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牛崽,李琳带着娃娃队沿着村边溜达,路过自家的甘蔗地,还进去挑了一跟修直节长的甘蔗踩断,甘蔗尾也折下来后丢里面,扯着甘蔗出来了。
其实刚吃饱饭是不饿的,但见了甘蔗就想折一根来吃,就是喜欢这甜甜的蔗汁。折断了,郑鑫和李琳一人一半,三小只见状就说:“姑姑,我们也要哒,还有我们哒。”
“刚吃了饭,你们还吃得下?”说完拿着甘蔗啃,先啃掉皮,再用手掰一节甘蔗肉给小莹,小茹见状就说:“还有我和哥哥呢。”
“一个一个来,先大后小。”
三个小家伙都拿到甘蔗肉了,用他们的小米牙慢慢的啃,慢慢的嘬汁,两个大的一边啃甘蔗,一边在聊天,郑鑫还说:“那边的地也是你们村的吗?”
李琳吐掉嘴里的甘蔗渣,然后回复:“面前这一片是,往里那一片是隔壁村的。”还用手指了指。
郑鑫继续问道:“这一片下去都是你们村的吗?”
李琳肯定的回道:“对,这只是一部分,还有水田,还有林地。”
郑鑫感叹:“那你们村的地还真不少呢。”
李琳点了点头:“小时候就觉得家里的活干不完,当然现在也觉得家里的活干不完。”
郑鑫心里感叹,这么多地,村也不大,分到户的地可不是多么,干不完的活是正常。
沿着大路一直往前走,两边的甘蔗有的已经砍掉长出新芽,还在地里甘蔗也长出甘蔗花,有的已经砍了年前种上甘蔗还没出芽的。
走到靠近池塘边,家里的菜地就在附近,小茹就说:“姑父,这是我们的菜地,有红果果,我摘给你吃呀。”
郑鑫看了菜地里面,看下小孩说的红果果是什么,哦,原来红果果说的想西红柿,小李修这时也不认输:“姑父,我家有小的红果果,也好吃哒。”
李琳解释道:“我大嫂种了小番茄,就是小修说的小红果果。”
郑鑫摸了摸小崽子的头:“好,你认得路吗?带姑父去?”
小修骄傲的抬头:“我认得哒,还给菜菜拔过草呢,是不是呀姐姐。”
小李莹很是肯定的回答:“是哒,我和弟弟给菜菜一起拔草哒。”
李琳问跟前的三个小孩:“好,大红果果要不要摘?”
小吃货小李茹第一个肯定的回复:“摘,回去放糖拌拌好吃哒。”
小李莹:“不放糖也好吃呢,酸酸的,粉粉的。”
小李修:“炒鸡蛋更好吃哇。”
看来都没少吃,这花样知道的不少,进到菜地里,年前已经摘了不少熟的了,现在番茄树上挂的熟过不多,刚刚好就一人一个,摘了直接放到上衣口袋里。
小孩是直接想吃,但李琳拦住了,这蔬果都浇农家肥,当然要洗了再吃,一人兜里兜住一个番茄,然后往王梅家的菜地走去,路过种沙姜的这块地,小李茹指着沙姜地的方向说:“那里有萝卜哒,咋们中午吃的萝卜,我还去拔过萝卜哒。”说完还想拐进去,李琳拉住她:“家里还有萝卜呐,不去拔了,乖乖。”
好吧,小孩想表现一下拔萝卜的功力被按住了,很快又兴致勃勃了,小红果果更好吃哒,一口一个,酸酸哒,还有一点点甜哒。
到了王梅家的菜地了,李琳也知道在哪,所以她知道小孩没带错路,是真的认得自家的地,站在地头上看地里的小西红柿红当当的挂着,进到地里后摘,有的只是红了尾部,靠近缔结部分是青的,所以看着多,实则能摘的没几个。
李琳就和小孩子们说:“看到有青青的还不能摘的哦。”
小李莹很是乖乖的说:“知道啦”
小李修提问题:“为什么?都有红红的哇”
“因为没全部熟的有毒的哦。”
小李茹:“哇,吃了会肚子痛痛的吗?姑姑,你看这个熟了吗?”
李琳肯定的回答:“是的,没熟的番茄吃多了会肚子痛痛的,还要看医生,你这个熟了,可以摘了哇。”
摘了小番茄还是放口袋里面,还是拿回去洗了再吃,接着就往回走了,路过土地庙,远远的拜了拜,然后穿进荔枝地,走到李琳大哥家的荔枝地,就和小李莹和小李修说,这个是你们家的荔枝地。
小李莹:“嗯嗯,还没开花呐。”
小李修关注的是什么时候有果子吃:“荔枝我吃过哒,甜甜哒,妈妈不给我吃多,说吃多了上火哒,什么时候再有荔枝吃呀?”
别说你这小家伙想吃荔枝,我也想吃,哪个广东人能拒绝得了荔枝龙眼的,一边喝凉茶都要一边吃荔枝,荔枝的魅力难以抵挡,李琳就说:“等开花结果之后才有荔枝吃,先等荔枝开花了先。”
李琳又指了指盘边的荔枝地,说道:“这个是你们爷爷奶奶家的,再过去那块地是小茹家的,到时长果子了还摘自己家的,不能摘别人家的哦,咋们家有的哦。”
小李茹头一个响应:“知道哒,妈妈说过不能偷人家的东西,说偷东西要坐牢牢的哦。”
小李修极力附和:“是哒,我妈妈也说过的,偷东西被打断手脚的。”
这教育没问题,有道德感,但当生命和道德感相冲突的时候,让自己活下去是不是更为重要?国内和平,有手有脚,不至于要偷东西才得与生存,只是说当道德和生命相冲突的时候,显然活着才有希望和未来。
穿过荔枝地,穿过村边小道,进入村中小道,沿着竹林边走回去,郑鑫问李琳:“这竹林有冬笋挖吗?”
“冬笋?不知道,我们这没人吃着玩意,竹子都是长了做簸箕这些,没挖过来吃,你要进去看看吗?”
郑鑫很是心动,冬笋炖咸肉很鲜,就问:“可以进去挖的吗?”
李琳肯定的说:“分给我们家的竹林能进去挖,别人家的不行,实在要挖就回去拿锄头再来挖。”
“行,那回去拿锄头。”这两口子都是实干家,说干就干,两人带着三个小孩回家去了。李琳到家后,把兜里的小番茄都掏出来放到水瓢里,再打水洗干净,周老太就问她:“你这是带着小孩去逛菜地去了?”
李琳把洗干净的小番茄递给周老太他们吃,当然也是少不了去摘果的小孩子们,然后回周老太:“对,带着阿鑫去逛了下,阿鑫说想挖一下冬笋来吃,竹林里面有冬笋的吧?”
周老太说道:“应该有,去挖一下不就知道了。”
“家里的小锄头放哪?”
李老头:“你先歇歇,我去给你拿,一把锄头够了没?”
李琳吃着带回来的小番茄,回应她爸:“够了,一把就够了。”
拿到锄头,李琳带着郑鑫往自己的竹林去了,竹林里不知道有没有蛇,就不让小孩跟着,就让在家玩。
不知道能不能挖的到,李琳和郑鑫两人就拿了个小的麻袋,到了自家的竹林,地上的竹叶不多,因为周老太会时不时的扒竹叶回家引火,毕竟竹叶和竹壳是很容易点着火的。
两人都没挖过竹笋,郑鑫也就听过别人怎么挖,所以李琳拿着麻袋跟着郑鑫后面,郑鑫就仔细的看地面有没有裂缝和凸起的土块,但挖笋也不是个简单的事啊,对于有经验的一眼就能看出,对于没挖过笋的,多少还是有点难度。
弯着腰找了一半的竹林都没找到一根笋,没事,不是还有半块地没找么,下面的地更湿润点,应该是有的,只是没找着而已。
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人的认真寻找,李琳看到疑是竹笋的小土堆,然后蹲下来用手扒拉了一下,竹笋尖尖露了出来,李琳就喊郑鑫:“鑫哥,过来这,我发现这有一根。”
郑鑫听到李琳找到了,很是惊喜,“哇,李老师真厉害。”
郑鑫用锄头小心的围着竹笋挖土,完整的一根竹笋露出来了,用锄头挖断,捏着竹笋尖扔到麻袋里,找到一根了下一根就不远了。
整块竹林被两人来来回回翻了几遍,估摸一下,大概挖了十几根的冬笋,具体没数有多少。锄头放麻袋里,两人一人提着麻袋的一边往老屋走去,路上村民甲见李琳提着麻袋就问她:“小琳,你这提的啥,大年初二就回来干活了?”
村民就喜欢八卦,见到啥都想问问,都想唠嗑一下,看到一条狗都要说几句,李琳回话:“哪里需要我大年初二回来干活,就闲着没事去竹笋挖笋去了。”
村民甲:“这玩意咋吃?”
李琳扯了扯郑鑫的衣服,怎么吃李琳不知道,她没煮过,要不是郑鑫提议挖竹笋,她都没想过要吃笋。
郑鑫接着回话:“就用来炒腊肉,炒酸菜五花肉,炖咸肉,或者用来炖汤都行,就是煮之前要先焯一下水再煮。”
村民甲又接过话茬:“都用肉煮,肉煮什么不好吃,你挖够吃了没,没够的话去我家的竹林挖呗。”
李琳:“够了够了,挖多了没肉一起煮。”
两人提着竹笋到家后,麻袋直接放地上,两人坐在椅子上歇气了一下,还真别说,十几根笋也不轻,周老太见他们这么快就回来了,还以为没挖到几根,就问:“挖了多少?”
李琳:“不多,就十几根,你们要不要?”
陈兰第一个拒绝:“我们不会煮,怕煮了不好吃也浪费了。”
王梅也跟着拒绝:“对,我们没吃过,地里的菜都吃不过来。”
两个嫂嫂都不要,李琳就问周老太:“妈,你呢?”
周老太还真想试试,就问:“给我两根,然后要怎么煮?”
李琳听到郑鑫和村民说了,那她也知道了,她自己也会煮饭炒菜的,这一通百通,然后就说:“新鲜的竹笋剥壳后放水里煮半个钟,然后再切块煲汤,或者切丝炒肉,家里不是有腌制的咸肉么,就直接炖咸肉也行。”
周老太就说,“那你给我留两根就行,免得吃不惯浪费东西。”
李琳把麻袋里的竹笋都倒出来,挑了两根大的给周老太,都没冒出头的竹笋,都是很嫩的,大跟的出肉率高点。
其他的李琳就装回麻袋里,李老头就说:“阿琳,剥了壳再带回去,这壳刺手还占地方。”
李琳恍然大悟的样子:“对哦,反正就吃竹笋肉,壳带回去又没得用。”
郑鑫赶紧说:“别别别,听说竹笋还没吃就先不剥壳,剥壳后的竹笋很快就老了,口感就不好,不鲜了,我们带回去再剥,要是吃不完可以煮三十分钟后泡起来,就和泡酸菜一样,带壳的竹笋也要很快吃掉,就是带壳放也不耐放。”
陈兰听妹婿这么一说,就说:“那这不就是和荔枝有得一比,新鲜的都不耐放,荔枝就是摘下来放上一天就味道不对劲了。”
郑鑫肯定的说:“这么一说,好像也是,荔枝就是这样,要当天摘当天吃才好吃,刚刚在树上摘下来的口感最好。”
李琳:“嗐,也就我们这边吃荔枝挑剔,江浙往北地区有得吃就不错了。”
郑鑫:“那边不产荔枝,能运输过去都是稀罕货。”
李琳看了下大厅的挂钟,三点快四点了,开摩托车回去要一个钟,然后就和周老太他们告别了,告别前先把给小侄子和小侄女的红包先派了,先派给小李莹,紧接着给小李修,小李茹,小李意也都有份。
王梅和陈兰就教小孩说:“赶紧谢谢姑姑和姑父。”
小李茹&小李修&小李莹:“谢谢姑姑,谢谢姑父。”
李琳也给周老太和李老头一人一个红包,然后就把东西放摩托车后座捆绑紧实,李琳看摩托车后座绑那么多的东西,装东西的时候李琳不在,就问周老太,“妈,你都装了啥,这么多。”
周老太就说:“这点东西,哪里多了,都是家里种的,没什么值钱的,骑摩托车带这些又不费劲,怕什么,带了回去就有得吃了,免得在外面买还花钱。”李琳能咋样,只能一直说好好好,乖乖的把东西装到车上。
两人戴上头盔,郑鑫先坐上摩托车,李琳把衣服扣好扣子,郑鑫脚踩点火,哄哄哄鸣声,顺利打着,李琳坐好扶稳,郑鑫和李琳给周老太等人说了几句再见就出发回家了,戴头盔安全还不吹风,冬天吹风头会疼的。
别人家的哥嫂还怕小姑子回家连吃带拿的,但李琳的嫂子不在意,这都是老人自己种的,加上也分家了,老人自己手上的东西想给谁就给谁,而且小姑子又不是只进不出的人,小姑子对爹妈也很好,对侄女侄子也很好,双方都不是只索取不回报的人,所以关系才不紧张,兄弟姐妹,亲朋好久之间,有来有往方为长久。
周老太就对着陈兰和王梅她们说,“今晚也在这吃吧,这些猪肉和排骨,腊肠腊肉都是阿琳带回来的,糖果饼干也分好了,等会上去的时候提回去。”
王梅就说:“阿琳带回来给你的,你和爸留着慢慢吃就好了,腊肠和腊肉耐放。”
陈兰也不惦记老人的东西,也说道:“是啊,你和爸留着吃,腊肠和腊肉是阿琳的家婆做的吗?”
周老太摆摆手:“腊肠和腊肉是阿鑫的二姐邮回来的,说羊城那边的腊肉好吃,阿鑫特意给钱她二姐帮忙买的,我和你爸也有,阿琳和阿鑫已经分好了的,一人一刀腊肉,十条腊肠,东西都不多。”
陈兰:“那行,排骨就留着今晚煮了大家一起吃了就得了,腊肉和腊肠就尝鲜,哪能吃菜吃到饱,再好的菜也是用来下饭,吃菜吃的再饱都没力气,还是得吃米饭。”
王梅也附和,表示无异议,“排骨和猪肉留着你们两老吃就行,不是说竹笋炖汤么,今晚就用来炖排骨,让我们也试试这竹笋的味道。”
周老太见两个儿媳妇都这么推脱了,知道是真心实意不要,那也不强求了,“行,今晚就炖了。”
李源和李江也下地干活了,才四点来钟,还能干一个多小时的活,陈兰和王梅带着小孩就在老屋坐,就在剥花生种,聊聊天,周老太就说:“你们明天都要回娘家,等会割点大籺回去,明天带去给亲家尝尝,木叶夹家里也还有些,不嫌弃的话也拿些回去,天冷又没发霉,就硬了些,上锅蒸热也还能吃。”
王梅就说:“那正好,妈你不说的话,我都要问你割些,木叶夹你之前给的都要吃完了,孩子爸好这一口,吃了午饭也要吃上一个,两个小孩也学他爸一样,吃过饭也都要吃。”
要不怎么说是亲兄弟,李源也是这样,陈兰也说:“对,小茹爸爸也这样,饭煮好了都要放几个进去焖热几个木叶夹,小茹见她爸爸吃,她也嚷嚷着要吃。”
“小孩要吃就给她吃呗,别给多了就行,糯米做的,吃多了不好消化。”周老太是个惯小孩的,又说不上纵容小孩的小老太太,要吃给你吃,但要吃多,那不行,闹也不行,说不给就不给。
周老太问陈兰:“你明天去小茹外婆那,要带小意过去吗?要不要放她在家给我带,这天寒地冻的,就不带去了吧,路上吹了风就有问题了。”
陈兰回话:“我也在犹豫着,妈你要是有空帮忙带,那我就不带她去了,就带她姐姐去。”
周老太:“那就这么说定了,你明天抱她下来,奶粉奶瓶尿布都拿下来,我带她,小意是个乖的,又不闹腾。”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