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彤走出两步的脚步一顿,柳木?柳树?她看着路边田里被几天雨水浇灌,长得生机勃勃的水稻苗,想到了什么,回头问道:“大舅,柳圩大队的柳树很多吗?”
“他们大队也沿着河边,那一排河岸都种了柳树,长得老高大了,柳圩柳圩,就属他们那柳树最多。”
杨家彤沉吟两声,反口道:“我想了想,还没看过露天电影呢,不然还是跟着你们长长见识吧。”
秦满仓诧异了会儿外甥女忽然改变主意,边催道:“那走吧,看你这样儿估计饭都没准备,路上我分点给你。”
“大舅,你们先走,我回去拿些东西,马上赶上你们。”杨家彤说完就跑,她下工之后就在耽搁时间,这会儿大队里但凡要去看电影的肯定都走了,她不认识路,只能跟着大舅他们。
回去把筐一背,还把当初为了摘杨梅专门做的一根长勾杆带上。
眼看着路还远,怕等到了天都黑了,杨家彤吃完大舅给的一个白薯垫了垫肚子,向大舅问好方向就快步向前跑去,跑两三公里走一会儿,歇息够了继续跑,等她见到河边一长排的柳树时,就猜到估计是到柳圩大队了。
她急匆匆地跑到柳树面前,一颗颗柳树比她高大很多,绿色的叶子垂下来,随风飘荡,叶子细长一片,可惜现在已经八月份,要是春天还能摘些柳叶芽做些柳叶茶泡着喝。
就着还算明亮的天光,她绕着树转了几圈,连着寻了三棵才终于看到那长在高的处一茬蘑菇,菌盖像扇子一样展开相叠,灰白色,一朵朵长得饱满肥厚。
她把篓子放在下面接着,勾杆对准那丛蘑菇,轻轻一勾‘哗啦’地落下,正好砸进筐里,她捡起来看了看,没错,确实是平菇,有些砸碎了,不过不碍事。
把蘑菇放进篓子里正要往下一处寻,抬出去的脚步忽然一顿,兴奋激动的脑子这会儿终于回过神,想起来这是别人家的地盘啊,她双手捂脸长叹一句,真是冲昏头了。
一听到柳树,想到雨后的柳树,她脑子里第一反应就是平菇,再想到平菇的鲜嫩和美味,问都没问清楚,就直愣愣地跑了过来。
不过,这会儿应该比较少人认识平菇吧,柳圩大队也不一定认得。
上辈子她奶奶家乡下同样种了很多柳树,但是那些菇子一直都没有村人回去采来吃,让它在那兀自长了又烂掉,还是后面信息发达了认出来是什么菌菇才敢去采。她自己就是个采菇吃菇爱好者,最爱采柳树上的野生菇了。
这会儿大家肯定都跑去看电影,杨家彤打算循着大队里的主道路寻去,往前走了几步,就听到右前方传来木槌敲打衣服的洗衣声。
她心中一喜,找了过去,一个十来岁左右的小女孩,蹲在河边人们用条石堆出来的小码头上洗衣服,瘦小的身子旁堆了大堆的衣物。
“小妹妹。”
小姑娘被突然出现的喊声惊了一下,转过头来,就见到一个漂亮的女同志站在几米远处笑看着她,她松了口气,“姐姐,你有什么事吗?”
“小妹妹,你们这个柳树上长出来的菌子会采来吃吗?”
杨家彤问完,见对方还有些不明所以,赶紧从篓子里把刚刚摘下的平菇走近两步递给她看。
小姑娘辨认了一下,摇摇头,看着杨家彤,清脆的声音提醒道:“姐姐,这种菌子我们队里人都不吃,我奶奶说,不认识的菌子千万不能随便吃,会死人的。”
别看她人小小的,却是打小就什么家务活都干,挖野菜采菌子也干得熟练,所以她们大队范围内的菌子能不能吃她自己也是知道的,这种灰菌子长得多但是吃不得。
“没事,我认识它,这种菌子能吃。”
杨家彤刚刚也小小纠结过,这些平菇她能不能摘。按照她以前的观念肯定是野外的食物谁先弄到手的就是谁的,但现在大家的领地宗族观念很强,属于该大队的东西那别的大队人不能随意动,只有本大队的人能摘,或者外人经过大队里人同意才能摘。
细想了下,这些柳树是人家柳圩大队的先祖们栽种的,也不算野外无主的东西,所以按道理她是不能摘的。
小女孩的话让她内心有些暗喜,既然你们都不认识这平菇,让它白长在这也是浪费,那我就不客气地采一茬,作为交换会告诉柳圩大队怎么认这种蘑菇,今晚好歹不算白跑一趟。
杨家彤看向大路外头,她跑得快,比大舅早到很多,趁着这段时间赶紧把平菇采好。
柳圩大队的柳树确实很多,老柳树边上还有新长出来的小柳树苗,平菇长在老柳树的主枝干上,有的在树根处得蹲在摘,有的在头顶高处需要勾下来,还有的砍树留下的树墩子上长出一圈。柳树的外边就是个斜坡河岸连着涛涛大河,她还得小心别把自己弄河里去了。
长平菇的概率不算很高,但胜在柳树的基数大,她辛苦了一趟,已经把篓子装满,感受着背上的重量,心里高兴,控制不住地露出满脸笑容。
回到村头等人的时候她也没闲下来,在边上折柳条,回去煮一盆水泡脚外,其它的都锤烂泡水,泡过两三天的柳枝水含水杨酸,能够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回头她用来浇菜地,让地里的蔬菜也能长得好一点。
秦满仓远远地走过来,就看到个人影在那,现在天色越发暗,让他看不清楚,听见一声“大舅”才明白过来是谁。
“你在这儿干嘛?不去看电影?”
走近了,看见外甥女脚边放着捆扎好的一大把柳条,地上的篓子里装满了东西,他凑近弯腰一看,“这什么菌子?你捡来干嘛?这玩意儿可不能乱吃的啊,饥荒那几年饿到啃树皮泥土时大家都不敢乱碰不认识的菌子。”
“你怎么还捡了满满一大筐……”秦满仓的心都提起来了,乡下随处可见菌子,小彤不会见到就摘吧,糟心啊,下乡前小妹怎么也没给孩子提点好,这万一吃错了出事了怎么办。
他在心里酝酿了一堆,正准备语重心长教育一顿呢,杨家彤打断道:“舅,我没乱摘,我可惜命了,这种菌子叫平菇。听到这儿柳树多,又想到前几天又下了雨,我才专门来看看有没有摘的。”
秦满仓的话卡在喉咙里没说出来,他反应过来,“难怪你当时说好不来又改变主意。”
不过那都不是重点,重点在于“这种菌子真能吃啊?”
“当然,大舅我还能唬你不成。”杨家彤背着篓子抱着柳条,边走边说,“我在家的时候就爱看书,认识的菌子不少,那时候看到说柳树上爱长平菇就记下来,现在来一看,这平菇的长相也跟我记忆中的对上了。”
“我采了这么一大筐,想着也不能白占人柳圩大队的便宜,舅,你带我去见见人大队长或者小队长,我告诉他们这种菇怎么认。”
王木匠也跟在一旁,啧啧地听着,他每两三年都会来柳圩大队买或者换柳木,以前没注意过,现在还是头一回知道柳树上也能长出能吃的菌子来。
秦满仓见外甥女信誓旦旦的样子,想着她们城里来的孩子,见识是更广一些,既然是从书中看到的就错不了。
几人来到柳圩大队的仓库处,不远处就在闹哄哄地放着电影,挤满了人,除去本大队的附近大队的人也都跑来了。
王木匠已经开始跟仓库保管员沟通起购买木材的事,跟着去装货,秦满仓让外甥女在这等着,他去喊人。
没一会儿,就带着两人过来。
李大队长走近把手里的手电筒打开,看到了地上装满平菇的篓子,捡了一个拿在手上看,转头看向杨家彤,“小女娃,你说这种菌子能吃?”
杨家彤非常肯定地点点头,“对,这种叫平菇,一般有柳树的地方都有可能会长,榆树枫树槐树上也可能会长。”
她看两人细细研究着,详细介绍起怎么分辨,以后别摘错了看到柳树上长出来的就摘,“平菇一般是丛生,根部能长出好几根,像这样层层叠叠,这个是菌柄,这个盖子长得像银杏叶的形状,掰一个下来看着有些像漏斗,颜色挺多种……”
杨家彤一来就问过玉珍姐,她们这儿常见的会采的野生菌子就木耳和丛树菇,而平菇确实跟那俩都得完全不一样,一对比漂亮得像毒蘑菇。
她讲了一堆,基本上都将清楚了,见两人还在纠结,说道:“要是怕有毒,你们可以拿鸡试试。”
李大队长瞅她一眼,觉得这小女娃不太会过日子,鸡多珍贵,怎么还能拿鸡去试毒呢。
杨家彤收到这个眼神,换了个方法,“你们也可以采一些送去供销社或者找饭店大厨问问,他们有可能认得。”
不知道这儿的大厨认不认得,她猜测市里的大师傅肯定是认识,干厨子这行的,在吃方面那是比所有人都见多识广,她以前在市里的国营饭店就见过好几次不同的蘑菇做的菜品,所以里面肯定有人对这方面比较了解。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