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先于意识。
当林清第一次能够“思考”时,她发现自己早已存在。没有开始,没有终结,只有无垠的、温暖的黑暗包裹着她。这不是虚无,而是最原初的在。她即是这片黑暗,这片黑暗即是她。
没有光,故而无需看见;没有声,故而无需聆听。时间在此失去意义,空间在此失去边界。她漂浮着,如同尚未凝结的露珠,融于浩瀚的晨雾之中。
偶尔,会有一些“波动”触及她。
那不是声音,不是景象,而是更本质的“信息”的涟漪。一颗恒星的诞生与寂灭,一个文明的爱恨与兴衰,一缕跨越万古时空的思念……这些磅礴或细微的“事件”如同水纹,荡过她混沌的感知,留下短暂的印记,又最终消融于她自身的“存在”里,未能激起任何回响。
她只是“在”,全然地、被动地接纳着一切。
直到——
一道截然不同的“涟漪”涌来。
它不似星辰生灭那般宏大,也不似文明史诗那般壮阔。它极其细微,却又无比坚韧,像是由无数生灵最纯粹的情感纺成的线,缠绕着一种深沉的悲悯与不舍。是母亲失去孩子的哀恸,是战士守护家园的决绝,是陌生人在风雪中分享最后一口粮食的微光……是亿万个体在苦痛中依然伸出双手的温暖。
这股波动中蕴含的力量,不是创造,不是毁灭,而是承载。承载眼泪,承载希望,承载生命不可承受之轻与重。
这一次,涟漪没有穿过她便消散。它像一颗拥有生命的种子,带着不容拒绝的温柔,沉入了她意识的最深处,悄然驻扎。
温暖的无垠之海,开始以那颗种子为中心,缓慢旋转、汇聚。一种前所未有的“聚焦”感诞生了。林清,第一次明确地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再是弥漫的“存在”。
也正是在自我意识凝聚的这一刻,一个声音,并非通过振动,而是直接响彻在她的本源:
“既已醒来,何不看看这个世界?”
“看?”林清的意识里,浮现出第一个清晰的概念,“看……什么?”
“看你想看的一切。”那声音温润平和,带着抚慰万物的宁静,“去看星光如何穿越永夜,去听哭声与笑声如何交织,去感受尘埃如何承载生命。去成为他们,理解他们,然后……超越他们。”
话音落下的瞬间,包裹着她的温暖黑暗变得透明。无穷无尽的信息洪流——光影、色彩、声音、触感、意念——以前所未有的清晰度与强度,涌入她刚刚成型的意识。
她“看见”了。
燃烧的星云如盛大烟花,微小的蜉蝣在晨曦中振翅。相爱的人在战火中紧紧相拥,冰冷的刀锋划过温热的血脉。新生儿的啼哭与垂暮者的叹息,在时间的洪流里此起彼伏。
没有善恶,没有美丑,没有高低。
只有现象的本身,无比真实,无比平等地呈现在她面前。
那颗沉入她本源的“悲悯”种子,在这一刻悄然萌发,与她自身的“存在”彻底融合,成为了她的一部分。
“我看见了。”她回应那个声音,意识如同初绽的莲,纯净而通透,“我看见了……所有的他们。”
“那么,你该启程了。”声音里含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似是欣慰,又似怜惜,“此地是你来处,非你归处。你的路,在那些哭声与笑声里,在那些尘埃与星光之中。”
一股柔和却无可抗拒的力量,开始将她推向那片纷繁复杂、充满无限可能与挑战的“万有”。
在脱离这片原初之海的最后一瞬,她最后“回望”了一眼。她明白了,她从这里带走的,不是强大的力量,不是无尽的知识,而是这片海洋本身的特质——那无垠的、无分别的爱与接纳。
下一刻,她的意识被无形的力量牵引,穿越无法用言语形容的维度与屏障,向着一个被青山绿水、爱恨情仇所填满的具体世界,开始了她的坠落。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