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的课上完,周存仁在临下课前向众人宣布了一个消息。
明日,也就是夏至前一日,殿学里要举行避暑文会,所有学子都要参加,并且每个人还都要在文会上赋诗作文。
这也算是殿学历来的老传统了,不过前两次张绍都是借故逃掉了的,根本就没来参加。
但这次襄王和益王也会到场,张绍心里不免隐隐有些替益王担心。
所以在顾云霁问他明天打算去哪儿玩的时候,张绍头一次拒绝了顾云霁的提议。
“什么?你不会明天真的要来参加这个什么劳什子文会吧!”顾云霁盯着张绍的眼睛,震惊地道。
“怎么了,在你眼里我就那么没文化?”面对着顾云霁的质问,张绍莫名有些心虚,目光四处游移就是不看他,语气生硬地转移起了话题。
“这不是你有没有文化的事,你不是向来不喜欢参加什么文会之类的吗?今天怎么突然转性了?”顾云霁可不会被他轻易糊弄过去。
“我这回就想去看看热闹不行吗!”张绍见躲不过去,破罐子破摔,梗着脖子道。
顾云霁看看张绍这少见的样子,又看看韦衡在旁边一脸感兴趣的样子,一拍大腿,“那明天我也要去!”
“你去就去嘛,谁拦着你了。”张绍也知道自己这般的行径属实反常,心虚地扭过头,小声嘟囔道。
……
第二天,辰正时分
萃英殿后殿之中,早已提前布置好了避暑文会所需的一应准备。
殿内当中并排摆着两张大案,上面整齐地码放着纸笔墨砚等等文房用具。
大案周围不远不近的陈设着一圈坐席,席前小几上各自摆着几碟果品点心,还有宫内特供的御酒和用上等蜂蜜调制的饮子供人随意取用。
文会说到底就是一个主题茶话会,对于萃英殿里的这些勋戚子弟来说,写什么诗作什么文才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文会上如何去攀关系和拉帮结伙。
朝廷里的一些人位置特殊,明面上不方便直接表态,便暗地里让自家子侄互相结交,暗通款曲也是有的。
就好像这一次避暑文会,众人的目标也都十分明确,就是要想办法跟襄王搞好关系。
至于他们身后的家族是否真的要跟定了襄王,还是想两边下注,那就不是他们要考虑的问题了。
张绍进来时,一大半的席位上已经有人了。他们中间的大多数都盯着门口翘首期盼,至于期盼的是什么,不用说张绍也能猜到。
见到进来的人是张绍他们,那些人期待落空纷纷失望转头,甚至不乏有人面露鄙夷神色,张绍翻了个白眼,丝毫不惧原样瞪了回去。
张绍在边上不太起眼的地方,寻了三个挨在一起的空位,招呼韦衡和顾云霁坐下。
韦衡还是那样,也不管文会开没开始,从坐下起就捡着面前的果品左右开弓,吃得不亦乐乎。
张绍和顾云霁隔空对视一眼,无奈摇了摇头,也是拿他没办法。
他们三个刚坐稳,还没来得及说话,刘桓就跟在襄王身后一块儿进来了。
这下殿里的人们都坐不住了,众人纷纷起身迎上去,簇拥着恭维着,一路把襄王送到了主位东边坐定,那些人还围在那里久久不肯散去。
就连刘桓都跟着沾光,被那些人一口一个“小国舅”的叫着,顿时喜形于色,甚至有些忘乎所以了。
“这刘桓真不要脸,他姐姐不过是个妃子罢了,别人叫他国舅,他就真敢应下了。”顾云霁看不过眼,回过头小声跟张绍吐槽。
“啧。”张绍拍了下顾云霁的胳膊,皱着眉暗中使了个眼色,示意他韦衡还在呢。
韦衡的姐姐也是皇妃,张绍怕韦衡听到顾云霁这么说心里会不舒服。
不过韦衡却不当回事,头也不抬拿着块荷花酥吃得正开心,“没事,我又不想当什么国舅。”
就在众人围着襄王叽叽喳喳的时候,益王也到了,这还是张绍第一次在萃英殿见他没有与襄王一同出现呢。
益王人一进来,众人的声音静止了一瞬,齐齐看了过去。
“咳。”
随着襄王这一声轻咳,众人对视了一眼,又好像才回过神来一般,继续围着襄王巴结,全都做起了睁眼瞎,就当没有看到益王。
赵宗宓恍若未闻,径直朝着主位的另一侧走去。
但是张绍却不想看他就这样孤零零地走过去。
“殿下安好。”张绍当即起身,走到益王面前,大大方方拱手道。
紧跟着,顾云霁也起身凑了过去,拱手道,“殿下晨安。”
见他们俩都过去了,韦衡也坐不住了。他一把将手里的点心全部塞进嘴里,颠颠地跑过去,也跟着一起朝益王拱了拱手。
赵宗宓本来已经在心里做好了准备,今天到这少不得有些难过,此时见到张绍他们过来,倒是令他颇感意外。
尽管如此,赵宗宓仍只是客气疏离地回了一句,“三位不必如此。”并没有停下来与他们攀谈的意思。
看着被三人围在中间的益王,赵宗宪的脸色不觉阴沉了起来。
刘桓虽然别的不会,但看襄王的脸色他还是会的。此时他一见襄王沉了脸,立刻就气势汹汹地准备上前去找张绍他们的麻烦。
可还没等刘桓过去,周老相公就带着一众在萃英殿学授课的博士进入殿内,他终究没敢当着周老相公的面惹事,只能忿忿地回了自己的席位。
周存仁迈步进来,益王第一个转过身来颔首施礼。见此情形,张绍也不得不装模作样地拱了拱手低下了头。
此时殿内众人总算是反应过来,纷纷朝着周老相公拱手施礼。
可赵宗宪这回却不再像之前那样,只是等到周老相公走到近前了,才从座位上站起身来,仅此而已。
周存仁看到了也只当是没看到,目光略过襄王,来到了自己的位置上,“诸位都入座吧。”
襄王的野心和山南刘氏的意图,周存仁一直看得很清楚。
近几年来,首相王诵常年抱病,亚相杨覃又碍于当年荣王之乱的余波,一心一意地要做官家手里的橡皮图章从不置喙政事,使得身为季相的刘汲在政事堂里几乎算得上是一手遮天了。
这种情况下,刘汲和他背后的山南刘氏焉能不膨胀呢,就连襄王都多了不少自诩之心。
再加上官家如今的这番安排,只怕更加会助长他们的野心,那些原本就蠢蠢欲动的人也会一窝蜂地涌上来,就如同今日的情状一样,自己也没必要去触他们的霉头。
“今日避暑文会,各位均需以‘夏日’为题作诗一首,共大家品评,另有佳作的亦可随时呈上,事后这些诗作将编纂成集存放在萃英殿内,以供随时观览。”周存仁将文会的规则公布,随后便坐了下来。
这一刻张绍突然有点后悔了,他一个纯种的现代人哪里会作诗啊!要是让他写篇八百字的议论文他倒是能写,但写诗这个他真不会啊!
而且还要编成书收藏,这不妥妥的黑历史嘛!
周存仁说完首先让各位博士先各自写了一首诗,算是给众学子打了个样。
各位博士写完后,立刻便有小黄门上前拿起诗作,挨桌轮转展示给大家看。
周存仁挑着其中写的比较好的几篇不咸不淡地点评了两句,接下来便轮到这些学子来写诗了。
最先出场的自然是二位皇子。
赵宗宪当仁不让第一个站起身,他现在就是要从各个方面下手,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优秀才能。
在众人真真假假的期待目光中,赵宗宪径直来到了中间的大案前,小黄门早就铺好了纸,研好了墨,众人都使劲抻着脖子,就等着一睹襄王的风采。
赵宗宪扫视了一圈众人,露出一个十分自信的微笑,挥毫泼墨,洋洋洒洒写下了一首七言律诗。
这当然不是赵宗宪有多么的才华横溢,而是早在昨天,襄王府的侍读就已经提前为他写了好几首各种体裁的诗,单等着赵宗宪在今日里一展其才。
这种事大家也都心里有数,找个枪手嘛,不稀奇。大家捧的是襄王这个人,至于诗作本身如何,谁在乎呢。
果不其然,襄王写的诗一经展示,众人都是交口称赞,就连几位博士也都是倾尽溢美之词,把襄王的这首诗夸得像花一样。
张绍撇撇嘴,反正他是没看出来这首诗好在哪里,值得他们这样拼了命的拍马屁。
襄王有意显摆,赵宗宓自然不会刻意去抢他的风头。等到大家都品评完了襄王的诗,赵宗宓才卡着时间写完最后一笔。
小黄门依样上前,拿过益王的诗展示给大家看,那几位博士看到益王写的诗,当下都是一愣各自对视了一眼,没有立即开口。
老练如他们自然看得出益王的诗更胜襄王一筹,但他们若是真这么说了岂不是要得罪襄王殿下了。
可若要硬踩着益王去捧襄王,周老相公还在这看着呢,他就算现在不说日后肯定也讨不到好,真真是叫人左右为难。
大家纷纷犹豫了起来,殿内一时竟有些冷场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