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青春的悲歌与你错过时光 > 第27章 第 27 章

第27章 第 27 章

第二十七章:香飘四季的长卷

一、跨越山海的桂花笺

小桂考上大学那年,选了传播学专业。开学前,她抱着一摞泛黄的信纸找到念念:“外婆,我想把这些故事搬到网上去。”那些信纸是从书院档案室翻出来的,大多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通信,寄信人来自天南海北,收信人都是“桂花书院”。

有封从新疆寄来的信,字迹被风沙磨得有些模糊:“收到你们寄的桂花干了,泡在奶茶里,整个毡房都是甜的。等草原上的野花开了,我给你们寄马奶酒。”信封里夹着片干枯的狼毒花,边缘还沾着细沙。

还有封来自海南的信,信纸边缘带着海水的潮气:“在椰子壳里种了你们寄的桂花籽,居然发芽了!就是太阳太烈,得天天搬进屋。等它开花,我摘朵寄给你们。”

念念摸着信纸,指尖触到那些带着地域温度的褶皱,突然想起桂宝生前常说的话:“桂花的香能飘很远,故事也能。”她点点头:“好啊,让更多人闻闻咱们家的桂花香。”

小桂在社交平台开了个账号,名叫“桂花深处”,每天更新一封旧信,配上扫描件和自己画的插画。第一封发的是新疆那封,配文写着:“1993年的桂花奶茶,现在喝起来还甜。”

没想到发布第二天,就有个网名叫“草原上的风”的用户留言:“这是我父亲写的!他总说当年收到的桂花干,是他在边防站最珍贵的礼物。”很快,对方发来一张照片:老人捧着个褪色的铁皮盒,里面装着半包桂花干,盒子上贴着张泛黄的邮票,印着书院的老桂花树。

小桂看着照片,突然明白,有些故事从来没被遗忘,只是在等待一个重逢的契机。

二、云端的桂花宴

“桂花深处”的账号渐渐有了名气,粉丝们来自不同的城市,甚至不同的国家。有天,小桂收到条私信,来自个在法国留学的女生:“我奶奶是望海镇人,她说当年总去糖水铺吃桂花冻,老板的女儿会弹《桂花谣》。”

女生发来一张老照片:糖水铺的木门上挂着串桂花枝,年轻的老板娘抱着吉他,旁边站着个扎马尾的姑娘——正是楚辞。照片背面写着:“1990年秋,和楚辞姑娘分食一碗桂花冻,她吉他弹得真好。”

小桂把照片发到账号上,配文写着:“原来有些相遇,早就藏在时光的角落。”当天就收到了上百条回应,有人说“我爷爷是当年糖水铺的常客”,有人说“这把吉他现在在书院的展厅里”,还有人发来自己奶奶做桂花冻的食谱,说“味道和当年的一模一样”。

小桂突然有了个想法:办一场“云端桂花宴”,让各地的粉丝晒出自己与桂花有关的食物、故事,用直播的方式聚在一起。

直播那天,书院的院子里摆了长长的木桌,上面摆满了粉丝寄来的桂花美食:北京的桂花酸梅汤、苏州的桂花糖粥、成都的桂花酒、台湾的桂花酥……甚至还有来自法国的桂花马卡龙,制作者说“用的是从书院寄去的桂花籽种出的花”。

屏幕里,各地的粉丝举着自家的桂花食物,对着镜头打招呼。新疆的大叔端着马奶酒,说“敬当年的边防岁月”;海南的阿婆展示着椰子壳里的桂花树,说“它已经开花了”;法国的女生弹着吉他,唱着不太标准的《桂花谣》,身后的窗台上摆着瓶桂花,标签上写着“来自中国望海镇”。

小桂站在镜头前,看着屏幕上滚动的祝福,突然觉得眼眶发热。她举起手里的桂花糕,对着镜头说:“看,这就是桂花的力量——能把隔着山海的人,连成一家人。”

三、带着桂花去远行

毕业后,小桂没有找工作,而是背着相机和笔记本,开始了一场“桂花寻踪”之旅。她要去拜访那些在信里提到过的地方,看看当年的桂花故事,如今长成了什么模样。

第一站是新疆的边防站。当年写信的老人已经去世,他的儿子带着小桂来到哨所旁的山坡,那里种着一排桂花树,是老人退休后亲手栽的。“我爸说,桂花的香能提神,守夜的时候闻着,就像家里人在身边。”男人说着,摘下一朵桂花递过来,“你闻,和你们书院的一样香。”

在海南的椰子林里,小桂见到了那棵种在椰子壳里的桂花树。它已经长得比人高,树干弯弯曲曲的,却枝繁叶茂。当年写信的阿婆摸着树干笑:“它呀,比我孙子还调皮,总爱往椰子树底下钻。”阿婆的孙子正在给树浇水,手里拿着本《桂花谣》,说是“奶奶让背的,说这是家的味道”。

最让小桂难忘的是在法国的小镇。那个女生的奶奶已经九十多岁了,看到小桂带来的书院照片,突然从抽屉里拿出个布包,里面是枚银质的桂花胸针——和林薇当年戴的那枚一模一样。“这是楚辞姑娘送我的,”老人的中文带着口音,却很清晰,“她说等我回望海镇,就用这胸针换我的桂花糖。”

小桂把胸针小心翼翼地收好,又从包里拿出一捧书院的桂花籽:“这是新采的,种在您的花园里吧,等开花了,就像我们来看您了。”

四、归来的信笺

一年后,小桂回到书院。她带回了满满一箱“宝贝”:新疆哨所的桂花标本、海南椰子树下的土壤、法国小镇的桂花照片,还有厚厚一摞新的信纸——都是这次旅行中遇到的人写的,说要“寄给桂花书院的亲人们”。

念念把这些东西一一摆进新的陈列柜,柜子最显眼的位置放着那枚银质胸针,旁边是林薇的胸针,两枚放在一起,像对久别重逢的姐妹。

“外婆,你看这个。”小桂从包里拿出个笔记本,里面贴满了旅行中的照片,每张照片旁都写着一段话。在新疆那张的旁边,她写着:“原来坚守的味道,和桂花一样醇厚。”在海南那张旁,写着:“顽强的生命,总能在不经意间开出花来。”在法国那张旁,写着:“想念是会飘洋过海的,就像桂花的香。”

书院的“记忆邮局”又热闹起来,每天都能收到来自各地的信。有个小学生在信里画了棵会飞的桂花树,说“想让它飞到月亮上,给嫦娥姐姐送桂花糕”;有对新婚夫妇寄来张婚纱照,背景是他们在书院种下的小树苗,说“要让它陪着我们慢慢变老”;还有个海外游子,信里只画了片桂花,旁边写着“闻到这味道,就知道该回家了”。

小桂把这些信编成了书,书名就叫《香飘四季》。出版那天,她在书院的桂花树下办了场读书会,来的人中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刚入学的孩子,还有通过网络认识的粉丝。大家轮流读着信里的故事,风一吹,桂花落在书页上,像天然的书签。

五、永不褪色的香

又是一个秋天,书院的老桂花树迎来了它的第五十个开花季。树干上的铭牌已经换了新的,上面刻着:“此树见证了五代人的故事,它的根扎在泥土里,它的香飘在时光里。”

小桂的女儿——一个刚会走路的小家伙,正摇摇晃晃地在树下捡桂花。她穿着件绣着桂花的小围裙,是小桂照着林薇的样式做的。念念坐在竹椅上,看着重孙女把花瓣塞进小口袋,像看到了当年的小桂、当年的桂宝,甚至当年的楚辞。

“太外婆,花!”小家伙举着沾满花瓣的手,朝念念扑过来。念念笑着接住她,指尖触到柔软的花瓣,突然想起慕南在《时光标本》里写的最后一句话:“所谓永恒,不过是让每一缕香,都能落在懂它的人心里。”

远处,小桂正在给直播设备调试角度,屏幕上,各地的粉丝已经在刷屏:“我们这里的桂花也开了!”“刚给孩子讲了桂花树的故事”“明年一定要去书院看看”……直播间的背景音里,混着孩子们的笑声、吉他弹唱的《桂花谣》,还有风吹过桂花树叶的沙沙声,像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

念念低头看着怀里的重孙女,她正把一片桂花塞进嘴里,小脸上沾着金粉似的花瓣,笑得一脸灿烂。阳光透过枝叶落在她脸上,像撒了层温柔的光。

念念知道,这棵桂花树还会继续生长,这些故事还会继续流传。就像桂花的香,不会因为季节的更迭而消散,不会因为距离的遥远而变淡,它会藏在信笺里,藏在食物里,藏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里,年复一年,香飘四季,成为永不褪色的温暖。

风又起,桂花簌簌落下,落在翻开的书页上,落在孩子的笑脸上,落在书院的每个角落,像一场温柔的雨,滋润着时光,也孕育着新的希望。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当老实人扮演渣攻后[快穿]

北岛长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