饼,番薯切成片片,裹上粉浆放油锅炸,外面那层粉浆炸的脆脆的,里面的番薯软糯香甜,应该没有人不喜欢吃的吧,薯饼摊上还有虾饼卖,虾饼就下次赶集日再买了。
李源又去豆花档口,买了两碗豆花打包回去,这个是买给周老太和李老头的,嫩滑清甜的口感,又不废牙,没有有哪个老人家不喜欢的。
东西买完之后,准备回家,结果看到自家岳母也来逛集市。
就过去喊了一声:“妈,今天谁带你来逛集市,要不要送你回去。”
陈外婆:“阿源,和同村的人来的,等下坐他车回去,刚还在找你们村的人,想让他带点东西给你们,现在刚刚好,不用再找其他人帮忙带了。”
“带了些啥,都留给二哥他们吃就行了。”
陈外婆:“鸡蛋,还有给小李茹买了几个包子。”
李源:“包子我拿了,鸡蛋留给明杰和明和这两兄弟吃。”
陈外婆:“孙子的有孙子的,他们天天吃。”
“好”
李源让陈外婆站着不动,他就赶紧去买鱼佬的档口买一些新鲜的鱼给陈外婆带回去,既然都遇到了,就不能啥都不给老人家买。
陈外婆和陈外公还是和陈兰的二哥住一起,没有分家,买少了老人没吃多少口,干脆多买一些。
李源买好了之后就回到给陈外婆站的位置,直接递给陈外婆,不等陈外婆拒绝,就说他要回去干活了,让陈外婆自己慢慢逛。
李源回到家后,把买给自家的菜放好,再拿猪肉和豆花去老屋给周老太。
到老屋的时候,周老太在洗衣服,老人觉少,起的早,早饭早早就做好了。
李源:“妈,猪肉我放桌子上了,还买了两碗豆花,你等下吃了,别忘记了。”
周老太:“拿上去给小李茹和陈兰吃呗。”
李源:“有给她们买了炸薯饼。”
周老太:“炸薯饼配豆花也好啊,解腻,拿走给他们吃。”
李源:“有煮粥,配粥也行,不说了,我回去吃早饭。”
粥早上李源起床的时候就煮好了的,现在李源再炒个豆腐就能吃早饭了。
李源把买的豆腐拿出来,搞个香葱炒豆腐配粥,小咸鱼还没晒好,要是晒好了,再煎个咸鱼来配番薯粥,那滋味妥妥的。
“阿兰,出来吃早饭了”李源喊陈兰
“马上,在给小茹换衣服。”
“岳母今天也来赶集,在集市上遇到她,她给拿了鸡蛋过来,她说要是没遇到我,她就找个我们村的给我们带来了。”
“我们家也有鸡蛋,二哥家也有两个小孩,还给鸡蛋我们。”
“我也说了,鸡蛋不能和她推来推去,怕搞烂了,就接过来了。”
“还给小李茹买了两个包子”
“推不过去,我去卖鱼佬那给岳母买了一些鱼。”
“你身上还有钱么?”
“没了,刚好够花。”
“先吃早饭,吃完再给你钱带身上。”
小李意今天起的早些,可以跟陈兰和李源一起吃早餐,陈兰和小李意拿着炸薯饼在吃,吃一口薯饼就喝一口粥,再吃一口豆腐。
“爸爸,你怎么不吃炸薯饼?”
“就买了两个,你和你妈妈各一个。”
听到爸爸没给自己买,就把炸薯饼递到李源的嘴边,李源就意思一下,小小的咬了一口。
咽下去之后,就说:“爸爸吃到了,小茹自己吃。”
吃过早饭之后,开始各忙各的了。陈兰手上拿着两个包子,问小李茹:“这儿还有外婆给你买的包子哟。”
不占食的小李茹说“啊,吃不下了哇,妈妈你吃吧。”
“妈妈也吃饱了,那就收起来,等你饿了再吃?”
“好,到时和妈妈一人一个。”
小李茹拿着扫把在扫地,纯粹是玩的,李源早上煮粥的时候就把地给扫了,他们夫妻俩的衣服也洗了,而陈兰现在就是在洗这两个小孩的衣服,小李意的衣服还挺好洗的,你尿布不好吃,所以尿布是她爸爸给洗了,力气大,搓洗的更快些。
这边陈村那边,陈外婆也到家了,她是吃过早饭再逛集市的,所以回家就先把鱼给清理干净给煮了先,中午吃午饭的时候再吃,不然放到中午再煮,这鱼就得臭了都。
上午十点多不到,小李茹说她饿了,她说她要加餐,行吧,陈兰她知道惦记那两个还没吃的包子。
“你先把手洗干净,我给你拿包子。”
“好”
“妈妈,我洗好手了”
陈兰看着她手了洗干净了,但手上滴着水:“你用你的毛巾擦干一下手。”
小李茹胡乱的擦了一通,就接过陈兰递给她的包子了。
“妈妈,不是还有两个吗?你也吃一个呀。”
“留给你爸爸吃哦,早上爸爸没给他买薯饼,这个包子就留给你爸爸哦”
“好,那我和妈妈分着吃,不然妈妈也没吃到包子。”说着就把包子掰成两瓣递给了陈兰。
自家小孩给的东西,吃的就是个心意,心里有爹妈。
陈村,陈外公他们干活回来了,准备吃午饭,看陈外婆端了鱼汤出来,陈老二他们一家子和陈外公外婆就开饭了,各自先装一碗鱼汤,陈外公喝了一口:“这鱼汤真鲜,老婆子,多少钱一斤?”
“在圩市遇到李源,不知道多少钱一斤,应该不便宜。”
陈二嫂:“妹夫舍得”
陈二哥:“嗯呐”
明杰:“奶奶,这鱼汤真好喝。”
陈外婆:“好喝也不能喝多了,还得吃饭呢。”
明和:“这鱼肉吃起来也香。”
陈二嫂:“对,你别吃这么快,注意点鱼刺”
李村,李源干活也回来了,小李茹端着水给她爸爸喝。
这一杯水喝的陈源心里极为舒坦,但似乎自己被女儿教做人了,自己好像都没给过老爹和老娘倒过水,这也许是棉袄和夹克的区别?
下午三点,陈兰要去煮米饭了,用刚收回来的稻谷碾的米煮饭,淘洗过后就煮上,也把早上买的的猪肉拿出来清洗干净用锅煮上。
米饭煮好后,稍微放凉一下,拿着祭拜的碗装了六小碗的饭,把夹出来的猪肉撒一点点盐,吃新米祭拜的饭和猪肉就准备好了。
其他需要点的香支要拿多少支,香烛需要多少□□也是等李源回来准备。
四点多,干活的李源先回来了,先顺道去看下他老娘有没有准备好了,准备好了就把饭团这些先提到老屋。
李源到了周老太那,看到他老娘也准备好了,但他大哥家的还没提下来,所以他再上到李江家。
在厨房窗口那对着王梅喊:“大嫂,你这边准备好了没?”
“准备好了,就你大哥还没到家。”
“大哥去干嘛了?”
“在晒场,给那稻秆翻一翻,晒一晒,好拉回来搭在牛棚上。”
“那大嫂你出去叫一下大哥,我们提饭下去老屋等他。”
“好”
李老头的祖宗香炉在老屋,初一十五都得点香。
李源提着提篮下去老屋,没多久,李江也提下来了。
三家人准备的饭团和煮肉给摆放好了,李老头先点香和点香烛,再到李江,李源后面点,点完之后再烧一下钱粮,就是黄色的纸,中间印一个银色的薄片。
都烧完后,就起身拜一拜祖宗,再用酒把烟灰浇灭。
拜完自家的祖宗了,就下去土地庙里去祭拜了,庙里供的是土地公、华光大帝和白马大王,这祭拜土地庙的就不用等人齐了再一起去拜了。
李源到家后把刚刚用来祭拜的饭团和猪肉从提篮里面拿了出来,再把去土地庙的要的饭团和猪肉等物品拿到提篮里面,就去土地庙祭拜了。
土地庙的也祭拜完了,回到家就把猪肉和米饭团拿出来,这米饭团和猪肉还是要吃的,人们吃了拜过祖宗和土地神的饭团和煮肉,普遍认为是很好的。
吃新米仪式就是告知祖宗和土地神,祈祷来年风调雨顺,谷满仓满。
李源出去晒场把稻谷秆翻晒一下,要不是他大嫂说这个事,他都要忘记了。
陈兰在家把祭拜的酒杯和酒壶洗一下收起来,祭拜装饭团的碗也要泡一下再洗干净放好。
鱼干也晒干了,今天也要收起来密封好,不密封就容易受潮,受潮就发霉了。
今晚的晚餐就简单,下午有煮了米饭,还有猪肉,猪肉切一部分回锅煮汤,再放点青菜就行。
一部分猪肉切薄片,和香葱一起下锅炒一下,一菜一汤就搞定了。
翌日,周老太终于有空了,她和李老头一起去镇上逛集市,正是圩日,看日子的师傅今天也会来摆摊。
这两老,一人骑一辆自行车,一大早就出门了,早饭也都没吃。
周老太和李老头到了集市之后,先把车给锁好,两人一起走去卖早餐的那块地,那有专门划一块空地来给商家摆摊卖早餐,所以卖早餐的都很集中。
李老头买了簸箕炊,周老太买了猪肠粉,一起提到豆花摊,让豆花摊老板装了两碗的豆花,就着豆花把猪肠粉和簸箕炊吃光了,老人家节省,好久没来圩市吃早餐了,偶尔出来吃一餐,很是满足。
吃过早餐之后,这两人就分开行动了,周老太拿着李琳和郑鑫的生辰八字去找看日子师傅合算。
周老太排队排了好一会了,前面还有一个算完就轮到她了,前面一个是算入伙的日子,盘了几个,说今年入伙的日子不够好,让明年再入伙,今年要是入火,和她儿子相克,一听和她儿子相克,果断放弃今年入伙,忙着问明年的日子,明年的就有克女儿,女儿在里面住的话,对身体有一点影响,但很旺儿子。其他日子就平平无奇,不旺不克,就看前面的大妈自己的选择了。
到周老太了,周老太把信息给师傅,还把郑鑫家找人算的日子给师傅盘,师傅琢磨了一会问:“这男的是你儿子还是这个女孩是你儿子?”
周老太:“你就说吧,别管哪个是我的了。”
“你拿的这个日子,对男方比较好,日子对他比较有利,对女方就不是很利,要是你家的是儿子,你这日子算的有些许的不道德。”
“那劳烦师傅帮忙再算算其他的日子。”
“嗯嗯嗯,农历十二月八吧,这个日子,男女双方都还算利对方,虽不是大吉,也是小吉。”
师傅用毛笔写在红纸上,递给了周老太,周老太双手接了过来放衣袋里,再从衣袋拿出布包,摸出钱递给师傅,再次谢过就离开了,她还要再去其他师傅算一下,算日子,当然不会只看一个师傅,多问几个才放心。
周老太转到另外个摊位排队了,这个摊位也排了好一会才到周老太。
周老太把算的两个日子都给师傅盘,第二个师傅也还是说郑鑫家的盘的日子不行,另外个日子就是看的第一个师傅说的小吉。这个师傅也还另外盘了个日子给周老太,还是写在红纸上,算的日子很靠近年底了,也是小吉。
周老太又继续到第三个师傅那排队,还是和第二个师傅说的差不多,到此就算好了,回去再给李琳打个电话,让她和郑鑫确定下,然后通知双方父母。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