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之间,先蚕大典如期而至。
这日春和景明,大昭特开皇家园林,举国共襄盛典。
虽名曰“先蚕礼”,却更似一场天下女子的庆典。为祭祀“嫘祖娘娘”,女子们都会穿着蚕丝织出的锦缎出席,贵女们身披罗裳,民间妇人哪怕无丝绸华服,也会在腕上系一方锦帕。
此刻,女子们并非为取悦旁人,而是为取悦自己。
园林中,形形色色的女子齐聚,母女携手,姑嫂结伴,织女商贾,甚至连青灯古佛下的尼姑道姑,也不愿错过此番盛事。女子的欢声笑语交织,空气中浮动着脂粉香、花卉香、熏香,皆是女子的味道。
人群中,一个卖蜜饯的小女孩和母亲一起穿梭叫卖,这也是她们赚钱的好机会。一大筐点心蜜饯,顷刻间就卖光了,母女俩便找个偏僻的角落休息。
母亲席地而坐,为女儿缝补刚刚刮破的裙摆。
小女孩扎着双髻,这是她第一次参加先蚕礼,虽穿着粗布衣衫,但兴奋极了。她踮脚张望,只见皇家园林正中央是主祭台,台下就是织女方阵,各地技艺高超的绣娘在此展露织工。
金梭彩线穿行之间,小女孩看得出神,目光落在织女粗糙的指尖,那里布满老茧。
她回眸看自己的母亲,母亲的手亦是如此,剥果核、蒸蜜糕,手上都是烫伤划伤的旧痕。
忽然,一声鼓乐,仪式准备开始了。
小女孩闻声望去,只见皇后领着众嫔妃、公主们,缓步走上后方高台。
一时间全场骚动,民众欢呼,摇晃着手里的丝绸锦帕。随着动作起伏,女子们美丽的衣衫仿若潋滟的湖光,又好似流光的彩霞。
媚皇后一袭朱红华裳,与眉间那抹朱砂,遥相辉映。
与她一道走来的,还有身着明黄朝服的皇帝赵柟。
人群顿时窃窃私语:
“往年圣上不曾亲临先蚕礼,今日怎会破例?”
“你们不知道吗?今年昭离公主亲手斩杀宰牙,令异族俯首称臣,周边诸国纷纷遣使朝贡,圣上为示国威,特意前来参加天蚕礼。”
“我说台上怎么有些高鼻深目的异族女子,原来是外国使臣的家眷啊。”
“那昭离公主她可来了?”
“你们快看!就是她——”
众人闻声看去,只见高台上,最后入场的昭离身穿月白色的素纱羽裙缓步走来。
这是姜婋特意为她设计的,灵感来源于《大明宫词》中太平公主那套羽衣。这衣服的材料正是大昭盛产的素纱,绣的是水波纹,既表明公主曾是民间渔女,又迎合了先蚕礼的主题。
*
“那就是昭离公主?”
“哪里是传闻中的獠牙夜叉,分明是谪仙下凡!”
“她手刃宰牙,收复银州,实乃我们大昭英雌!”
闻言,那个卖糕点的小女孩踮起脚,满眼好奇地望着这位传说中的奇女子。
高台上,昭离的登场亦是引起一众皇宫女眷的惊叹,这令她有些不自在,姜婋站在昭离身后,轻拍她的肩头,给她安慰和鼓励。
这时,钟鼓齐鸣,祭蚕大典正式开始。
高台之上,张天师身披法袍,手持祝册,声如洪钟,朗诵祭文:
“大昭之国,仰承天命,敬奉嫘祖,恩泽绵长。今逢春和景明,蚕月新启,谨行先蚕大典,敬祷蚕神垂佑……”
祷词声起,媚皇后缓步登坛,亲自将金蚕置于供台之上,点燃香炉,檀烟袅袅,象征着纺织女子的辛劳化作虔诚祈愿,飞向九霄。
“敬拜嫘祖,缫丝开化,教民织绮,衣被天下……”
焚香完毕,女官引着宫中女眷与命妇依序上前,捧出数笼蚕蝶,缓缓放生。蚕蝶振翅,翩然飞舞,寓意国运如蚕蜕变,千秋万业。
“愿蚕茧丰盈,丝帛盈仓;愿百工兴盛,四海安定。”
姜婋和昭离一同放生蚕蝶,不知是不是因为昭离衣上装饰着羽毛,蚕蝶竟不愿远去,环绕她袖间盘旋良久。
众人惊叹:“这莫不是嫘祖显灵!”
昭离莞尔一笑,旋身而动,衣袂翻飞,蚕蝶方才随风飞散。
但姜婋却眉头紧锁,察觉到蚕蝶似乎有恙。
这几日,她为了搞清楚原著中提到的兴都惨案,每日和系统回溯原文。但因当时主角们都在西陲,这段故事情节是支线,仅被一笔带过。
姜婋通过字里行间的暗示,以及回兴都时沿途的观察,推导出一种可能性……只是还未确定。
见状,她赶忙在脑海中呼叫系统:
“这蚕蝶围着昭离,恐怕有什么异常,你快帮我查查这是什么情况?”
系统:“玩家,你还真把本系统当百科全书了。”
姜婋生硬地撒娇:“你不是爱女系统吗?怎么,你不爱我啦!”
系统无奈:“爱爱爱……正在为玩家搜索相关信息……”
姜婋得意一笑,但听见系统的回答后,忽而笑容消失,随即附在昭离耳畔轻声低语。
*
这边厢,祭词告毕。
典礼来到天蚕礼的重头戏,由织女合力织就一匹绣有“国运昌盛”四字的锦缎,以祈愿大昭繁荣昌隆。
此锦缎所用蚕丝,皆由各地精挑细选,运往兴都,这些织女们也是全国各地最出色的绣娘。
在织女们的巧手之下,金线交错飞舞,逐渐编织成型,日光洒落,更显皇室尊贵之气。
赵柟、媚皇后端坐高台之上,微笑颔首,百官、使臣亦交口称赞。
昭离与姜婋坐于一侧,看着放生的一只蚕蝶还盘旋在昭离肩头。
姜婋突然叹道:“你说,身为蚕,是破茧成蝶更好,还是被煮茧缫丝,更好?”
昭离闻言,拂袖轻挥,方才停驻的蚕蝶随风飞去。
她感慨道:“每一种命运都有意义,正如你当时问我,是回湖州做个渔家女,还是回宫里做公主……”
姜婋问:“那你更喜欢哪一种人生?”
“我……”
昭离犹豫之际,忽闻祭台之下,一阵惊呼骤然炸开!
随着“嘶啦”一声脆响,即将完工的锦缎正中央竟然裂开一道触目惊心的裂痕!
*
顷刻间,四下死寂无声。
织女们脸色煞白,跪伏在地,瑟瑟发抖道:“皇上饶命!”
人群中有人惊呼:“天降异象,莫非是国运不昌?”
闻言,一向信奉天象的皇帝眉头紧皱。
媚皇后心中一凛,这是圣上动怒的表现。先蚕礼由媚皇后主持,她在心中忖度,需得赶紧撇清关系才好。
她随即厉声喝问:“今年负责选拔织女之人,何在?”
一官员战战兢兢跪地道:“微臣……微臣该死!”
群臣登时交头接耳,面露不安。
先蚕礼虽是皇后主持,但由礼部、户部、工部联合举行,若是细查,负责之人定牵连无数。
再加之,织女们由各地官员选送,要是查下去,必定又牵扯地方,事态只会愈发复杂。
姜婋恍然明白——那桩可怖的惨案,正是这先蚕礼。
锦缎撕裂,天象不祥,导致无数人牵连其中,最终酿成大案。
看来自己猜得没错……
这时,昭离看向姜婋,手指抚向衣袖中所藏之物:“你之前说要调查,还命我准备这个……原来是担心此番变故?”
姜婋声音微沉:“公主,这些人与你当年一样,皆因‘天象不祥’之说,恐怕会性命难保。能不能护住她们的性命,就全靠你了。”
昭离握紧衣袖,目光掠过跪地战栗的织女,神色大骇的官员,惊恐不已的百姓,以及面露愠色的皇帝和皇后……
一股难以言说的情绪涌上了她的心头,有恐惧、不安、愤怒,更多的是一种命运无法自主的感同身受。
昭离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高声道:
“诸位,此事并非天意,而是人为!”
*
此言一出,群臣震动,百姓哗然。
高台之上,媚皇后眸光微变,警惕地望向了她。
赵柟捻须问道:“昭离,你说这是人为,此言何意?究竟是何人如此大胆?”
昭离缓步而出,行礼道:“还请父皇准许,臣女亲自查验。”
赵柟挥了挥衣袖,示意准了。
昭离弯腰拾起锦缎,用指尖摩挲断裂的边沿,眼神逐渐笃定。
她起身道:“回父皇,这批蚕丝乃各州府精挑细选的优蚕,或水路船运,或快马加鞭,运送至兴都。途中翻山越岭,而蚕最忌湿气,若在结茧之前又受惊扰颠簸,便会影响蚕丝的韧性。因先蚕礼不可推迟,织女们为赶工期,又不得不用这批蚕丝,方才导致锦缎断裂。这并非天谴,而是人为失察。但所涉及的官员、织女、她们也并非有意为之。”
昭离顿了顿,唇角微扬:“若父皇非要怪罪,恐怕就要怪这蚕了!”
赵柟闻言,略微一怔,随即笑道:“好一个怪蚕!昭离,你又是如何发现的?”
“父皇,方才放生蚕蝶之时,有不少蚕蝶围绕在我的衣裙周围,诸位皆以为是祥瑞降临,然而事实上——”
昭离解释道:“这些蚕蝶身形虚弱,飞行吃力,因此想寻找近处之物停留,而蚕蛾趋白,放眼全场唯我一身白衣。如此想来,连破茧的蚕蝶都如此羸弱,那又怎能指望这批蚕丝坚韧呢?”
赵柟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众人恍然大悟。
昭离环顾四周,声音铿锵道:“国运昌盛,岂能因一匹锦缎断裂便受动摇?真正决定国运的,是我大昭百姓的勤劳与智慧,更是天下女子的双手!”
她说着,从袖中取出一卷银白色的鱼线,在众人错愕的目光下,亲手将断裂的丝绸一针一线缝合。她手法熟练,针脚细密,堪比缝补渔网的老练渔女。
“这世间可织布者,何止蚕丝?”
昭离目光扫过在场的众女子:“渔女织网,医者缝伤,三姑六婆、牙人商贾,各行各业的女子,皆以双手支撑着大昭的根基。”
台下女子屏息聆听,无不心潮澎湃。
昭离目光微转,直视在场女子:“可有人愿与我一同修补?”
话音未落,姜婋已然跨步而出:“我来!”
*
起初,众女子皆有迟疑,这毕竟是抛头露面的大事。
人群中,有个带着针线包的年轻女子满脸踌躇,身侧的一位老妇着急道:“小姑娘,你这针线包不用借我,我老婆子舍得下老脸,我缝得快!”
说罢,便拿过针线,冲了出去。
那年轻女子见此,一咬牙也跑去帮忙:“我也来,我的女红可远近闻名!”
就连那个卖蜜饯的小女孩,也拉着母亲的衣袖,奶声奶气道:“阿娘,我也要去帮忙。”她母亲无奈苦笑,索性与女儿一起上前。
渐渐的,女子们彼此对视,仿佛从对方眼中得到了勇气,纷纷跨出一步,投入其中。
有医者以羊肠线缝合,有女工用藤条编织,甚至还有人用发丝缝补……
白皙的、苍老的、灵巧的、粗砺的……无数双女子的手交错在一起,共同修补这面锦缎。
半晌,昭离与一众女子将缝补完的锦缎高高举起,阳光透过薄锦,映照出银白的鱼线、棕黄的羊肠线、黑色的发丝、绯色的棉线……千丝万缕交错,如同千千万万女子的心血交融汇聚。
昭离朗声道:“这匹锦缎上,不仅承载着纺织女的巧思,也融入了天下女子的功绩。今日并非天降大祸,而是嫘祖娘娘显灵,让大昭女子之力,得以昭然于天下!”
此言一出,寂静无声。
随即,织女们红着眼眶,纷纷叩首道:“多谢公主。”
紧接着,千百女子齐声高呼:“多谢昭离公主!”
这声音汇聚成海浪,回荡在高台之上。
群臣神色各异,外邦使臣惊叹议论,皇帝捋须点头,而媚皇后则眯起双眸,眼底浮现一抹警惕之色。
人群中,那个小女孩拽着母亲衣角,满眼憧憬:“阿娘,我也想成为像公主姊姊那样的女子!”
闻言,姜婋眸中闪烁笑意,心道:“不愧是我的公主。”
*
这时,昭离和姜婋的目光越过人群,遥遥对视,在彼此眼神中读懂——
从今往后,昭离不只是一个公主,而是一个能扭转局势、凝聚人心的领导者,更是天下女子的榜样。
她的声音不再局限于宫闱,而是如春蚕吐丝般,编织起一张属于她自己的权力之网。
这场先蚕礼,让她离母君之位更近一步。
【作者小啰嗦】
三姑六婆:三姑者,尼姑、道姑、卦姑也;六婆者,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也。
——衣若兰《三姑六婆——明代妇女与社会的探索》
三姑六婆其实是古代明清女子的职业,换句话说,三姑六婆是古代的职业女性,但士大夫多将“三姑六婆”这类妇人比喻成巧舌如簧,搬弄是非之人。
我认为这也是一种对职业女性的污名化,所以在本文中,特意将三姑六婆恢复原有语意。
她们是:尼姑、道姑、卦姑、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代表着明清时代,宗教、医疗、生育、买卖、中介等多种领域的职业女性。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5章 20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