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情房 > 第16章 十年一瞬

第16章 十年一瞬

时间,在上海这座永不停歇的都市背景下,以一种近乎残忍的速度悄然流逝。十年,听起来漫长如一个世纪,过起来却仿佛只是几次季节更替的瞬间。林知遥和季暖的同居生活,也在这飞逝的时光中,被冲刷、打磨,褪去了所有最初的鲜艳和炽热,沉淀为一种……习惯。

**清晨的静默**

闹钟在七点准时响起,取代了多年前烤面包的香气和温柔的呼唤。季暖伸手按掉,动作利落,没有一丝留恋。她悄无声息地起床、洗漱、换上熨烫平整的衬衫或简约的羊绒衫。林知遥通常还在睡,背影蜷缩着。季暖会看她一眼,眼神平静无波,然后轻轻带上门,避免吵醒她。餐桌上,很少再出现精心准备的早餐,取而代之的是各自在上班路上解决的咖啡和三明治。交流仅限于必要的提醒:“物业费我交过了。”“今晚我系里有讨论课,晚归。”

**错位的时空**

季暖已是上海音乐学院年轻的副教授,除了教学,还有繁重的科研、艺术实践和国际交流。她的日程表排得密密麻麻,琴房和办公室成了她更常驻留的“家”。林知遥也早已不是那个小小的行政,她跳槽到了一家规模不小的文化基金会,负责项目策划,工作变得忙碌且需要应酬。她们像两颗运行在不同轨道上的行星,虽有交集,但更多的是擦肩而过。一个归来时,另一个可能已然入睡;一个清晨离开时,另一个或许还在梦乡。冰箱上贴满了各种颜色的便利贴,成了她们最重要的沟通工具,上面写着“牛奶没了”、“周末阿姨来打扫”、“你妈寄了东西,在客厅”。

**节日的仪式感**

生日、纪念日、情人节……这些曾经充满惊喜和期待的日子,渐渐变成了日历上需要被完成的一项项任务。礼物从精心挑选、充满心意的手工制品或罕见唱片,变成了不会出错的品牌香水、围巾或直接转账。晚餐预约在高档餐厅,环境优雅,食物精美,但对话却常常陷入沉默,或流于表面地讨论工作、房价、无关紧要的新闻。偶尔,林知遥会试图找回一点过去的影子,提起某首老歌,某个故地,季暖会配合地点头,嘴角牵起一丝礼貌的弧度,但眼底却难再泛起真正的波澜。激情褪去后,留下的是一种近乎亲情的、稳固却缺乏激情的连结。

**无形的墙壁**

她们依然住在那个一室一厅的公寓里,空间却仿佛变得逼仄。季暖的书和乐谱占据了客厅大半壁江山,林知遥购买的各种提升生活品质的小物件则填满了剩余角落。她们各自拥有自己的领域:季暖的书桌,林知遥的梳妆台。晚上,她们可能同处一室,一个在书桌前对着电脑屏幕蹙眉,一个窝在沙发上刷着手机或看综艺节目。空气中流淌的可能是季暖正在研究的某部当代作品刺耳的不和谐音,也可能是林知遥手机里传来的综艺节目的罐头笑声。两种声音互不干扰,却也格格不入,像两道无形的墙壁,将她们隔开在各自的世界里。

**身体的疏离**

亲密接触变得稀少而规律,像另一种需要履行的义务。不再有突如其来的拥抱,不再有缠绵悱恻的亲吻。偶尔的性生活,更像是一种对长期伴侣关系的确认,一种缓解压力和证明“一切正常”的方式,而非情到浓时的自然流露。结束后,通常是短暂的沉默,然后各自转身,陷入睡眠。身体的靠近,有时反而更清晰地映照出心灵的遥远。

**外界的侵蚀**

林知遥母亲周晓芸的电话频率越来越高,主题永恒不变:催婚。从最初的旁敲侧击,到后来的直言不讳:“遥遥,你到底怎么打算的?那个季暖……你们就这样过一辈子?女人总要有个归宿,有个孩子,老了才有个依靠啊!”同事周薇的孩子已经上了小学,朋友圈里晒的都是亲子游、升学焦虑,偶尔也会关切地问林知遥:“还不考虑个人问题吗?”这些声音像水滴石穿,持续不断地敲打着林知遥本就摇摇欲坠的内心防线。而季暖那边,同样面临着压力,来自学术圈的,来自家庭不解目光的,但她似乎总能以更坚硬的外壳将其抵挡在外。

十年。

她们熟悉彼此的生活习惯胜过熟悉自己,知道对方咖啡要加几分糖,知道对方失眠时听什么曲子助眠。

她们会在对方生病时默默递上温水药片,会在遇到外界麻烦时成为彼此最坚实的后盾。

她们构成了彼此生命中最长久的陪伴,一种深入骨髓的习惯。

但这种“舒适”的表象之下,是激情冷却后的麻木,是沟通减少后的隔阂,是人生目标差异日益扩大后的无力感。那个曾经充满爱意和憧憬的“家”,如今更像是一个共同运营的、运转良好的合资公司,分工明确,秩序井然,却唯独缺少了那份能让灵魂颤动的、名为“爱情”的核心驱动力。

内核,或许在不知不觉中,早已被十年的琐碎与沉默掏空。只等待一个足够分量的契机,轻轻一触,便会彻底崩塌。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女帝的日常

狩心游戏

假少爷回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