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四 回
章天寿欺压众乡里
胡云娘落脚盛家村
胡云娘哭着把事情说清楚,小王氏听了叹了口气说:“弄这么个毒妇进门,你们以后日子还怎么过啊?”
“我……我也不知道。听训知说,那个毒妇的小舅舅在杭州当大官,妈又说家丑不可外扬,让我别去东天目找训知,说等他回家和妈商量后再说!”胡云娘哭哭啼啼地说。
当天,五个人在小王氏家住了下来。小王氏家小门小户的,家中没有空床,她让胡云娘和两个孩子和她睡一张床,安排徐小山和阿雅去隔壁邻居家里借宿。
这样过了两天,胡云娘想,阿姨家就这么点大,两个孩子又闹腾,这肚子里还有一个;婆婆又说先别去打扰训知工作,等他回去后再说,可也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在阿姨这里住一两天没什么,可住太久也不是事。胡云娘想了想,就去找小王氏,说:“小姨,我们这么多人,又不知道要住几天,实在不方便。出来的时候妈也给了我一些钱傍身,你看能不能给我们租个房子落脚?”
“我们这个小村子,总共才二十几户人家,而且家家户户条件都差不多,没有人家有多余的房子出租。”小王氏说。
小王氏的儿媳妇盛兰芝听见了,走过来说:“我娘家在盛家村,离这也就五六里路,村里有一户人家,家里有很多空房子,而且他们一家人对人都很好,经常帮助别人。如果你去他家租房住,我们也能放心些,而且盛家村离这里也不远,从我们村往西走一里路,再往北走五里路的样子,也就到了。这样的话,我们也好时常去看看你们。”
小王氏想外甥家有钱,也不在乎租房子这点钱,也就同意了。
盛夏时节,白天赶路太热了,小王氏就叫盛兰芝去雇了一辆牛车,约好第二天早上天刚亮就出发,并叫盛兰芝亲自送她们去盛家村。
盛兰芝和胡云娘她们坐着老牛拉的双轮板车,一路颠簸地从山间小路向西而行。大约一里路后,眼前豁然开朗,大片平整的农田出现在眼前。胡云娘二十多年来一直住在临目乡大山里。临目乡以高山为主,山与山之间少有平地,只有一条条溪流,和沿着溪水两岸开辟出来的山路。胡云娘还没见过这么多成片的平坦稻田。此时正值盛夏,田里的稻子还没抽穗,还是绿油油一片。
牛车慢,也不知坐了多少时间,胡云娘看见前面马路边有一大片房子,青砖黛瓦,十分气派。她想,总算到了,就问盛兰芝:“就是前面那片房子吗?”
“不是,这才走了两里多路,这是章家村,盛家村还要往上走三里路。牛车慢,你觉得走了很久了,其实才走了一半路。这章家村的地主叫章天寿,是有名的吃人不吐骨头的主儿,就算他有房子出租,我也不会让你去租的。”盛兰芝说。
“吃人不吐骨头?这么可怕!”胡云娘满脸惊恐地说。
盛兰芝想,胡云娘可能要在这边住上一段时间,章家的事还是说给她听一下好,免得万一碰上吃亏。盛兰芝说道:“这章天寿是这方圆十几里内拥有田地最多的地主。章家村周围的田地几乎全都是他家的。要是有人家里没有粮食,春天问他借一斗,那秋天起码得还他四斗,还不起那就拿人来抵。章家养着很多奴仆,章家地主出入都带着十几个人,前呼后拥的。章天寿的弟弟章天禄在杭州城里做官。听人说,章天寿吃鸭子只吃鸭掌中间那一点子肉,所以想吃鸭时,就要一次杀五十只鸭。吃不完的那些鸭子,高兴的时候赏些给亲近的仆人,其余的宁可扔掉也不会白送给别人吃的。有一次,章家村一个村妇去他家做帮厨,看那些鸭子堆在厨房里已经两三天了,都有点气味了,就去跟厨师说这事。厨师看鸭子已经坏了,就叫她拿去扔了。村妇拿去扔的时候觉得可惜就没全扔完,就拿了一只回家去想自己烧来吃。她拿回去后闻了又闻,想扔又不舍得扔,可这味儿实在有点大,就拿到水井边想好好清洗几遍。那鸭子脚掌上的肉是被挖了的,章天寿刚好路过,一看就知道是从自已家里拿来的,就要那村妇赔二十两银子,还说这鸭子是用补药养大的,二十两银子都是看在同一个村的份上,少要了的。拿鸭子的妇人说,这鸭子是厨师叫她拿去扔掉,她不舍得扔,才拿了一只回家的。章天寿说,他家的东西他说了算,就算扔了,也不能拿。村妇又说家里总共才只有五两银子,实在拿不出二十两,要不把鸭子和五两银子都赔给章天寿,章天寿还不同意。后来拿鸭子的村妇硬是白白地给他家干了三年活。你说,章天寿是不是吃人不吐骨头的魔鬼啊?”
胡云娘都听愣了,她想,她自小住在大山里,自家和夫家也都算得上小地主,可从没叫人借一斗还四斗的,也从没有这样借机坑过人,想来真是一样的米养不一样的人啊,这天底下什么样的人都有啊!
又往上走了二三里,前面一块地势平坦的地方又出现了一片村落。不等胡云娘发问,盛兰芝就说道:“这个村叫夏村。这上边西北角跟夏村相隔百来米的小村子才是我们盛家村。”
“原来这就是夏村啊?每年春天,我们家的茶叶一采收下来就叫人连夜翻过大山往这里送的……听说这夏家的生意遍布全国呢!”胡云娘说。
“是啊!其实从我们盛家村后面的大山翻过去就是你们临目乡。我们这是从北到南,又从南到北,绕了一大圈才到这夏村的。这夏家的生意,如今何止全国!夏国强的二儿子是个厉害的角色,才三十多岁,就把生意做到国外去了。”盛兰芝说。
“这么说来是真的!听训知说,全临安也没有比夏家更富有的人家了!”胡云娘说。
牛车晃啊晃,终于晃到了盛家村。那是一个山清水秀、绿竹茶树环绕的小村庄。村子西南边,朝着夏村一侧种着一大片核桃树。此时正值盛夏,浓密的核桃树叶遮天蔽日,像一把把绿色的巨伞撑起一片阴凉的世界。树下有人靠着树干乘凉聊天,有几个妇女坐在树下的石头上纳鞋底,还有一群孩童在树下玩耍。
盛兰芝她们在村口全都下了车。盛兰芝一边拿出车钱来递给车夫,一边说:“谢谢啦,一路辛苦了!你先回去,我要安顿好她们,明天早上再回去。”胡云娘连忙抢着付钱,并笑着说:“已经打扰了这么多天,怎好让你付车钱?我来付吧!”盛兰芝见胡云娘坚持自己付车钱,就不和她争了。盛家村山地多平地少,全村只有村口大马路两侧有一片水田,且只有马路以北是盛家村的,马路以南则是夏村的。
站在村口望去,村里大约有二十几户人家,一座座房屋散落在小山坡之间,由村口稍往里走,就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水塘。走近看时,发现村子里的房屋大部分都是一层高的土坯房,只有几幢是二层高的砖瓦房。
村里人见盛兰芝回来了,都亲切地叫她:“兰芝回来了,等下到阿拉家里嬉嬉!”
盛兰芝也笑着应道:“好啊!我先到菊花嫂家去一下,等有空再来嬉!”
盛兰芝把胡云娘一群人带到村子中间水塘西侧的一大户人家门外,叫道:“阿哥,阿嫂,有人在家吗?”
“家里有人的,进来坐!”屋里传来女孩轻快的回答声。
盛兰芝带着胡云娘几个走进院子,只见院子里打扫得干干净净,院子的西南角种了一棵碗口大的桂花树;院子西侧的围墙边整整齐齐地堆着劈好的木柴;东侧围墙边则种了一大片太阳花,此时在夏日阳光照耀下,不同颜色的太阳花都绽开了,黄的,紫的,粉的,红的,一片绚烂。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从屋里走了出来,穿着干净整洁的蓝布斜襟衫,领口绣着粉色的桃花,下身穿着同色的半身长裙,十分得体;女孩圆圆的脸庞,弯弯的眉毛,清澈的眼眸,深深的酒窝,非常漂亮可爱。
女孩一看见盛兰芝就眉眼带笑,亲切地说:“娘娘(当地人称呼姑妈为娘娘)什么时候回来的?大热天,大家快进屋凉快凉快,喝口水!”
盛兰芝一边带着大家走进屋,一边大声说:“墨芳啊,就你在家吗?我刚到,有事找你爹妈。我还没去我妈家呢!”
那个叫墨芳的女孩一边叫大家坐,一边泡好茶,然后一杯杯递到大人手里,又用温水调了两杯蜂蜜水递给两个孩子。她笑着说:“早上,我弟弟吵着要吃西瓜,我阿婆、阿爹、姆妈带着弟弟妹妹去地里摘西瓜去了,应该快回来了。”话音刚落,院子里传来一个尖利高亢的女声:“墨芳,家里来客人了?”
盛兰芝往外一看,是盛泽霆家前边的邻居姚荷花,只见她穿着一条半旧的旗袍,大概上了四十岁了,身材有些发福,显得旗袍有些小了,裹得紧紧的。她胖胖的脸上堆着笑,自以为旗袍显出了她的好身材,一步一扭地走了进来。盛兰芝马上站起来叫道:“荷花嫂,是我回来了!”
姚荷花好奇地看着一屋子人,说:“原来是兰芝回来了,怎么还带了这么多人来?我都不认识,难道是泽霆家亲戚吗?”
盛兰芝和盛墨芳还没回答,屋外又传来小男孩响亮的声音:“大姐,快来看,我采了一个大西瓜。”
“大姐,快来!我和阿弟给你也采了一个。”又有小女孩用欢快的声音喊道。
胡云娘的两个儿子率先跑了出去,胡云娘和盛兰芝也站了起来。
“啊!好大的西瓜!你自己采的?”胡良柏问道。
“嗯,还是我自己种的呢!种西瓜的时候,我阿爹让我帮他放的西瓜籽……”男孩自豪地说。
女孩的父亲见家里来了客人,连忙切开西瓜招待大家。
四个孩子马上自来熟,在屋檐下一起玩耍起来,连叫他们吃西瓜也没心思。姚荷花则毫不客气地拿起西瓜大口吃起来,一块吃完立即又拿起一块,见大家都还在客气地谦让着,就讪笑着说:“我家今年的西瓜一点都不甜,只能喂猪了,还是泽霆会种东西。这西瓜甜,我拿两块给我孙女吃吃……”说着姚荷花拿了两块西瓜就回家了。在盛墨芳父亲盛情邀请下,大家才开始吃西瓜……
这时,屋外又传来姚荷花尖刻的骂声:“吃吃吃,你一个丫头片子,吃什么吃!这块西瓜是留着给你爹干活回来吃的。”接着又传来小女孩的哭闹声。
“这个姚荷花,不是骂媳妇,就是骂孙女。墨芳,你快送两块西瓜过去。”年纪最长的妇人说道。盛墨芳连忙拿着西瓜送过去了。
吃完西瓜,盛兰芝赶紧给大家相互介绍。女孩的父亲叫盛泽霆,就是盛兰芝所说的盛家村的地主;盛泽霆的母亲李氏是个看上去很慈祥的老太太;盛泽霆的太太叫黄菊花,比胡云娘年长个七八岁,是个利索的农村妇女;盛泽霆的大女儿今年十二岁,叫盛墨芳,二女儿七岁,叫盛墨香,小儿子才五岁,叫盛庭方。
盛兰芝把胡云娘的事说了。胡云娘看盛泽霆一家对人真诚热情,就不想隐瞒,就把潘银凤家好像很有势力,徐训知说要靠她小舅舅升官一事也说了。
盛泽霆愤愤地说:“现在都推翻帝制,实现共和了。他家再有势力也不能随便杀人吧!你们就放心住下来吧!这房子两个多月前,采茶叶时还有人住过,里面干干净净的,让我老婆和你们一起稍微打扫一下就可以住了。”
黄菊花留他们一起吃中饭。吃完中饭,黄菊花带着他们从屋子东侧厨房边的小门走出去。只见屋旁有一条小路向南北两边延伸,小路东边是一块小竹林,竹林用篱笆围起来,里面搭了一个小棚子,散养着几只鸡鸭;小路西边,也就是大房子后面,是几间茅舍,养着几头猪、牛,还有骡子。
沿着小路走到池塘北面,是一排六开间宽、两层高的砖瓦房,这是专门给采茶人住的,如今空着。黄菊花和盛兰芝一起,帮胡云娘把西侧有厨房间的两间房子重新打扫了一遍,又给他们送去被褥、脸盆之类的生活用品。
胡云娘等几个人总算有了落脚的地方。
下回预告:
第 五 回
徐训知得志便猖狂
潘银凤恶人先告状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