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纽约,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清爽与温润。
晨光从曼哈顿高楼间倾泻而下,洒在哥伦布大道旁的文化交流中心外墙上,浅黄色的砖墙在光影交错中显得温暖而富有历史感。
会议室里,六七个人围坐在长桌旁,桌上摆放着关于文化分享会的策划资料。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社区居民了解纽约亚裔移民的文化背景。”梅丽莎望着众人,缓缓开口,“尤其是用食物和故事,来呈现文化的温度。”
杨琳坐在桌边,手中握着一支钢笔,笔尖停留在笔记本上方,心中思绪翻涌。
文化的温度。
她想起波士顿冬夜里和沈奕围着热巧克力谈文化差异;想起南京巷子口的鸭血粉丝汤,那是一种深藏在味觉和记忆中的乡愁。
“杨琳?”梅丽莎的声音唤回她的思绪。
“啊?”杨琳抬头,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刚刚没听清,您能再说一遍吗?”
梅丽莎微微一笑,目光温和:“我们正在讨论分享会的主题和活动形式。你有没有什么建议?”
杨琳犹豫了一下,随即深吸一口气,开口道:
“我觉得可以从‘家乡味道’切入。食物是文化最直接的表达之一,而且能唤起人们深藏在心底的情感。”
“你是说,邀请大家讲述自己记忆中的家乡味道?”梅丽莎眼中闪过兴趣。
“是的。”杨琳点点头,语速稍稍加快,“可以邀请不同背景的居民分享一道代表自己家乡的食物,讲讲这道菜背后的故事。比如,为什么这道菜能让他们想起‘家’,或者这道菜在他们的文化中意味着什么。”
会议室里一阵安静,大家都在思索这个想法的可行性。
“听起来很棒。”梅丽莎率先开口,嘴角微微上扬,“‘味觉中的家’——这可以作为活动的主题。”
杨琳愣了愣,随即露出笑容。
她心头微微一颤。
这是她第一次在这座城市里,提出自己的想法并被认可。
或许,她真的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
午休时,杨琳走出文化交流中心,街道两侧的树木在初秋微风中轻轻摇曳。
阳光洒在她的肩上,带来一丝暖意。
手机屏幕上,沈奕发来消息:
“中午要不要一起吃饭?我公司旁边有家新开的越南米粉店。”
杨琳微笑,指尖轻轻回道:
“好啊,味觉中的家,就从越南米粉开始吧。”
城市的节奏,仍然喧嚣。
但此刻的她,已经从观望者变成了参与者。
这座城市,正在接受她的脚步。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