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古典架空 > 唐妖变 > 第22章 上岸

第22章 上岸

梦宁紧张的确认了一下岸边官兵的服饰,确信这只是地方上一般的府兵,不像要抓拿钦犯,应当和自己没什么关系。但府兵为何出现在码头上,还对这些刚下船的普通人严阵以待?

领队的军校招呼着,让尚存的船工将所有人都引到码头,一个不留。然后船就停靠在这个码头——前面的船,已经有府兵在泼油焚烧。

如今的码头空地上已经聚集了数百人,随着停泊船只的增加,人数仍然在数以百计的激增——梦宁已经明白发生了什么。

她扫了一眼那些张弓搭箭的府兵,所用的弓与日常的铁弓大有不同,不仅用的是木料,木色微红,显然是并不太适合做弓箭的桃木;兵士们每个人手臂上还戴着五彩丝线,梦宁认识那是逼瘟鬼的传说方术,一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避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

显而易见,当地方官员对于这些从洛阳来的船队所感染的致命瘟症长期不闻不问良久之后,终于作出了决策——就是把这些人聚集在一起,把船烧掉。

随后呢?根据梦宁所了解的地方上的处置方式,或者会将众人强制隔离,任其自生自灭;或者会索性将人们禁锢饿死,随后焚尸。

根据船工们的窃窃私语,梦宁知道此处已近扬州——时任扬州大都督为圣上亲弟李福,此人性情宽厚检让,估计不会作出饿死焚尸的事情,那么他们这些人的下场,预计会是圈禁起来,强制隔离……

这些差不多同一时间从洛阳驶来的龙船,里面的乘客多半都是两京逃离出来的俳优,如今又被密密麻麻的聚在了一起。数丈方圆的空地中,很快就聚拢了上千人。

众人看着旁边的兵士弓弩,看着运河中烧着的龙船,很多妇孺已经哭了出来。但是没有人敢动——地方官府处理瘟症的传说是一个可怖的故事,即有饿死,还有烧死,还有活埋。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百姓除了抢天呼地,其实并没有什么可做。

梦宁和所有人挤在一起,盲目的随着众人的脚步向官兵驱赶的地方走去——她看了一眼路小飞,年轻女孩儿似乎在做一件本就意料之中的事情,平静如常。

她一只手握紧了那副储存食物的木匣,而另一只手则若即若离的挽着梦宁的手臂,似乎怕自己羸弱的师傅在人群中走散。

她是堪破了这世道,还是甘愿随波逐流?

“逃不掉的……”从两京俳优之禁开始,路小飞的那句话就一直萦绕在梦宁的耳边。

这样的跋涉持续了大约一个多时辰——官兵还算客气,并没有过多的打骂,还偶尔停下来等一些病重而行动不便的人。对于根本走不动,而且没人照顾的病人就随意丢弃到路边,梦宁看到有人在往那些人身上扔木柴,估计过一会儿就是被烧死的结局。

从洛阳一路来到扬州,梦宁突然觉得自己在圣堂之变中的遭遇可能真的不算什么。她只是一次被冤枉了,而有的人生来就在受苦。

这样的念头只持续了很短的时间就被梦宁从头脑中驱赶出去——她自己的烦恼已经够多,不能再背负愚蠢的悲天悯人。

这上千人的队伍终于走到一片杂草丛生的沼泽边上——

三面环水,浅滩中遍布芦苇——只有一面略显开阔,弓弩手们就站在这里。

几名骑兵拉来了铁蒺藜,这是一种铁质尖刺的撒布障碍物——原本是用来防御骑兵,如今只是草草的扔在地上,估计觉得有弓弩手在,这些病病殃殃的百姓没有胆量反抗,像一些待宰的牲畜一样等死。

路小飞觉得自己的衣袖被一个人拉住了——她转过头,是一个女孩子熟悉的圆脸,正是她在洛阳码头边上告别了的何子悠。

当初上船时由于局面混乱而被挤丢了的九州楼的众人,此时由于瘟疫的因缘即会,又与她们两人在扬州相遇。只是相遇时,又处在另一种蹉跎困境。

路小飞仔细端详了一番何子悠,看到她的脖子上也已经露出血点,但好在不多。何子悠还在帮着搀扶一名九州楼年老的婶娘,较之两个月前离开洛阳……

这个孩子已经在慢慢长大了。

“我们吃什么啊——”终于有一个妇人向官兵哭嚎道,很快,这样的声音便此起彼伏。

官兵们无人应声,他们觉得围而不杀,就已经是最大的仁慈——安排他们来到这里的长官,也从来没想过要解决这些人的饮食问题。

梦宁不知被怎样的心态驱使,努力穿过人群凑到靠近官兵的地方,她看着前面一个衣着异于其他人,看服饰应当是一位旅帅的小军官,她端然而立,用那在朝堂中已经磨炼了多年的声调——干净、淡漠又不容置疑:

“聚百人众,无地无粮,视为灾民;灾而不赈,应罚长官——唐律你们不看的吗?”

那位小军官愣住了,唐律共计三十卷,内容纷繁芜杂,即便是专事刑名的官僚都不一定便览研读,更何况只是军队的小官。

而梦宁常年协助武后陷害异己,罗织罪名,自然对唐律反复研读。根据唐律,为避免大批灾民走上反贼的不归路,于是制定了这样规范——只要失地饥民超过百人,官府就应当赈济。否则,会对相关地方官进行责罚。

小军官看着这位戴着可笑的狸猫面具,似乎是俳优的人。完全想象不到这样的人群中会藏着一位律法大师,他将信将疑的问道:

“唐律哪一篇?”

“第三篇《职制律》。”梦宁对答如流。

小军官未再做声——毕竟只是在办公事,如果因此再添加了罪责自然得不偿失。他嘱咐属下看管好这些人,带着两名随从转身离开。

梦宁知道,他一定是要回府衙复奏,看看如何处理关于律法的问题。但,前景乐观。

只是上千人的口粮,不是大事。官府稍微从官仓中支出一点即可让他们这些人活下来,官员们应当不会为了心疼这个让自己获罪;旁边的浅滩中有的是淡水,江南的水质也不会太脏——她刚刚略舒了一口气,旁边有人冲她喊了起来——

“你不是说要奏奉仙人,去取能治我们大伙的灵药吗?”

梦宁转过身去,正是和她在一条船上,想要活吞了男孩儿的那个李县尉。

“我当然能——”梦宁嘴角微弯。

她正在等一个这样的机会。她已经出面解决众人的粮食问题,感觉自己做的已经足够多——只差一个李县尉这样的人,给她创造从这群人中逃走的时机。

“但是你们大家,必须要配合我离开才行。不然我怎么去取药?难道药会从天上掉下来吗?”

李县尉既然能当上一个小官员,自然也不是傻子:

“如今三面环水,又有官兵弓弩相对,我们怎么帮你逃离——况且仙人的药,不是从天上掉下来,难道放在一个地方等你去拿吗?”

梦宁对他的话并不反驳,然而悠闲的原地坐了下来:

“依你所言——那我就不去拿了。”

李县尉这样水准的官僚,在洛阳根本连麟大人的门槛都登不上去——梦宁有数不清的对付他们的方法。

果然,围在旁边的众人纷纷在指摘这位李县尉——毕竟即便梦宁真的逃跑了,也只是上千人中走掉一个人而已,于众人无害,但却给大家留了一个仙人赐药的希望。李县尉这种做法无疑碍了多数人的生路。

梦宁并不做声,她只是在安静的等——大约一个时辰,刚才离开的那位旅帅军官,带着一辆两轮车返了回来。

两轮车上拉了几袋秫米,军士还就近架起了锅——看起来人群在这些日子能够喝粥度日了。

梦宁这时才慢悠悠的起身长揖,谢过这位军官后又说道:

“大人如此爱民如子,草民感激不尽——但毕竟这些食秫均是当地百姓之供,我等日日白食,于心不忍,倒是何时能将我等放走呢?”

这位旅帅索性不说话了——省的眼前戴面具的俳优又突然冒出一句唐律,说他们全都违了法。

梦宁自问自答道:

“疏议有释——五日为疾、十日为瘟、百日为病,如果十日无一人死,可是这瘟就过去了?”

所谓疏议,系指唐律疏议,还是昔日长孙无忌编著的解释唐律的书。梦宁应武后之命,正是从疏议中对长孙无忌罗织罪名,以此指摘长孙国舅知法犯法,当然早把疏议背的滚瓜烂熟。

这段话旅帅觉得梦宁说的十分有理,于是应道:

“我当秉明府衙,如果当真十日不死一人,扣着你等也没什么意义。”

当梦宁说出“十日无一人死”这句话时,人群中已经起了不小的波澜——当初梦宁在船上忽悠众人可以向仙人取药,其实信的人并不多,况且围观的也只有数十人。而如今她帮大家争取来粮食已是不争事实,又向官府夸下这样的海口——

仅仅一个多时辰,她在这千余人里就俨然有了近乎首领的位置。

接下来只剩下一个问题——三面环水,一面有守军,怎么走?

梦宁等着有人提出疑问,随意牵过路小飞的手,答道:

“入夜后,你们只需不声张即可——取药需有人帮助,我必须和我的伙伴一起走。”

“你们两个必须留下一个,否则都跑了怎么办?”事已至此,李县尉无论如何都不相信这二人能够真把药取回来。

“我愿为她们作保!”一个圆脸姑娘从人群中挤了过来,恰是何子悠。

“你以什么作保?”李县尉颇为蔑视的看着这个小俳优。

“我的命就是画师和路姐姐救的,我以命作保!”何子悠一脸凛然。

看何子悠如此,几个在北邙山人贩子那里逃脱的俳优一起站了出来,纷纷表示:

“画师与路姑娘都是有能力的信人,我们都愿作保——”

如今李县尉继续反对也没了什么道理——梦宁仍然是端坐着,时而望天,等着夜色愈深,守卫在黑色的背景下也变得逐渐模糊了身影。她拉着路小飞的手,略微攥紧,两个人的影子很快就消失在芦苇丛中。

附近的人都愕然的看着,芦苇丛天接暗水,哪里再看得见人迹……

唐史考据——唐律

唐律是古代中国水平最高的律法,学法制史的不服可以来辩。

而整个唐朝,律法水平最高的又在高宗时代。

唐朝排名第一的法学家便是长孙无忌,所以梦宁为了陷害长孙无忌,不学好唐律估计是不行。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2章 上岸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修真弃少混花都

国术,从扮演封于修开始!

异世丹帝

剧透从直播皇帝黑历史开始

西游:这猴子也太咸鱼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