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大的秋天来得清冽而分明。
银杏叶由翠绿转作金黄,在澄澈的蓝天下铺展成一片片燃烧的云霞。空气里弥漫着干燥的落叶气息和一种属于高等学府的、沉静而开阔的书卷气。
天文系的阶梯教室里,光线被厚重的窗帘隔绝了大半,只有讲台前巨大的投影幕布散发着幽幽蓝光,上面是旋涡星系M51的壮观影像。教授的声音沉稳,讲解着星系动力学中暗物质晕的引力作用。
江临坐在靠窗的位置,深秋午后的阳光顽强地穿过窗帘缝隙,在他摊开的笔记本上投下一道窄窄的光带。
笔记本依旧是深蓝色的硬壳,边角被摩挲得更加圆润。他握着笔,指尖那支黑色签字笔习惯性地在指间无声旋转,目光专注地追随着教授激光笔的红点,在星图和数据公式间游移。
只是,那笔记本的页眉空白处,不再记录环境噪声耐受度,而是用极细的笔尖写着:
观测日期:10.15
本地天气:晴,能见度优,PM2.5:35
晚间目标:仙女座星系M31(复查上次边缘恒星异常运动数据)
备注:体大晚间训练结束时间:21:30。需预留通讯窗口。
笔尖在“通讯窗口”四个字下,无意识地画了一道浅浅的横线。旋转的签字笔速度平稳,只在想到某个特定时间点时,转速会微不可察地加快一丝。
与此同时,几十公里外的国家体育大学综合训练馆内,则是另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
橡胶跑道上,钉鞋踏地的声音清脆密集,如同骤雨;力量器械区传来沉重的喘息和铁片碰撞的铿锵;空气中弥漫着汗水和消毒水的混合气味,充满了蓬勃的、近乎原始的张力。
路阳刚结束一组高强度的400米间歇跑,胸口剧烈起伏,汗水顺着小麦色的脖颈和紧实的肌肉线条小溪般淌下,将深红色的田径背心洇成更深的颜色。他撑着膝盖大口喘气,喉咙里像着了火。
左耳垂上那枚小小的银色耳钉,在顶棚明亮的灯光下闪了一下。
“阳子!水!” 一个同样汗流浃背的队友把一瓶运动饮料抛过来。
路阳一把接住,拧开盖子咕咚咕咚灌了大半瓶,冰凉的液体滑过喉咙,带来短暂的舒畅。
他抬手抹了把脸,目光习惯性地飘向训练馆墙壁上巨大的电子钟——17:48。距离晚训结束还有将近四个小时。
他走到场边自己的背包旁,从侧袋里摸出手机。
屏幕亮起,锁屏壁纸是去年夏天毕业典礼后,在天台上他和江临的合影。
照片里,江临穿着洁白的校服衬衫,身姿挺拔,侧脸在阳光下显得有些清冷,但唇角那抹几乎看不见的弧度却被镜头清晰地捕捉。他自己则笑得见牙不见眼,虎牙闪亮,手臂大大咧咧地搭在江临肩上。
指尖划过屏幕,点开置顶的聊天框。最后一条消息还是他中午发的:
[阳光]:刚测了立定跳,破PB了!2米98!教练说再稳定稳定可以冲一级!
[冰山]:数据合理。注意落地缓冲,保护膝关节。加油。
后面附了一个他看不懂但感觉很厉害的天体物理公式截图。
路阳咧开嘴,手指在屏幕上飞快敲击:
[阳光]:累瘫.jpg 刚跑完间歇,感觉肺要炸了!晚上加练核心,估计得九点半才能回宿舍了。你那边咋样?晚上看星星吗?
发送。
他把手机塞回背包,拿起毛巾胡乱擦着汗,目光却忍不住又瞟了一眼屏幕方向,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那颗名为“江临”的星星,即使隔着几十公里的物理距离,依旧是他疲惫训练后最想汲取的光源。
B大天文台坐落在校园西侧一座植被茂密的小山坡上,白色的半球形穹顶在深蓝的夜幕下静静矗立,像一颗遗落人间的星辰。远离市区光害,这里的星空格外璀璨。
巨大的专业级望远镜指向深邃的夜空。
江临穿着实验室的白大褂,身形在幽暗的观测室内显得有些单薄。他微微俯身,左眼紧贴着目镜,右手则极其缓慢、精准地调节着旁边的旋钮。
屏幕上,实时传输的CCD图像里,仙女座星系那巨大的旋臂结构清晰可见,边缘点缀着无数细微的光点——那是数十亿光年外的恒星。
观测室内异常安静,只有设备运行发出的轻微嗡鸣和江临偶尔在记录本上写字的沙沙声。
深蓝色的笔记本摊开在旁边的控制台上,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时间、坐标、设备参数和初步的观测笔记。手腕上那条深蓝色的“向阳而生”运动手环,在仪器面板幽幽的蓝光下,显得格外温润。
放在控制台一角的手机屏幕忽然亮起,震动声在寂静中格外清晰。江临的目光从目镜上移开,瞥了一眼屏幕。
[阳光]:报告江老师!训练结束!刚洗完澡,瘫在床上了!你还在天文台吗?看到仙女座没?拍给我看看!
江临的指尖在控制台的边缘轻轻敲了一下。
他直起身,走到电脑前,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操作。很快,一张经过初步处理的、清晰的M31星系核心区域图像被调取出来。他拿起手机,对准屏幕,拍下一张照片。
发送图片。
[冰山]:嗯。在。核心区域可见。
[冰山]:[图片]
[冰山]:核心区气体盘存在扰动迹象,可能与伴星系潮汐作用有关。需进一步分析数据。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