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傅斯珩发来的消息,关于晚上模拟测试的一些初步构想,纯技术内容,没有任何暧昧词汇。
阮清清看着那条消息,又看看腿上的书和手边的芯片书签。
她拿起手机,回复了过去。
第47页的推论,前提假设可能需要加入时间衰减因子。你的构想基于此,或许需要同步调整。
傅斯珩的回复很快,同样专业:
同意。衰减系数设为变量θ,代入重新计算。结果发我。
一来一回,他们又围绕着技术问题讨论了将近一个小时。
结束时,傅斯珩发来最后一条:
受益匪浅。阮博士果然是最好的灵感缪斯。晚安。
阮清清看着“缪斯”那个词,心跳微微失衡。
她没再回复,放下手机,却没了继续看书的心思。
她起身,将书和书签仔细收好,目光扫过玄关柜上那束依旧盛开的蓝色鸢尾。
第二天回到研究所,关于她和傅斯珩的议论似乎平息了一些,但那种隐形的关注依然存在。阮清清尽量屏蔽,全身心投入工作。
午休时,她收到一个同城快递。小小的一个文件袋。
拆开,里面掉出一张卡片和两张……票?
卡片上是傅斯珩凌厉又洒脱的字迹:
「阮博士:
听闻你对弦理论的最新进展感兴趣。附上两张今晚保罗·斯坦哈特教授闭门讲座的入场券。讲座地点隐蔽,媒体绝迹。本人诚挚申请作为‘纯学术同行者’陪同前往,并保证全程遵守《阮博士行为规范》1.0版(暂定)。
静候佳音。
傅斯珩」
阮清清捏着那两张设计简约却一票难求的入场券,心情复杂。
他真的是……无孔不入。而且每次都能精准地找到最让她无法拒绝的理由。
她确实非常想去这个讲座。斯坦哈特教授是领域内的泰斗,这次闭门交流机会极其难得。
而傅斯珩,他显然也懂这些。他选择的是同行,而非赠票。他把自己放在了“同行者”和“申请者”的位置上。
尊重,但又步步紧逼。
她盯着那卡片看了足足五分钟。
最终,拿起手机,发了两个字过去。
时间?
// 19:00入场。18:30我来接你?可以车上讨论一下上午的模拟数据。
又是正当理由。
好。
讲座设在城郊一个私人艺术馆的地下演讲厅,果然如傅斯珩所说,极其隐蔽,到场者寥寥,但一看便知皆是圈内菁英。
傅斯珩的车准时停在楼下。他今天穿着更偏休闲学术风,甚至戴了一副平光眼镜,减弱了几分商场上的锐利,更像一个英俊的青年学者。
一路上,他真的只在和她讨论白天的技术问题,态度认真专注。
讲座期间,他坐在她身边,安静聆听,偶尔在笔记本上记录几句。只有在教授讲到某个特别精妙的点时,他会侧过头,与她交换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一切尽在不言中。
那种智力上的同频共振,让阮清清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满足和愉悦。
讲座结束,两人随着稀疏的人流走出艺术馆。夜风微凉,带着草木的清新气息。
“感觉如何?”傅斯珩问她,声音在安静的夜色里显得格外低沉。
“很有启发。尤其是关于高维空间映射的那部分……”阮清清难得地主动谈起感受,眼神里还闪烁着兴奋的余韵。
傅斯珩专注地听着,适时地补充自己的见解。
两人就这样并肩走着,讨论着刚才的讲座内容,气氛融洽得不可思议。
走到车边,傅斯珩很自然地为她拉开车门。
阮清清坐进副驾,忽然说:“谢谢你的票。”
傅斯珩关车门的动作顿了一下,随即弯腰,看着车内的她,笑了笑:“不客气。所以,这次能加分吗?”
他又来了。
阮清清系安全带的动作一停,抬眼看他。路灯的光线从他身后勾勒出他挺拔的轮廓,镜片后的眼睛含着笑意和期待。
她忽然想起他送的书,他精准的“技术支援”,他此刻小心藏起的得意和试探。
一种冲动让她脱口而出:“看你表现。”
话一出口,她就后悔了。这听起来像什么?打情骂俏?
傅斯珩显然也愣了一下,随即,巨大的笑意从他眼底漾开,几乎要满溢出来。他扶着车门,俯身靠近了些,声音压得低低的,带着蛊惑:
“那我……继续努力?”
他的气息拂过她的脸颊,带着夜风的微凉和雪松的暖意。
阮清清心跳骤然加速,猛地低下头,飞快地拉过安全带扣上,声音含糊:“……快开车。”
傅斯珩低笑出声,终于心满意足地关上车门,绕回驾驶座。
[猫头][猫头][猫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8章 灵感缪斯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