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殿兰宫将相家,寄宿凡间嫌地窄,朱门玉户王侯府,心高端要榻瑶天。唐朝末期,王仙芝起义前两年,当今皇帝李儇的父亲李漼当了14年的天子,被儿子李儇逼宫禅位,李儇还杀掉了当太子的大哥和三哥、六弟、九弟。公元873年初,李儇密谋组织发动大唐太学院的学生们造反,推翻了老子皇帝李漼、巩固自己的极权统治。太学生们建造了一所私刑牢狱,用人血在玄武门墙上写下“吾皇万岁”四字。
长安如此,紧接着是整个大唐帝国的其他官办塾学、民办黉门,也照葫芦画瓢,12岁到 18 岁学生组成的组织,在大唐如雨后春笋。娃娃们手举皇帝李儇画像,高唱《吾皇万岁万万岁》。他们最初的目标是“旧人”------从前投靠李漼和太子的地主、商贾,曾为旧朝做过事的臣工,反吾皇李儇的党羽。很快,他们的目标扩大到大唐所有官吏和各地黉门先生,学生们认为那些人没有按照圣旨办事。
据控鹤府后来统计呈皇帝的奏折:长安的太学生们在 3个月间,打死了 1700 多人,1.1 万多户人被抄家,有价值的东西都被毁坏或抄走。大约 7.7 万个反皇坏蛋的子女被赶出京城......
随着事件的升级,暴力致死的人数急剧上升,官府机构陷于瘫痪。许多朝廷重臣子女很快意识到事件有可能会危及他们的父母。于是,在当年底,他们成立了一个叫“黄雀”的组织。“黄雀”获得了朝廷的支持,这个组织每天在三市六街上巡逻,试图恢复大唐律法和秩序。学生们还组织演讲,轮流上台表演。人潮中,眉清目秀的少年何人斯“牛高马大”,忒显眼,他和三个哥哥及好友节南山、朱温、葛军是“黄雀”的得力干将。何人斯对演讲颇为踊跃,他喜欢站在台上,看着同学们注视着自己。他爱拿书本上看到的大吹特吹:
“......我们嘴上都说着势利不对,但事实上,我们有时在行为上都在做着势利的事情。更可怕的是,脑袋是会骗人的,一个词儿、一个观念,如果一直这样说,一段时间以后,脑袋很可能就信以为真了。如此,我们就从只想获利变成真的嫌弃别人的势利。这就很危险,因为我们对别人的合理行为做出了错误的反应。这就好比官署里的老好人,为了不让别人说他势利、自私,面对本来属于他的机会,他却不敢去争取,拱手相让。看到那些敢于积极追求自己合理权益的人,他却觉得对方卑鄙。
势利本身并没有错,很多人不是看不清自己的行为,只是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目的罢了。当你说他势利的时候,他会咆哮着找出一些片面的生活片段出来,当作证据告诉你:看,我并不势利!他们以此当作借口,好似这样就可以堂而皇之地避免直视自己内心那些貌似阴暗的部分,这才是最糟糕的!就像情绪不能长期强忍一样,势利的本性也是不能长期压抑的。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勇敢地承认自己的势利。只有更坦然地认识自己,我们才能在重要关头不被舆论压力绑缚,从而做出真正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同学,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也能成为一个人缘极好的人,被大把的人围着转?肯定有。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什么样的人最受欢迎?有钱人、幽默的人、老好人?
其实如果真要将他们归类,大致画像应该是有正面资源或有潜在的正面资源可贡献的人。他们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人人都喜欢靠近这些潜在或正面资源的拥有者,这意味着跟他们凑在一起得利的机会更大。这种利益或许是物质上的,或许是精神上的,这就是人们势利的本性导致的。
正如收入可以分为资产性收入和劳动性收入一样,人缘也可分为资产性人缘和劳动性人缘。很多有钱人一般不请人吃饭,也不主动给人好处,但就是有一堆人围着他们转。这类就属于资产性人缘,他们的好人缘建立在他们有值得别人‘图谋’的地方。所以,哪怕他们从不主动施加什么恩惠,但只要有潜在的收益期望存在,好人缘就会一直存在。
当然,老好人的人缘也不错,但他们的好人缘建立在能给人提供即时性的正面反馈上。他们从不得罪人,会让别人的心情很舒畅,对于别人的求助,也会尽可能用心尽力地帮忙,这类就属于劳动性人缘。我们再来仔细对比一下这两种人缘的‘可怕之处’:
首先,劳动性人缘必须时刻维持劳动状态,也就是要一直处于施恩状态。老好人必须一直无底线地付出,只要从某一刻开始,他拒绝别人的请求,那么前期的积累就趋向于零。我听父亲讲过,他有个同僚初入官场,把官署所有的杂活全包了,整理公文、扫地、换茶水等,表面上看大家对他印象都不错,可是有一天他身体不舒服,没有打扫卫生,全署的人都来数落他。这就是劳动性人缘的坏处。
相对来说,资产性人缘则要好得多,它与劳动性人缘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主动提供资源和利益。在大部分情况下,劳动性人缘的付出是被动的,是受环境裹挟的。而资产性人缘则拥有主动选择权,人人都想跟他建立关系、交换资源,且很多人会将自己的资源主动献上以示诚意。至于最终同谁‘建交’,主动权一直握在这类人的手里。有些人天生自带光环,拥有资产性人缘,但是有些人没有啊!确实,绝大多数人并非一出生就拥有资产性人缘。
当然,在自己一无所有的时候,也可以通过积累大量的劳动性人缘让自己更有安全感。为什么会更有安全感呢?这有点类似于广结善缘,我们付出的劳动越多,就越有更大的可能获得回报。不过,如果你和对方的差距太大,就不要再用这种策略了,因为你主动提供‘劳动’的意义不大。无论你想跟对方进行单次还是多次交换,对方都几乎不可能回报你,因为对方没有同你进行交换或建立联系的必要。
当我们主动提供‘劳动’的时候,多数都是在表达想建立长期交换关系的姿态,但这个策略仅适用于与对方的差距并不是那么大的情况下。在此之前,请先埋头积累。如果你想在积累的同时通过‘建交’来获利,可先将你的目标转向与你对等或略胜于你的那个群体、圈子。当你越发深入地领悟这些内容,你的内心越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以前你看不懂或者看不惯的事情,现在也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
人性天生就是势利的,这是真理,你需要接受这个本性、认可这个本性,不然很容易就会被世俗道德所绑架。同学,你可以回顾一下曾经被情感绑架而后悔不已的经历,那感觉是否很糟糕?很多人都在做‘劳动性人缘’,结果一停止付出,之前积累的所有人缘就完结了。
懂道德让你成为好人,懂人性让你成为富人。总和你谈感情的人,就是想少点付出。我父亲有个惠州同僚叫贾演,在官署公干,待遇挺不错。中元节刚过,他的发小史劲主动前来投奔他,贾演想都没想就答应了,还费了很大的力气把他弄进衙门,争取到一个不错的职位。贾演觉得官署里有自己的好兄弟,彼此间也好有个照应,可后来发生的事让他后悔不已。
原来史劲进入衙门后,因为脑子灵活,没多久就上位了,混到跟他差不多的等级。后来,署衙押司一职出缺,署官有意从优秀吏员中遴选一人担当此任。史劲和贾演都是备选之一,贾演想着公平竞争,可没想到的是,发小却用卑鄙的手段抢到了位子。贾演后悔不已,他不理解为什么史劲会这样对自己?当初如果没有自己,他还在外面辛苦讨生活。
同学,这样的事情,你见过吗?或者说,曾经在你的身上上演过吗?事实上,这样的情况太多了,人生的复杂之处就在于人心难测。人格结构可以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本来的我,它是充满原始**的、冲动的;超我是受到期许的我,它必须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自我则是本我和超我互相冲突的场域,它是充满矛盾的、紧张的,同时也是我们与他人互动时所表现出的一面......”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