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纽约,空气中弥漫着夏末的微热。
晨光洒在哈德逊河畔的步道上,金色的光辉映照着缓缓流淌的河水,河岸的铁栏杆微微发烫,提醒着人们夏天尚未完全退场。
杨琳和沈奕并肩走在河边。
河面上,晨练的皮划艇选手正在挥桨前行,水花在阳光下闪烁着细碎的光点。河对岸,新泽西州的高楼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像是一幅被晨光轻描淡写的水彩画。
——
这是他们抵达纽约后的第二个早晨。
昨夜,两人忙着收拾行李,直到凌晨才躺下。可早晨六点,杨琳就醒了。
她推开窗,清新的河风涌入室内,带着水汽的微咸味道。她忍不住轻声唤醒沈奕:“我们去河边走走吧。”
沈奕迷迷糊糊睁开眼,看到窗外淡金色的晨光,笑了笑,伸手揉了揉眼睛:“走吧,去认识一下我们的新河流。”
——
河边步道上的人并不多,偶尔有跑步者从他们身边经过,鞋底踩在地面上发出有节奏的“嗒嗒”声。
“和查尔斯河比起来,这里的河面更开阔。”杨琳一边走,一边轻声说道,“但风也更大。”
“因为这条河通往大西洋。”沈奕眯眼望着远方,“它不像查尔斯河那样是内河,这里,连接着更广阔的世界。”
杨琳微微一笑:“你什么时候成了河流专家?”
“跟你在波士顿走了那么多次河边,多少有些心得。”
两人相视一笑,脚步缓慢却坚定。
——
步道尽头,有一处观景台,能俯瞰整个哈德逊河。
杨琳扶着栏杆,望着远处的自由女神像。那座举着火炬的雕像,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沉静。
“还记得我们小时候学的那句英语吗?”她轻声问。
“‘Give me your tired, your poor, your huddled masses yearning to breathe free.’”沈奕轻声应道。
“是啊。”杨琳微微一笑,“这座城市,从一开始就属于所有敢于拥抱未来的人。”
“包括我们。”沈奕看着她,眼神深深。
杨琳的心微微一颤。
这座城市陌生又喧嚣,但他们不是孤单的过客,而是决定在这里书写下一段人生的同行者。
——
中午,两人走回公寓。
餐桌上,外卖的纽约芝士披萨散发着浓郁的奶香,电视里正在播放一档关于城市文化的纪录片。
“你知道吗?”沈奕咬下一口披萨,含糊地说,“纽约被称为‘大熔炉’,可其实它更像是一片森林。”
“森林?”杨琳疑惑。
“是啊,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就像不同的树木,扎根在这片土地上,共同形成这座城市的独特气息。”
杨琳托着下巴笑了:“那我们是什么树?”
“我们?”沈奕想了想,笑着回答,“我们是柳树,适应性强,而且总喜欢往水边跑。”
杨琳被逗笑了:“那等我们熟悉了纽约,是不是该找机会去看看哈德逊河的源头?”
“好啊。”沈奕伸手握住她的手,“反正我们都喜欢河流,不如以后去看看世界上不同的河流。”
杨琳眼中闪过光芒,点了点头。
世界这么大,他们的故事可以沿着河流不断延续。
——
夜晚,公寓窗外的哈德逊河面上,灯光在水面上随波闪烁,宛如城市跳动的脉搏。
杨琳躺在床上,闭上眼睛,耳边仍回响着白天河水拍打岸边的轻响。
她忽然意识到,查尔斯河已经悄然留在了回忆中,而哈德逊河,正成为未来生活的背景。
河流未停,故事亦未完。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